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寺的平臺、壽福寺的格子、白衣閣的亭子、財神廟的桌子、黑寺的火爐、大佛寺的背光,是會澤的六大縣寶,合稱五子壹光。江西會館位於縣城北面,江西街中段南側二道巷28號院內,俗稱萬壽關。始建於清代1711年,現重修於1762年。該建築群占地7546平方米,建築面積2595平方米,坐北朝南,有三個入口和兩個庭院。它有壹個門樓大舞臺,壹個正廳,壹個後廳,東邊有壹個小花園,西邊有壹個小舞臺。木雕、石雕、磚雕極為精美,為雲南古建築之首。大門口掛對聯:易居堂郎兒經營京銅八省,源是趕水巧商。這座博物館是為晉代景陽宮許遜而建的。據說許遜因治水有功而不朽。現在它是硬幣博物館。王千嘉靖鮑彤圓形方孔,直徑58厘米,厚3.7厘米,重41.5公斤。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厚的古幣。湖廣會館位於縣城東北寶山街11號院內,俗稱壽佛殿。始建於清朝1704,重建於1771,由湖南、湖北兩省合辦。占地面積8472平方米,建築面積3127.6平方米。中軸線上有門樓戲臺、前廳、中廳、後廳,還有棚車書樓和花園。博物館裏的裝飾很有特色,各種畫作栩栩如生。格子門都是用壹整塊樟木做的,在壹塊15 cm厚的木板上最多可以鏤空到5層。以歷史故事為主題,有人物、瑞獸、花鳥雕刻,內容豐富,各不相同。前殿的禹宮是大禹治水的歷史故事,中殿的東嶽宮是民間二十四孝的傳說,後殿的壽佛殿是五十三禪的格局。這些格子門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文物和文化價值,是古建築中的藝術精品。
貴州會館位於鐘平街東段北側吉運街1號。俗稱黑廟,也叫忠烈宮。它建於清朝雍正年間,但因土地糾紛而停工。後經湖廣會館的協助,直到1812才完工,後更名為錢俶會館。占地5442平方米,自北向南依次為石牌坊、門樓戲臺、廂房、戲樓、廳堂、書房、正殿,建築面積2165平方米。館內青銅鼎鑄造於1906,重444公斤,鑄造精細,造型獨特,花紋華麗典雅。雲南會館(財神廟),始建於1795,占地2100平方米,包括門樓、戲臺、前堂、後堂、東、西廂房等。,建築面積920平方米。江南會館始建於清朝1723,乾隆、道光、光緒年間擴建。是江浙滬皖三地共建的同鄉會館。占地23000平方米,有四組建築:白衣閣、呂祖閣、鬥姆閣和武侯祠。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假山清幽雅致,給人壹種江南水鄉的感覺。中殿供奉的是白衣觀音,西側供奉的是呂洞賓。福建會館,又名天後宮、媽祖廟,位於縣城南面靈璧路63號,距中東農機公司約20米。建於清代1736,有前堂後堂,農歷九月初九有廟會。現在占地3000平方米。從八字照壁起,有門樓戲臺,東有鐘樓,西有鼓樓。第壹殿是觀音殿,中國塑雕觀音大師,兩側是沙景和水景。第二殿是媽祖殿,中間是媽祖,左右是女媧和九天玄女。第三個大廳是聖母院大廳,供奉媽祖的父母。陜西會館位於西直街下段186號。它是陜西和山西商人的同鄉會館。始建於清代1754,占地2500平方米,有中殿和破戲樓。現在由山門、戲臺、中殿、後殿、廂房組成。四川會館位於老城西北,與陜西會館並列,供奉二郎神楊戩。始建於清代1752,戲臺、中殿、後殿、東西偏殿均已修繕並部分復原,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
