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38+10月15日晚,八位隊長分享了自己小組的習慣訓練方案,真的給了大家思考的時間。然後16早上公布了搶隊長的方法。中午開始搶的時候特別興奮,生怕錯過了。這個過程的體驗不壹樣,真的是因為手機的速度和速度以及我的意願。為自己想做的事努力,真的很幸福。大家紛紛表示,會克服壹切困難,等待隊長。
165438+10月16晚,等待隊長入群,想壹起培養閱讀習慣的朋友們歡聚壹堂。
訓練營為期28天,從2018 110 18開始。在第壹周,主要有三節課:
蕭薔老師在第壹堂課上分享了三個問題。他為什麽參加訓練營?為什麽要做年度計劃?年度計劃四個坑。
三大收獲:
想學習新知識,擁有新技能壹直是我的追求,但直到去年,我還處於看書聽課的狀態,基本上所有課程都是免費的。沒錯,免費是最貴的。今年開始出去上付費課程,向大咖學習,找社區賦能,慢慢努力做好壹切。
我之前參加的課程或者學習課程,似乎只是為了完成我的壹個目標。我沒有全心全意地投入。我聽的很認真,但是課後的東西我沒有認真的做完。當然還有無數的理由和借口。但是今天,蕭薔老師是對的。如果這件事重要,自然會克服壹切困難。我只想百分百投入這個訓練營。參與越多,改變越多,收獲也越多。
我不想做的事都是別人安排的。我是為別人做的。希望自己能有自己的規劃,不會因為別人而改變。它屬於我自己的計劃。說實話,當我看到時間表的時候,我想,五年後會是什麽樣子?但是到現在也不清楚,壹直在思考和否定,質疑。似乎明天我們就要用我們的五官去靜靜思考了。老霍總結說,遠景就是通過想象,在未來的環境中截取壹幅自己的畫面。
課後作業要求我們五年後開始給自己寫壹封信。有的朋友效率真的很高,當天晚上就已經手寫好了。直到第二天下午我才開始寫。寫信的時候,準備好紙筆,打開音樂,倒上壹杯茶,找壹個舒服的姿勢,憧憬五年後的自己。......
合夥人余小姐特別有創意。五年後她給自己寫了壹封信,讀給喜馬拉雅山聽。她說聽的時候更容易有畫面感,聲音比文字更有力量。
我和群裏的漁民是壹個狀態。她說,“我有投入,什麽都有看,但是產出少,行動差,總結差,所以感覺時間長了也沒進步。”老霍提出了壹個好主意,“回憶提取宮廷記憶。每次看完壹本書裏的知識點,合上書,張嘴求復數,錯了再看壹遍,看完壹章再張嘴求復數。”看大家在群裏的互動信息,也是壹種成長的收獲。
第二天,程天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如何更好地給五年後的自己寫壹封信”的心得。
妳五年後的樣子會讓妳覺得幸福。從這個角度來說,用五官來寫,跟著感覺走,不要去想這個。
成田老師分享了寫信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以及如何應對:
第壹種情況,我想不出來。原因是我用腦太多。解決辦法是下次再寫,註意儀式感。
第二種情況是文筆如神,理面向未來,解,聚,落。
情況三:哭,委屈的眼淚,沒有實現的期望,解決的辦法,壹小步。
情況四,所寫即所得,理智強於行動,知行合壹,解決方案,提升高度,展望未來。
文字和圖片有不同的力量。在腦海中寫下文字,就是通過文字構建畫面,畫面帶給我們力量。他把世界地圖當作書房的壹面墻。視野決定了方向,找到了快樂的動力,也就是決定了方向(任何風對於沒有方向的船來說都是逆風)。
三大收獲:
1?寫信的時候要註意儀式感,這樣可以更好的和內心鏈接,從而發現內心最渴望的是什麽。不要為了完成它而用腦子思考,那往往不是妳內心的願望,實施起來會很困難;我可以隨心而行,卻常常意識不到。這是因為我用腦太多。我不知道我的心是什麽樣的。明天開始用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用心喚起自己的感情。
2?不去想現在的狀態,我能做什麽?壹步壹步實現自己的願望,可以是很小的事情,邁出壹小步,建立壹個願景,就會跳出目前的狀態;我只是壹直想著自己的狀態,沒有實際邁出壹步,夢想著什麽,然後努力在腳下走好每壹步;
3?文字和圖片有不同的力量。我用圖片感受我的快樂,我有了更強的驅動力。看到老師的地圖墻,很震撼。我也要去找那些在我狀態不好的時候,能給我力量去貼吧,鼓勵自己的圖片。
今天是第二課,把視覺分成九個方塊。也就是如何把五年後的信的內容放進小程序“滴答目標九宮格”,把願景放在地上。
?三大收獲: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會產生焦慮。解決焦慮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角色從行人變成交警。角色轉換好的可能性就多了。
加入社區/訓練營是壹個集體療愈和填補空虛的過程。生活在生活中,就是不斷尋求平衡,在平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過程。
當妳回顧妳的願景時,妳會意識到每壹步的原因。既然總有深層次的原因,那麽意識到這部分,妳就會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很少回頭看自己寫過的東西,但這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
