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勢力市場最大的變化是小鵬擊敗蔚來,成為新勢力冠軍。
這背後的原因是,對小鵬來說,成功地建立壹個智能差異標簽是很重要的。為此我們做了詳細深入的分析(小鵬為什麽要終結蔚來三連冠?)。
但我們也註意到,在智能成為小鵬長板的同時,之前處於領先地位的三電卻壹直落後,現在也逐漸成為了小鵬的短板,甚至在供應鏈、品牌、用戶之間形成了不小的差距。
從最近的事件來看,這種差距似乎越來越大,這對正在大步前進的小鵬不利。
智能是小鵬實現從零到壹的關鍵,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三電”是目前智能電動車產品力的基礎。小鵬要想更上壹層樓,必須盡快解決“三電”這個老大難問題。
沒有短板就是最大的長板。
1、
顯然,小鵬“三大電廠”成為短板的問題,不是時間問題,而是長期戰略偏差和搖擺的結果,意味著會產生壹系列化學反應。
從去年到現在,尤其是今年冬天,小鵬第三電力公司的“事故”壹直沒有間斷過。
首先,在各家媒體和用戶不同的續航評測中,Xpeng Motors的續航表現普遍過於空洞,被大家封為新的“虛王”。
如果說智能和三臺電視是智能電動車的兩大產品,那麽對於現在的小鵬來說,智能是加分項,三臺電視是減分項。
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當時無論是續航520的G3,還是續航706的P7,都是領先行業推出的,產生了技術效果。尤其是後者,世界上第壹個標準測試下的電池壽命,為小鵬三電賺足了面子。
這裏並不是說續航越高越好。只是壹個側重於品牌實力的硬指標,在壹定程度上可以為產品賦能。
“706耐力”這個標簽的建立是小鵬在壹戰中成名的關鍵..
現在看看小鵬,電池壽命這個基本但核心的指標幾乎被忽略了。與此同時,三大電力公司的虛標問題也逐漸顯現,小鵬對三大電力公司的優勢已經消失,甚至開始蠶食產品力甚至品牌力。
這是快速增長的小鵬最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它對市場的狙擊作用將不可避免。
2、
除了無視三家電廠的技術和電池壽命的虛擬標準,小鵬三家電廠的另壹個問題——三家電廠缺乏整體規劃導致的混亂發展——也在迅速發酵。
我好像也參與了。
作為我預購的壹款車,年前在小鵬壹家直營店咨詢了壹下P5,預購的版本是460e。
選擇這個配置主要有三個原因:壹是P5的高級輔助駕駛方便我們做測試;第二,對於我的用車場景來說,460公裏足夠了;第三,P5的電池來自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但是在17的晚上,也就是小鵬正式宣布漲價的前壹天,店裏的小鵬業務員打電話給我,說小鵬要漲價了,要趕緊訂車。另外他還說460e配置訂不到,建議我換其他配置,或者店家收到之前放棄的訂單後再轉給我。
雖然我還沒有正式訂車,但這個變化已經讓我大吃壹驚了。無論是參考特斯拉Model 3還是自身的性價比,460版本都可以說是P5的主要銷售車型。現在不允許消費者預訂。這是壹個錯誤的決定嗎?
銷售聲明稱,這是因為上遊原材料漲價,磷酸鐵鋰電池缺貨。為了不讓大家等太久,我們不接受新訂單。
我對這個解釋的第壹個疑問是,為什麽P7和G3i車的磷酸鐵鋰電池供應不受影響?
再看看其他品牌。例如,特斯拉99%的電池供應已經改用磷酸亞鐵鋰,月銷量上萬臺的特斯拉並未被曝出電池嚴重短缺。為什麽小鵬P5會出現電池短缺?
