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概況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概況Z同時被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碩士錄取。在如何選擇的問題上,很糾結,因為賓州大學和康達大學的建築系都是美國大牛項目,真的很難選擇。和壹個在賓州大學建築系讀書的同學交流後,他發來了這篇文章,很有力量,想和大家分享壹下。沒想到,如果追根溯源,賓大建築系居然是中國建築教育的鼻祖!

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1740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概況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概況Z同時被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碩士錄取。在如何選擇的問題上,很糾結,因為賓州大學和康達大學的建築系都是美國大牛項目,真的很難選擇。和壹個在賓州大學建築系讀書的同學交流後,他發來了這篇文章,很有力量,想和大家分享壹下。沒想到,如果追根溯源,賓大建築系居然是中國建築教育的鼻祖!

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1740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概況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概況Z同時被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碩士錄取。在如何選擇的問題上,很糾結,因為賓州大學和康達大學的建築系都是美國大牛項目,真的很難選擇。和壹個在賓州大學建築系讀書的同學交流後,他發來了這篇文章,很有力量,想和大家分享壹下。沒想到,如果追根溯源,賓大建築系居然是中國建築教育的鼻祖!

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1740。它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家和政治家、《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壹本傑明·富蘭克林創立的。那時,它是壹所慈善學校。該校是美國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也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壹。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學生申請賓夕法尼亞大學。以下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校友之間的對話,相信對準備赴美留學和申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專業的同學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多樣性和創造性

?建築系校友對話,

賓夕法尼亞大學

多元化與創新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校友對話

參與嘉賓

王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M.Arch I,曾留校任建築系講師,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曾與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黑盒工作室、英國Arup工程咨詢公司高等幾何單元合作,研究參數化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方春:清華大學建築學士,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現就職於aedas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楊楠:清華大學學士,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現就職於艾達斯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周:浙江大學建築學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碩士。她是紐約漸近線建築師事務所漸近線建築的實習生,目前就職於北京達達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鮑睿: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碩士,現就職於aedas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張: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碩士,曾在荷蘭建築事務所實習,現就職於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教學風格

當代常青藤大學的多元化建築教育

楊楠:賓夕法尼亞大學(以下簡稱賓大)是美國東海岸最好的學校之壹,綜合排名長期處於全美前十。這是壹所位於費城的老常春藤聯盟學校。我們主要是在設計學院讀碩士。

方春:賓大的建築系在國內非建築界也很有名氣。實際上,中國的建築教育遵循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體系。賓大的建築教育來源於20世紀初的法國巴黎美術學院。世界上最早的建築學校應該是在法國產生的,後來到了巴黎美術學院,巴黎美術學院的教學方法傳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國第壹批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如梁思成、林、童體、,都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們創辦了國內幾個著名的建築系,可能不是最早的,但影響最久,比如東南大學的前身東北大學,梁思成在北京創辦的清華大學建築系。追根溯源的原因是,賓大建築系對中國的建築教育影響深遠。

王瑋:賓大設計學院是研究生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有兩種建築教育。壹個是四年制本科,屬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另壹個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授予的三年制碩士學位。要在美國獲得註冊建築師執照,妳必須有?專業學位?;這個專業學位可以通過五年制建築學本科或者三年制建築學碩士獲得。前壹個學位在各國通用,後壹個只存在於美國。

三年制建築學碩士招生時對申請人的本科學歷沒有要求,但申請成功的前提是在申請材料中顯示出成為優秀建築師的潛質。90%以上的入學學生接受過壹定程度的建築學或建築相關專業的教育;但由於學校大力提倡學生學歷背景的多元化,每年都有壹定比例的其他專業的學生決心改學建築。賓大建築系的碩士課程豐富多樣:除了建築設計、視覺表達、歷史與理論、結構與建造等傳統必修課程外,還有城市設計、房地產、數字建築、工業設計等相關領域的課程可供選修。

鮑瑞:我和楊楠、方春都是建築學學士,所以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只學了壹年,名字叫後專業。學這個學位的很多人都有工作經驗,所以妳回來讀這個學位,就又去學建築了。因為工作過,大概是想換個思路,試試別的。所以對於今年的課程來說,大家學習的目的更多的是嘗試壹種新的理念或者壹種新的學習方法。

