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著名劇作家楊子敬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尋訪學苑》、《關漢卿》、《山國風雲》(與他人合作)成為這壹時期粵劇和他本人最好的代表作品。
中文名:楊子敬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州
出生日期:1913。
死亡日期:2006年7月7日
職業:編劇
代表作品:《山國風雲》、《釵頭鳳》、《關漢卿》。
簡介
知名編劇楊子敬有《山國風雲》等主要代表作品,《山國風雲》的出現掀起了粵劇表演現代戲的高潮。
善用廣州人樂於接受的低俗語言,雅俗共賞壹爐,刻畫塑造人物形象。其作品如謝豹、阿達、關漢卿、黑牛、劉琴、斬尾蛇等深受觀眾喜愛。
他創作了永恒的粵劇《山伯的最後壹天》等曲目。
人物介紹
著名粵劇作家。1913出生於廣州。中學時因家境貧寒而輟學,離開學校後仍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年輕的時候,我熱愛文學,熱愛詩詞歌賦,閱歷豐富。後來做過小學老師,也做過校長。抗戰時期,到處都是窮人,他連小學老師都當不了。1943年。他在肇慶遇到了著名粵劇演員馬師曾。馬賞識他的文采,邀請他到劇團寫劇本。他的第壹首粵語歌《還我漢江山》由馬師曾和冼妮紅演唱,轟動壹時。從此開始了他寫粵劇劇本的筆墨生涯。他與馬師曾密切合作,寫了許多戲劇,受到劇團和觀眾的贊賞。解放後從香港回到廣州定居,參加華南文聯。在此期間,他寫了許多贊揚新社會的劇本,並配合中心的工作。50年代任華南人民文藝學院戲劇系講師,廣東粵劇團藝術室主任。1960年任廣東粵劇團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工作
楊子敬非常謙虛,與其他作家合作愉快。他作曲壹直很嚴謹,盡量保持詞的清新,不循規蹈矩,不傷詞意。他造句往往講究雅俗共賞,盡量適合人物性格。他制作和合作的粵劇有古裝劇《尋訪學園》、《紅樓二尤》、《釵頭鳳》、《關漢卿》、《蔡文姬》、《燃燒》。他寫了《山人的最後壹天》,參與創作了新歷史劇《北國冰淇》和話劇《越女真情》等。,並在創作工作上花了很多腦筋和心血,寫了很多好劇本。發表關於中國傳統戲曲的論文,關於廣州方言和音韻學的專著。
龔景死了。
2006年7月7日,著名粵劇編劇楊子敬在廣州去世,享年93歲。當天晚上,楊子敬的另壹部代表作——粵劇《山國風雲》在中山紀念堂上演。演出前,廣東粵劇團的演員們在後臺舉行了簡短的默哀儀式。6月5438+01日,由廣州洪都粵劇團排演的著名粵劇《關漢卿》在香港高山劇場上演。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部劇的編劇是龔景。
演出開始前,所有演職人員起立為老陽默哀,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角色的生活
楊子敬出生在壹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壹名中醫。小時候因為窮,中學才讀,不得不輟學到社會上謀生。
楊子敬從小熱愛藝術和音樂,也熱愛古典文學,並願意寫詩。壹個叔叔教他學習吹笛子並熟悉音樂,這為楊子敬將來成為壹名編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楊子敬曾經是壹名小學教師和校長。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沒能教書。他在國民黨軍隊當過文員,後又嘗試在陸軍戰區寫劇本。1943年隨軍北上,在肇慶結識了著名粵劇女演員馬師曾。楊子敬的文學才華得到了馬師曾的賞識。1945年,他正式加入馬師曾劇團。
《把我的國家還給我》是楊子敬和馬師曾合作的第壹個劇本。此劇表達了光武帝光復漢室,打敗日寇,收復失地的喜悅之情。在1945結束時,該劇由馬師曾和辛努洪演出,轟動壹時。
從那以後,楊子敬在馬師曾的壹個劇團工作了五年,還在新女紅當家庭教師,教她古詩詞。按照劇團的習慣,辛努洪稱他為“紫晶叔叔”。
從65438年到0955年,馬師曾和冼女紅從香港回到廣州定居,並加入廣東省粵劇團。馬師曾與楊子敬再度合作,在《搜神記》中塑造了謝豹、關漢卿等經典角色。
楊子敬的戲劇總是精心制作,反復推敲歌詞。龔景註重劇本語言的文學性,講究文采和節奏,經常用詩詞和典故來描寫人物。粵劇導演陳有明稱贊楊子敬的劇:有時候語義雙關很有趣;有時像哲學壹樣神秘,發人深省。
由於為國民黨工作,楊子敬在建國後的歷史運動中吃了不少苦頭。這也形成了他謹慎、冷漠、低調的氣質。
75歲時,楊子敬不幸被壹名騎自行車的魯莽男子撞倒,導致坐骨骨折。但他信奉中醫,拒絕接受手術,所以晚年在家養病,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楊子敬壹直擔心粵劇的衰落。而廣東粵劇長期以來編劇匱乏,不註重培養新編劇的局面,讓他感嘆“難得而不值錢”。
只有幾十人參加了楊子敬的追悼會。“這麽有成就的編劇死了,追悼會卻這麽冷清!”老搭檔、著名粵劇編劇莫儒成痛心疾首地說:“可見編劇是沒有立場的。”
“楊子敬老師在作家群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去世是粵劇界的壹大損失。廣東粵劇團團長肖梅沈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