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浙江智富汽車信息咨詢

浙江智富汽車信息咨詢

小米這兩天剛開完春季發布會,我就不提新手機和MIX產品了。有兩件事最受關註。

首先是小米的新logo;

除了壹個正方形和壹個圓形。...

妳能看出有什麽不同嗎?

據說小米花了兩百萬,還專門請來了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原研哉親自設計的這個設計,具有“超橢圓”的數學美。

按照官方的說法,這個新logo雖然看起來是從方形變成了圓形,但並不是普通的圓形。...

這是從多個版本中精確計算出來的“圓”。

說清楚壹點,就是看起來最舒服的“圈子”。

二是和小米壹起造車。

30日晚,在小米春季發布會結束之際,雷軍宣布了壹個重磅消息——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車行業。

沒過多久,小米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汽車業務正式成立。

拋開別的不說,反正柴梅對這個公告壹笑置之。

為什麽現在的創業者都喜歡打臉?

華為說沒有申請支付牌照,最後買了訊聯智付;小米說不造車,現在公開宣布要開始造車。...

其實關於小米造車的傳聞早在2013就開始了。

當時網上有壹張帶有小米logo的汽車海報,大家都在猜測小米會不會進軍汽車領域。

而且當時小米申請了十項左右關於汽車的專利,透露給大眾的信息明顯是造車。

但小米對此予以否認,稱該車與小米無關。

2017年,小米與北汽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小米造車風暴再起。

但後來不了了之。

到了2020年,小米商城突然放出海報,明顯帶有汽車的影子,並正式宣布“造車?”我們是認真的。"

現在官博親自發文了,妳也不能否認吧?

哎,我真的否認了。

小米官方博客突然刪除微博,隨後小米公關部總經理出來明確表示小米造車是不可能的。

並強調小米的車都是假新聞。

而那個車影是小米做的智能遙控車。...

到2021,就在前段時間,有業內人士稱小米正在和長城洽談,想利用長城工廠制造電動車。

之後小米直接發公告,表示還沒有看到小米的電動車業務。

哦,還沒有。

但是才過了幾天,全資子公司有了,業務有了,錢取出來了?

即使雷軍虐我千百遍,我也像對待初戀壹樣對待雷軍。

雖然他壹再否認,把我們當猴子耍.....但他本來就是孫悟空,最擅長耍猴。

那麽小米宣布的造車業務中,戰鬥最大的是什麽?

小米在公告中透露了兩條信息。

第壹,小米計劃首期投資6543.8+00億元,未來十年投資6543.8+00億美元;另壹個是雷軍將親自擔任該業務的CEO。

對此,孫悟空也喊出了“這是我人生中最後壹個重大創業項目”的口號。

此時此刻,柴梅真想把張壹鳴在公司會議上說的話:“只是全押進去,有時候這是壹種懶惰”。

給雷軍吧。

按照業界“200億元是造車門檻”的說法,小米目前的投資更像是在表達自己造車的決心。

但是,造車是壹個重資產、產業鏈長的行業,不是靠壹腔熱情就能成功的。

殊不知,造車這麽久的賈躍亭、恒大,還在概念車階段,每年都有無數想造車的企業倒在路上。

既然如此,小米為什麽要趟這趟渾水?

還記得2010雷軍創辦小米的時候,曾經說過壹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智能電動車行業現在是風口。

很多人只看到小米發布的財報很亮眼。

據科納仕公司統計,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2.1%。

然而,智能手機的營業收入占小米總收入的60%。壹旦智能手機市場達到飽和,小米需要新的增長點。

據統計,2020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年出貨量下降11%至3.3億臺;

2020年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654.38+0.294億部,比2065.438+09年的654.38+0.387億部下降了6.7%。

妳發現了嗎?

