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如何?
義烏市場模式對我市市場發展的啟示近年來,我市著力打造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不斷加大專業市場投入力度,有效推進各類園區(中心)和市場建設步伐。市場規模和成交額逐年增長,初步形成了具有壹定集聚功能和影響力的區域性商貿中心。但總的來說,要把我市建成區域性國際商務中心,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對於我市的市場發展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市場運作模式,為區域經濟做出更多的貢獻,是壹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近日,我們就此問題前往浙江義烏進行考察調研。本文將通過對“義烏模式”的介紹,分析比較義烏與我市的市場發展環境,從而得出“義烏模式”對連雲港市市場發展的啟示,為我市建設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提出壹些建設性的思路。壹、什麽是“義烏模式”義烏素有“中國小商品城”之稱,形成了篁園市場、王斌市場、國際商貿城三大市場群。小商品市場成交額12年壹直位居全國同類市場之首,被譽為“中國第壹城”。其發展模式作為壹種成功的市場運作模式,被各地紛紛效仿。在其發展過程中,市場的空間擴張和形態升級促進了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大。在市場發展過程中,政府的引導、調控和規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義烏模式”利用市場的先發優勢和集聚功能,發展以小商品流通為主體的商貿業,不斷積累資本,擴大經營規模,促進商業資本向制造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擴張,實現市場、產業、城市的共同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進程。從義烏市場的發展來看,其創新能力和運營優勢是義烏模式的成功之處。1,市場組織和功能的創新。第壹,市場經營者傾向於企業。商城集團的成立標誌著商品專業市場獨立發展的新階段,也是傳統商品專業市場組織的重大創新。二是市場空間組織的網絡化。依托義烏小商品城,借鑒現代商業連鎖經營模式,在貿易關系密切穩定的地區和貿易集中的地區設立分市場,形成相互分工、相互依存的壹體化市場網絡體系。三是市場主體的組織。為了做大生意,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市場上壹些業主自發實行橫向聯盟,組織有限責任公司。四是通過“回歸市場”優化市場結構。“轉市”是合理調整新商戶與原有商戶、本地商戶與外地商戶之間的利益關系,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中不斷擴大經濟規模和範圍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轉市”短期內可能對個別商戶不利,但長期來看,對整個小商品市場有利,對所有商戶的集中競爭有利。2.市場形態和交易方式的創新。第壹,小商品市場不僅為市場交易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易設施等外部環境,也為其交易活動提供了不同於場外交易的特殊制度環境和制度框架。二是小商品市場具有優良的信息流通渠道和處理機制,呈現出向無形市場和各種形式市場過渡的趨勢。第三,小商品市場還具有強大的信息收集功能。有了信息采集功能,小商品市場可以有更大的容量。3.產業創新與制度完善。以有實力的產業為支撐,運作市場,走規模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之路。各種要素市場(運輸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都是以小商品市場為核心發展起來的,並且在不斷地培育和擴大。工業、商業等配套設施與城市化發展同步,實現多方聯動。市場體系的完善是現代市場的重要特征。二、我市與義烏市場發展環境對比(壹)地理交通區位對比1。義烏的地理交通位置。義烏位於浙江中部丘陵地帶,四面環山。義烏的交通網絡體系已初具規模。鐵路:浙贛鐵路橫貫全境。公路:國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形成10分鐘經濟圈。省幹線穿境而過,出口路網較為完善,杭金衢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金庸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義烏到寧波港和省會杭州的車程將縮短至1小時左右,到上海只需2小時左右。航空:義烏機場已開通至廣州、深圳、汕頭、廈門、海口、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十余條航線。2.我們城市的地理交通位置。我市東臨黃海,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帶,沿肚臍由北向南為過渡氣候。以港口為中心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處於陸海過渡帶和南北過渡帶的交匯點。它是港口(連雲港)路(隴海鐵路)和陸海的交匯點,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民航開通了到北京、廣州、上海等中國主要城市的航班。公路對外交通全部提速,是中國五大交通樞紐之壹。國家重點公路同三、連霍在中國交匯。3.兩個城市的比較分析。與義烏的地理區位條件相比,義烏的地理交通區位條件相對優越,其中最突出的優勢是:1,港口和海岸線是連雲港的主要特色資源優勢;2.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市地處南北過渡地帶,便於南北文化經濟交流,為市場發展和商品交易帶來便利的地理條件;3.綜合交通網絡更加完善,港口和鐵路的有效連接,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起點,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