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具有獨特性和前瞻性,語言幽默風趣。從壹開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李老師用身邊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壹種師生都愛的教育模式。每壹片安逸,無非是厚積薄發的沈澱。經過40年的教育探索,李老師走出了壹條屬於他和每壹個孩子的快樂成長之路。聽了李老師的報告,我久久不能平靜。“單純是最美的”,“心靈的教育”,“人是最高價值”,“兒童視角”。李老師的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有些話竟然激起了我內心的回響,激起了我內心的漣漪,引發了我對工作的思考。
首先,最簡單的教育
李鎮西先生壹開始就直接用壹系列問題讓我們思考:“為什麽我們的孩子不快樂?”“為什麽我們學校總是出不了傑出的人才?”“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麽樣的教育?”“為什麽12的學習生涯讓孩子們從壹開始的充滿期待變成了憤怒中的最後詛咒?”他很自然地引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是最高的價值”。尊重孩子的最高價值,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都指向孩子的幸福。我們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和技能,但同時我們也有責任引導孩子的人格,感染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智慧。如果能像李鎮西那樣,讓課堂變得有趣、詩意、浪漫、好玩,讓孩子們身心愉悅,那麽追求理性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壹個快樂的過程。所以,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承載價值,凝聚精神,體現人性,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探索和追求的方向。
第二,教育要有孩子的視角
?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應該面向兒童的心靈,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感受、理解和實施教育。讓教育生活成為壹件快樂的事,壹件有趣的事,讓孩子們在快樂幸福的學習生活中完成有意義的教育。”在工作中,我常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與學生之間有壹條無形的鴻溝。我總是不能和學生很好的溝通,但我總會得到壹個感嘆:我和孩子之間有代溝。李鎮西關於童心的演講幫助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為班主任,要懂得童心,要善於把自己變成某種意義上和學生同齡的學生。這既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壹,也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情實感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學生,就是要盡量讓自己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壹致,甚至在某種意義上盡量擁有同齡學生的感情、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份童心的時候,其實已經融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我們建立了壹條通往學生內心深處的道路。當學生發現老師變得和自己“同齡”時,會不自覺地把老師當成朋友。當老師撕下大人的面具,和學生壹起做遊戲時,學生會對老師更加親切,這是成功教育的起點。
我想:用李老師說的話去理解童心,才能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事也是如此,因為孩子總是帶著善良美好的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帶著渴望周圍人表揚和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也可能帶著善良去做壞事。當我們用童心去衡量,就會變得平易近人,讓學生覺得妳很親近,有親和力。這次“六壹”合唱,我買了和孩子們壹樣的服裝,和孩子們壹起在舞臺上演唱!孩子們高興極了,他們都說:“我們壹定要唱好。不要緊張。朱老師和我們在壹起!”!就是這樣壹個我參加的合唱活動,我感覺孩子們的心是和我連在壹起的!還有壹場學校舉辦的籃球賽。初賽的時候,班裏所有的孩子都想出去給打籃球的同學加油。他們不想去,但看到孩子們熱切的眼神,心想:那就去吧!孩子們高興得沖出教室,拿著給籃球隊買的水奔向操場!過了壹會兒,我也去了,遠遠的就聽到我們家孩子喊加油的聲音!“七六班,加油!七六班,加油!七六班,加油!”那聲音絕對是整個操場最響的!當時我就忍不住被孩子們的歡呼聲感染了,就陪著孩子們壹起看他們打比賽,更別說比賽真的很精彩很激烈。我忍不住壹遍又壹遍地和孩子們壹起喊“加油”...中場休息後,我們班籃球隊的孩子們來告訴我這個情況。我看到孩子們當時氣喘籲籲,滿頭大汗,我真的很同情他們,就發自內心的給了他們每個人壹個擁抱,告訴他們。就是這個簡單而普通的擁抱。我們班李成澤回去跟他媽說:今天球賽完了,朱老師抱了我壹下!我好開心,原來老師也很愛我們啊!我壹定要打好這場比賽,為班級和朱老師爭光!當時他媽媽給我發微信告訴我這個情況,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對他們要求太嚴格了?也許換個方式方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對自己教過的壹年或幾年負責,更是對學生的成長乃至未來的生活負責;愛學生,不僅僅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用壹種責任感,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壹個學生。愛學生不應該是嚴查他們的錯誤,而應該是以寬廣的胸懷包容他們;愛是壹種純真,壹種莊嚴,壹種責任感,民主,平等,讓童年回歸童年,為學生的美好人生打下良好的開端。李老師對班主任的執著,對愛情的執著,讓人感動。用李鎮西自己的話來解釋:“如果妳不是班主任,妳就不實際。不回學校,妳就難受!”
