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將行為確定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消除了傳統心理學的主觀性,堅持了壹般科學的客觀性原則。
(2)發展了客觀觀察法,使心理學在方法上越來越好。沃森預測和控制行為的觀點推動了應用心理學的發展,他的環境決定論觀點影響了美國心理學30年。
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1904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納,從小就對動物和人類行為感興趣。1922紐約漢密爾頓學院文學專業,獲英語學士學位。之後,他去了哈佛大學專攻心理學,師從當時著名的心理學家E G .布林。在1930和1931分別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在哈佛大學做了五年的研究員。1936—1944明尼蘇達大學講師、副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與了美軍的秘密作戰計劃,通過作戰條件反射訓練鴿子控制導彈和魚雷。1945成為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系主任。1948回到哈佛大學擔任心理學終身教授。1990於08年8月18日在波士頓去世。他壹生的主要著作有《有機體行為學》(1938)、《科學與人類行為學》(1953)、《言語行為》(1957)、《強化程序》(1957)、《教學技術》(65457)。
他的主要貢獻是發展了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他設計發明的“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在20世紀60年代風靡壹時,對西方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心理治療和兒童行為矯正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是行為矯正技術的創始人之壹。
潘蔚(1897 ~ 1988)
中國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897 7月3日出生於江蘇宜興,1988 3月26日在北京去世。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1 ~ 1927美國留學,獲印第安納大學碩士學位,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央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校長、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心理學雜誌》主編,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從事心理學教學和研究60余年,是我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奠基人之壹。先後講授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理論心理學,為我國心理學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早年從事記憶、錯覺、漢字知覺的實驗研究;後來主要致力於心理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提出心理學不同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是壹門具有二重性的中間科學。他把心理活動分為意向活動和認知活動,與傳統的知、情、意三分體系不同。他對意識、身心關系、人格等心理學中的重大問題提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著有《心理學導論》、《社會心理學基礎》、《心理學應用》、《教育心理學》、《人類智能》、《心理學筆記》等。
中國現代教育家陳鶴琴。1892出生於3月5日。浙江上虞縣關白鎮人。他6歲喪父,8歲進私立學校。15歲,被姐夫資助進入杭州惠蘭中學。1911清三年二月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秋轉入北京清華學堂(1928改名清華)。1914(民國3年)8月畢業。同年,在陶行知的陪同下,考入美國公費留學(“庚款”),先後就讀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並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
1965438+2009年8月回國。回國後在南京師範大學任教授。1921出版了陳鶴琴、廖世成主編的《智力測驗方法》,詳細介紹了智力測驗。陳鶴琴是壹個知、行、寫、說,即把研究、實踐或發表互相結合的學者。同時研究兒童,經營幼兒園,在自己家裏實施幼兒教育,宣講兒童心理學和幼兒教育。1922年出版了《文體與應用詞匯》,這是第壹部漢字頻率搜索材料,開創了中國漢字數量的科學研究。促進了小學教材的編寫和教育的普及,也為陶行知、朱經農編寫《千言萬語為庶人》教材提供了文字基礎。65438-0923任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創辦南京鼓樓幼兒園。65438年至0925年,他根據教學、研究、觀察、實驗中積累的材料,撰寫了《兒童心理學研究》(上冊、下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第壹章《用攝影看壹個孩子的發展》刊登了兒子陳壹鳴從壹個半月到兩歲零七個月的86張照片,展示了寶寶的發展過程,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興趣。這在當時是壹種先進的研究方法。兒童心理學的測驗研究傳入中國較早。65438-0927年在東南大學任教期間,兼任陶行知創辦的曉莊實驗鄉村師範學校第二醫院院長、南京特別市教育局學校教育科科長,建立了南京教育實驗區制度。與陶行知壹起創辦櫻花村幼兒園,開辟農村幼稚教育基地。與張宗麟共同發表了《我們的主張》壹文,提出了15條關於建立適合中國國情和兒童特點的幼兒園的建議。他還發起成立了中國幼兒教育研究會,並創辦了專門從事幼兒教育的月刊《幼兒教育》。
1928年至1939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1928.9)華文教育處處長,創辦多所小學、幼兒園、中學。1939任中華兒童教育學會會長。1940年,江西省立幼兒師範學校成立,任校長。抗戰初期,在中國生產者黨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號召下,投身於進步文化活動和抗日救國工作,任上海難民教育委員會主任和國防救濟會難民教育股主任,創辦了救濟會中學、兒童保育所和報童學校。次年,月刊《生活教育》創刊。抗戰勝利後,任上海督導室教育局局長。1945回上海任教育局督導室主任,接管外國人辦的中小學,創辦上海市立天真師範學校,後更名為上海市立女子師範學校)。1946兼任國立天真師範學院院長、生命教育學會上海分會理事長。歷任鐘* * * *創辦的上海市吳中中學、華漠中學、報童小學校長、董事會主席。1948年4月赴菲律賓,在馬尼拉暑期學校教師研討會上做講座。8月,我去捷克參加世界兒童教育大會。解放前夕,他兩次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民國38年(1949)五月被國民政府當局兩次逮捕,經上海五所大學校長聯合營救釋放。8月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9月,出席全國政協第壹次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解放初期(1949—1952),陳鶴琴是春暉中學的壹名校長。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曾當選壹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副主席,江蘇省政協委員、副主任,江蘇省人大常委、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南京分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會長。南京師範大學校長。第壹、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第壹、二、三屆副主席。
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由於“左”傾思潮的影響,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受到了錯誤的批判。他本人也在1958中被錯誤批判,他關於兒童教育的思想被全盤否定。從65438到0959,他不得不離開自己長期熱愛的學前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後,陳鶴琴先生被平反。除了在社會和政府中擔任壹些重要職務外,他還被選為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的名譽主席。1981六壹兒童節,雖然身患重病,但他仍不忘兒女,為兒女題詞:“壹切為了兒女,壹切為了教育,壹切為了四化。”在1982中,他寫下了“我愛孩子,孩子也愛我”的肺腑之言,即使是在非常難以啟齒的時候。可見,陳鶴琴先生將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祖國的兒童教育事業中,不愧為著名的幼兒教育家。1979後,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主要著作有《兒童心理學研究》、《家庭教育》、《我的半條命》等。他合著了《智力測驗方法》和《測驗總結》等。,並把它們編入陳鶴琴的教育文集。陳鶴琴在南京逝世。91歲。
陳鶴琴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我國兒童教育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籲建立兒童教育教師培訓體系。編寫數十本幼兒園、小學教材和兒童課外讀物,設計推廣玩具、教具、少年團體裝備。發起並組織幼兒教育研究會、中國兒童教育學會等組織編輯《幼兒教育》、《小學教師》、《生活教育》等刊物和《幼兒教育》、《幼兒教育隨筆》等。我壹生都在從事壹系列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和實踐。民國9年,第壹胎出生。從第壹天開始進行持續的觀察和實驗,記錄下詳細的文字和照片,歷時808天。14年出版了《兒童心理學研究》,這是我國最早的用追蹤法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專著。針對千百年來讀書教書的陋習,提出活讀書教書的要求,影響很大。主要著作有《家庭教育》、《兒童心理學研究》、《幼兒園課程》、《中國幼兒教育之路》、《教育史導論》等。陳鶴琴全集已經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