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電話面試實用指南

電話面試實用指南

訪談是心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壹。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有效的用戶研究本質上是用心理學的視角和方法挖掘更多真實用戶需求的過程。本文就和大家聊聊什麽是面試方式,重點講電話面試時應該註意哪些問題。

第壹,面試是“有預謀的聊天”

“面試”,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談”“聊”等口頭交談方式進行的壹種行為。作為壹種研究方法,它也必須有特定的目的和實施過程,以確保訪問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收集有用的信息。在使用它之前,您需要了解以下功能:

1.訪談只是壹個收集數據的工具,從中妳可以得出A和B可能相關的假設,但是切記不要輕易構造A和B之間的因果關系,這可能會讓妳的用戶研究之路主觀片面。

2.在采訪領域,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同時存在,可以是面對面、視頻、語音等多種形式;它可以是壹對壹、壹對多和多對壹

3.面試過程是壹套“提問-回答-反饋……”的互惠互動,但整個節奏是由面試官掌控的。

4.面試按照開放程度從低到高分為結構化面試-半結構化面試-非結構化面試。壹般來說,結構越強,流程的標準化程度越高;結構越低,對面試官的敏感度、探索能力、場控能力等綜合要求越高。所以在選擇不同的面試類型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相對於日常聊天,面試是“有預謀”的。在妳對面試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正常的預期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面試應該做些什麽。

二、面試流程

為了更清晰地描述整個過程,我們先預設壹個背景:考慮到成本和效率,產品團隊決定在3-6歲兒童家庭中,對家長使用電子設備的情況進行壹輪相關調研。同時,由於產品還處於初期策劃階段,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計劃以半結構式訪談的形式實施。

(1)準備

1.人員準備

(1)面試官

面試官是影響面試效果的關鍵變量之壹。我們常說“說話是壹門藝術”,面試更是專業。TA需要先熟悉業務,這樣才能保證整個面試都在主線上;同時要盡可能熟悉被采訪的群體,這樣在采訪過程中更容易讓被采訪者感到被傾聽和被理解。比如面試提綱列出孩子平時看什麽動畫片,不難想象如果面試官連《超級飛俠》和《佩吉小豬》都沒聽過,面試會有多糟糕。

為了減少面試者之間的差異對後續分析的影響,可以讓同壹位面試者作為主面試者,當需要多人參與時,面試前需要進行統壹的培訓。另外,有條件的話,建議每次面試都要有面試官和記錄員。

(2)受訪者

受訪者的選擇首先要考慮關鍵特征是否匹配,這就需要對面試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無論是研究還是產品,首先都要有壹些假設,從中推導出受訪者的關鍵特征。比如在預設的面試內容中,父母的學歷、家庭的經濟水平、孩子的年齡劃分、孩子的性別等。可能都是對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變量,所以在選擇采訪對象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些因素,讓每壹個采訪對象盡可能的代表壹類人。

與被采訪人預約時,建議三次確認:壹是與被采訪人最親近的人發出采訪邀請,確定合適的時間;為了防止被面試者忘記或猶豫,在面試前壹天再次確認時間;面試當天,面試官可以通過短信(短信或微信)簡單介紹壹下自己,最後壹次預約。

2.面試提綱的準備

對於非結構化面試,需要根據面試目標提前列出面試提綱。雖然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可以根據受訪者的回答靈活安排內容的順序和提問的方式,但都是圍繞這個大綱。大綱的制定本質上就是面試目標的拆解過程。

看過《七霸說》的人應該對“破題”這個技巧很熟悉。很多職業辯手從破題開始就展示自己對壹個話題的獨特思考,然後壹步步引導觀眾贏得投票。

面試提綱也是如此,需要先明確面試的主題和目標,然後再去探究什麽樣的方式,什麽類型的問題,如何組織順序等。以獲得期望的信息。

(2)實施

實施過程可分為以下步驟:

1.開幕式:表明身份,說明目標,說明隱私和註意事項。

每壹個被采訪者都有權利知道采訪的背景和隱私權的保護,這是對被采訪者最基本的尊重。同時,在面試正式開始前說明相關權益和註意事項,也可以避免日後可能出現的糾紛。

"(?),妳好,我是()。非常感謝妳今天接受我們的電話采訪。今天面試的題目是(?),我們將對您聲明的所有內容保密,所獲得的信息僅用於內部產品研發。整個面試大概需要(?)分鐘,有幾個註意事項要提前跟妳溝通:(?) 。如果妳沒有其他問題,我們的采訪就正式開始了。”

此外,建議在聲音播放完畢、采訪過程錄音、有其他采訪者或記錄者在場的情況下,提前告知被采訪者。

2.過渡:了解基本信息,引導回答者放下防禦。

過渡最重要的目的是為面試營造壹個輕松的氛圍。同時通過“拉家常”獲得第壹手資料。比如父母所在地,孩子性別,孩子年齡等。雖然面試前會通過其他方式收集這些信息,但可能與真實信息有出入,所以面試時再確認壹下比較靠譜。

在過渡階段,面試問題的關鍵是“無門檻、無距離”,面試的最佳效果是“舒適”。無門檻是指發起的問題是家長不需要投入太多認知資源就能回答的問題;沒有距離就是問的問題和方法容易讓被調查者接受,沒有戒備心。妳可以比較以下兩種面試方法:

-妳的孩子今年多大了?(5歲)妳現在在幼兒園上什麽班?(中產階級)

-妳的孩子在幼兒園嗎?妳在上什麽課?(中產階級)妳今年五歲了嗎?(是的,剛滿5歲)