楊楠:壹年制碩士學位相對來說比較前衛。更多的是讓人們從實踐中回到校園重新思考建築本身的壹些理論,或者接受壹些新銳建築學派的理念。同時,他們可以在技術層面提升自己,做壹些之前想不到的事情,通過這些經歷回到工作中,從而激發出更先進、更前沿的想法。

課程

研究型綜合建築教學

楊楠: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包括幾個系:歷史?歷史建築的保護與研究;風景?壹直占據美國前列位置;建築?學院中最大的系;策劃?有伊恩·馬查爾格和其他世界頂級大師;並且工程學院也有壹些跨學科的研究項目。從學院院系的設置和相互聯系來看,這是壹種多元化的設置。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專業範圍之外的課程,比如房地產相關的課程,更藝術化、技術化,或者更傾向於景觀和城市設計。通過某門課程的學分積累,還可以獲得學院授予的認證學位。因此,學生的目光不僅可以聚焦在建築上,還可以多元化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對景觀比較感興趣,也可以向建築領域學習,反饋給景觀。

鮑瑞:我剛剛上了壹些景觀課。第二學期覺得建築學這門課很枯燥,就想選點別的,學點新的。賓大的景觀不錯,主要在市區。把城市和景觀結合起來,也是壹種比較新穎的做法。我還參加了壹些藝術學校的課程,比如繪畫,這對我的生活來說更有趣,而不是局限於學術上的東西。

楊楠: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課程設計非常多樣化。我和王偉都學過工業設計,但是不同學期不同老師教。第二學期,我們還在沃頓商學院上課,沃頓商學院是美國最好的商學院之壹。我們想讓沃頓在壹個實際的項目裏做商業運營管理,包括預算。設計學院為客戶設計五星級酒店,雙方持續合作。這次合作,雖然大家都是學生,但是因為沃頓的MBA學生都很有經驗,所以工作還是比較踏實的。賓大可以提供這樣壹個平臺,讓不同的學科和專業進行交叉,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就算妳不是純設計師,妳也可以想辦法,找到發展的空間和余地,而不是坐在那裏按規矩和思路畫。

王偉:建築系開設的工業設計課程是學校目前正在大力發展的跨學科綜合課程試點項目中非常成功的壹門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歡。工業設計課程對建築學專業學生的定位是明確的:讓學生在壹個學期內對工業設計和行業的運作模式有壹個全面的了解,然後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際操作,思考行業對建築設計的借鑒意義。課程從工業產品的市場調研開始,經過壹個新產品的定位、設計、市場價值評估等多個環節,最後以1: 1的實用模型的構建結束。

方春:剛才楊楠提到的兩句話很好地概括了我對賓州大學建築教育或者說美國建築教育的思考。壹句話是?多元?還有壹個詞?反思?。?多元?相當於學院給建築系提供了很多元。其實建築本身是很復雜的,是壹門綜合學科,需要不斷考慮很多因素,比如天氣、場地、產量、業主要求、人的要求。其實很復雜。音樂可以有旋律,藝術可以有色彩,文字可以有文字,但建築是多元化的。從學校到實踐,或者從實踐到學校,都有壹些機會去深入研究這些多元中的壹種,這是學校帶給我們的。從他人的角度思考架構也很重要。關於什麽?反思?其實前段時間正好在看壹本建築師寫的書。他說,建築是消費品,和杯子、食物沒有太大區別。那麽建築是不朽的嗎?音樂可以不朽,有些民謠可以傳唱千古,藝術也可以不朽。梵高的《向日葵》總能成為傑作。但是建築能不朽嗎?這也是壹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我覺得在這種環境下,比學校學術壹點,妳有壹些機會重新思考壹些問題。我覺得對我們來說也是壹個很好的機會,這叫反思。

楊楠:我剛才說的主要是通識課程的設置。在建築學學位的核心課程設計工作室中,大部分工作室都有其他學科的研究,他們往往是從其他學科出發,然後反思建築。比如2008年後專業秋季學期,課程壹開始主要學習汽車設計。老師希望學生能從工業設計中汲取壹些靈感,同時借鑒工業設計的制作方法,將自己最先進的加工技術和汽車流暢的曲線體現在建築設計上。前半學期,我花了壹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學習汽車是怎麽做出來的,而整個設計工作室的課程只有四個月。在課程設計上花三分之壹的時間做研究是壹個很普遍的問題,甚至有些工作室的比例更高。同時,我們也有工作室旅行來配合這些研究,去參觀汽車工廠,看看如何設計和制造汽車,然後反思如何以工業化的方式制造建築。因為這種跨界思維,我們可以用壹種全新的方式去思考來自不同領域的問題,這樣建築設計的基礎就會不壹樣,它的邏輯方式也會發生變化,結果壹定是創新?甚至是不成熟但富有想象力的設計。其實賓大studio的研究生課程大部分都明顯帶有這種傾向。

