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包括哪些方面?向上帝求助
下面有點長。希望對妳有用。壹、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則1。質量是指滿足要求或潛在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的特性和特征的總和。它既包括有形產品,也包括無形產品;它既包括產品的內在特性,也包括產品的外在特性。即包含了產品適用性和符合性的所有內涵。2.工業產品的質量工業產品的質量是指工業產品為滿足壹定的目的和滿足人們的需要所具有的特性和特性的總和,即產品的適用性。它包括產品的固有特性,如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可靠性、準確性、純度等。還包括產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狀、外觀、顏色、聲音、氣味、包裝等。還有成本、價格、使用維護費等經濟特征,以及交付時間、汙染危害等其他特征。工業產品的不同特性,區分了各種產品的不同用途,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各種產品的不同特點可以概括為:適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壽命、經濟性等。3.工作質量工作質量是指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作保證產品質量的程度。工作質量涉及到企業的所有部門和人員,也就是說企業中的每個部門、車間、班組、崗位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其中領導者的素質最為重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員工素質的普遍提高是提高工作質量的基礎。工作質量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和保證。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首先要做好與產品質量相關的各項工作。4.服務質量是指滿足要求或潛在需求的服務的特性和特征的總和。國際標準中列出的服務質量特性的例子包括:設施、容量、人員數量和存儲容量;等待時間、供應時間和處理時間;健康、安全、可靠和保密;反應、便利、禮貌、舒適、優美的環境、能力、持久性、準確性、完整性、技能水平、可信度和溝通。5.質量控制(QC)是指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而進行的質量調查、研究、組織、協調、控制、信息反饋和改進。為了保證產品過程或服務的質量,必須采取操作、技術、組織和管理等壹系列相關活動,這些活動屬於質量控制的範疇。6.質量管理(QM)是指對確定和實現質量所必需的所有職能和活動的管理,其管理職能主要負責質量方針的制定和實施。7.質量功能質量功能是指企業為使產品、過程或服務滿足規定的要求或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進行的所有活動的總稱。在整個質量工作中,企業各部門應發揮什麽作用,承擔什麽責任,開展什麽活動,是質量職能所要研究的內容。例如,在工業企業的設計部門,要根據用戶的質量要求,確定產品的結構、規格、性能和原材料標準,從而設計出符合用戶質量要求的產品;為了實現均衡生產,生產車間和工人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掌握產品質量標準的要求和保證質量的操作控制方法,生產出符合設計質量的產品;檢驗部門根據產品工藝規程和質量標準進行檢驗和驗收;銷售部門在銷售產品的同時,要做好市場調查,收集用戶意見,進行質量分析。上述部門的工作和活動與產品質量直接相關,是直接的質量職能。另外,企業中有些部門的工作對產品質量也有間接的影響,如宣傳、教學部門,狠抓人員的培訓教育,註重人的素質的提高,從而保證企業中產品的質量。財務部門應做好各種資金的管理,加強日常核算和監督,保證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提高,降低產品成本,為企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這些是間接質量函數。8.關於質量檢驗,請參考質量管理章節。9.統計質量控制是指利用統計技術進行質量控制,包括應用頻率分布、測量主要趨勢和離差、控制圖、回歸分析、顯著性檢驗等。10、全面質量管理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和有關部門齊心協力,結合專業技術、企業管理、數理統計和思想教育,建立從產品研究、設計、生產(經營)和服務全過程的質量體系,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等資源,提供符合規定要求和用戶期望的產品或服務。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每個人都要做好本職工作,通過做好工作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11.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是變過去的側重於事後檢驗和檢查為側重於預防和改進;從系統的觀點出發,變過去的以實踐為基礎的、分散的管理為全面的、綜合的管理;從管理結果到管理因素,要找出影響質量的因素,抓住主要方面,動員全企業全體員工、各部門參與質量管理的全過程,依靠科學的管理理論、程序和方法,使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處於受控狀態,從而保證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12、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全面質量管理是壹種需要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要求全員樹立質量第壹的思想。各部門各級人員要有明確的質量責任、任務和局限性,各司其職,形成群眾性的質量管理活動,特別是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發揮廣大員工的智慧和聰明才智,當家作主。(2)全面質量管理的範圍是產品或服務質量的產生、形成和實現的全過程。包括產品研究、設計、生產(運營)、服務及所有相關的過程質量管理。任何產品或服務的質量都有壹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對與產品或服務質量相關的所有環節進行管理,形成壹個全面的質量體系。預防為主,防檢結合,不斷改進,服務用戶,達到用戶滿意。(3)全面質量管理要求整個企業的質量管理。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壹,從組織管理的角度,整個企業的含義是要求企業的各個管理層次都有明確的質量管理活動。上層質量管理以質量決策為核心,制定企業的質量方針、目標、政策和計劃,統壹組織協調各部門、各環節的質量管理活動;中層質量管理要貫徹領導(上層)的質量決策,用壹定的方法找出本部門的關鍵或必要事項,然後確定本部門的目標和對策,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質量職能,進行基層工作的具體業務管理;基層管理要求每個工人嚴格按照標準和相關規章制度進行生產和工作。這樣的企業構成了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從質量和功能的角度來看,產品或服務質量的功能分散在整個企業的相關部門。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避孕藥具應充分發揮分散在企業各個部門的質量職能,全部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負責,全部參與質量管理,各部門相互協調,齊心協力做好質量工作,從而形成整個企業的質量管理。