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福娃”的誕生,北京的奧運氛圍越來越濃。日前,北京市列出壹批“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在中小學開展“奧林匹克教育”,並決定未來三年北京市中考、高考將“適當體現奧林匹克教育內容”。
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是好事,但是否要與中考、高考掛鉤,則是另壹回事。北京申奧的口號是“人文奧運”和“綠色奧運”。北京古都文化的捍衛者提出了壹個關於什麽是“人文奧運”的解釋:把人文留給奧運。不要為了開會而在2008年之前把老北京全部拆掉。這不是危言聳聽。北京僅存的幾個胡同和四合院,現在還處於高危期,還在拆遷。但本文討論的是另壹個關於“人文奧運”的話題。
去年2月8日65438《中國青年報》報道,幾天前,曾四次獲得奧運會冠軍的英國賽艇運動員馬特烏·平森特爵士參觀了北京壹所體校,看到教練對運動員進行體罰,他“深感震驚”。壹個男生背上清晰可見的紅色印章說明他剛被教練打過,其他同學也講過老師打人的故事。但最讓他震驚的是,體校的副校長借用了中國的壹句古話,“不打無才。”
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不難理解,上述體罰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不打不成器”的確是中國根深蒂固的教育文化。有些農村家長對老師最大的信任,就是把孩子托付給老師,把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最近的案例,胡定奇的父親,壹個13歲的女孩,在不久前的舒曼杯(亞太區)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中獲得了四個冠軍和兩個亞軍,到處宣傳的教育經驗居然是“400個耳光造就壹個天才的鋼琴女孩”!他自信地說,郎朗也是這樣被打出來的。雖然有些家長和老師有時很難改掉打孩子的壞習慣,但公開提倡和傳播打人文化,真的很不可思議。
就體能訓練來說,我覺得偶爾懲罰壹下可能不是最差的。中國還有壹種流行的迷信叫“苦練”。但是壹個字抄五遍就是學習,抄二十遍就是強化訓練,抄100遍200遍不僅僅是體罰,更是對孩子的折磨和摧殘。我們經常可以在媒體上看到這種非同尋常、超高強度的“魔鬼訓練”。其特點是忽視運動員正常的生理、心理和生活需求,破壞運動員對體育運動的任何興趣。
雅典奧運會網球女雙冠軍李婷曾經離隊兩年去高校讀書,期間根本不接觸網球,甚至根本沒見過網球,在網球場上走來走去。她的反抗成為了壹個重要的契機,壹次自我修復,讓她在重返賽場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新出版的《跳水皇後自傳》高敏也談到了跳水的精神危機,單調的機械高強度訓練和金牌壓力讓她走到了自殺的邊緣。毫無疑問,運動訓練本身就是單調枯燥的,競技體育也有其殘酷的壹面;但是,即使在這種激烈而殘酷的競爭準備中,仍然有壹個公認的合理的底線。運動員也是人,有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權利,有休息和娛樂的權利;青少年運動員是未成年人,受法律嚴格保護。
這個問題的另壹個表現就是無限追求技巧和難度的傾向,這種傾向不僅存在於體操等項目中,也存在於雜技項目中。前幾年有國際組織質疑雜技的高難度技巧超出人體極限,因為看雜技是審美而非冒險。無論體操還是雜技,近年來都有反對單方面增加難度的聲音,更多強調的是協調和美觀。首先是出於對運動員健康安全的人道主義考慮。
歸根結底,體育不是目的,金牌不是目的,奧運會也不是目的。如果把“人文奧運”理解為“以人為本的體育”,那麽確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請看壹組數據:國家體育總局每年獲得國家財政撥款50億元,但分配給負責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的群眾體育部門只有654.38+0.8萬元左右,群團部門被戲稱為“窮體育部”。所以,我心目中的“人文奧運”不僅要讓運動員健康快樂,更要為人民的健康服務。要給青少年多建籃球場、足球場,給中小學多建足夠的操場,讓類似沁源二中的跑路悲劇真正消失。
科技奧運建設取得新進展。
2003-10-21閱讀次數:83次。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向全世界發布的第五天,又傳來了新的好消息。奧林匹克科技(2008)行動計劃和奧林匹克科學技術委員會在北京聯合召開會議,宣布啟動“十大奧運科技工程”和壹批重點項目。這是科技奧運實施兩年來取得的又壹新進展,標誌著科技奧運開始進入更加務實、更大規模的建設階段。
科技奧運是實現“人文奧運”和“綠色奧運”的技術保障。搞好科技奧運建設,既是社會賦予我國科技界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歷史向我國科技界提出的新課題,更是增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機遇。早在申奧成功的那個月,科技界就行動了。由科技部和北京市牽頭,教育部、國防科工委、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氣象局、信息產業部等11部門成立了“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開始推進科技奧運建設。之後,以《行動計劃》成員為主體,與奧組委壹起成立了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奧委會”)。“奧林匹克科技(2008)行動計劃”和奧林匹克科學技術委員會是團結國家科技力量直接介入奧林匹克建設的重要組織,為整合國家科技資源建設科技奧運提供了重要平臺和工作機制。近兩年來,科技界通過“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和奧運科委不斷推進科技奧運建設。他們不僅在信息、安全、交通、環保、場館、能源、體育技術等10個方面對科技奧運建設進行了戰略規劃,而且與奧組委的技術部、環境部、體育服務部、體育部保持密切聯系和工作配合,通過建立奧運科技專家庫(組),聚集壹批科學家以咨詢、參與項目投標等不同方式參與奧運建設;秉承開放辦會的理念,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歐盟、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法國、希臘等國家廣泛開展奧運科技合作,融合人類智慧,努力為辦好奧運史上最好的壹屆奧運會提供技術支撐。通過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全面合作,集中全國科技資源,多層次多領域合作的良好局面。
