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做壹名快樂教師的思考1暑假期間,我和工作室的同事壹起閱讀了著名教育家陶繼新的專著《做壹名快樂的教師》。這是壹本關於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成長的“貼心書”。和所有讀者壹樣,書名是他們的理想目標。作者陶繼新先生是壹個樂觀積極、閱歷豐富的人,經歷過各種挫折和磨難。他讀書很多,尤其是各種經典著作,把經典名句用在自己的創作中。在書中,陶老師告訴青年教師如何成為壹名快樂的教師,列舉了很多超壹流教師的成長案例,告訴青年教師要靜下心來,沈住氣,戒驕戒躁,研究和遵循自然規律。就像壹個有經驗的長輩講述自己的故事,也為後輩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不知不覺,從教近20年,初入職時的輕浮和激情已經漸漸褪去。不迷茫的時候也被職業倦怠困擾。看完《做壹個快樂的老師》,書中提到的教師的快樂生活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作為壹名工作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我深知沒有快樂的老師,就培養不出快樂的學生。所以要及時調整心態,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事業。
提高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首先要有壹顆寬容的心。高中生處於青春期,屬於未成年人,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對待學生的錯誤要寬容:放大孩子的進步,縮小錯誤;多看孩子的閃光觀點,加強耐心幫助孩子理解和改正錯誤,這樣在枯燥的日常班級管理中,我們會經常因為孩子的壹點點進步而感受到老師的職業幸福感。記得剛入職的時候,我制定了嚴格甚至苛刻的班級管理條例,對班級條例的執行也是剛性的,不留任何余地。雖然班級在嚴格的管控下穩步發展,得到了學校和年級的認可,但事必躬親、死板的班級管理模式也讓我疲憊不堪,與學生和家長的關系也很緊張。後來身邊經驗豐富的老班主任給了我壹招:剛柔相濟,增加寬容度。
我認真看過各種著名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經典著作,我在班級管理中融入了壹些“溫柔”。我站在關心和理解孩子和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原來的“管理學生”變成了孩子“夢想伴侶”的合作關系,接受孩子的錯誤,並熱情地幫助孩子理解和改正錯誤,逐漸和孩子壹起走向優秀。記得有段時間班級衛生工作出現了壹個問題:值日生打掃衛生不積極,衛生習慣差。按照我原來的管理辦法,對值日組進行了處罰(返崗壹周),並通知全班同學保留不好的同學名單。這壹次,我決定改變策略:表揚那些積極打掃衛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的同學,讓這些同學分享養成良好習慣的方法,化懲罰為表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也收獲了喜悅和幸福。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不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體會到育人的快樂和幸福。
其次,只有真心關愛學生,才能收獲快樂。作為班主任,我們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遠遠多於他們的家長。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首先會想到我們。我們應該盡力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幫助別人也是壹種幸福。記得有壹年高壹開學上新班級,班裏壹個男同學有壹個特殊的家庭:父親車禍去世,母親改嫁,他跟著姑姑長大,姑姑得了壹場大病。當學校通知家裏的貧困生可以申請國家獎學金時,班上沒有壹個孩子申請。當我通過另壹位家長了解到情況後,我立即聯系了孩子的姑姑並幫助孩子申請了國家獎學金,並對這位同學給予了特殊照顧。為了彌補家庭缺失帶來的傷害,也為了在分班後及時向新班主任說明該同學的情況,我壹直關心他,高中三年,他以當年高考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每個假期,他都克服困難,第壹次來學校看我。即使有事,他也要發很長的信息來匯報他在大學的學習情況,並給我的節日祝福。看著它,他心裏感到壹種溫暖的幸福。
最後,多讀書,多學習,做壹個學習型的專業老班,通過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學科專業知識,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感知高中學習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從介紹孩子開高中到誌願填報高考,完成對孩子的全過程專業指導。班主任將以紮實的知識和熱情友好的態度,陪伴孩子們追逐夢想。在火熱的六月,我們壹定會收獲滿滿的幸福!
教師關於做快樂教師的思考2。讀了王三陽老師寫的《做壹個快樂的老師》,受益匪淺。從《做壹個快樂的老師》這本書看來,做壹個快樂的老師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難。除了我們的教育和教學,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壹個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態度。這些從何而來,不是聽老人的壹兩句話,看幾本書,或者很久都確定不了的。這應該是我們生活的壹部分。我聽過這樣壹句話:“做壹個快樂的老師是目標;快樂地當老師,是修行;當老師的快樂就是成功。”
自尊、自信、自強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來源。只有做壹個快樂的老師,才能讓學生快樂。我想,很多人往往以行走為目的,而忽略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導致了人生的迷茫。而我,作為壹個老師,努力調整自己的思路。每當我周日下午來學校,都會有人問:“妳不覺得累嗎?”也許有時候我會覺得身體很累,但是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可以在學校享受校園的寧靜,看到孩子們可愛的笑臉;上體育課的時候,我和孩子壹起練習廣播操,很累但是很開心,因為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感受到了別人體會不到的當老師的快樂...
