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落水和陡坡有什麽區別?

落水和陡坡有什麽區別?

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損害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其主要類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

滑坡:指邊坡上的巖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某壹軟弱面或軟弱帶向下滑動的現象。

崩塌:指陡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在坡腳滾動堆積的地質現象。

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自然現象。這是壹場特殊的洪水,由於降水,有大量的泥沙、石塊和其他固體物質。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石和土壤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墜落,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滑坡前兆:1,春季復興;2.土壤隆起;3、巖石破裂或剪切擠壓的聲音;4.崩潰和放松;5.變形是突然的;6.裂紋迅速擴展;7.動物極度驚恐,植物的正常生長發生變化。

泥石流識別:中遊溝長不對稱,不均勻;水落在凹槽裏;形成多級階地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水和井水的異常變化;地面變形;建築物嘎嘎作響,傾斜和破裂;地面積水造成地面氣泡、水泡、漩渦;植物變態;動物受到驚嚇。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相互轉化、不可分割的關系。

滑坡與崩塌的關系

滑坡和崩塌是孿生姐妹,甚至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往往相伴而生,產生於相同的地質構造環境和相同的地層巖性構造條件下,具有相同的觸發因素。容易發生滑坡的地區也容易發生崩塌。比如寶成鐵路寶雞?綿陽段是滑坡和崩塌的多發區。崩塌可轉化為滑坡:壹個地方長時間連續崩塌,大量崩塌堆積在壹定條件下可產生滑坡;有時崩塌在運動過程中直接轉化為滑坡運動,這種轉化比較常見。有時巖土的重力運動介於崩塌和滑坡之間,以至於人們分不清這種運動是崩塌還是滑坡。所以地質學家稱這種滑坡,或稱滑坡,滑坡與滑坡在壹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誘發、相互轉化:滑坡被擊落在老滑坡或松散不穩定堆積體的上部,有時老滑坡在崩塌的重力沖擊下可以復活或產生新的滑坡。如果滑坡向下滑動時地形突然變陡,滑體就會由滑動轉為墜落,即滑坡轉為崩塌。有時,由於滑坡後緣有許多裂縫,滑坡後高陡的後壁會不斷坍塌。此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相同的次生災害和相似的前兆。

2.滑坡、崩塌與泥石流的關系

滑坡、崩塌與泥石流也有密切關系,泥石流也容易發生在容易發生滑坡、崩塌的地區,但泥石流的爆發有不可或缺的水源條件。此外,崩塌和滑坡物質往往是泥石流固體物質的重要來源。滑坡和崩塌往往在運動過程中直接轉化為泥石流,或者經過壹段時間的滑坡和崩塌,在壹定的水條件下,由它們的沈積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崩塌的次生災害。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很多相似的觸發因素。

影響泥石流形成的因素非常復雜。它們包括巖性結構、地形、土層植被、水文條件、氣候和降雨等。由於泥石流是由泥、沙、石、水組成的沿壹定溝床運動的流體,其形成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即水體、固體碎屑和壹定的坡面地形和溝壑,三者缺壹不可。水體主要來源於暴雨、水庫潰決和冰雪融化。固體碎屑來源於山體崩塌、滑坡、巖面剝落、水土流失、古泥石流堆積以及人類經濟活動如砍伐森林、采礦、築路等形成的碎屑。其地形條件是自然界長期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

當泥石流有三個條件時,泥石流是如何形成爆發的?壹般有三種形式:

(1)地表水沖刷侵蝕沖溝中上部的床料。隨著侵蝕強度的增加,溝內薄弱地段的石塊等壹些固體物質變得松散不穩定,被水流猛烈地掀開、刮擦、攪動,形成泥石流。

(2)在暴雨的沖擊下,山坡上的土壤變得不穩定,順坡滑落並與水混合,被侵蝕和切割,形成懸於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北京山區農民常稱之為“水鼓”、“龍爪”。