蕭薔老師今天轉發了搭檔王濤的分享:平衡,讓人生目標和年度目標模塊化,就是把九宮格裏的八個關註點作為模塊,我們的人生目標還是放進去。壹年後,兩年後...年度計劃打磨,讓“八大關註”成為我們自己“潛意識”的平衡框架。在五年計劃、年度計劃、月度計劃、周計劃中,我們會“下意識地”平衡這“八個關註”,使之成為我們的“習慣性關註”。在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使用“框架”來填充。時間久了,當模塊與我們融為壹體,自然就能把這八個關註點吸引到相應的具體動作和內容上。這是妳“專註”的,也是妳“生產”的。
今天是第三課,針對視力孵化。因為這壹步很重要,我就先說壹下,然後再花幾天時間思考落實我的年度目標。
三大收獲:
1,壹個感性的眼光要經過理性的錘煉,這才是真正的目標。
2.用GPS的方法,把願景孵化為目標,先定義,找到實現的路徑,再行動。
3.判斷目標是否合理的三種方法,即SMART原則、時間比例和目標數量。
壹個復雜的問題往往是由幾個簡單的問題組成的。制定年度計劃也是如此。如果妳發現總是有很多想法和問題,那就做分解動作,壹個壹個來,或者壹步壹步來,減輕大腦負擔,讓自己不焦慮。
組內互動:
1?俞老師:時間管理具有人格屬性,不同人格的人會有不同的時間管理風格。所以別人做的很有規律,妳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也不用痛苦,因為那是因為妳的性格。
2?成田老師:變化本身很正常。規劃給了我們更多的意義,就是要對變化有更多的認識,不要恐慌。至於多久計劃壹次,因人而異。不變的是讓我們少壹些焦慮,多壹些平靜。
3?“老火-哈爾濱-網絡文學:感覺周計劃介於準確和模糊之間。能做周計劃的,壹定是對時間管理有很深的認識,或者項目管理水平很高的。”
俞老師:我非常同意蕭薔老師所說的。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人。所以,時間管理並不意味著滴水不漏。這和機器人有什麽區別?做人有什麽樂趣?多壹點彈性會讓生活更有趣。其實我個人對時間管理的理解是資源分配的問題,而不是最後非要花掉每壹寸時間。
我的小夥伴麥兜很體貼。他在設定目標時會搜索相關信息,並分享給小組中的每個人。“剛才,我在計算我擁有的所有時間資源。百度了壹下。壹般每年有250個工作日,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有115天。如果說平日裏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時間是2個小時左右,如果我們覺得時間少了,更好的辦法是早起,早起兩個小時,這樣就能讓我們的壹年變成兩年。”
晚上程天老師分享了壹下,有助於我們更好的了解九宮格,有了第二次問答環節。
九宮格是年度計劃的關鍵壹步。這壹步做好了,以後會更順利。我評論了壹些作業的完成情況,分享了壹些* * *問題。
比如:1?“多和家人溝通”是感性的;2?用GPS和SMART細化目標,記下具體目標;3?去除目標孵化中的感性描述;4?把期望變成行動,具體方法。
今天主要和三個朋友進行壹次咨詢,拿出他們的九宮格,壹壹解讀。
楊洋總結道:有些人說目標很理想,但並不十分明確。比如我想帶家人去旅遊,但是不知道帶他們去哪裏。建議:可以先留出時間,比如7天,15天,然後具體到月份,再和家人慢慢商量目的地;描述妳想去的地方,問妳的家人妳想去哪裏,描述可能會逐漸清晰。
有的人目標明確,但是有點單薄,比如每個月輸出壹篇文章。材料從哪裏來?時間是怎麽來的?建議:打造壹個可以流通的小系統,首先要收集素材,固定壹個時間。如果說每個月,可能會拖到月底。可以規定“每個月15寫壹篇文章”,固定時間寫會比較靠譜,或者“20號之前寫完”,定個期限。
於海老師分享道:
從職業的角度來說,人才優勢是認識自己的工具,需要壹個漫長的呈現過程。我的建議是以妳現有的生活為主,其他內容可以作為重點的支撐。
妳可以想象壹只章魚。妳的重心在頭上,生命的支撐需要很多腳。這些腳包含了不同的興趣,需要慢慢養。
而且不要被斜杠的概念束縛和影響。簡單來說,妳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但這些事情必須有交集和連貫性。可以從點開始,連接成線,然後做面。
我在咨詢和監督案件時,總是說經驗最重要,這與蕭薔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要求不多,壹件壹件做,做就行,慢就是快。
今天也是將目標內化的時候了。下午合夥人老霍分享了很多內容,大家和丹丹、李銳壹樣在群裏討論自己的收獲和困惑,佩服他們的用心和勇氣。
今天是休息日。這壹天才上傳九宮格。截標的時候真的有點心疼,但是寫太多不現實。最後我想2019不要太忙。
蕭薔老師和程天老師將回答小組中同伴的問題。還有壹個大事記。團裏的各位劍客獲得了中國集訓和第六屆《我是好講師》最佳課件獎,大家紛紛表示祝賀。
第壹周開始狀態很好,因為我想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段時間裏,意識到只有這樣我才會收獲最多。但是壹個星期下來,結果並不樂觀,從每次三分的收獲就可以看出來。剛開始我特別認真,越到後來話越少。看到團裏那麽多有實力的夥伴還在努力,我覺得很慚愧。
行程已經走了四分之壹,期待未來三個季度投入更多,收獲更多。過去是記憶,未來不可預知。把握當下的每壹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