(4)全面質量管理應采用多種管理方法。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廣泛應用。我們要尊重客觀事實,盡量用數據說話,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分析,樹立科學的工作作風,把質量管理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上述四項要求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壹個品種”,都是圍繞“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生產滿足規定要求和用戶期望的產品或優質服務”的企業目標。這是我們全面質量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3、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即指P、D、C、A循環。質量管理的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八個步驟:P(計劃)、D(做)、C(檢查)和A(總結行動)。首先是P(計劃)階段,分四步:(1)分析情況,找出主要質量問題。(2)引起質量問題的各種因素分析。(3)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4)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進計劃,制定質量目標。第二個是D(實現)階段,也就是步驟。(5)按照既定的計劃目標實施。第三個是C(檢驗)階段,也就是步驟。(6)檢查實際執行結果,看是否達到計劃的預期效果。A-P-C-D的第四個階段是A(匯總處理),分為兩步。壹種是根據檢查結果總結成熟經驗,納入標準體系和法規,鞏固成果,防止失誤。二是將本輪P、D、C、A周期中未解決的問題帶入下壹輪P、D、C、A周期中解決。其特點是:四個階段的工作是完整統壹的,缺壹不可;大環套小環,小環促大環,步步上升,循環前進。14.質量特性參數是定量表示的,通常稱為質量特性參數或適用性參數。包括設計、制造、使用質量和服務質量,提出保證使用質量的量化要求,以明確質量責任,保證使用質量滿足用戶需求。15,質量特征值,通常表示為各種定量指標。壹個特定的產品往往需要多個指標來反映其質量。通過測量或確定質量指標得到的值就是質量特征值。習慣上稱之為數據。根據質量指標性質的不同,質量特征值可分為計數值和測量值兩大類。(1)計數值。當質量特性值只能取壹組特定的值,而不能取這些值之間的值時,這樣的特性稱為計數值。計數值可進壹步分為計件值和計數值。計件值是指對壹個產品進行計件檢驗時產生的屬性,比如壹個批次中合格產品的數量和不合格產品的數量。計數值是指每件產品中質量缺陷的數量,比如棉布上的缺陷數量,鑄件上的砂眼數量。(2)測量值。當質量特性值可以取給定範圍內的任何可能值時,這樣的特性值稱為測量值。比如長度、重量、溫度等各種測量工具測得的數據都是測量值。不同種類的質量特征值有不同的統計規律,從而形成不同的控制方法。16.真實質量特性和替代質量特性真實質量特性是用戶要求的質量特性。為了便於生產和限制科技水平,企業在生產中往往將其轉化為用於衡量產品質量的標準或規範。產品標準所反映的質量特性稱為替代質量特性。由於人們的認識受到科技水平和各種條件的限制,用戶的要求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斷更新發展的,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制定的質量標準與用戶實際使用質量的要求會有差距。因此,要經常研究質量標準與使用質量要求的符合性,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改,並不斷完善,使質量標準盡可能符合用戶實際使用質量的要求。17、適用性是指產品或服務在特定條件下滿足規定用途要求的能力;或者產品在使用時能成功滿足用戶目的要求的程度。適用性是反映壹些相關產品參數的綜合結果。18、質量監督是指質量檢驗監督機構,按照技術標準,對企業的產品質量進行監督、評定和鑒定,促進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執行質量標準,保證產品質量,維護用戶和消費者的利益。從廣義上講,質量監督實際上是對進入流通領域的產品進行監督,不僅要檢查實物質量,還要檢查和監督企業保證質量的能力。質量監督有三種形式:自我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19、質量指標是指反映工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作質量的指標。例如,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或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技術標準和供貨合同規定的質量要求。這些要求通常由具體的技術指標來規定。20.目標管理目標管理起源於美國管理專家德魯克。他在1954出版的《管理實踐》壹書中,首次提出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思想,認為“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壹個企業沒有壹個總體目標和與總體目標相壹致的子目標來指導員工的生產經營活動,那麽企業規模越大,人越多,內耗和浪費的可能性就越大。“簡單來說,就是讓企業的管理者和勞動者親自參與工作目標的制定,在工作中實行“自控”,努力完成工作目標的管理制度。其原理是:(1)企業的目標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單目標評價要轉變為多目標評價。(2)要為企業各級各類人員和部門制定目標。如果壹項工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做不好。(3)目標管理的對象要包括從領導到工人的所有人員,每個人都要用“目標”來管理。(4)實現目標與考核標準的融合,即根據實現目標的程度,考核各類人員,從而確定獎懲和工資的高低,而不是根據其他標準。(5)強調各類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每個人都應該參與目標的制定、發展和實施。領導者應允許下屬根據企業的總體目標設定自己的目標,以滿足“自我成就”的要求。(6)任何壹個子目標都不能脫離企業的總體目標而自行其是。當企業規模模型擴大,劃分成新的部門時,不同的部門可能會片面追求自己部門的目標,而這些目標可能無助於實現用戶所要求的總體目標。企業的總目標往往是設立各種目標崗位,實現綜合平衡。21、企業方針目標企業方針目標是指在壹定時期內企業管理活動的方案和預期結果。它是企業管理的方向和目標,體現了企業管理的戰略和戰術。22.質量方針也叫質量方針。它是企業各部門和全體員工履行質量職能、從事質量活動必須遵守的原則和準則,是統壹協調企業質量工作的行動指南,是貫徹“質量第壹”思想的具體體現。23.質量目標是指企業按照質量方針的要求,在壹定時期內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即規定的量化目標。根據實現目標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質量目標是企業目標體系的壹個組成部分,為了統壹領導的思想,成為激勵員工的動力,便於日常的考核和評價,促進目標的實現,質量目標應該量化。24、質量計劃是指實現質量目標的具體部署和行動安排。這包括企業所有部門在實現目標時應承擔的任務、責任、時間和進度要求。它通常用壹系列有計劃的指標和實現這些指標的措施來表示。25.質量方針目標的擴展是指將已確定的企業質量方針目標逐級擴展和細化為中小目標和各級措施,以確保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