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落]
湟中縣位於西寧市西部。總面積2430平方公裏。總人口為49萬(2007年)。以漢族為主,也有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縣人民政府駐魯沙爾鎮,距省會西寧25公裏,郵政編碼811600。代碼:630122。區號:0971。拼音:湟中縣。
地處湟水谷地和兩側山地,由海灘、丘陵山地和高山三種地貌組成。縣城北部除湟水河自西向東流外,大南川、小南川、康圈川、雲谷川等13條河流呈扇形匯集湟水河,唯壹壹組河流由北向南流入黃河。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9℃,年降水量450-600毫米。
湟中縣轄11鎮、2鄉、3民族鄉:田家寨鎮、宗寨鎮、上辛莊鎮、魯沙爾鎮、幹河灘鎮、* *河鎮、多巴鎮、攔龍口鎮、上武莊鎮、李家山鎮、西堡鎮、群家藏族鄉、土門關鄉、韓棟回族鄉。其中,總寨鎮委托西寧城南新區管理。
自然條件
[編輯此段落]
位於中國青海省東部,湟水流域中上遊。它占地2700平方公裏。1990人口是427500。有漢族、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10個民族。縣成立於1946。地形以山地為主,最高海拔4489米,湟水河穿越。它在高原上有涼爽和半幹旱的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8攝氏度。年降水量為527毫米。有15條主要河流,徑流量超過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1.37%。有白雲石、石英巖、石灰石、大理石、砂金等礦產,其中石英巖地質儲量654.38+0.4億噸,石灰石9.5億噸。經濟以農業為主,是青海重要的糧食產區。主要生產青稞、小麥、豌豆、蠶豆、油菜籽和馬鈴薯。畜牧業以綿羊、山羊、牛、馬和驢為主。有包銀木碗、藏靴、馬墊、藏毯、地毯、金塔牌青稞酒等名品。青藏鐵路運輸。有塔爾寺、加賀文化遺址、大源鄉南朔山、大南川水庫公園等名勝古跡。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故鄉。
礦產:主要探明的礦產有金、銅、鎳、彩玉、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矽石、石膏等16種,其中石灰石、矽石儲量大,質量好,適合大規模開采。
農業、畜牧業和林業
[編輯此段落]
農業:湟中縣是青海省農業大縣,現有耕地87.5萬畝,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七分之壹。田間主要作物為春小麥、蠶豆、豌豆、馬鈴薯和油菜,適宜降溫耐旱。2005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33449噸,油料產量達到43904噸。農業總產值8.2億元。每年可向社會提供蠶豆4萬噸、豌豆3萬噸、油菜籽4萬噸、土豆8萬噸、蔬菜4.2萬噸。其中蠶豆品質優良,具有粒大、色鮮、無蟲蛀等優點,是主要出口產品,被確定為綠色農業示範縣。
畜牧業:湟中縣是青海省畜產品生產基地縣,擁有天然草地654.38+0.8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654.38+0.43萬畝。2005年,全縣畜牧業產值達4.49億元,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50%。畜牧業人均純收入達到557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6%。主要畜產品有豬肉、牛羊肉、羊毛、牛羊皮、牛奶等。豬、牛、羊分別達到164200、641000、166300頭。肉類年產量約2.65萬噸,已建成89個養殖基地。以千家萬戶為基礎的生豬養殖基地和以黑白花牛為基礎的販運育肥基地初步建成,各類適度規模養殖戶8856戶。畜牧業已成為我縣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之壹。
林業:林業用地112萬畝,冬蟲夏草、大黃、貝母等植物資源140余種,白唇鹿、馬鹿、鷹、藍雞、雪雞等野生動物資源20余種。
工業經濟
[編輯此段落]
工業企業4162家,固定資產約42億元,從業人員2.38萬人。青海省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已初具規模,成為青海省有色金屬加工基地。可提供電解鋁65438萬噸、電解鋅4萬噸、電解鉛5萬噸、硫酸6萬噸、磷酸二銨12萬噸、矽鐵3萬噸、水泥20萬噸、藏毯12萬平方米、白酒5600噸、食用植物油5600噸。“十五”以來,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0%。200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1億元,上繳稅收約3000萬元。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3.7%,工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7%。
旅行和旅遊
[編輯此段落]
湟中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古代“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鎮。這裏山川秀美,風景秀麗,交通便利。廣袤的自然景觀與奇特神秘的人文景觀相映成趣,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旅遊條件得天獨厚。最著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