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自我分析
專業概述:預防醫學的課程主要有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自己的專業課有:統計學、衛生毒理學、流行病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食品營養與衛生學。
結合人才測評報告等分析方法,對自己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在我的人才素質測評報告中,排名前四的專業興趣分別是社會(8分)、企業、現實和研究(7分)。
報告分析顯示,社會人喜歡培養、對待、教育人的活動。他們具有教育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如善於與人相處。這類人適合從事以與人接觸為中心的社會服務工作,如教師、咨詢師、社工等。他們的性格特點是善於交際,樂於助人,善解人意。
在我自己看來:社交能力壹般,無法主導與陌生人的交流;性格有內向和外向的雙重特點,但有時也有點情緒化。關心別人不認路,容易和別人摩擦,自己卻不知道,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對生活和待人接物總是充滿熱情,我有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總的來說,我的性格比較符合社會類型的特點。
二、職業分析
參考《人才素質測評報告》中的建議,我對影響職業選擇的相關外部環境進行了系統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
經濟情況:父親是公務員,整體經濟情況不錯。
家人期望:我體質不太好,父母想讓我通過學習中醫來調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家庭文化和影響:我的家庭成員非常信任傳統醫學。我姑姑是學中醫的,我爺爺,叔叔,媽媽也是學養生的,這讓我對中醫和傳統醫學非常有熱情。
2.學校環境分析
學校特色:我校的校名是“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是各類中醫學校中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的專業。
專業學習:中醫是我國醫學和傳統文化的統壹體,發展空間大,發展潛力大,社會需求大,市場廣闊。
實踐經驗:我校擁有654.38+0.4億元的實驗設備,8所省內知名附屬醫院,並創建了壹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具備臨床基本診療技能培訓條件的“模擬醫院”,為我們的實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3.社會環境分析
就業情況:中醫本科學生的就業方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政治:政府部門,比如在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管理局當公務員;
學術類:教學科研單位,如中醫院校教師、科研院所實驗研究人員;
基層:醫院、藥房、藥廠,如各級醫院藥房、制劑室的藥師,醫藥企業或其下屬藥店的管理人員,藥廠的技術人員等。
商業:醫藥公司是銷售代表。
就業政策:目前我國醫藥市場西藥略占優勢,但我國傳統醫藥正在崛起。國家放寬了對中醫藥的政策,加大了對中醫藥科研的投入。
競爭對手:競爭對手主要是藥學、制藥工程、藥物制劑等同壹專業及相關專業的人才。
4.職業環境分析
行業分析
(1)行業現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醫藥行業發展前景可觀。隨著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流行,中國傳統醫學在世界醫學界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醫藥工業物質基礎,醫藥工業總產值占GDP的2.7%。
(2)發展趨勢:傳統醫學地位的提升自然帶動了中醫的發展,研究中醫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但是,影響醫藥行業發展的“以藥養醫”體制依然無法消除。
(3)職業匹配:中醫藥地位的提升,使得企業和藥企更加重視掌握這項技術的人才。在大中型國企、國內私企、外資企業,這類人才的薪資待遇非常優厚。這也促進了中醫藥的發展,給企業、人才和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實惠。
職業分析
(1)工作內容:
指導和參與藥品配制工作,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技術操作規程,防止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負責藥品檢驗鑒定及藥品檢驗儀器的使用和維護,確保藥品質量符合藥典要求。
參與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配合臨床研究,進行新藥和中藥提純,了解使用效果,征求意見,改進劑型,經常向各部門介紹新藥知識。
解釋和準備處方,指導、分發、貼標簽和正確處理藥物;為患者選擇基本藥物並提供指導。為顧客配藥,並向顧客說明服用方法及其他相關事項。
提供藥物使用、禁忌癥、不良反應等信息。並回答病人和其他專業醫務人員的詢問。
從事研發,並參與醫藥產品的生產,負責新藥產品的醫學療效實驗,監督新藥的生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