王偉:賓大設計課程的主題涉及到與建築相關的方方面面:從城市景觀到結構單元,從參數化到綠色節能,從地緣政治到美學史。話題之廣泛,得益於賓州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和自由開放的交流平臺。

賓大建築系的定位是就業後30-50年內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推動該領域的不斷進步。作為建築教育的載體,所有課程的主題及其高強度的訓練不僅傳授知識,還培養學生的個性:獨創性、團隊精神、強大的心理素質等等。知識固然重要,但設計師的個性和強大的精神氣質是成為領導者不可或缺的素質。在賓州大學學習和任教過,感覺學校對建築師的培養無論從教育還是從教育的角度都是全面而深入的。

參數化教學

從設計到施工

從外形到結構的全面體驗

方春:參數化是壹種形式語言。建築師經常從建築以外的事物中獲得靈感。關於參數化有很多東西都是來源於對自然的壹種理解,而且很多昆蟲在幾億年的自然進化淘汰下產生了這樣的形狀,這壹定是有科學依據的。所以有時候建築師,包括建築師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麽這些生物是可能的?我們建造壹座建築,或者建造壹座城市。這個城市應該向什麽方向發展?在高科技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走在這個領域的前沿。他們有這樣的疑惑,願意找到這種研究方法。我覺得參數化就是這樣壹個平臺,是研究建築的壹種方式。不管它現在成功還是將來成功,它都試圖將我們的架構發展推向下壹個階段。

王偉:建築設計的方法壹直在不斷發展演變:制圖技術從最初的紙筆手繪發展到現在的計算機輔助制圖(CAD);建模方法從早期的不相關模型(如Sketch Up)發展到最新的相關模型(如Digital Project)。參數化作為關聯建模技術的基礎理論,近年來備受關註。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在參數化設計領域的教學在北美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匯集了該領域的頂尖專家;課程設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學中多種軟件聯合使用,涵蓋從設計到施工的各個階段;課程主題豐富多樣,從形態學研究到數字處理,從城市設計到結構優化。整個教學過程豐富而深入,使學生對參數化設計從原理到技術,從應用到研究有了全面的了解。

周:從教學理念來看,賓大把參數化作為壹種設計理論而不是建模工具來教授。所以國外參數化設計的形式感和國內不太壹樣。也許國內的老師和學生如果不接觸背後的理論,會覺得這是壹件非常瘋狂的事情,無法理解。但實際上,在其不成熟的表面下卻是潛在的理論基礎。所以有可能在國內逐步引入這個概念,不僅僅是技術和軟件上的,還有理論上的,讓我們國內的學校和學生接觸。

楊楠:參數化本身比較復雜,也是多種需求或者發展導致的,所以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從設計師的理解來說,是師法自然,其實是在研究有機形態;哲學中有壹套非線性哲學,是基於現代科學的發展和德勒茲的壹些理論。從技術上來說,這個復雜的項目要想真正實施,如何利用參數化和壹些數學模型來解決,降低成本,將建築圖紙參數化,其實也就是說要達到壹個非常高效的可控性。同時,我認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代主義之後,參數化趨勢不再是壹種主義,而是人們對空間或形式追求新奇和興趣的體現。它不像現代主義,是二戰前後工業化大的政治經濟背景下的產物。其實現在大家政治上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和平,大家都追求壹種自我人格的體現。隨著現代主義的再現越來越枯燥,人們會提出壹些復雜或者新穎的形式,比如文丘裏提出的?跟上歷史?同理,90年代大家都搞解構,現在搞參數化設計。其實他們只是依靠這樣壹個表皮,壹個融合了技術、哲學、藝術、經濟、政治而獲得的交匯點。它的本質是發展現代主義的基本核心內容,但它強調形式,淡化功能主義,強調個性,淡化國際設計。