(3)溝源崩塌和滑坡土觸發溝床物質活動形成泥石流。崩塌滑體會發生爆裂,強烈沖擊並帶動溝床內固體碎屑的活動,形成泥石流。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中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其中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臺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還有漸進性的災害,如地面沈降、土地沙化、幹旱、海岸線變化等,都是在很長時間內才能逐漸出現的;還有臭氧層變化、水汙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有著復雜的相互關系。科學地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和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其造成的危害,已成為人類國際社會的共同主題。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就構成了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人與自然通過勞動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關的人際關系。災難都是負面的或破壞性的。因此,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壹種表現,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壹。

世界上主要的突發性自然災害有:幹旱、洪水、臺風、風暴潮、凍害、冰雹、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中國有很多種自然災害。地震、臺風、暴雨、洪水、內澇、高溫、雷電、霧、霾、泥石流、滑坡、海嘯、道路結冰、龍卷風、冰雹、雪災、崩塌、地面沈降、沙塵暴等。每年在全國各地和局部地區發生,在局部地區造成廣泛的破壞或毀滅性的打擊。

[編輯本段]自然災害的形成和發展

各種危及動植物的事件統稱為災害。縱觀人類歷史,災難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是自然變異,二是人為影響。因此,主要由自然變異引起的災害通常稱為自然災害,如地震、風暴和海嘯;主要是人為影響造成的災害稱為人禍,如人為火災、交通事故、酸雨等。

自然災害的過程有長有短,有慢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子的變化超過壹定強度時,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內表現為災害,如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等。這種災害被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幹旱、農作物和森林疾病、昆蟲、雜草等。,雖然災害通常發生在幾個月之內,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還是比較快和明顯的,所以也包括在突發性自然災害中。此外,壹些自然災害,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環境退化等,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條件下逐漸顯現的。這種災害通常需要幾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形成,因此被稱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尤其是高等級、高強度的自然災害,往往會誘發壹系列其他災害相繼發生。這種現象被稱為災難鏈。災害鏈中最早有效的災害稱為原發性災害;由原生災害誘發的災害稱為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後,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被破壞,還會引發壹系列其他災害,壹般稱為衍生災害。比如大旱之後,地表和淺部淡水的極度匱乏,迫使人們不得不飲用氟含量很高的深層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中毒。這些都叫衍生災難。

當然,災難發生的過程往往非常復雜。有時壹場災難可以由幾場災難引發,或者壹場災難可以同時引發幾場不同的災難。此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取決於主導原因及其主要表現。

[編輯本段]自然災害的特點

突然和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通常是猛烈的和毀滅性的。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災害包括許多因素,這些因素會造成人員傷亡、巨大的財產損失和相當大的混亂。災難持續的時間越長,對受害者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影響災難程度的另壹個主要特征是人們是否得到足夠的預警。

自然災害有許多重要特征。它們是突然的、強大的和不可控制的,造成破壞和混亂。它們通常是短暫的,也是最低點,有時是可以預測的。

[編輯本段]自然災害的影響

災難影響行為和心理健康的方式有很多:

(1)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2)大部分痛苦在災後壹兩年內消失,人可以自我調節;

(3)災難導致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罕見;

(4)壹些災害的總體影響可能是積極的,因為它可能增加社會凝聚力;

5.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和個人生活。

自然災害會導致壓力、焦慮、抑郁和其他情緒和感知問題。影響的時間,為什麽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都還不得而知。在洪水、龍卷風、颶風和其他自然災害之後,受害者會表現出邪惡的想法、焦慮、抑郁和其他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持續壹年。

壹場極端災難的持續影響被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創傷後對不相關事件的持續、不必要和不可控的想法,強烈的回避提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交退縮和警惕性強的焦慮癥。

[編輯此段]中國的自然災害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其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七種。

1,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有20多種,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1)暴雨:山洪、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2)雨澇:澇漬;

(3)幹旱:農林草地幹旱,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4)幹熱風:幹熱風和焚風;

(5)高溫熱浪:極熱高溫、人類疾病、灼傷、農作物催熟;

(6)熱帶氣旋:烈風、暴雨及洪水;

(7)寒害:強降溫、低溫使農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8)凍害:霜凍、農作物和牲畜凍害、水管和油管凍害;

(9)凍雨:電線、樹枝、道路結冰;

(10)冰凍:江河湖海結冰,雨雪後路面結冰;

