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患者表現出嚴重的消極共情。輔導員應該怎麽做?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患者表現出嚴重的消極共情。輔導員應該怎麽做?

參考(轉載博客):共情概念:指來訪者過去的生活經歷和人際關系對咨詢師的心理反應傾向。即來訪者把自己對父母或未來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的情感態度和屬性轉移給咨詢師並對其做出回應的過程。當共情發生時,咨詢師就成了來訪者某種情緒體驗的替代品。咨詢師要仔細把握共情的場景,發揮共情的積極作用,防止負面影響。比如,在自發聯想的過程中,患者在不時處理阻抗後,逐漸回憶起自己的生活經歷,同時激活自己興奮的夢境,以心理咨詢師為替身,有意識地出現對自己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的情緒。通常表現為來訪者對咨詢師無意識的強烈的愛、恨和行為。所以也是心理定勢的壹種表現。比如,在咨詢活動的過程中,壹些來訪者逐漸不再關註自己的癥狀,不關心如何處理自己的心理沖突,而是開始對咨詢師產生特殊的興趣:他們順從咨詢師的意願,隨時表示感謝,在別人面前誇獎咨詢師,甚至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和家庭生活。這種表現是友情、傾慕甚至性的元素,叫做積極共情;把咨詢師當成過去經歷中給他帶來波折、痛苦或壓抑的對象,表現為拒絕、不滿甚至反對、不合作,把咨詢師當成發泄的對象,這叫反共情。移情有兩種方式:直接和間接。前者直接向咨詢師表達我的體驗:“我很高興和妳交談,妳讓我想起了……”後者間接表達我的感受:“我覺得妳的態度是最好的,妳是最關心和理解的……”當然咨詢師要學會分辨是不是真的感同身受。遊客表達的感受並不都是感同身受。只有當來訪者把自己之前的情緒反應轉移到咨詢師身上,而把咨詢師作為情緒對象的body double擁有超越咨詢師之間關系的夢境和情緒,才是共情。“共情”起源於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認為,病人對咨詢師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與童年時期關鍵人物的關系。他將這種回歸傾向與人的自我防衛和戀母情結聯系起來,認為是精神分析中戀母情結過程中患者沒有完全處理好的心理沖突的再現。其中,積極共情是指來訪者對咨詢師的傾慕,認為咨詢師是他前世的重要人物,希望從他那裏得到愛。消極共情是指來訪者在過去的經歷中將咨詢師視為給他帶來波折、不快、痛苦或抑郁的對象時,對咨詢師的不公平、冷漠、厭惡和對待,以及想要起訴他。共情在精神分析理論中非常重要,認為共情再現了來訪者前世,尤其是童年生活的壹些感受,這些感受暫時被壓抑,無處釋放,甚至成為心理問題的“情結”,共情可以發泄積壓的心理能量,從而有助於心理平衡。為了消除俄狄浦斯情結留下的心理矛盾,主張咨詢師應該承受和鼓勵來訪者無任何要求的自我暴露,從而幫助來訪者重新體驗小時候與父母的異常復雜關系,充分看待埋藏在來訪者內心深處的自然感受和意圖。就共情而言,來訪者對咨詢師的感受越是無憂無慮,就越有助於他重新體驗戀母情結過程中留下的心理沖突,也越能意識到這些心理沖突對其行為的影響,並積極加以克制。因為共情是壹種無意識的心理反應傾向,在更多的心理咨詢活動中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場景。共情之後,我們可以更好地看待對方,用共情來宣泄對方的感受,引導對方理解。因此,充分看待和重新體驗共情是心理咨詢的重要職責之壹。它能使來訪者發現其人際交往的通常特點和心理基礎,並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糾正;還可以強化人的自我觀,以便更好的提升自己。如果來訪者對異性心理咨詢師有積極的同理心,心理咨詢師就不用害怕。他要委婉地向對方解釋,這是心理咨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場景,但不是理想的正常健康的愛情。咨詢師要有策略地處理(不要傷害來訪者的自尊心),武斷地處理(讓來訪者知道咨詢師的理解和堅定的態度),盡快引導其走向正常的咨詢關系。如果任其發展,不僅會擾亂正常的會診,還會帶來麻煩。別有用心地利用來訪者處於不健康心態的感受來達到某種目的,是嚴重違反心理咨詢職業道德的行為;如果咨詢師覺得自己難以處理共情場景,可以轉介給其他咨詢師。有經驗的咨詢師善於利用共情場景,采用反共情的方法,即把自己打扮成共情的對象,鼓勵來訪者發泄壓抑的情緒,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咨詢師則深化分析,探索來訪者的深層心理,包括潛意識。