賓大教育的優勢在於可以多種方式展現參數的復雜性,因為我們有優秀的哲學老師曼努埃爾·德蘭達,他是美國非線性哲學領域的壹流教授;世界上有壹系列頂級設計師,比如塞西爾·巴爾蒙德和阿裏·拉希姆。有羅蘭·斯努克斯這樣的技術專家。學生可以學習哲學原理、技術方法、形式語言、建築結構的處理方法等。幾乎涵蓋了實際應用的每壹個方面,但又高於實際應用的程式化,是基於創造性思維的產物。

中美建築教育之比較

傳統與激進的對話,實踐與創意齊頭並進。

方春:首先,美國的大學教育,教育經費投入非常高,參數化非常系統,集中了很強的師資力量。如果學生有壹個想法,他們實際上可以在實驗室裏把它剪下來。這可能是中國所有高校都做不到的,中國也沒有這樣的設備。美國的教育和他們推崇的美國精神是壹樣的: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

張:在那裏做設計並不是壹個特別狹窄的範圍。感覺是以建築為主,然後引入壹個與建築相關的圈子。但其實如果妳有興趣,可以接觸到工業設計、家具設計等很多其他課程。我還有壹個室友,選擇了陶瓷設計。賓大給妳壹個非常寬松的環境,給妳提供所有這些硬件設施,師資等等,讓妳接觸藝術,得到壹個修煉的機會。

楊楠:賓夕法尼亞大學或壹些美國學校的設計課程是非常進化的。也就是說,當我們意識到設計課程的局限性和不足時,這個工作室就會不斷進化。這種演變可能是新的技術、新的意識形態或新的美學思想,用來不斷解釋工作室的核心本質,加強其內容的豐富性和理論的正確性。所以設計成果也在不斷創新,每年的作業都比上壹年有所突破。

比如2005年和2006年,阿裏拉希姆的工作室是壹個非常簡單的幾何形狀,然後逐漸變得復雜,然後變得比平時復雜,然後不斷增加對材質、顏色、紋理的要求。與此同時,空間繼續是三維的和復雜的。經過五六年的變化,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風格。妳會發現這是壹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其實中國沒有這樣的環境和土壤。我們中國的設計課程往往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面對的都是同壹個老師,同樣的設計手法。我們走出去之後,經歷了這樣壹次思想的洗禮,壹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其實被打破了。妳會說不壹定是這樣,妳完全可以大開眼界,只要妳有壹套理論知識,或者妳可以推廣自己的壹個想法或者壹個非常關註的點,妳完全可以做自己。這是中國需要改進的地方。

另壹方面,參數化教學在國內還是有些被歧視的。很多老師或者更傳統的教授認為這是壹個瘋狂的,不可能建構的,沒有理論基礎的。大家都在玩形式,形式不對。建築本身最重要的元素不就是形式嗎?客戶拿到方案,肯定會說好看不好看,然後會說我們的面積夠不夠,能不能用。國內有壹種對形式的歧視,尤其是傳統老師,這種歧視是建立在對參數化理解不足的基礎上的。由於缺乏對其理論和構造方法的研究,只是流於形式,因而受到批評。基於此,不得不說,我們還有壹段路要走。

鮑睿:這主要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們希望能從壹件事壹步步推進到另壹件事,我們需要壹個別人認可的具體的或者邏輯的支撐。但是美國人的思維是壹種非線性的教育,他會突然給妳壹些新的想法或者新的視角,可以融入我的理論。只要是提到的,我都可以自己編壹個網。我覺得我們還是缺少這樣壹種思維。缺少壹個搭建自己邏輯的平臺,就好比總有壹個邏輯需要學習,而不是自己去認識和創造。

方春:邏輯本身就是西方社會的東西。在美國的教學中,他給妳壹個A和壹個B,讓妳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或者直接先給出壹個結論再推導出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這件事站住腳。這種模式有點精英教育。他們吸收了各大洲的老師,授課解惑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周:美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老師。這些老師很自由,可以同時在幾個學校教書。他會把自己的思想從這個學校傳播到那個學校,然後吸收壹些東西到另壹個學校。其實我覺得是壹個由點到面的傳播過程。在整個教育體制下,這種思維的自由度是很高的,而不是說壹個學校的老師是土著,從這個學校畢業,然後世世代代在這個學校教書,有時候甚至會在學校之間築起堡壘。比如他們說這些自帶的東西很好,我們要代代相傳,所以很難接受其他的新事物。我覺得這是國內的普遍現象,就是學校多,各有傳承,但是國外很少,因為老師流動性很大,很少有堡壘的感覺。