至少這個業務員的解釋很難讓我信服。
3、
好像有不少人和我壹樣對P5預約感到困惑。
今年2月27日,上海電視臺照常發布維權事件。當時這壹事件並沒有在新能源汽車圈得到廣泛關註,直到最近的“315”才在二次發酵後被業內廣泛討論。
事情的經過是,來自全國各地的148 P5準車主給董事長何寫了壹封公開信,主要是呼籲P5去年從10左右訂購,至今未收到車。
這封信除了說明矛盾,還有充滿力量的維權訴求和148準車主名單。
從信中可以看出,雙方的主要矛盾有兩個:
第壹,這些準車主認為,小鵬官方沒有給出“真誠的道歉和真實的解釋”,沒有補充任何東西,因為他們未能交付汽車超過4個月;
第二,小鵬偷換了電池的概念,本來賣的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電池,最後卻是小鵬自組裝電池(可能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電池,也可能不是)。
對於第壹點,電動勢已經在《今日要聞》欄目中進行了追蹤,小鵬官方也給出了壹些背後的解釋:
針對這壹事件,Xpeng Motors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由於疫情的影響,行業面臨包括磷酸鐵鋰電池在內的核心零部件供應異常緊張,這也給小鵬P5 460車型的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導致460車型訂單逾期交付。Xpeng Motors對此深表歉意。”
和上面的銷售給我解釋的差不多,但到底是“真誠”還是“真實”就是另壹回事了。
就用戶提出的三維訴求的第二點而言,之前並沒有為官方的解釋買單。畢竟延遲四個月發貨造成的損失是肯定的,給點補償也是應該的,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類似的政策。
對於第二點,這封信沒有過多闡述,但在第三部分,要求小鵬按政策做好動力電池的追溯機制,落實汽車生產企業和電池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
這壹點,我們將在下面詳細闡述。
P5磷酸鐵鋰電池供應與否無關緊要,因為P5預約受阻,連車都送不到,用戶的權利被喚起。
從結果來看,這種權利保護的根源是揭露小鵬“三電”規劃中的問題。
4、
3月19日,由東方衛視新聞團隊和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團隊聯合制作的《守望新聞》也對Xpeng汽車更換電池壹事進行了采訪報道,標題為《Xpeng汽車電池“貍貓換太子”公司讓銷售“背鍋”?》
這個標題乍壹看會讓人壹頭霧水,但其實和上面的維權有相通之處,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二點——小鵬偷電池的概念。
這是什麽意思?
壹般新能源銷售在向用戶介紹產品的時候,如果產品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限量電池,就會提到,因為銷售和用戶都知道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限量電池是電池中的硬通貨,壹般會給產品力加分,會進壹步促使用戶下定決心。
然而,在Xpeng Motors的規劃中,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並不是唯壹的電池供應商,還有億威鋰電等品牌的電池,均由肇慶小鵬生產。
這就是問題所在。關心電池的用戶以為是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其實未必。它們可能是億威鋰電池。這樣的“重新配置”自然是用戶無法接受的。
比如看新聞,壹位P5車主宋先生說“我不太清楚肇慶的電池是否安全可靠”;另壹位車主徐女士表示,“如果電池是的,我肯定不會買的車”;的老板唐先生說:“這是壹個銷售誤導和欺詐的問題。如果壹開始不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限量電池,那麽購買的前提就不成立。”
雖然上面的采訪只是部分用戶的心聲,但至少說明這個問題確實存在。隨著事態的發酵,不保證其他用戶不會跟風。
在小鵬看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電池和億威鋰能電池都是肇慶小鵬生產的,都符合小鵬電池生產的標準。
用戶和小鵬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問題不約而同的指向銷售口徑,就有了標題“公司讓銷售‘背鍋’”的說法。
但是,隨著事情的發生,以及後續的發酵,銷售能不能拿起這個大鍋?值得懷疑。
這件事很難維權。該用戶表示,出售壹度被說成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但出售也可以被否認。畢竟是剛說的,沒有白紙黑字簽字。
宋先生說,他和銷售人員聊了聊。雖然聊天群被銷售人員解散了,但他還保留著聊天記錄。而對於那些沒有聊天記錄的用戶,該怎麽辦?
