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咨詢師的共情、真誠、壹致的行為表現為:
1,對當事人利益的關註。
2、能進入當事人的內心世界,了解當事人的感受、想法和行為,並將這種了解傳遞給當事人。
3.無條件接受當事人。
4.尊重所涉各方的獨特性。
5、內在和外在,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以及情感、思想和行為的壹致性。
6.敞開自己,接受外部反饋。
7.行為上沒有辯護。
第二,對不同亞文化的理解
雖然臺灣省的種族不算太多,但是臺灣省的咨詢師面對的客戶還是有著不同的亞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價值觀。來訪者的問題往往與他們特殊的亞文化背景有關,所以咨詢師在處理他們的問題時也必須考慮來訪者的文化特征。比如城市和農村的人際關系各有特點,咨詢師處理的當事人來自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必須考慮客戶環境的特殊性,因此壹個有效的顧問必須了解不同的文化。
第三,各方的積極看法
基本上咨詢師對當事人有正面看法,咨詢才能進行。
意義。輔導員對當事人的正面看法如下:
1.我相信客戶是壹個有價值的人。
2.我相信各方都有改變的意願。
3.我相信當事人有能力改變。
4、相信當事人是可以信任的。
5.我相信各方願意為自己負責。
第四,對人的興趣和關懷
咨詢師進入咨詢行業是因為對人感興趣。他對正常和異常行為的內部運作有深刻的理解,熟悉行為改變的方式。幫助當事人是因為他對當事人的關心,而不是出於其他目的。
五、敏銳的傾聽和觀察能力
咨詢師需要有敏銳的傾聽和觀察能力,因為咨詢師不僅要關註當事人的顯性行為,還要深入到當事人的隱性世界。咨詢師除了要傾聽客戶的敘述,還要註意客戶敘述的語調,觀察客戶非語言行為的變化。所以咨詢師如果沒有敏銳的傾聽和觀察能力,是不會產生咨詢效果的。
六、擅長語言對話
咨詢師與客戶互動時,雖然非言語行為有時比言語行為更重要;但是,基本上咨詢師對客戶的回應還是以語言為主。咨詢師必須依靠語言來準確地反映客戶的內心世界,傳達他對客戶的理解,並對客戶的敘述做出恰當的回應。所以咨詢師需要擅長語言對話,在語言對話中感到自如。
七、善於面對當事人不同的情緒反應。
協助當事人探討和表達情緒是壹個必然的協商過程。無論是令人恐懼的暴力情緒,還是令人壓抑的悲傷情緒,都是很常見的咨詢情況。因此,咨詢師必須能夠面對和處理不問當事人的情緒,即使面對當事人不同的情緒,也要坦然自信。
八、能放下個人需求,視照顧當事人需求為優先。
咨詢師之所以願意幫助當事人,是基於他對人類幸福的關註。咨詢師對客戶的協助不是為了滿足他的成就感、優越感或者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對客戶的關心。所以在咨詢過程中,當事人是主角,咨詢師必須優先照顧當事人的福利。
能夠面對生活事件中令人悲傷的壹面,並以幽默的態度面對。
咨詢的目的之壹是幫助當事人以積極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大事,即使看似辛酸的經歷也有積極的意義。
為了幫助當事人從痛苦的經歷中找到力量,心理咨詢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用幽默的態度轉化自己的負面感受和想法。
X.積極自我概念
培養客戶的自信和自我肯定是咨詢的目的之壹。如果咨詢師沒有積極的自我概念,就沒有辦法幫助客戶看到問題的盲點。換句話說,如果咨詢師自己在某個地方有盲點,就無法幫助當事人處理類似的問題。
另外,咨詢師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客戶,咨詢中客戶的情況很奇怪。如果咨詢師沒有積極的自我概念,就很容易被客戶的情況所左右,自然也就無法客觀看待客戶的問題。
十壹、接納自己
咨詢的目的之壹是幫助當事人接納自我,通過自我接納將被否定的自我融入人格,成為自我的力量;同樣,如果咨詢師不能接受自己,當然也不知道如何幫助客戶接受自己,甚至看不到客戶的問題盲點。
十二、敏銳的感知