“科技助奧運,奧運促科技”是科技界提出的科技奧運理念。經過兩年的建設,科技奧運逐漸從概念變為現實。在2001提出的60個科技奧運項目的基礎上,由科技部牽頭,各成員單位配合。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編制《北京市智能交通規劃與實施研究》、《電動汽車運營示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等《奧運十大科技工程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至此,十大奧運科技項目實施計劃已經完成。這十大工程* * *已開工167項,其中課題249項。除了政府的引導性投入,他們還帶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入科技奧運,占總投入的59.5%。現在,壹些提前開工的項目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今年上半年,各成員單位克服了4-5月非典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積極抗擊非典的同時,繼續推進科技奧運建設。經過與奧組委的反復溝通,他們先後啟動了“無線移動IPv6接入示範網絡技術奧運信息系統”、“奧運虛擬博物館建設”、“半導體LED大屏幕顯示與奧運照明工程”、“奧運氣象保障科技實驗與研究”等項目。“奧運十大科技工程”和奧運重點科技工程是經過反復研究和論證精心選擇的,集中了科技界、奧組委等各方的意見。這些突破都是奧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對保障奧運建設和改善北京的綜合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將保證科技奧運理念的實現,而且將以科技奧運為契機,提高中國解決經濟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中國在壹些重大技術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市科委發展規劃處)
壹、項目背景
為了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BOCOG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其中“綠色奧運”居於三大理念之首。
奧運會籌辦期間,奧運會主辦城市特別是北京將新建、改擴建大量奧運場館及配套設施,因此奧運工程建設成為北京奧運會投資最大、涉及環境問題最多的奧運活動。為此,BOCOG環境活動廳組織相關部門,編制了大量有針對性的技術和管理文件,提出了壹系列專項措施和建議,以及嚴於國家標準的“綠色奧運標準”。此外,中國政府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也向國際社會作出了許多“綠色承諾”。在65,438+000多項具體承諾中,有40多項與奧運項目有關。
按照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規定,各行各業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但是對於綠色奧運,真正的監督管理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到目前為止,離“綠色奧運”承諾的全面實現還有很大差距,申奧報告中關於奧運項目的綠色承諾大多沒有真正落實。
綜上所述,建立綠色奧運項目環境評價體系,開展有效的評價工作,不僅是為了完成市政府的任務,也是為了確保綠色奧運理念在奧運項目中得到全面貫徹。為此,我院開展了綠色奧運評估專題研究,為中國政府舉辦壹屆出色的奧運會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
二、項目內容
1.綠色奧運相關規則的編寫:承擔綠色奧運項目評估原則、綠色奧運項目評估細則、奧運場館環境評估指南、北京奧運會餐飲研究指南的編寫工作。
根據奧運會的特殊承諾,奧組委提出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並參考國外歷屆奧運會的環境管理資料,編制了綠色奧運項目評估原則。作為壹份總體評估指導性文件,旨在提出奧運環境評估的目標、功能和基本原則,為奧運環境評估活動提供總體參考。
以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為牽頭單位,聯合北京工業大學、國家建築材料檢測中心、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北京市勞動保護研究所、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編制了《綠色奧運工程評價細則》,具體涉及奧運工程的七個重點領域:建築節能、綠色建材、園林綠化、噪聲防治、水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施工現場汙染。在實際的環境評估中,根據《綠色奧運項目評估細則》中的標準,提出了具體的評估方法,調整了技術路線。
北京大學國家體育場實地評估
根據《綠色奧運項目評估細則》,組織專家多次論證修改,編制了《奧運場館環境評估指南》。同時,將《奧運場館環境評估指南》中提出的大量具體“要求”細化為多個表格,即奧運評估問卷,方便所有場館建設者填寫並落實《特別承諾》和《奧運項目不同建設階段環境保護指南》中的任務。