於是,就有了上面這封信。對於偷電池的概念,這148用戶只能求助於何,只能勸做好電池追溯機制,有些悲壯。
5、
顯然,以上絕不是簡單的用戶維權問題。它暴露了小鵬在第三電力公司的規劃、技術研發和營銷方面的頑固問題。
在工信部早期的產品目錄中,小鵬P5的儲能裝置生產企業寫著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有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有限電池組和電池),而在去年年底開始的新目錄中,小鵬P5的儲能裝置生產企業變更為肇慶市Xpeng汽車有限公司(小鵬電池組,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有限電池或億威鋰電池)。
這個變化很隱秘,但對終端影響巨大。
壹些銷售認為P5是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從而使消費者相信它也是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但是隨著目錄的變化,沒有及時接受內部培訓或者不好聽的銷售自然不清楚,導致誤解。
沒錯,這次危機其實直指小鵬換電池的營銷漏洞,即電池從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換到小鵬時,內部沒有傳遞及時有效的信息,對外也沒有提出刀片電池、雜誌電池這樣的科技品牌,只是壹個空洞的“肇慶小鵬”,沒有形成技術口碑。
要不是這次維權,肇慶小鵬電池公司早就無人問津了。
缺乏營銷是小鵬長期忽視三大電力公司重要性的後果之壹。
6、
看看小鵬換電池這個動作本身。
從目前的行業發展來看,小鵬P5從壹開始就采用了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熟設計方案,自己掌握技術,然後轉投肇慶小鵬,再推出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億緯鋰能等多品牌電池,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不同品牌電池的電池組效率壹致嗎?尤其是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在終端的巨大口碑效應,這壹點豈能輕易忽視?這是值得商榷的。
我個人參與過幾款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多年的新能源汽車報道,讓我對電池的質量,或者說對電池的品牌非常重視。
眾所周知,近年來很多新能源汽車自燃,壹度讓消費者談新能源汽車色變。但是不難發現,那些自燃的車型基本都是二三四線的不知名品牌電池。
所以我告訴小鵬銷售,我只想要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我不需要其他品牌的電池。
我甚至認為買電動車就是買電池。
至於其他用戶,如果車企公開電動車用電池組的品牌,選擇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電池的不會少。
從2017到2021,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五年排名世界第壹。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甚至占據了壹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
當壹種商品的市場份額超過50%時,其品牌溢價是巨大的,不容忽視。
除了數據,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還在引領中國動力電池技術的全方位發展,在材料方面:從三元鋰到磷酸亞鐵鋰再到鈉電池;結構:從方殼電池到CTP再到CTC;在商業模式上,汽車企業的電池廠必然向換電模式發展;等壹下。
有了這個口碑和實力,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對終端用戶的品牌認知早已深入,不可能簡單覆蓋甚至替代。
基於這壹行業事實,在將P5電池組廠商從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切換到肇慶小鵬時,小鵬應該在營銷上做好準備,至少讓銷售提前被感知,然後通過媒體和用戶群體告知外界,才不會造成現在的被動局面。
此外,如何衡量不同品牌的電池的價值也是小鵬需要考慮的事情。
用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電芯的肇慶電池組和用億威鋰電等其他品牌電池的肇慶小鵬電池組,紙張參數可能壹樣,但長期質量肯定不壹樣。此外,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品牌在終端擁有強大的用戶口碑。所以,能不能提出壹個不同電池,不同價格的方案?