唐故居位於縣城北巷14號,占地851平方米。它是壹座封閉式的四合院,建於1867年,由唐的父親唐學曾於1889年買下。大佛寺位於鐘平路483號,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清康熙年間修復。它是會澤最早的寺廟,也是滇東北最大的寺廟,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都有壹個浴佛節。左邊是火神廟,右邊是牛家祠堂。三棟樓並排相連,三晉大院占地9000平方米。大佛寺的背光指的是釋迦牟尼像後的雲屏。它由三塊紅杉木雕刻而成,中間有壹面如意鏡,17尊佛像在光芒四射的火焰中浮雕,盡顯佛像的莊嚴與威嚴,堪稱木雕精品。文廟位於古城靈璧路南側,壹中校園內。1721年,東川知府任俊防捐資興築。占地73畝,建築面積3436平方米,有池畔、狀元橋、忠孝坊、大成殿、崇聖殿、文昌閣、魁星閣、象仙殿、明煥殿、明倫殿。文昌宮位於縣城南部的中山山頂。它是由東川知府黃士傑和學者趙春於1727年修建的。它占地8000平方米,包括牌樓、亭子、大廳、廂房、花園、回廊等。舞臺上畫著各種花卉圖案和婆婆紋身的故事。喜來庵寺位於縣城西部的鐘平街西段。建於清代1733,道光、光緒年間重修,留有正殿和兩座寺廟。占地2500平方米,是縣城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城隍廟位於東直街西側的縣糧油公司院內,占地面積111平方米,有大殿、正殿和廂房。
2.大海曹珊位於會澤古城南30公裏,大海鄉東南。最高的古牛村(姜雲山農)海拔4017米。唐朝時,南詔名為東嶽。冬天,山上白雪皚皚,泉水溪流隨處可見,草甸、鮮花、溪流、藍天、白雲、羊群構成了美麗迷人的畫面。是與香格裏拉草甸齊名的雲南兩大多彩草甸。被稱為雲上仙境,童話世界。它也被稱為中國的新西蘭。曹珊的小石洞有十幾公裏深,有六個洞,直通金鐘壩子的清水磨。在牯牛寨半山的懸崖上有壹個燕子洞。大海驛的意思是臺階最高的地方。當地的房子在省內很少見,青石做墻,石板做屋頂。門票40元,昆明會澤到東川的班車-東川區-綠茂鄉-大海鄉。
3.伍佰村,又名那古古鎮,位於會澤古城西北25公裏,那古鎮東南8公裏,金沙江東岸,李和西岸。省道303線經過。會澤的銅先到了伍佰,再經昭通轉運到四川瀘州,沿長江以東下到揚州,再經運河北上到京城。從此,伍佰成了萬裏京運的第壹站,各省市都在這裏設了辦事處,各路商賈雲集,寺廟、會館、祠堂、四合院,甚至妓院、天主教堂如雨後春筍,馬店、驛站、各種店鋪鱗次櫛比。隨著1911北京運動會的停止和文革時期的動亂,白霧在1976鎮政府搬遷到幹溝街時逐漸變冷衰落。伍佰老街有200多米長。清朝1860年修建城堡修復城墻。有古戲臺、長平倉、楊濟源、劉佳大院、郭家祠堂等古建築,還有古墓、碑刻、古銅交通道路等。其中,壽福寺、文廟、太陽宮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規劃保護面積0.53平方公裏。
文廟三聖宮位於伍佰街中段北側,占地面積1991平方米,建築面積1550平方米。沿中軸線有照壁、小山門、門樓、牌坊、魁星閣、大成殿,兩側建有廂房、書房、偏廳,為* * *大小不壹的三口井。1819建成後未裝修。除了拆除了牌樓和東廂房第二入口,重修了魁星閣的屋頂,其余保持原樣。在大廳的天花板上,有關於三國演義,大禹的耕地和孟母的教子的故事。梁錚有壹封信說,大清雲南大臣的政廳司東川,在嘉慶二十四年中秋。宮內有1819告示、1820告示等碑刻,道光年間的硯臺香爐、石獅等也保存完好。陳故居位於街中段南側,建於1945,二院占地11710000平方米。內院為傳統的四合壹五天井格局,有正房、對堂、東西廂房、東西廂房三間,樓前有回廊。院子裏的方形天井長9米,按照雙喜圖案鋪了6塊石板。庭院前檐有10鼓形、瓜形墨玉柱,造型獨特,磨工精細。外院庭院呈長方形,有東、西兩間廂房。