我查閱了大量國內外餐飲資料,學習了發達國家的餐飲標準和歷屆奧運會餐飲組織者的成功經驗,並咨詢了北京市勞動保護研究所、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研究所、北京市環境保護研究所的相關專家,編寫了《北京奧運會餐飲服務環保指南》,並提供了相應的英文版。《北京奧運會餐飲服務環境保護指南》旨在實現“綠色奧運”的承諾,減少餐飲企業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環境影響。
2.技術研討會:參與並組織綠色奧運新技術、新產品發布的各種研討會,為奧組委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技術保障。
參加了奧林匹克公園和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中水水質標準使用協調會,對奧林匹克中水水質標準的技術基礎(包括環境風險、中水發展趨勢、奧林匹克標準的可行性等)做了詳細報告。),為上述兩個地區實施奧運再生水水質標準提供了技術支持。
參加了奧運場館制冷設備制冷劑使用研討會,對奧運場館大型離心式冷水壓縮機和小型分體式空調的制冷劑選擇進行了深入調研。會上對替代制冷劑的理化性質、能效水平、國內外應用現狀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為進壹步確定制冷劑的選擇,國家環保總局外事辦公室、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空調所、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北京大學環境所五位專家及“Office 08”負責人召開了奧運場館制冷設備制冷劑選擇專家研討會,對制冷劑的選擇進行了探討。深入討論了各種制冷劑的優缺點,所有專家都留下了書面意見。
參加了奧組委組織的“遊泳池水處理技術與利用”研討會,並在會上討論了遊泳池水處理技術的優缺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參加了奧組委組織的“橡膠瀝青路面材料及工程技術交流會”,與相關專家探討了橡膠瀝青集料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發展前景。
組織專家探討場館環保技術應用中的亮點,既是奧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今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3.奧運場館技術支持:為奧運場館建設的各個階段提供環保技術咨詢,傳播綠色奧運理念。
為奧運項目建設單位遇到的具體環保問題提供技術支持。
組織有關專家對各施工現場的施工揚塵等問題進行調查,設置施工揚塵監測裝置,對施工中存在的揚塵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在“08”辦主辦的奧運場館環境評估動員會上,向各場館建設單位業主發放了《奧運場館環境評估指南》(含奧運評估問卷)。詳細講解填表方法,今後由施工單位組織專人解答填表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田剛院長在奧運評估動員會上講話。
4.現場評估:收到奧運場館建設方填寫的“奧運評估問卷”後,組織專家到奧運場館建設現場進行現場考察評估。具體評估步驟如下:
相關專家仔細閱讀了研究項目負責人填寫的“奧運評價問卷”。
召集專家到現場評估,聽取建設單位(包括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對填寫奧運評估問卷的說明,專家將提出改進建議。
組織專家考察現場。拍照獲取第壹手資料。
會後,建築節能、綠色建材、園林綠化、噪聲防治、水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廢棄物處置與利用、施工現場汙染(主要是揚塵)控制等方面的專家將提交書面評估意見。
至此,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射擊場等10個新建場館完成首輪評估。
鳥巢放在場館附近的監控設施裏。
三、項目實施的好處
1.經濟效益
通過環境評估,強化和提高奧運項目貫徹綠色奧運理念的力度和效果,使奧運場館建設更加註重環境保護,減少設計和施工中對環境的破壞,節約治理成本。同時,倡導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了北京的可持續發展,從長遠來看取得了大量的經濟效益。
2.社會福利
該項目的實施樹立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新形象,以實現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做出的“綠色奧運”的莊嚴承諾。此外,此次活動加強了社會環保意識,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保活動,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境,順應了當今國際社會的環保潮流。
3.環境效益
本項目確保奧運工程,特別是各類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奧運場館在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影響最小化。改善了首都的環境質量,為奧運會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在本次奧運測評中,多項“要求”高於現行國家標準,引領國家環保規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許多新產品、新技術應運而生,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豐富的環境遺產,環境效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