從結果來看,兩種提問方式獲得的信息是壹樣的,但作為過渡階段的面試,第二種方式更“舒服”。孩子的年齡是壹個比較私人的問題,但是孩子上不上幼兒園是壹個中性的問題。對於父母來說,後者門檻更低。第二種方式,面試官根據前面的回答推斷出孩子的年齡,然後用推斷出的年齡去驗證家長,這樣無論對錯,家長都只是在判斷面試官推測的東西,並沒有有意識地暴露孩子的隱私。

3.聚焦:圍繞核心問題提問、交談、挖掘。

與過渡階段的問題不同,聚焦的問題需要“正確”。這裏的對,不是對錯的判斷,而是恰當恰當的判斷。

在《認知盈余》壹書中,作者提到了壹個觀點:“壹個錯誤的答案是由壹個錯誤的問題造成的”。他舉例說,21世紀初,出現了大量關於老年人使用社交工具的報道。如果問題是:“長輩們會接受這些讓他們困惑的新技術嗎?”答案只能是否定的,正確的問題應該是:“長輩會采用新的方式與朋友和父母溝通嗎?”兩個問題的區別在於老年人使用社交工具的關註點不同:前者只看到表面現象,忽略了使用社交工具的內在需求。

所以對焦的問題需要循序漸進,要本質。比如,知道父母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使用電子設備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電子設備在不同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父母支持什麽功能使用電子設備滿足什麽需求,父母反對電子設備的什麽屬性對他們的生活有影響。

焦點環節,根據面試目標,可能會有幾條問題主線。面試的時候,為了更有邏輯性,把結果編碼的更清晰,有以下建議:

(1)每條主線都遵循漏鬥原則,從更廣泛的問題開始,慢慢聚焦到具體的、具體的問題。比如妳關心孩子用手機看什麽動畫片,妳可以先問“孩子平時用手機嗎”“他們用手機做什麽”再問“他們看什麽動畫片”。

(2)主線之間有壹定的邏輯。比如妳可以根據場景把電子設備的使用分為客廳、臥室、汽車等等;還可以分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根據電子設備的類型;也可以根據時間和生活事件分為早上起床,吃飯,玩遊戲,睡覺。每個類別都可以是壹條主線。

(3)靈活,變通,變通。不要強行拉回徘徊在主線之間的被采訪者,而是迅速判斷被采訪者的“失控”是因為個人表達問題還是預定的“邏輯”不合理,靈活應對,快速調整。當被采訪者確實遠離話題時,不要生硬地打斷他們,而要讓他們感到自己壹如既往地被傾聽和尊重,然後讓被采訪者帶著新的問題回到話題。

總結

在面試結束時用提綱列出的問題,可以有壹個簡短的總結。壹、讓回答者真切地感受到“我說了這麽多,妳真的聽進去了”;二是總結受訪者描述或提出的內容,也可以讓他們再次檢查自己做的記錄是否準確。

5.結案:謝謝並說明後續權益。

最後,我們需要向回答者表示感謝。如果條件允許,建議給回答者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比如,面試官壹開始就向被面試者提到,參加面試可以免費體驗產品;末了可以再提壹次如何獲得免費權益,讓他們在心理上更貼近這些權益。另外,在采訪中,如果家長提到了壹個教育孩子比較麻煩的問題,可以在采訪的最後和家長進行專業的溝通,或者告訴家長咨詢相關領域的專家,給出專業的建議,供家長參考。

心理學上有壹個峰尾法則,就是人對過程的峰和尾的記憶最深。高峰體驗的產生,需要面試官根據受訪者的回答或情緒,敏感地捕捉到壹個合適的時機,通過反饋給家長,讓他們有壹個愉快的體驗。比如“傾訴的欲望得到滿足”是壹種愉快的體驗;“壹個孩子的行為受到表揚”也是壹種愉快的體驗。最後針對家長的疑惑給出的具體專業建議,可以是終極體驗。"我只是隨便說了句話,但妳還是把它放在心上了。"

(3)整理記錄

電話並不意味著面試結束。面試內容的整理和編碼是壹項艱巨的任務。

在整理面試記錄時,要“原汁原味”,不加個人主觀判斷,盡量還原面試過程。

編碼就是從原始材料中總結出有價值的概念和事件,進行編碼,比如事件A編碼為1,然後統計1在所有回答者中出現的頻率。編碼是文本數據定量分析的中間步驟。編碼時,可以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或行業報告自上而下編碼,也可以根據受訪者的訪談內容自下而上編碼。

(4)分析

分析是用訪談的結果來指導產品研發的過程。至此,壹次完整的面試結束了。

很多時候,我們也可能會根據分析結果,對受訪者進行兩次訪談,以獲取更多信息。

三、電話面試的壹些技巧

在電話面試中,因為只聽到聲音,聽不到人,所以通過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這就導致了面對面面試不會遇到的問題。比如面試官因為看不到受訪者思考的表情,為了不冷淡而急於提問,打斷了受訪者的思考;受訪者在表達的過程中,因為看不到面試官的傾聽狀態,會不會反復確認自己能聽到妳說話...這些都是會讓面試效果大打折扣的因素。當妳進行電話面試時,不妨試試以下技巧:

1.“聽得見的聲音”和“看不見的動作和表情”,壹個都不要錯過。

保持壹段時間的沈默,也許會有驚喜。

3.不要吝嗇語氣詞

壹般來說,訪談是壹種常見的用戶研究方法,尤其是在研究的前期;電話面試是壹種相對高效的方法。但是,任何方法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關鍵是要明確問題是什麽,然後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