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以做生活中的壹切,也可以自己做,但不會有什麽效果。為什麽妳跟我在壹起,或者我指導過的咨詢師帶客戶跟妳在壹起會有效果?
我要把這個痕跡暴露給現在關心我們的人。在玩的過程中,在合適的時機,根據情境註入化解心理障礙的元素,有時是壹種氛圍,有時是壹句話,有時是壹個動作,幫助者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潛意識接受並感知,良性的心理變化就出現了。因為是不自覺地內化到潛意識裏的,所以發自內心的良性變化往往壹出現就和求助者融為壹體,這讓來訪者自己也很奇怪。他們從未經歷過的體驗,無限向往的感覺出現,渴望卻又毫無準備。在自然生活場景中,它是這樣來的。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原來生活是如此有趣!然後,心理咨詢師明確強調,要幫助受訪者在修習道教後認識自己的問題,讓他真正學會化解自己的心理障礙,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拓展心胸和感情。
整個咨詢過程,無論是求助者還是心理咨詢師,只要參與其中,都樂在其中。沒有艱難,沒有緊張,沒有寧靜,沒有激動,沒有冷漠,沒有奢華,回味中有無盡的享受。
這個世界上的壹切都不可能完美,總有人來攪局。自然,在治療咨詢中,往往是家人掃了大家的興。他們對這種平淡的咨詢內容感到厭煩,對這種咨詢方式感到擔憂。家屬不斷向心理咨詢師傳遞不信任的信息,訴說當事人的不良表現,給心理咨詢師施加壓力。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幹擾咨詢過程,他們的不信任和焦慮會直接影響到客戶。心理咨詢師壹遍又壹遍地給他們解釋,化解他們對咨詢方法有效性的不理解和擔心,拉長咨詢時間,給家屬解釋和咨詢,有時比給當事人化解心理障礙更費時費力。
因為自然享受療法的自然性,家屬不理解,很多同事也不理解。很多精神科醫生反復告誡家屬,心理咨詢沒用。很多咨詢都是在病急亂投醫的狀態下發現的。看到已經呈現出良好的效果,家屬帶著幫手離開了。家庭成員的不信任和缺乏支持打斷了心理調整。
當然,有人會說,顧問的費用太高,難以承受。但是,他們花在醫院和低成本心理咨詢師身上的錢,以及他們在心理痛苦中的時間所附帶的經濟價值更大。這裏其實有壹種落後的消費觀和生活觀:零切肉不痛,沒有珍惜生命極其有限的時間的意識。
幾千塊錢散了又回來。只要身心健康,沒錢也可以再賺。生命是壹生的時間。去世後,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壹秒鐘的生命時間。幾十年匆匆而過,過日子是痛苦的,自然享受也是生活。沒有健康的身心,再多的財富也無法享受生活。沒有健康的身心,外面的財富也會與妳擦肩而過。什麽是真正的財富?健康地生活,健康地生活很久,自然地享受生活。
作為壹個心理學知識的愛好者,如果只學壹點點,參與其中,就會進入壹種自然享受的狀態。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如果妳學會了自然享受治療的態度,妳的當事人在妳咨詢的時候接受度會高很多。心理訓練教程裏壹些妳不敢做的心理障礙案例,在不經意間就有了驚人的效果。
自然享受療法不起眼,但效果驚人,就像武俠小說裏描述的高手,無所不用其極,而且對於入侵的對手,招數可破,功夫無與倫比。這麽好的療法,動心了,動心了,那就和美玲壹起走進自然享受療法,享受生活吧!
就目前的社會現狀而言,各種機構提供的心理治療或咨詢並無差異。心理咨詢本身就包含治療,治療的前提也包含咨詢,因為他們的目的只有壹個,通過與被心理問題困擾的個體交流,發現問題,然後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個體擺脫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經常被人們提起,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討論的焦點。有壹種觀點認為兩者並不完全相同,因為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咨詢就是詢問和理解。然而,治療的字面意義通常在於使用方法、技術或藥物來治愈疾病並幫助患者康復。因為咨詢這個詞被廣泛使用,我們對這個詞的理解通常停留在咨詢知識、經驗、信息的層面。但是,心理咨詢不同於其他咨詢。咨詢師不僅需要咨詢師的知識和信息,還需要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像我們生病後去醫院壹樣。我們不僅僅需要知道我們出了什麽問題,病理是什麽。我們需要醫生為我們提供解決痛苦的方法,或者他們可以直接為我們解決痛苦,所以簡單的咨詢在這裏沒有意義。就像我們現在的心理咨詢,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心理咨詢師解除痛苦,行使這樣壹種責任,而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和經驗。所以在目標層面,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可以說是壹樣的。
說到這,有人會提出壹個觀點,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最大的區別在於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大多數人都有輕度的心理問題,他們需要的是心理咨詢。當他們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時,他們需要的是心理治療。其實壹旦出現心理問題,雖然反應程度不同,但對個人來說都很麻煩,都需要治療。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有句民間諺語叫“牙疼不是病,疼得要命”。牙疼本身並不是什麽嚴重的病癥,甚至不能稱之為“病”。但是哪位先生或女士能說他不需要醫生來治療呢?既然身體上的苦惱沒有區別,為什麽心理上的苦惱要按嚴重程度分為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現在又有壹種狹隘的觀點,認為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區別在於手段。心理咨詢是通過溝通和交談來解決苦惱者的苦惱,而心理治療是通過藥物的手段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其實縱觀心理治療的歷史,可以發現最初的心理治療都是非藥物治療,催眠和精神分析是兩個最好的例子,藥物治療只是嚴格意義上的臨床治療之壹。所以,通俗的說,藥物治療不屬於心理治療的方式。在心理咨詢的溝通過程中,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合理引導也是壹種治療。
說到治療方法,無論是心理咨詢還是心理治療,在治療方法上都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壹些常用的療法,如行為療法、強化療法和暴露療法,被用於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領域。而且在技術手段上,壹些經驗豐富、高水平、高素質的心理咨詢專家甚至可以比普通心理治療師更好地幫助求助者。因為他們不僅能以更貼近求助者的方式提供指導和心理支持,讓求助者更願意與他們交流,還能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幫助求助者擺脫困擾。而且咨詢師和當事人的關系,治療師和患者的關系,同樣重要,同樣被重視。求助者與援助者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可以有效地促進求助者的心理成長,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心理建構。
綜上所述,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本質上是壹樣的。無論是作為求助者還是提供心理援助的服務型團體,我們都應該拋開兩者字面上的刻板印象。求助者需要做的只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最了解自己的機構和捐助者。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也要以求助者的健康和幸福為重,以極致的服務效果為己任,努力在心理學範圍內為服務行業開辟壹片天地,讓每個人都能正確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幫助更多的人走出精神陰霾,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