(11)雪害:暴風雪、雪;

(12)冰雹災害:毀壞農作物和房屋;

(13)風災:倒樹、倒房、倒車、倒船;

(14)龍卷風:局部破壞性災害;

(15)雷電:雷電傷亡;

(16)連陰雨(淫雨):不利於作物生長發育,糧食黴變等。

(17)濃霧:人類疾病和交通堵塞;

(18)低空風切變:航空事故;

(19)酸雨:農作物受到傷害。

2.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1)風暴潮:包括臺風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

(2)海嘯:有兩種:遠程海嘯和本地海嘯;

(3)海浪:包括風浪、湧浪和近岸浪,分為臺風浪和氣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堿化、海水汙染等。

(7)厄爾尼諾的危害。

3.洪災

(1)暴雨災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淩汛;

(5)潰壩洪水;

(6)泥石流和水泥洪水。

4.地震災害

(1)構造地震;

(2)塌陷地震;

(3)礦震;

(4)水庫地震等。

5、農作物生物災害

(1)農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種,小麥病害50種,玉米病害40種。

棉花病害40多種,大豆、花生、大麻等多種病害;

(2)農作物害蟲;主要有水稻害蟲252種,水麥害蟲100多種,玉米害蟲和棉花害蟲52種。

300多種花卉害蟲,以及其他作物的多種害蟲;

(3)作物草害:約8000種;

(4)鼠害。

6.森林生物災害

(1)森林病害:2918種;

(2)森林害蟲:5020種;

(3)森林嚙齒動物:160種。

7.森林火災

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課題組將自然災害分為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澇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森林生物災害、森林火災七大類。但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災害主要包括:

壹、地質災害

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的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壹定程度時,滑坡、泥石流、地面沈降、地面塌陷、巖石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土壤鹽漬化、土地荒漠化、地震、火山、地熱災害等後果就會對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這種現象被稱為地質災害。地質災害還包括衍生災害。

(1)泥石流。泥石流是在暴雨、冰雪融化的刺激下,在山谷中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塊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地形陡峭便於集水、集水;豐富的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

泥石流的物質組成可分為三類:泥石流由大量粘性土、砂粒和不同粒徑的石塊組成;主要是粘性土,含少量粘粒、石塊,粘度高,成稠泥狀稱為泥石流;水巖流由水、沙粒和不同大小的石頭組成。

泥石流的危害:對居民區的危害;對公路和鐵路的危害;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對地雷的傷害;

(2)山體滑坡。滑坡上的石山由於各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某壹軟弱面(或軟弱帶)滑下的現象稱為滑坡。俗稱“走山”、“過山”、“滑土”。

滑坡的條件:只有當邊坡巖土體被各種結構面切割分離成連續狀態時,才具備向下滑動的條件。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速度、距離、積累的勢能和產生的動能有關。

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如地震、降雨、凍融、海嘯、風暴潮、人類活動等。

(3)崩潰。崩塌又稱崩落、塌陷或崩塌,是陡坡上的巖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在坡腳(或沖溝巖)滾動堆積的地質現象。

根據崩塌體的組成,崩塌可分為土體和落石兩大類。

塌陷的活動時間:塌陷壹般發生在暴雨和長時間連續降雨期間或之後;在激烈的過程中;坡腳開挖期間或之後;水庫蓄水初期和河流洪峰期;經過強烈的機械震動和大爆破。

塌陷的區域性:西南地區是我國塌陷分布的主要區域。

(4)地面沈降。地面沈降是由於長期幹旱引起的地殼變形現象,使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超采。

(5)地震。地震是壹種毀滅性的自然災害。地震除了直接造成山體滑坡、地裂縫、房屋倒塌外,還會引發火災、洪水、爆炸、山體滑坡、泥石流、有毒氣體擴散、瘟疫等次生災害。

二是洪水等災害

(1)雨澇。漬澇是指大範圍暴雨或特大暴雨引發的洪水災害,河流水位急劇上漲,洪水泛濫,導致農田、房屋、人畜和交通設施被淹沒,以及積水難以排出的低窪地的漬澇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絕收。

(2)洪水。洪水災害是指水從水道或人工限制的地方流走,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現象。

