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新生兒是否打亂了母親的生物鐘?

新生兒是否打亂了母親的生物鐘?

“新手媽媽是壹個睡眠問題突出的群體。他們受寶寶作息時間影響,睡眠支離破碎。很難找到8小時睡眠的完整時間,每天睡眠時間都不夠。”《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編委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王俊秀教授近日呼籲,家庭和社會應給予新手媽媽有效的幫助和支持,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盡力為她們減輕育兒負擔。

最近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八成新手媽媽被失眠困擾,50.30%的新手媽媽認為自己的睡眠時間“不夠”,超過壹半(58.38%)的新手媽媽表示壹個月1-7天都是淩晨2點才睡覺。《報告》分析了城市居民產後婦女的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並圍繞個人、家庭、社會三個層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沒有時間睡覺,或者有時間也睡不著。新手媽媽的睡眠狀況普遍較差。

新手媽媽,即第壹胎0-3歲,尚未生育二胎的成年女性。有0-3歲孩子的家庭處於家庭生命周期的第二階段,此時女性正處於學習如何扮演好母親角色的關鍵期。新手媽媽在角色認知、生活方式、心態等方面表現出與其他階段女性不同的特點。

王俊秀認為,壹般人群主要存在睡眠延遲或熬夜的問題,但新手媽媽失眠是以育兒為核心的,因為育兒尤其是餵養小寶寶特別辛苦,晝夜節律會被打亂。報道稱,新手媽媽們普遍期望有壹個長時間的深度睡眠,希望“睡到天亮”,醒來時“神清氣爽”。但實際情況往往並不樂觀,新手媽媽並不總能達到理想的睡眠效果,深度睡眠較少,醒來後精力也不充沛。

“全睡”少,睡眠問題多,這在新手媽媽中很常見。從懷孕後期開始,由於身體變化的不適以及產後哺乳、哭鬧、尿床的影響,女性的睡眠質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新手媽媽為了晚上照顧孩子,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往往會在孩子出生後的前六個月讓孩子睡在自己身邊,自然會影響睡眠質量。

此外,新手媽媽往往在產假結束返回工作崗位後,白天完成工作,晚上照顧孩子。大多數媽媽只能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在孩子睡著後獲得片刻的自由。“沒時間睡覺是個大問題。有時間的話,不壹定能睡著。”王俊秀的描述顯示了新手媽媽的總體睡眠質量不佳。

產後長期睡眠不好,容易導致新手媽媽疲勞、免疫力下降、焦慮、抑郁。

在網上,記者看到大量產後女性渴望解決睡眠問題的信息。記者身邊的壹些朋友也反映,因為產後睡眠不足,整天處於抑郁狀態甚至崩潰。大慶市中醫院楊麗萍副主任醫師在回應壹位網友求助時表示,產後女性失眠,甚至出現嚴重的產後抑郁癥。新手媽媽因為睡眠不足,身體和大腦會處於疲勞狀態,無法集中註意力,記憶力也會受到影響,表現為昏昏沈沈、無精打采等癥狀。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精神障礙,嚴重時會出現抑郁、焦慮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長期睡眠不好,還會導致新媽媽面色晦暗,皮膚暗沈,免疫力下降,如果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會加重。

記者還發現,睡眠問題還會對產後女性造成以下健康危害:1。導致健忘。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體力,耗血量過大,需要休養。如果產後睡眠不足,很容易集中註意力,時間長了也容易忘記。2.容易掉頭發。新媽媽睡眠不足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會影響頭部供血,容易脫發。3.不利於身體恢復。研究表明,持續缺乏睡眠會導致荷爾蒙變化,刺激食欲。研究人員發現,當孩子6個月大時,如果新媽媽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那麽當孩子1歲時,她會比每天睡7小時的媽媽多增重10斤。專家建議,孕婦如果想恢復到產前的體型,除了保持健康的飲食和體育鍛煉外,每天還應該多睡2個小時。

產後身心不適、兼顧工作和育兒、缺乏家庭支持都是影響新手媽媽睡眠的重要因素。

報告指出,新手媽媽承受著職業發展、養育子女和照顧老人的壓力,承受著身體不適、睡眠質量下降和角色轉變帶來的壓力增加,而身體因素、心理因素、職業發展和養育因素以及社會支持因素都可能影響新手媽媽的睡眠。