咨詢師必須有敏銳的感知力,原因有二:第壹,咨詢師如果能隨時隨地感知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想法,就能避免對當事人產生偏頗的看法。其次,咨詢師在協助當事人討論和理解問題時,必須敏銳地察覺到當事人言語和非言語行為的變化,從而幫助當事人感知無意識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咨詢師敏銳的感知不僅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助當事人不斷成長。
十三、持續的自我成長
咨詢師的成熟度往往與咨詢效果有關。咨詢師的未完成事件越少,盲點越少,越能幫助客戶看清自己,解決問題。所以咨詢師必須不斷成長。
十四、開放自己的情緒和經歷。
必要的時候,咨詢師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公開,對當事人的問題是有幫助的。此外,開放自己的另壹個意義是,咨詢師可以接受委托人的任何體驗,不需要辯護,不需要批評,不需要價值判斷。
十五、要能投資有經驗的當事人,也要保持距離。
在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必須沈浸在當事人的主觀世界中,與當事人的感受和想法感同身受。咨詢師如果不能進入客戶的主觀世界,就無法真正了解客戶。
另壹方面,咨詢師不能因為感同身受而失去客觀性,讓自己被委托人的主觀經驗所操縱,必須與委托人的經驗保持距離。
十六歲,精力充沛
在咨詢過程中,咨詢者必須全神貫註地傾聽和觀察當事人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信息,不得遺漏。
在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必須把心思投入到委托人的主觀世界中,但必須隨時隨地跳出委托人的主觀世界,用自己對委托人的理解,並符合理論、經驗和咨詢目標,給予委托人恰當的回應。
同時,咨詢者必須以敏銳的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和想法,避免其主觀的個人經驗影響咨詢的客觀性。簡而言之,咨詢是壹個非常累人的工作。沒有充沛的精力,咨詢師是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的。
另壹方面,顧問是當事人的典範。壹個精力充沛的咨詢師可以給當事人壹種朝氣蓬勃的感覺,無形中也鼓勵當事人提起精神,勇往直前。
17.容忍模糊情況的能力
咨詢師在協助當事人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混亂和模糊的境地。即使顧問擁有抽絲剝繭的傲人能力,也會有江郎的卑微自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咨詢者沒有容忍模糊情況的能力,就很容易產生困惑或沮喪。
在人生的諸多經歷中,最折磨人的就是過程的曖昧。這種模棱兩可的情況讓人無所適從,無法把握,也因此焦慮無助。更何況人生經歷再多,也從來沒有壹個最終的答案。水的曖昧狀態遠未結束。如果挫折承受力是適應性的指標,那麽容忍模糊情況的能力就是適應性的標準。因此,咨詢師必須具備容忍模糊情況的能力。
了解妳的優勢和局限。
咨詢師不是完美的,自然有他們的長處和短處。咨詢師要知道自己的優點對哪些客戶有利,缺點對哪些客戶有害,這樣才不會把別人錯當成自己。
十九、追求自我實現
所謂自我實現,是指充分發揮潛力。咨詢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當事人實現自我,所以咨詢師必須是壹個不斷追求自我實現的人。黃引用A. H .馬斯洛的觀點認為,自我實現者具有以下特征:
1,對現實有正確完整的感知。
2.對自己,對別人,對壹般的自然現象都比較享受。
3.行為是自發的,簡單的,自然的。
4、關註問題,不關註自己。
5、具有脫俗的品質和獨處的需求。
6.獨立,不受環境和文化的影響。
7.對生活中的事物保持壹種永恒的欣賞態度。
8.時不時有巔峰體驗。
9.認同整個人類。
10,接受民主的價值。
11.只和少數人建立深厚的人際關系。
12,有很強的操守。
13,有壹種完美無害的幽默感。
14,創意。
15,能抵禦文化潮流的感染。
二十,有專業背景和素養。
咨詢是壹項專業的幫助工作,咨詢師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具備專業素質(培訓咨詢師必須具備的內容請參考相關書籍)。基本上在咨詢的時候,咨詢師壹定要有理論基礎,配合良好的咨詢關系和合適的咨詢技術,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