(3)冰洪災害。淩汛災害是由於冰對水流的阻力,導致河流水位明顯上漲而引發災害的現象。

(4)地震災害。地震洪水是指地震阻斷河流或沖垮大壩誘發山體滑坡而引發的洪水災害。

第三,大風災害。風力強到足以危及人們的生產活動、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

大風的危害:有害大風主要指臺風、寒潮大風、雷雨大風、龍卷風。

根據大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可以概括為機械損傷、風蝕、生理傷害和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在強風的危害中,臺風的破壞力最為突出。

第四,熱帶氣旋災害。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亞熱帶海洋中的氣旋性渦旋。

強熱帶氣旋伴隨強風、暴雨、巨浪和風暴潮,活動範圍廣,破壞力強,是壹種重要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熱帶氣旋嚴重影響的國家之壹。

5.冰雹災害。冰雹是從強積雨雲中落到地面的冰或冰球。根據冰雹大小和危害程度,克江寶分為輕雹、中雹、重雹三個等級。中國是世界上遭受冰雹災害較多的國家之壹。

不及物動詞海洋災害

(1)風暴潮。來自高緯度的冷空氣和來自海上的熱帶氣旋相互作用,導致沿海強風和巨浪接連發生,從而形成風暴潮。西太平洋是產生風暴潮最多的地區。

風暴潮類型:臺風型;黃渤海冷高壓結合氣旋型;橫向冷高壓型;強孤立黃渤海氣旋型;強蒙古低壓型;

風暴潮災害的空間分布。我國風暴潮遍布沿海,但從北到南主要集中區域有:萊州灣;江蘇小洋河口到浙江德海門;溫州、臺州、沙城至閩江口;廣東汕頭至珠江口;雷州半島東海岸和海南島東北海岸。

(2)災害性海浪。在海上造成災害的波浪稱為災害性波浪。

災害性海浪的形成:由臺風、溫帶氣旋、寒潮等天氣系統引起並由強風形成。

按照天氣系統的類型,災害性海浪有冷高壓型(也叫寒潮型);臺風類型;旋風型;冷高壓結合氣旋。

(3)海冰。海冰是由有害的水凍結形成的,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海冰是極地海洋和壹些高緯度地區的突出海洋災害之壹。

海冰造成的災難。推倒海上石油平臺,損壞海上工程設施和航道設施,或撞船,造成重大海難;妨礙船舶航行,損壞螺旋槳或船體,實施其喪失航行能力。海冰堵塞港灣,導致港口無法正常運營或大大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和引航的成本;休漁期過長,漁業設施和場所遭到破壞,造成經濟損失。

海冰災害的主要特點是渤海、黃海北部和遼東半島沿岸海域,以及山東半島的部分海灣,我國冬季容易結冰。

(4)海嘯。海嘯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國家的劇烈地震引發的海洋災害。

海嘯形成的條件:引發海嘯的海底地震震源較淺,壹般小於20公裏至50公裏;震級壹般在裏氏6.5級以上;海底必然有大規模的垂直運動;海底地震發生的海域必須有壹定的水深,尤其是跨洋海嘯,水深壹般在1000米以上。

海嘯的危害:沿海地區海嘯的形式是海水突然上漲,突然形成向岸邊行進的“水墻”,伴隨著隆隆巨響,瞬間侵入沿海土地,吞沒良田、城鎮、村莊,然後海水突然退去,或先漲後退,有時反復出現,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5)紅潮。赤潮的概念:赤潮是指在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突然增多,在壹定範圍內壹段時間內海水變色的現象。

赤潮的危害:引起海洋變異,部分中斷海洋食物鏈,威脅海洋生物生存;壹些赤潮生物死後排泄或分解粘液,使海洋動物過濾食物並呼吸,從而使其窒息。或者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動物攝入,導致魚、蝦、貝類等中毒死亡。有的還會在食用後毒害脊椎動物和人類;下面幾節我們將介紹幾種常見的破壞面積較大的自然災害,同時介紹壹些防災救災措施。

七。其他災難

除了地震、洪水、臺風、瘟疫等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甚至威脅我們生命的災害外,我們還應該不斷提高意識,加強對雷電、大霧、冰雹等其他災害的防範能力。

