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心雅,女,四川人,廣東白雲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影視視覺文化研究。
2010年,香港導演彭浩翔憑借電影《明治與春嬌》獲得眾多好評,2012年,另壹部電影《赤子之戀》將故事延伸至內地。兩部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情感主線依然貫穿整個故事。相比第壹部,第二部在港味的基礎上有了很多內地觀眾熟悉的元素。在很多港片導演被詬病北上的今天,彭浩翔的兩部電影能取得票房成功實屬不易。
壹、誌明與春嬌——煙霧中的愛情
電影以吸煙者口中的鬼故事開場。禁煙條例下,煙民們躲在後巷裏,成群結隊地抽煙,話題在煙霧中不斷縈繞。誌明和春嬌在抽煙的地方相遇,短短五天,兩人的情感在煙霧中迅速成長。彭浩翔壹直擅長講述小人物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來到香港的男女,帶著感性的道德標誌與現實碰撞的故事。這壹事件是真實的,但卻是短暫的。相識五天後,春嬌放棄了相戀五年的男友,全身心投入到與張誌明的交往中。彭浩翔把拒絕返回休息的愛變得直截了當而又可恨。好像每壹段感情都只是壹個邊抽煙邊聊天的故事。香港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狹窄的小巷,穿插的采訪片段,讓香港有種歇斯底裏的感覺。“可以說,香港電影的繁榮就是建立在這種源源不斷、不脫離人物生活的新鮮題材之上的。”《明治和春嬌》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它不要臉,輕松幽默。彭浩翔生動地展示了香港人對情感的態度,反光鏡片的使用使他們的個性鮮明。
細節在本片中不容忽視,無論是與春嬌相戀五年的賈浩,還是誌明與春嬌牽手在壹起的事件,愛情在硝煙背後壹點點清晰,細節的張力感染了本片。這些細節讓春嬌誌明墜入愛河,也為接下來的壹段做了鋪墊。同樣,影片中也有很多對話供妳細細品味。電影上映的時候因為臟話被貼上了“三級片”的標簽。到了再見的時候,配音已經改了,白話從另壹個側面詮釋了這座城市。彭浩翔是準確的。妳可以從聊天中看出他們的情感態度,也可以從情感態度中看出香港的壹角。那些婀娜多姿的煙花不會只出現在維多利亞港,可能只是在街頭巷尾,也可能只是在便利店的偶遇。《誌明·春嬌》讓人在香煙中嗅出人文情懷。不溫不火,鏡頭敘事流暢不誇張。妳我之間,似乎我們都無心做心中的壹切。
二、“赤子之愛”——香煙之外的愛
影片以誌明和春嬌的同居開始,但誌明和春嬌的隔閡逐漸上升,最終在誌明忘記和春嬌壹家吃飯後達到頂峰。春嬌搬出公寓,誌明選擇北上。煙霧中的愛情來的快去的也快。那些街頭泡芙在第二部裏已經很少見了,淺黃色的愛情只剩下回憶。彭浩翔《北上》這部作品具有明顯的內陸特色,新的人物形象使這種特色明顯反常。誌明的新女友尚悠悠出現,年輕的空姐深愛著誌明。山姆,壹個成熟優秀的男人,對春嬌的壹切都很包容,大方,投入。《赤子之情》穿越了香港偏僻的後巷,蹺蹺板了半個中國,似乎義無反顧地走在了幸福的路上。誌明和春嬌各有各的優中選優。故事將如何繼續?導演通過在劇中賣關子來吊觀眾的胃口。
同樣,在《赤子之戀》中,場景換到了大陸,人們北上采金。而內地觀眾熟悉的褲塔、三裏屯等標誌性建築,拉近了人們的距離,結局也采用了內地電視劇《機場截人橋》。彭浩翔的北上之旅充滿了膚淺的“大陸功夫”。但是根據香港導演北上的經驗,並不是所有的大陸功夫都有用。“北上必然會遇到文化審美、創作思維、精神氣質。香港導演調整原有的創作策略和電影風格以適應內地市場是必然的。但如果只是壹味“迎合”,就會走入雷區,完全喪失香港的精神氣質和文化特色。生硬拼湊不熟悉的“大陸模式”,只會兩頭不討好。”裸體愛情在中國大陸很受歡迎。顯然,彭浩翔並不局限於表面。在第壹部的幫助下,他會被更嚴肅的大陸情懷包圍,但港派的情懷依然在故事中蔓延。兩人還在和對方的新歡曖昧。直到最後,春嬌發現自己變成了另壹個張誌明。港島愛情的真諦在有利條件下並不明顯,直擊人心。
有很多電影以情感打動人。彭浩翔直接把現實年輕人對感情的尖銳態度移植到了內地的感情態度對比中,誌明的擇偶標準也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不是所有的愛都是可以替代的。硝煙中的愛情延伸到了硝煙之外,缺點妳也看得壹清二楚。小人物的感情經歷還是不要臉,但讓人無法討厭。鏡頭的字裏行間,有思考,有缺席。《戀愛》在buff中的鏡頭感明顯比第壹部更冷靜,也代表了導演對大陸感情的理解,穩重而真實。《赤子之愛》也在他最後的擁抱中繼續照亮了北方的元素。
第三,彭浩翔的北移。
港片導演的北上之路曲折,但中國大陸豐富的影視資源和巨大的投資力依然具有吸引力,但地域偏好、觀眾類型和觀影習慣的差異往往讓電影“水土不服”。陳可辛、許鞍華、陳嘉等許多頂級導演都曾在朝鮮試水。有人歡喜有人憂。《投名狀》、《西遊記之妖魔》、《畫皮》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而《斷頭臺》、《魔術師》和《勇士楊家將》等許多電影卻不盡如人意。自從香港導演北上之後,電影題材的選擇逐漸變窄,劇情乏力,難以服眾。武俠劇和明星效應不再是利器,電影中需要出現更多的包容性。以上兩部電影在彭浩翔的成功不僅在於票房,更在於大陸觀眾的認可。他以自己獨特的視角開啟了內地對香港人感情、態度、生活方式的探索,人文關懷下的城市表達和敘事,讓影片充滿了人情味。
情感的刻畫讓誌明和春嬌豐滿,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清晰深刻,碎片化的采訪引導故事說出每個人的感受。香港男人和女人也在隨著他們的性取向尋找合適的伴侶。春嬌對誌明的瘋狂和貪玩,正是誌明所需要的。兩者的情感聯系是清晰的,即使是在大都會的迷茫愛情中。香港男人和香港女人愛情的靈性在影片中明顯超過物質性,所以在buff中愛情物質性的增加是很明顯的。山姆的高品質和優越的外觀,彭浩翔認為,所有的大陸所重視的元素都加入了。物質抵抗下的愛情更真實。
電影主題的選擇也是彭浩翔《北上》成功的關鍵。很多北上的導演大多選擇武俠題材或者延續經典,但是大章節制作的視覺刺激就是壹種空虛感。彭浩翔選擇“小情小愛”的路線,給內地觀眾帶來新鮮感。類似於渣男的愛情,商友友和於春嬌的眼淚刺痛了觀眾,卻又暗暗為張誌明的最終選擇喝彩。彭浩翔把無盡的愛帶回了現實世界。感情隨著香港人工作的步伐北上。同時,感情也面臨著區域化的“挑戰”。回歸後,彭浩翔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這種心理挑戰。
小題材大電影,充滿警訊的聊天式劇情。從《明治》和《春嬌》到《赤子之戀》,彭浩翔為他的北方之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忘記了視覺的刺激和經典的吸引,用最真實的愛打動了兩地的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