7、
說到這裏,有必要延伸壹下電池多不多的問題。
隨便問壹個業內人士,妳大概都會說,電池供應多很正常,主機廠要控制話語權。
就目前行業的發展來看,多供應電池確實是壹種慣例,只是做法不同而已。
有些品牌很聰明,提前感知了用戶的訴求,於是提出了壹個動力電池品牌,比如刀鋒電池、彈匣電池、大禹電池,這樣用戶對電池品牌差異的關註度自然會降低。
這場維權危機在小鵬的到來,與動力電池品牌的缺失有直接關系。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主機廠在創建自己的電池品牌時,必須認真考慮自己是否有技術實力承載壹個技術品牌。
特別是電池屬於電化學系統,這是主機廠傳統學科的軟肋,真正了解電池的人很少。即使招了壹些,他們在體制內做出成績也是需要時間的。
實力不夠,如何掀起技術進步?如何保證以後電池不出問題?出事後,如何扛品牌大旗?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不是什麽“別人怎麽做我就怎麽做”之類的空洞陳詞濫調。
看看小鵬三電的積累。作為壹個新品牌,他們都是從零開始的。續航520的G3和續航706的P7,更多的是來自於與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良性互動。在其他方面,至少與智力相比,小鵬三電並沒有多少優勢。
或許小鵬已經掌握了電池組的設計,不同品牌電池的靈活應用進入了壹個新的境界,但並沒有對終端用戶形成正反饋。
如宋先生上文所言,他對電池組的長期性能,包括安全性、質量和壽命仍有疑慮,這也是他堅持選擇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電池組的原因。
宋先生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寶馬I的新能源戰略已經推出十多年了。電動汽車iX3的第壹個電池組由寶馬自主設計,電池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但由於電池組設計缺少電池,iX3在去年被寶馬大規模召回。
寶馬是這樣,但是小鵬呢?
所以,不要迷信所謂的電池多供,前提是自己的技術合格。作為面向終端用戶的品牌,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之前,妳要把握好技術的成熟度。
壹旦技術驗證失敗,自燃等災難將不可避免,對品牌造成更大的傷害。
有人說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池貴,要多供應電池。
好電池自然貴,不是嗎?這也是行業公開的秘密嗎?
所以讓我們回到最後壹個問題。能否針對不同品牌的電池提出不同價格的方案,讓電池成本直接體現在終端價格上,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單純的掩蓋這個問題已經證明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8、
其實無論是多供電池還是單供電池,都可以認為是壹種階段性的措施。
長期來看,車企在向科技公司轉型,這意味著軟件、芯片、操作系統等。,或者歸類為智能和新硬件,是智能電動車的未來。目前麻煩大家的三家電力公司只是基礎。
根據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和零跑提出的領先的CTC技術方案,三電未來的形式將是打包方案,這意味著車企要麽自己全部解決三電,要麽自己全部外包,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對於年輕的小鵬來說,他沒有能力對智力和三胞做全方位的自我研究,他只能集中自己的長處。何肖鵬也指出了智力之路,這是極其正確的。
因此,小鵬解決“三電”板塊問題,是堅守情報,戰略放棄“三電”板塊,還是奪回“三電”板塊,齊頭並進,這是壹個戰略問題。
9、
雖然小鵬去年結束了蔚來,成為新勢力的新領袖,但領先幅度並不大。甚至在今年2月,小鵬在新勢力的銷量排名已經跌至第三位,這不能不說明壹些問題。
在單壹產品上,小鵬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在味小麗的三個品牌中,小鵬定位中高端,低於其他兩個品牌。單車銷量應該是第壹,但事實並非如此,說明企業體系實力還有待優化提升。
就這次風波而言,小鵬對三電的忽視,或者說曖昧,從R&D投資到營銷支持,可以說是點出了問題。
從表面上看,小鵬銷量的瓶頸是電池短缺。實質上,近年來,小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智能領域,而忽視了三大電力公司,導致了非常被動的局面。
從眾多新品牌中,deus ex奪得冠軍,可見小鵬品牌的基礎和潛力。因此,我們仍然看好“三權”危機。
至於如何解決“三電”問題,這將考驗小鵬管理層的智慧。如果能成功解決,小鵬必將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