快樂地當老師,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時,覺得這個職業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實現自己的價值,有壹種愉快的感覺。
教育是用心經營的事業,應該是快樂的事業,但身邊壹些同事的精神抑郁卻令人擔憂。教育是喚醒靈魂、塑造人格的事業。如果教師本身就是“智障”,如何培養心理健康的學生?
做壹個快樂的老師,做壹個快樂的老師,不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們作為老師個人生活的需要。學校是師生的精神家園,不是人間黑暗的“地獄”。我們不想要沒完沒了的作業、沒完沒了的課、“匆忙”的成績和沒完沒了的令人窒息的考試...否則,哪裏能有學生和老師快樂的立足之地?如果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已經“荒漠化”,刮起了壹場沙塵暴,大家都期待未來的幸福,把希望寄托在高考上,於是機械地死記硬背,反復練習,挫傷了他們的靈性和創造力,不僅讓校園成為“失樂園”,也讓師生被幸福遺忘。
做個快樂的老師,做個快樂的老師,妳還在等什麽?
願天下所有的老師用您的微笑欣賞我們的學生,信任我們的學生,用您的微笑搭建心與心溝通的橋梁,用您的微笑激勵學生向上的勇氣,用您的微笑播撒陽光照耀他們的心靈...讓我們擺脫世俗的煩惱,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與美好。讓我們壹起做快樂的老師。
《做壹個快樂的老師》老師讀後感3做壹個快樂的老師,看到題目就忍不住問自己快樂嗎?什麽是幸福?快樂從何而來?讀陶繼新老師的書,生動的例子和警世之言給了我很多人生的啟示。
回想工作之初,面對新同學,新環境,不知道如何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情。結果上課很亂,沒有規矩。工作上事事不順,煩惱接踵而至。每天在教室裏跑來跑去,身心疲憊,變得浮躁。我不知道該向誰求助,也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那段時間真的很難受,很痛苦。問問自己小時候老師的高挑身材是怎麽在這裏變味的。幸福感和優越感在哪裏?我當時真的很質疑。看著現在的班級和學生,有時候會有壹種莫名的感覺,覺得幸福。我想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幸福吧!
經過自我質疑和思考,這種快樂並不強烈,但那壹刻我覺得快樂是壹種莫名的滿足感和享受感。讀了陶繼新先生的書,我明白了,精髓可以概括為“為人師表,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為人師,德高望重為楷模”。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不僅要“知識豐富”,更要做“精神貴族”。如何成為壹個知識豐富的人,精神高尚的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精神,修養的形成要從讀好書,讀好書開始。閱讀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要條件。在文章中,陶繼新老師闡述了大量的經典閱讀是教師生活中的壹種積蓄,是壹種文化,是壹種境界。文化壹旦在頭腦中沈澱下來,就會成為學生的快樂沈澱。閱讀有三個層次。第壹,堅持和提高自己的修養,必須從經典閱讀開始,堅持下去。二是養成習慣,讓閱讀成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養成閱讀的習慣,溫故而知新,每天都有所收獲。第三,正如孔子所說:“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樂”在審美層面,需要求知的欲望和堅持。陶繼新老師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書籍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教師的閱讀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師智慧的源泉,更是情感和意誌的撞擊和交流,塑造人生理想和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更善於思考,遠離浮躁,讓我們更有教養,讓教育更美好。
讀書使人平靜,也是擺脫浮躁的良藥。正如陶繼新先生在書中所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但這種小差異卻造成了大差異。小差異指的是心態,大差異指的是人生結局。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態,讓平凡的工作充滿快樂,就會覺得活著真好。”當今社會,功利心蔓延,浮躁心盛行。而這種功利浮躁的精神已經悄然進入校園,校園迫切需要壹種平和的心態,這是壹種人生修養,是壹種人生境界。所以,如果妳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妳自己會克服壹切,不會在意生活中的得失。淡泊平和,妳會有好心情,好心情。平和的心態會讓我們感到輕松,不會因為眼前的不滿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和做事的從容理性。寬廣的胸懷,平和的心態,可以幫助我們學會知足,懂得生活的意義。有了平和的心態,妳就會有壹個充滿活力的心情,壹個平和的心態,會讓人變得快樂和勇敢,然後幸福就會不期而至。
做壹個快樂的老師,其實是壹個自我修養的過程。學生良好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確立,孩子良好品質的最終形成,需要我們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更需要我們教師以高尚的情操、高尚的人格、高尚的靈魂傳道、授業、解惑。“不要談桃李,要向別人學習。”當我們的老師成為學生爭相模仿的對象時,幸福就會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