來訪者在充分發泄完自己的情緒後,會在心理上感到放松,在被咨詢師的分析了解後,心理癥狀會逐漸化解。反共情:本質上也是壹種心理定勢的表現。是咨詢師對來訪者的無意識反應傾向,所以是共情的統壹面孔。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反共情是指咨詢師對來訪者無意識的認知、情感和意誌的反應傾向,這種傾向很大程度上是由咨詢師自身的生活經歷和世界觀決定的;狹義上是指咨詢師對來訪者感同身受的反應。和移情原理壹樣,心理咨詢師在與來訪者交流時也會產生情緒上的反響。根據經典的精神分析,反移情是咨詢師對被解剖者的情緒轉移,是患者在咨詢師心中發起的全部情緒。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辛格認為,反移情可以表現為三種方式: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過度熱情和關心;咨詢師對來訪者太有敵意,太反感;咨詢師對來訪者通常的緊張。從本質上來說,這些表現都是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思想行為的自我防衛。弗洛伊德強調咨詢師要努力堅持情緒中立,對來訪者的共情反應保持冷靜。咨詢師就像壹塊沒有記憶和欲望的空白屏幕,讓來訪者按照自己的意願在上面塗抹“共情圖片”。總的來說,反移情的觀點比移情的觀點要難得多。反移情是主觀的、不可預測的,因為它表現了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的自我防衛。正因如此,弗洛伊德建議精神分析學家每隔壹段時間做壹次自我精神分析,以清晰地看待自己反移情的要求和依據。古代精神分析的整合觀認為,反移情是咨詢師對來訪者活動和療愈環境的心理、生理和認知反應。反同理心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可避免且無處不在的。門檻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必須堅持情緒中立的理念,這其實就是把咨詢師放在來訪者之上的做法。反移情對咨詢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看咨詢者能否堅持妥善處理自己的反移情。適當而正常的情緒反應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治療工具。心理咨詢師把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堅持對來訪者必要的興趣,讓自己更容易進入來訪者被壓抑的內心世界。用同理心去理解來訪者,可以讓他們產生* * *,從而獲得自尊和勇氣;當然,不當的反移情是被制止的。共情與反共情的處理:心理咨詢師也是人,包括世俗的欲望,在面對共情時難免會動心。這可能和心理咨詢師的氣質有關。壹旦動心,就叫反共情,也就是反向共情,對咨詢是有害的。輔導員應該有充分的理由去阻止它的發生。如果來訪者真的是心愛的人,而我又忍不住想帶著個人感情去打破這種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對方介紹壹個同性的心理咨詢師,讓他們去那裏進壹步咨詢。這種方法是不可能的選擇,不是萬不得已。正因為如此,對方可能會懷疑妳對她不夠真誠,所以現有的協商效果很容易大打折扣。但是,在妳覺得自己很難掌握的情況下,妳只能這樣做——因為如果妳害怕,妳會斷然拒絕繼續友好地與來訪者交談,以復雜粗暴的方式結束關系,這不僅與咨詢的主要目的背道而馳,而且會極大地傷害來訪者的感情。愛情是無辜的,無論是移情還是反移情,所以它不能被指責。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愛情對應的責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願所有心理咨詢師自重,善待每壹位感同身受的來訪者。在心理咨詢中,心理咨詢師與其他咨詢師共情是很常見的。如何平等、中立、熱情、有效、及時地消除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隱藏的情結,需要心理咨詢師具備良好的人格結構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來抵禦心理咨詢師的共情,並巧妙地轉移共情。當然,這個行業的專業監管大概是防止同理心的有效方法。這是對心理咨詢時患者嚴重消極共情的壹個回答。輔導員應該怎麽做?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