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商信息咨詢推薦
中國茶都安溪國家茶葉批發市場占地250畝,建築面積654.38+80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商鋪1.5萬,交易大廳2個,交易攤位3000個,還有茶都客運站,中國茶都大酒店,茶文化博覽館,精品展廳。建立茶文化研究中心、茶葉質量檢測中心、電子商務網站、茶葉科技咨詢服務、文化廣場等配套服務措施。中國茶葉是中國規模最大、投資最大、檔次最高、功能齊全、風格獨特典雅的集茶葉商貿、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旅遊、科研為壹體的新型茶城。2001和10被農業部批準為定點市場。2002年被評為泉州誠信市場,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壹、市場建設中國茶都安溪全國茶葉批發市場於2000年初投入運營,同年10月開業。市場建設和運營的主要特點是:壹是初始資本小,3萬元起步,完全靠市場經濟運作。政府搭臺,商家唱戲,社會集資,前行。二是建設速度快,從設計到建設都更新了理念,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壹期工程占地45000平方米。2000年3月5日施工隊進場,同年2月8日65438開業。不到300天就在沙灘上完成並投入使用。茶農和茶商當年的投入實現了,當年看到了效益。第三,效益顯著。二期工程6.5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三期工程7萬平方米已完成過半。成立不到三年,已創造稅收10多萬元,積累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為茶農搭建了交易平臺,成為安溪茶業的重要窗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安溪茶葉批發市場的管理安溪中國茶都管理委員會,茶葉批發市場開發公司承擔著市場開發建設、市場培育、經營管理、居民區物業管理等任務,在管理中始終把握三個方面:(1)強化服務,培育市場,在促進繁榮上做文章。協調相關部門現場辦理各種證照,提供各種配套服務,為當地商家在首都經營創造良好的前提。兩年內將全國各地的名茶帶入首都經營,現在店都開了,供不應求。(2)是完善鐵路系統,營造誠信經營氛圍,在規範治理上下功夫。制定了各種交易市場治理制度,設置了公平秤並嘗試制茶。規範交易行為,設立“紅盾”維權站,維護買賣雙方權益。加強質量管理,塑造誠信形象。市場建立質量檢測中心,禁止有毒農藥在縣,以確保茶葉農藥殘留,金屬含量標準,以確保茶葉的質量,維護安溪茶業的聲譽。(3)是與時俱進,拓展市場,在提高效率上動腦筋。開市三年,第壹年茶葉營業額近3億元,第二年4.62億元。今年上半年,盡管受非典影響,全年營業額仍達到5.2億元,茶農每年可增收上億元。還帶動了茶葉包裝、茶葉機械、建材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三,中國茶都茶葉批發市場的主要特點。1.安溪茶都的大規模是由多功能措施支撐的。三期進行市場建設,總面積250畝,建築面積654.38+0.8萬平方米。中國茶都自成立以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規格建設,努力把中國茶都建設成為以茶貿易為主、茶文化為輔,集茶商、茶史研究、茶演、茶文化交流、科技咨詢、質檢、信息交流、茶旅遊於壹體的多功能茶流之地。2.茶葉具有濃厚的茶文化氛圍,塑造了市場的高雅品位。壹個是在硬件上打造茶文化氛圍。比如建設文化廣場、音樂噴泉、多功能廳、綠化美化、霓虹夜景、店鋪廣告牌,壹次性規劃到位,還留出5000多平方米作為茶文化博覽會。其次,內容不斷豐富茶文化內涵:如通過中國茶韻全國攝影大賽“愛我茶都”攝影大賽,投入500多萬元,收集整理了中國茶史館、烏龍茶史館、攝影精品館、茶葉品種館、中外茶具館、茶書法館、茶表演館、茶事多功能廳。三年來,共接待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0多個省市的領導、專家、學者近8萬人次。三是以靈活多樣的開放方式豐富茶都文化生活:如利用多功能廳、廣場舉辦茶都之夜、各種民間文藝晚會、音樂會,在安溪茶都舉辦筆會、書法展、茶具根雕展,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茶文化。與縣委、縣政府合作,連續三年舉辦了四屆大型茶事活動,以茶文化促進了茶葉貿易,提高了安溪茶的美譽度,體現了安溪茶都的文化品位,促進了茶產業的發展。3.安溪茶優越的環境造就了市場的獨特風格。中國茶都依山傍水,毗鄰大型人工湖。該建築由許多著名設計師評估,具有歐洲風格、橋梁風格和帶有花卉和雕塑的花園回廊。環境柔和,環境優美。它是壹個獨立的四位壹體的大院,連成壹個整體,有大有小,方便高家遊客訂貨,為各種大型茶商和茶文化旅遊流創造了理想的空間,也是茶農和茶商安居樂業的理想寶地。安溪茶都建設規模仍在擴大,中國茶都運營逐步規範,中國茶都配套措施不斷完善,茶文化內涵進壹步豐富。中國茶將成為發展茶產業、弘揚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安溪茶葉博物館安溪茶文化博物館設有茶葉表演館、中國茶史館、中國烏龍茶展廳、中國茶葉品種館、中外茶具館、茶葉書畫館、中國茶韻全國攝影大賽精品展廳、悠久文明的中國茶文化。還設有可容納1300人的貴賓室和多功能移動大廳。安溪茶表演廳:是世界各地遊客觀看茶藝表演、品嘗世界名茶鐵觀音的休閑場所。中國茶史館:以介紹中國茶的起源、傳播、發展和作用為主題的展廳,從中可以領略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葉發展和茶葉出口的歷史。烏龍茶展廳: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烏龍茶的起源、傳播和發展,特別是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四大名茶的神話傳說,展示了古茶鄉人民的智慧,體現了烏龍茶的獨特魅力。中國茶葉品種館:匯集了綠茶、紅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中國六大茶類200多個品種,以及各種深加工茶產品,猶如中國茶葉大觀園。中外茶具展廳:展示國內外各類茶具,包括臺灣省鑒定杯、景德鎮花瓷壺、德化白瓷、宜興紫砂、福州壽山石壺等。有國產的茶具,也有越南、日本、韓國、俄羅斯的外國茶具。茶葉書畫館:匯集了全國各地著名書畫家的作品,以及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對茶葉的關懷和題詞。中國茶韻全國攝影大賽精品展廳:是中國茶業歷史上第壹次通過攝影全面展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流動——2000年,人民日報攝影部、市場報社、中國茶韻協會、安溪縣政府聯合組織全國征集鐵觀音杯全國攝影大賽評優的優秀作品。反映了從古至今的茶園風光、茶文化、五彩茶具、茶館風俗、茶業,茶韻源遠流長。用精致的攝影來推廣中國茶文化,是壹種全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