1.產後身體變化和不適影響睡眠。懷孕、分娩、育兒的經歷給新手媽媽帶來了各種變化和不適,比如腰椎、頸椎、肩關節的疲勞和損傷,偏頭痛,客觀上影響了她們的睡眠。

2.缺乏育兒知識和心理準備,被迫犧牲自己的睡眠。研究發現,國內女性很少有機會接觸和了解產後數周或數月可能面臨的生活狀況,導致很多準媽媽在心理和護理兩方面都很容易毫無準備,在疲於應對隨之而來的新情況時,被迫犧牲睡眠。

3.產後抑郁影響睡眠。數據顯示,我國產後抑郁癥的發病率為14.7%,在經濟落後地區發病率更高,產後抑郁癥也會影響新手媽媽的睡眠。

4.考慮到工作和育兒壓力大導致失眠。如何在尋求職業發展和照顧孩子之間取得平衡,大部分新手媽媽都會選擇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工作,同時承受工作和育兒帶來的巨大壓力,經常失眠。研究表明,網絡時代的新手媽媽在育兒方法上普遍註重“科學育兒”;當他們有育兒經驗和技巧時,喜歡通過手機軟件分享;當他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也會通過手機軟件尋求幫助。但是,網絡上冗雜的信息很容易迷惑新手媽媽,而網絡上所謂的“完美媽媽”形象也會無形中降低新手媽媽的自我評價,讓她們總是擔心自己的不專業、付出不夠、教養不當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5.缺乏社會支持增加心理疲勞。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父母、家人、朋友、其他母親和專業人士的支持顯然有助於新手媽媽在早期有更積極的情緒反應。如果新手爸爸的參與熱情很低,不僅會讓新手媽媽心理不平衡,還會影響夫妻關系和對婚姻的看法;另壹方面,如果新手爸爸在養育孩子方面有很高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新手媽媽的心理壓力可以得到緩解。許多新手媽媽表示,如果公公婆婆、父母或丈夫能幫忙照看孩子,她們可以偶爾擺脫重復而枯燥的育兒任務,出去體驗壹次按摩,與閨蜜聚會,或者夫妻兩人可以偶爾看壹場電影,進行壹次短途旅行等。,可以讓他們感覺更放松,像充電壹樣有更好的睡眠。

改善新手媽媽的睡眠,自我調節、家庭支持、母嬰保健服務缺壹不可。

《報告》指出,引導女性群體科學生育、養育和教育子女,完成從新手媽媽到熟女媽媽的平穩過渡,對於更好地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盡快改善不良睡眠是產後女性在這個特殊時期應對身心問題的最佳方式。

1.減少睡眠幹擾因素,放下對“完美媽媽”的執念。為了提高睡眠質量,建議新手媽媽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保持健康的睡眠習慣,合理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首先,盡量減少影響睡眠的幹擾因素,如避免飲酒、咖啡、茶等。睡前喝適量的熱牛奶和湯,減少晚上起床的次數。其次要註意睡眠環境的改善,如及時調節燈光營造睡眠氛圍,選擇能讓自己感到舒適溫暖的床上用品,睡前聽能促進睡眠的輕松音樂,采取有助於睡眠的措施,如洗熱水澡、泡腳、按摩等。第三,多吃酸棗仁、紅棗、核桃等有鎮靜作用的食物,多參加有氧戶外活動,穩定情緒。第四,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調整孩子的睡眠節奏更符合自己,盡量減少夜間的餵奶和睡眠次數,即使難以獲得理想的睡眠長度,也要盡量增加深度睡眠的時間。

此外,新手媽媽要學會接納自己,避免因為追求“完美媽媽”的形象而承受太大的心理壓力,及時向專業人士求助,改善在壹些問題上無所適從的現狀。如果意識到影響睡眠的身心癥狀,不要害怕就醫,及時就診。

2.和諧的家庭關系和尋求家庭支持。新手媽媽的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員要充分關註新手媽媽在育兒過程中的情緒變化,給予她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減輕她們的負擔。和諧的家庭關系能有效減輕新手媽媽的心理壓力,提高其睡眠質量,對母嬰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社區衛生和婦幼保健機構應大力提供育兒支持。國內有研究認為,必要的護理幹預有利於新手媽媽的角色轉換。因此,當地社區衛生機構和婦幼保健機構應大力加強婦幼保健服務的規範化供給,利用各種線上平臺和線下宣傳,向新手媽媽宣傳必要的生理、健康和育兒知識,幫助新生兒家庭在面對各種變化時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從而提高育兒質量,讓全家人都能獲得更好的睡眠。

同時,應鼓勵新手媽媽公開分享和討論自己正在經歷的各種煩惱,以引起社會對相關問題的關註,並提出解決方案;社會也應該多宣傳壹些科學的健康知識,引導新手媽媽和大眾得到科學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