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周壹09:30~18:00。北京夫子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完成於大德十年(1306)。歷代多次重修,為元、明、清三代紀念建築,又稱先師廟。寺廟坐北朝南,大門被稱為先師,仍保持元代風格。
北京夫子廟大城門的主要建築都覆蓋著黃色琉璃瓦,這是封建社會最高的建築規定。整個夫子廟建築布局科學,規模宏大,凸顯皇家氣派。北京的夫子廟和別的地方不壹樣,因為它有碑林,其實就是石刻的功名利祿之書。元明清文人在此立碑“壹舉成名天下”。仙石門(又名靈興門)是夫子廟的大門,寬三室,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基本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仙石門的兩邊與寺廟的外墻相連,就像壹個城門。進了老校,就看到了大成門。大城門始建於元代,清代重建。它有五個房間寬,九個檁條深,坐落在山頂的壹個屋檐上。整個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橋臺上,中間禦石上的高浮雕海龍圖案栩栩如生。大成前廊兩側有10個石鼓,每個石鼓的鼓面上都刻有壹首古代狩獵詩。這是模仿公元前8世紀清朝乾隆年間周宣王時代的石鼓文物雕刻而成的。恐怕只有博學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這潦草的文字和深刻的詩句。第壹個庭院是皇帝在祭祀孔子之前準備各種事情的地方。在庭院的東側,有壹個祭祀亭,壹個井亭和壹個廚房,用於屠宰,清洗和烹飪孔子的三大祭品。兩側各有壹座神庫和壹個齋戒場所,用於存放祭祀儀式和準備供品。
第二個庭院是孔廟的中心庭院。每當有祭祀孔子的儀式,這裏就會鐘鼓齊鳴,樂舞齊鳴,儀式凝重。大成殿是二院的主體建築,是整個夫子廟的中心建築,也是夫子廟中最神聖的殿堂。大成殿建於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毀於戰亂。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重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由七座擴建為九座。大殿內的金磚地面覆有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的建築等級,堪比故宮的太和殿。廟內供奉著孔子“大成至聖文選王”的木牌位,牌位兩側立著“四對十二哲”的牌位。在神位預祭案中,尊、爵、儀、符、鬥等禮器都是清朝統治時期貨真價實的禦品。正殿內外,清代從康熙到宣彤的九位皇帝的禦匾高懸,都是皇帝親筆書寫的對孔子的四字贊歌,是珍貴的文物。
夫子廟的第三個庭院是最有特色的,它由聖門、聖廟和東、西大殿組成。它與前兩個院落明顯而自然地分開,體現了古人在建築部門的巧妙構思。這組建築叫崇聖寺,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家廟。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重修,灰瓦屋頂改為綠琉璃瓦屋頂。拜殿又稱五代殿,寬五間,深七檁。廟前有壹個寬闊的平臺,平臺三面有十級臺階。殿內供奉著孔子五代祖師牌位和顏回、孔伋、曾參、蒙克等祖師牌位。東西附殿坐落在磚石橋臺上,寬三間,深五檁,單檐懸於山頂。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慎、周敦頤、朱等六位儒學始祖。
三晉大院及其建築在建築等級和功能區域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形成了壹套和諧統壹的皇家祭祀建築群落,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北京國子監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15號,毗鄰夫子廟。國子監整個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集賢門(正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樓、碧雍、義倫堂、靜宜閣。東西兩側有四殿六廳,形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中國現存唯壹的古代中央國有大學建築。
主廠房
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大門內院有井亭,東側拜門與孔廟相通。國子監的第二個入口,太學門,是進入國子監庭院的第二個入口,庭院包括琉璃牌樓、碧雍殿和義倫殿。
劉力牌坊
走過國子監大門,有國子監二門的大玻璃方牌樓,這是北京唯壹專門為教育而設的牌樓。兩邊的條幅都是皇帝的禦用稱號,是中國古代崇拜文教的象征。位於薊縣門內,為三層四柱七層宮頂琉璃牌樓,歷時48年(1783)。
畢勇
國子監弼用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它建在中軸線中央的圓形水池中央的方形平臺上。這是壹個正方形的雙檐金字塔形屋頂大廳。四面開門,設置六個臺階。碧湧四周是壹條長長的走廊,精致的小橋橫跨水池四周,將寺廟與庭院連接起來。這種建築形式象征著壹個圓形的地方。乾隆皇帝以後,每次新皇帝登基都會來這裏講學,以示中央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六部堂是33個房間,分別位於比雍的左右兩側,統稱為六部堂,分別是:率真堂、真誠堂、誌向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是龔升和劍子的學生的教室。
伊倫堂
義倫堂位於比雍堂的北面。元代名為崇文閣。明永樂年間重修,改名為怡倫堂。早年曾是皇帝講學的地方。畢雍修建後,改為監獄內的圖書館。
靜怡庭
靜宜閣位於義倫殿後面,是國子監的第三個院落。建於明嘉靖七年,有祭酒廂房、秘書廂房和七塊禦諭碑,為國子監辦公之所。在孔廟與國子監之間的通道上,有壹座由189塊高大石碑組成的碑林。石碑上刻有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立》、《儀禮》、《李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這部《石經》的藍本是江蘇金壇貢生江衡在雍正年間所寫,歷時12年。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令刻石立碑。所有的石經* * *都是63萬多字,規模大,字體工整。內容的準確性和雕刻的精美程度都勝過Xi安的《開城石經》,也是僅次於Xi安碑林的中國第二大碑林。相傳任命、為社長,彭、柳永為副社長,負責審訂經書。彭用宋元十三珍本對書法手稿進行校勘,改俗字為古體字,使經書更加完善規範,大增古意,受到乾隆褒揚,並授予太保太子稱號。這讓小沈陽很嫉妒,他命令人們在壹夜之間挖出石碑上所有改變的古文字。直到小沈陽崩潰,這種古老的筆跡才得以恢復。時至今日,平板電腦表面仍有壹塊塊東拼西湊的碎片。國子監第壹個祭酒的是元代著名理學家許衡,當時有200多名學生。在這裏學習的學生稱為“導生”,大致有三個來源:壹是從全國各地的學者中選拔出來的正道導生來這裏深造;二是留學生,壹般來自韓國,秀邏輯,交叉腳趾,俄羅斯等等;第三種是“捐監”,是監生。只要交夠錢,就能拿到“監獄照”,算是監考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