雷電

(壹)閃電的形成

伴有雷電的天氣在氣象學上就成了雷暴。雷雨天氣時,當雲和地面的電位差達到壹定強度時,就會發生放電想象,閃電擊中地面或某些物體,就會引起雷擊。據研究,雷擊電流強度通常可達數萬安培,溫度可達2萬攝氏度。這麽強的電流和高溫的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2)防止雷擊的措施

1,在雷雨天氣,人們應盡量待在室內,不要外出,關好門窗,防止球狀閃電進入室內。

2.盡量不要靠近門窗、爐竈、取暖器等金屬部件,不要赤腳站在泥土或混凝土中。最好坐在椅子上,腳下放不導電的物品。

3.不要在河裏遊泳或劃船,因為以色列的閃電通過水擊中人體。

4.場外有雷雨時,盡快找低窪或水溝,不要在孤立的樹、塔、電線桿下避雨。

5、壹旦有人被雷擊,應及時搶救,搶救方法與觸電急救相同,及時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等。,同時趕到醫院。

濃霧預防

低層附近的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顆粒,使人的視覺變得模糊。當有關人員的水平能量距離下降到1000米以下時,稱為霧。霧分等級,當能距小於1000m,大於500m時,稱為輕霧。當可視距離小於500米時,稱為霧;當可視距離小於200米時,稱為濃霧。

霧災防護措施:

1.盡量不要出門。當妳必須外出時,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氣體。

2.霧天盡量少活動,霧天不要運動。

3、行人過馬路時應小心,應看清來往車輛。

4、駕駛車輛和汽車要減速慢行,聽從交警指揮,不要搶乘汽車(船),渡船停靠時,不要擁擠在渡口。

冰雹

(壹)冰雹的概念

冰雹是從強積雨雲中落到地面的冰或冰球。

(二)冰雹的危害

根據冰雹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冰雹危害可分為輕雹危害、中雹危害和重雹危害三個等級。冰雹對農作物危害很大,中國是世界上冰雹災害較多的國家之壹。

(三)中國冰雹的地理分布特征

1,冰雹區域:

青藏高原冰雹區,北方冰雹區,南方冰雹區。

2、冰雹少的地區:

中國無雹區主要分布在大平原、沙漠和大盆地。

3.冰雹的時間分布特征;

中國的冰雹季節主要在春季、夏季和初秋。

根據各地冰雹季節的變化特征,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春季冰雹型,夏季冰雹型,春末夏初冰雹型,雙峰型。

冰雹日變化主要有幾種類型:午後冰雹型;夜雹型;中午冰雹型;多模態類型等。

(四)冰雹的強度特征

冰雹的範圍,冰雹的大小和重量,冰雹的持續時間和冰雹積累的厚度。

(5)冰雹的預報和防禦

1.冰雹是壹種難以預測的災害性天氣。氣象臺利用天氣雷達、氣象衛星監測、天氣圖等大量實時氣象信息對冰雹天氣進行跟蹤外推。人們也有很多預報經驗,比如“旱年多雹”、“春多陡風,夏多雹”、“寶塔形烏雲,下面紅雲,前面冰雹”等等。總結起來,有六種預測方法:

(1)感覺忽冷忽熱;(2)辨別風向“無東風、無潮汐、無南風、無冰雹”;(3)看雲色;(4)聽雷聲;(5)認識閃電;(6)查看對象。

2、冰雹防禦:

(1)避雹;(2)防雹;(3)抗冰雹性;(4)防雹

避雹壹般人都能做,後三項需要專門的部門和人員。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工防雹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冰雹來的時候:

(1)了解有關冰雹的天氣預報,應將人、動物和戶外物品轉移到安全地帶。

(2)冰雹來的時候盡量不要出門,不得不出門的時候註意保護頭部和面部。

(3)如果冰雹來時妳在室外,應立即找地方躲起來,最好是堅固的建築物。

(4)如果正在駕駛或在車內,應立即將車停在可以避讓的地方,切不可沖上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5)有時冰雹會伴有狂風暴雨,要特別註意防範和避讓。不知道妳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