通海會館,又稱太陽宮,建於清代伍佰街西北(1832)。四合院占地1563平方米,包括山門、正殿和東西附殿。原來的掀背車已經拆了。宮內有壹方清代光緒年間墨石制作的鼎香爐,高0.82米,寬1.2米,厚0.65米,重約400公斤。聖約瑟教堂位於伍佰街西段的盡頭,占地65,438+0,225平方米。它有壹個前廊,壹個警衛室,東、西翼和壹個教堂。建於清代1883,原址在今天的伍佰村和盤龍寺前。1913年由意大利傳教士重建,建有壹座女修道院。雲南還有壹個西醫診所,也叫財神廟。建於清代1767,占地面積2049平方米。門樓前建有土墻和土墻。楚前會館,即三元宮,建於清朝1732年,四合院建築面積391平方米,供奉天地水三官、諸葛武侯、貴州土地造像。湖廣會館,又稱壽福寺,位於伍佰街的東面。整個四合院占地1950平方米,包括三個大門,三個正廳,三個兩廂,都保存得很好。建於明末,屋頂在清朝時翻修過。每年農歷三月15、九月15舉行廟會,並舉行祭祖遊行,俗稱“大清”。。德勝橋,又名小石橋,位於村子東邊的伍佰街東門。建於1867,是縣城的鑰匙。單孔石拱橋長4.38米,橋面寬3.28米,高3.25米,跨度2.9米,附近有方形古井。
古驛道旁的雲峰寺,建於清代1708,1758擴建。第壹個院子裏有兩棵明柏樹,第二個院子在1983拆除。現占地4050平方米,包括山門、大雄寶殿、魁閣、觀音殿、祠堂和東西廂房。大殿兩側有對聯:晨鐘暮鼓警醒世人名利,通過佛號聲喚回逝去的人。地藏殿內墻上繪有十幅燕軍壁畫,結構獨特,造型別致,繪畫精美,表情生動。雲峰寺每年農歷正月十九、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舉行四次廟會。在此期間,門樓的舞臺上會表演花燈和滇劇,街上還有許多小攤和當地小吃。
銅古道孟古坡段在那古鎮以西25公裏,在小江口至小田壩村的延水河峽谷中。古道起於象鼻嶺,止於會澤縣城,長10km,石間房山溪橋頭段為隧道,長1km,挖在懸巖絕壁上。雲峰山位於那古鎮西北,距縣城約30公裏。是明清以前開的。現有的大閘村至雲峰寺路段長350余米,寬2米,多為紅砂塊砌成的臺階。小江口,在會澤縣城以北60公裏處,是金沙江的交匯處,會澤、巧家、會東、東川四縣的交界處,諸葛亮南征、石達開渡江、紅軍長征都在這裏渡過金沙江。渡口是北京奧運會的主要通道,妳可以參觀伊犁河迷人的風景和四級梯級電站。那古鎮坐摩托車到西北的王家山,在巖壁間可以看到極其險要的古銅運路,繼續前行到小江口,沿途的梧桐開滿了鮮紅的花。
4.墊湖,又稱躍進水庫,位於會澤古城以北55公裏,大喬鎮以南。冬季是黑頸鶴和白頭大雁的棲息地,春秋是攝影天堂和國家皮劃艇基地。藍天白雲,黃葉紅土,五彩繽紛;日落時分,漸淡的霞多麗慢慢淡成灰藍色,亦真亦幻。沒票,會澤汽車站有車。
滇東北自助遊:1,昆明-蘇交子雪山-蘇糖店鎮(1-2天)2,若店鎮-紅土地-蘇東川區3,東川區-大海曹珊-伊犁河-蘇會澤古城4,會澤古城-年湖黑頸鶴保護區-伍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