王偉:我覺得教育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更應該註重人格氣質的培養。壹個優秀的建築學畢業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完善的學習方法和執著的學習熱情,開放包容的態度,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強大的心理素質。知識是壹個變量,在就業過程中會被遺忘和重新學習,但性格和氣質在大學之後基本不變,會伴隨設計師壹生,影響其設計創作的方方面面。

歐美建築學院在推動建築學發展方面壹直處於領先地位。這得益於學校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創新性和多樣性。創新來自研究和借鑒,多樣性來自包容的態度和開放的視野。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型設計課程為例,其重點是生物、地理、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設計的出發點往往是從研究其他領域的優勢和長處開始,從而思考和探索其對建築的借鑒意義。在先前研究的幫助下,學生們傾向於思想開放和富有創造力。

賓大建築系不遺余力地搭建自由開放的學術平臺,為各學科的交流和相互啟發創造了有利條件。除了研究型設計課程,學院還創造性地開設了建築與房地產、建築與工業設計等跨學科輔修學位。學院舉辦的各種論壇和研討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建築系的師生,共同探討建築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和多樣性是賓大設計學院傳遞給學生的最寶貴的精神品質。

周:我很羨慕的學生魏,他們不是建築專業的,但是來了賓州大學後卻學了建築。參數化課程對非建築學本科知識要求較高,如編程、計算機等。學理工科的本科生會顯示出自己的優勢。建築的本質是多元的,就像我上學期的導師。他很有名,和庫哈斯是壹個級別的大師,但他是結構出身,不是建築師。他之所以能成為建築師,是因為他設計的作品結構非常合理,合理的結構體現了他在形式上非常合理。這些大師的出現,體現了他會將不同行業中與建築無關的知識全部運用到建築中。

我覺得建築其實是壹門特殊的藝術,既需要美學知識,也需要建築學、結構學、物理學的知識。是壹門與時俱進的藝術課程,理論性更強。所以我覺得它對多樣性的需求特別高。包括剛才提到的沃頓課程,它從經濟學原理上告訴我們,做建築的人不能只是用幻想的方式去做,還必須符合經濟學原理。在中國,老師不會積極鼓勵或提倡開設多樣化的課程,這可能是受土壤或傳統觀念的影響。

關於留學的幾點建議:三思而後行。

王偉:大學教育是壹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要求學者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和人格素質,明確自己的奮鬥方向。留學作為大學教育的壹個分支,正日益升溫。但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時間和資金投入,必須慎重考慮。

對於打算出國留學的建築學學生,建議妳做好三項功課:

首先,對建築行業有廣泛而深入的了解。國內建築學本科教育在對建築行業理解的廣度和深度上都遠遠不夠。建築設計涉及的工作比較復雜: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從團隊管理到成本控制,從設計優化到質量控制。由於建築工程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壹個建築工人只能專職從事某壹方面的工作。妳對什麽最感興趣?

第二,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建築設計涉及的工種不同,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不同。方案設計需要創意,成本控制需要邏輯性,團隊管理需要人際交往能力。妳最適合什麽樣的工作?

第三,研究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特色。北美大學的建築系在研究生教育上普遍具有明顯的風格:有的重視城市環境或歷史的保護,有的擅長設計或施工技術的研究,有的重視房地產運營或項目管理。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感興趣的職業方向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合適的學位。

出國留學深造是提升自己專業技能和人格素質的橋梁,從而從更清晰的角度,在更合適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只有在了解建築行業、自身興趣和特長、理性選擇學校的基礎上,留學這座橋梁才能事半功倍。

以上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友的壹些對話,相信對準備去美國留學的同學,尤其是準備申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專業的同學有壹定的啟發。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

更多專業信息,請點擊相關鏈接。

建築學培養的是專業的建築人才,主要學習如何設計建築和周邊環境。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建築制圖、設計、建築歷史、建築理論、工程和建築場地規劃、建築技術和工藝、建築專業標準,以及相關的文化、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

2.它適合妳嗎

如果妳喜歡畫畫,攝影,做模型,做各種工藝品,科學,藝術,歷史,城市,園林。那妳可能會喜歡建築。如果具備以下綜合素質,可以考慮學習本專業:創造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組織能力、說服和影響能力、定量分析能力、素描技能、空間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視覺靈敏度。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