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落]
伊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北臨洛陽,南接嵩縣,東臨登封,西接益陽,東北接偃師,東南接汝州。轄4個鎮373個行政村,11個鄉鎮,總面積1243平方公裏。
伊川縣交通便利,通訊快捷,商業、娛樂、醫療設施齊全。焦枝鐵路、羅傑高速公路、邵洛高速公路、洛欒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縣城北距古都洛陽29公裏,東距省會鄭州148公裏。膠芝鐵路貫穿全境,有羅傑(洛陽-安徽界首)、羅路(洛陽-盧氏)、路征(鄭州-盧氏)三條省級幹線公路,羅傑高速公路、洛欒旅遊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洛陽西南繞城高速公路。據統計,全縣總裏程160公裏。
歷史的發展
[編輯此段落]
相傳神農在世時,宜川縣被稱為國,唐堯稱之為後羿之國,虞舜稱之為宜川。宜川縣西南大部分(今城關、雅陵、長川、高山、平等、高銘、醉、葛寨、白院、水寨、彭坡等鄉鎮)夏朝稱為禹州的宜闕地,周襄時稱為宜川,戰國時稱為宜闕,後改為新城。漢惠帝第四年(191年前),建立忻城縣,隸屬三川郡,後三川郡改為河南郡。晉,河南郡改河南陰,統領陸渾、新城兩郡。東魏改忻城縣為宜川縣。隋初廢縣,遷益州,廢洛陽縣,遷宜川縣。大業初,宜川縣並入洛陽縣。宋初,益陽、義切兩縣位於河南省境內。西寧,伊闕縣撤為鎮,並入宜陽縣。紹興九年(1139),宜陽縣改為周順,周順後改為松州。明代宜川縣南部屬宋縣,清王朝統治。宜川縣東部(今江左、魯甸、半坡、白沙等鄉)夏稱,春秋稱,屬鄭國。戰國時期成為車輪之國,屬於朝鮮。東漢時,張地設時輪縣。北魏時,時輪縣改為楊穎縣,楊穎縣位於西部。後來昆陽縣改為武林縣、時輪縣,大業初並入松陽縣。
在唐睿宗,登封、伊闕、豫有壹個劍舞林郡。開元年間,武林縣改為楊穎縣。元興定元年(1218),楊穎縣西部(今江左、白沙等鄉)屬羅陽縣,直至民國初年。民國16 (1927)年,洛陽、登封、益陽(今汝陽)、臨汝(今汝州)劃為自由郡。分析洛陽、嵩縣、益陽、益陽等縣,壹個縣壹個,壹個縣壹個。21年(1932),平等、自由兩郡合並,組成宜川郡。宜川縣成立後,原劃入自由縣的臨汝縣部分仍屬臨汝縣。原宜陽縣劃入免縣,仍屬宜陽縣。為了方便管理龍門山,魏灣被置於洛陽郡。1945年2月,在胡藝以西、龍門山以南、嵩縣天湖以北的宜川地區和宜陽縣的石獅、南流、柏楊設立藝兮郡。抗日戰爭勝利後撤回。1947年8月,在宜川縣伊河以西及宜陽縣木策、趙堡、城關、成武、柏楊鄉設立沂南縣。還把宜陽縣的英濤、蔡甸、芒莊劃為宜川縣。
1949年2月,撤銷沂南縣,將宜川縣所屬的雅陵、平等、高銘等區歸還宜川,蔡甸、芒莊壹帶仍屬益陽。宜川、宜陽兩縣恢復原轄,均屬洛陽地區。1960年3月,嵩縣5個人民公社和橋頭牧場劃歸伊川縣。9月,1961,嵩縣五公社、橋頭牧場歸還嵩縣。1986年2月,洛陽專區撤銷後,伊川縣歸洛陽市管轄。
人類人口
[編輯此段落]
總人口73萬。
經濟
[編輯此段落]
到2008年,全縣經濟實力排名19,比1997的95位提高了76位,先後被確定為“農業產業化先進縣”、“優質糧食作物縣”、“對外開放重點縣”。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湧現出洛陽天元集團、藝龍集團等優秀民營企業。
資源
[編輯此段落]
伊川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37種,主要有煤炭、鋁土礦、磷礦、花崗巖、鐵礦石和石油。其中煤炭儲量為1?8億噸,鋁土礦儲量2億噸。此外,還有豐富的優質礦泉水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為當今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目前已形成能源、發電、建材、釀酒、機械、醫藥、水果加工等工業體系。總裝機容量4 * 1.25萬千瓦的伊川二電廠、年產20多萬噸電解鋁的伊川龍泉鋁業、年產60萬噸原煤的寶玉山煤礦,為伊川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文化
[編輯此段落]
宜川,古代都城之地,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古稱郭毅、伊闕,虞舜稱宜川,隋置宜川縣。改造後,至1932,平等、自由兩縣合並為宜川縣。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夏朝杜康在“黃裳古泉”(今葛寨鄉黃堆村)釀酒,開中國酒業之先河。秦朝時,孔子九世的孫子孔子酒後講學,開創了宜川教育的先河;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為宜川寫下了美麗的詩篇。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在高銘建校,宜川成為理學重鎮。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回到宜川,躺在萬安山下。著名哲學家邵雍選擇紫荊花山腳下作為他的埋葬地。伊川古文化遺址豐富,有古文化遺址72處,古墓葬20座。
宜川,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尤其是現代,人才輩出。清末民初的“中州英雄”王天宗,遠近聞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名音樂家和著名記者紀走在了前列。“文革”中,劉冰因與“江青反黨集團”的殊死鬥爭而成為風雲人物。改革開放時期,張、李老鄉、、李、李壽萬、司馬武當、杜宵、、、趙榮傑等名家在藝術界聲名鵲起,代表作頻頻亮相,為古老的宜川增添了濃墨重彩的壹筆。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夏朝,杜康在“黃裳古泉”(今葛寨鄉黃堆村)釀酒,這是中國第壹個釀酒廠。秦朝時,孔子九世的孫子孔子酒後講學,開創了宜川教育的先河;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為宜川寫下了美麗的詩篇。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在高銘建校,宜川成為理學重鎮。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回到宜川,躺在萬安山下。著名哲學家邵雍選擇紫荊花山腳下作為他的埋葬地。伊川古文化遺址豐富,有古文化遺址72處,古墓葬20座。其中,二程墓、範仲淹墓、邵雍墓、土門仰韶文化等6處文化遺址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宜川縣的杜康有著濃厚的酒文化,所產的杜康酒以“清亮透明、柔和清香、醇厚甘甜、回味悠長”而享譽海內外。
土特產
[編輯此段落]
伊川縣盛產杜康酒。杜康酒是世界著名的歷史名酒。據史料記載,杜康酒始於夏朝五國少康,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上,杜康酒曾被譽為“貢仙酒”,杜康被尊為“釀酒鼻祖”。宜川是杜康釀酒的地方,酒文化歷史悠久。目前,杜康酒不僅暢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還暢銷日本、美國、加拿大、泰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宜川也被稱為“酒城”。
網絡發展
[編輯此段落]
縣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網絡發展更加迅速,上網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家庭都買了電腦。這時,壹些地方性的大型網絡社區和網站應運而生,如百度宜川吧、宜川公眾信息網、閆永豹工作室等,所有這些都為宜川人提供了壹些網絡便利和壹個網上家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宜川也會和其他發展中的城市壹樣,逐漸發展成網絡,整體人文素質提高。同時,壹些工商、農業信息、投資信息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相信宜川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