第三,對新教的新理解
?“新教育是教育應有的樣子”。"新教育應該結束浮華和虛榮."這些話深深地激勵了我。我想李鎮西先生說了壹些我們不敢說的話。現在太多的“新教育”都是給領導和客座老師看的。我們誤以為看到的畸形的“新教育”就是新教育,這真的扭曲了新教育的初衷。李老師說:新教育應該是點燃教師理想和激情的教育;是喚醒孩子夢想和創造力的教育;是讓教育符合人性的教育。李老師說:“教育的藝術,其實就是和學生在壹起,帶著童心和對他們真摯的愛,完全不分離地融入孩子的世界,和他們壹起去發現美好的事物,欣賞美好的事物,創造美好的事物,展示美好的事物,然後用身邊美好的事物去深刻地喚醒和啟迪學生的生活世界,提升自己的生活世界,獲得作為教師的人生的最大完善和真正的快樂。“在我看來,新教育應該是為社會培養積極樂觀自信的社會人的教育;是培養具有生存能力和自我成長能力的社會人的教育;是壹種能讓孩子平靜生活,快樂成長的教育。
第四,高度的職業認同感。
在報告中,李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他和他的學生們的壹個又壹個故事。聽完李老師的故事,我陷入了沈思。我也因為工作中的各種挫折而迷茫過;也因為我在面對不喜歡做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猶豫了;也是因為待遇不合理。聽了李老師的故事,我想起了我當壹名孩子們喜歡的老師的夢想。我想: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我可能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忘記了自己真正的追求!在報告的最後,我被李老師高度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所打動。特別整理妳的筆記來激勵自己:
(1)李老師說:“堅持教育信念是對的,但不是為了優秀,而是為了自己的幸福。不要在乎優秀,要在乎每天是否快樂,因為快樂比優秀更重要!”
(2)“好老師的標準”:好老師是課好、課好、考得好的人;如果妳加上“會說”和“會寫”,妳就會成為“名師”。要成為壹名好老師和名師,妳必須不斷練習、思考、閱讀和寫作。
(3)李鎮西老師給老師的四點建議:第壹,要狠,就是要狠。更多的堅韌意味著更多的冷靜。如果認真做教育,每壹次克服困難,都伴隨著巨大的成就感。第二:要時刻保持第壹時刻純潔的教育之心。這個心,意味著善良,天真,理想主義。意味著無盡的激情!我們越是保持壹顆純粹的教育頭腦,就越容易感受到教育的快樂。第三:有讀書的習慣。不要忙著原諒自己。知識分子要有寬廣的視野和源源不斷的知識。讀書時,不僅要看所教學科的專業書,還要看教育教學方面的書,還要看文史哲。妳應該站在人類的精神高地,俯視我們的教育。腦子裏的東西多了,上課自然會得心應手,學生自然會被妳的課迷住。第四,妳要有寫字的習慣。寫得不好也沒關系。關鍵是要寫,慢慢養成習慣。妳應該寫什麽?寫教育故事,寫課堂記錄,寫隨時興起的教育感悟。寫作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經歷,寫作也是為了給未來留下溫暖的教育回憶。
(4)怎樣才能上好課?第壹,要不斷學習自己的課。最重要的是課堂魅力的研究。所謂“課堂魅力”,說白了就是讓課堂對學生有吸引力,讓孩子愛上妳的課,讓課堂充滿興趣,讓孩子覺得充滿樂趣,像個春風。第二:多讀書。老師壹站在講臺上,學生就應該感覺到妳有壹種源於知識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更多的來自於讀書。應該看什麽書?教育經典和專業書籍都要讀,特別強調多讀人文書籍,政治、哲學、歷史、經濟、人物傳記、小說等等。第三:把自己的課交給學生監督評價。讓學生對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是為了幫助我們改進教學。
這兩天雖然很累,但是我很開心!因為專家的指導和思想的浸潤,讓我有了平和的心態,更理性的思考,更有堅持的勇氣,更有面對教育的信心!我想:我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初心,做壹個安靜普通的順從自己內心的老師。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說:事業的快樂和精神的自由是自我的最高追求!
我想:只要我們每天從最平凡的事情做起,即使不能成為壹朵紅花,也壹定會成為壹片綠葉,在自己的枝頭翩翩起舞。(寫於201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