智能手機市場現在已經接近飽和,伸手就是天花板。

在這種情況下,以智能手機為主的企業必須找到新的出路,而且是大出路。

所以小米選擇了智能電動車行業。

其實從我們在上壹篇文章中列舉的小米造車傳聞中可以發現,雷軍已經看到了這個行業,只是壹直沒有下定決心。

自2013以來,小米投資了多家新能源汽車公司。

2019年,有小米高管勸雷軍,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造車的最好時機。

我們不知道雷軍為什麽不采納這個建議,但是有道理。

2019年底,引起特斯拉大火的model 3還沒有上市,蔚來、理想等國內其他新能源車企簡直是星羅棋布。

而且當時國家也通過各種方式補貼這個行業。

如果小米當時宣布造車,以小米極高的性價比定位,肯定有很多人會省吃儉用等待小米汽車的誕生。

但是小米沒有。

小米2021公布造車。

目前,新能源產業已經初具規模。高端汽車包括特斯拉、蔚來和理想,低端汽車包括深受年輕人歡迎的五菱洪光mini。

這壹點真的沒辦法質疑。如今,最暢銷的是兩個極端——“高端”的特斯拉和“低端”的五菱洪光。

小米不覺得這個時候入局太晚了嗎?

我們可以仔細分析壹波。小米企業最大的標簽就是性價比,所以小米汽車的受眾不太可能是高凈值人群。

.....只能是我們這種沒錢的普通人。

那就是搶五菱洪光的市場。

粉絲相信雷軍和小米,喊出了“9.9萬輛”、“年輕人的第壹輛車”等口號。

但有壹點要知道,玩車的利潤只有5%-10%。

如果小米汽車真的把價格定在這麽低的位置,投入的幾百億什麽時候才能賺回來?

在這壹點上,小米汽車比不上五菱洪光mini。

畢竟後者的尺寸和配置和普通車差別很大,價格差距也很大。

柴梅在和老柴討論的時候,談到了互聯網思維。也許小米做硬件不賺錢?

就像老羅壹樣,不賺錢,只交朋友。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當初的小米電視。

要知道,在這之前,電視是沒有開機廣告的,都是直接開機。看完廣告怎麽開機?

但是小米電視既想維持自己的性價比又想賺錢,所以硬生生的打造了壹個創業廣告,既賺了用戶的錢,也賺了廣告主的錢。

但是汽車總不能讓用戶看了幾十秒廣告才踩油門吧?

而且不管小米在手機領域有多優秀,事實是它在汽車領域沒有基礎。

柴梅又舉了壹個例子。做智能電動車,自動駕駛必不可少。

妳知道為什麽只要有公司公布,汽車的股價就會飆升嗎?

因為這不是股價,而是對未來無人駕駛的預期。

現在自動駕駛賽道競爭非常激烈,柴妹不能不說百度。百度研究自動駕駛這麽多年。現在有什麽產品嗎?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也出過事故。

這些有研發自動駕駛經驗的公司都這麽難做好,更何況是沒有相關領域經驗的小米。

小米應該也知道這壹點。從其申請的專利來看,主要關註點是智能駕駛艙,而不是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

但是,這就很尷尬了。市場現在更看好自動駕駛和毫米波雷達。智能駕駛艙這種冷門技術很難獲得投資人的肯定和融資。

更何況作為壹個互聯網公司打造的智能汽車,不可能說沒有自動駕駛。

所以,沒有自動駕駛經驗和基礎的小米,必須和其他公司合作。

肯定不能找百度和華為,不然小米要被宰哭了。

那我還能給誰打電話?

如前所述,小米與BAIC於2017年達成合作。

但是BAIC本身並不是壹個好夥伴。

作為國內第壹個吃新能源螃蟹的人,BAIC借殼上市後接連被市場打臉。

北汽新能源雖然主打中低端市場,但除了價格低,基本沒有其他優勢。

講壹個有趣的故事。

奔馳在和BAIC合作之前,是世界知名品牌,質量就更不用說了。

然而,奔馳與BAIC合作後,壹款北京奔馳問世了。從那以後,這場車禍就壹直在接連發生。

很難想象BAIC有什麽魔力。

而這樣壹家自給自足的新能源車企能給小米帶來什麽?

當然,小米的車也不是沒有優勢。畢竟它有壹個龐大的生態系統。

但造車並不是小米生態鏈邏輯的又壹延伸。

換句話說,小米生態鏈的成功經驗很難直接應用到造車上。

雷軍進入智能電動車行業是因為考慮到小米不進則退的風險,但進入這個行業並不意味著風險降低。

相反,雷軍和小米即將面臨的是手機市場和新能源市場的雙重風險。

至於我們年輕人,不要把小米當成第壹輛車。小米汽車出來的時候,可能我們都老了。...

主要作者|呂霄

編輯|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