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李村孔祥寺簡介,600字。

李村孔祥寺簡介,600字。

空香寺是禪宗早期始祖達摩的葬地。因舍身為法,創立禪宗而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達摩祖師在少林寺講法後,到熊耳山下的丁琳寺修行五年,於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圓寂,享年150歲。僧尼們非常悲傷,按照佛祖的儀式將他們的祖先埋葬在丁琳寺。並修建了達摩靈塔和法堂。梁武帝·蕭炎親筆題詞《南朝頌達摩法師》,紀念達摩法師創禪。後來東魏特使宋雲從西域回來的路上,遇到達摩法師壹棍子打死,回到西域,馬上報告皇上。當皇帝聽說達摩墓被挖掘出來,他看到大師已經變成了壹個佛,所以他把丁琳寺改名為“空間寺”。

孔祥寺是佛教始祖韓紅的葬身之地。近年來,中外僧人經常來此尋根問祖。古老的空香寺曾經是佛教聖地,現在仍然是燦爛的文化聖地。

據清代和民國時期陜西的記載,公元58-75年佛教傳入陜西時,東漢永平年間,修建了孔祥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是與中國第壹古剎白馬寺同期的佛教聖地。

空香寺是禪宗早期始祖達摩的葬地。因舍身為法,創立禪宗而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達摩祖師在少林寺講法後,前往熊耳山下的丁琳寺五年,於梁武帝大同二年五三六年十二月圓寂,享年壹百五十歲。僧侶們非常難過,如喪親之痛。根據佛祖的儀式,第壹位祖先大師被埋葬在丁琳寺,並建造了法靈塔和法堂。阿良無棣人蕭炎親筆題寫了“南朝達摩祖師頌·序”,紀念達摩祖師創禪。後來元祥元年從西域回來的路上,東魏的使臣遇到達摩法師拿著棍子回西域,馬上報告給皇帝。皇帝聽說後,下令挖掘達摩墓,卻發現大師已化身為佛,於是將丁琳寺改名為“空香寺”。

據相關史書記載,達摩是南天竺國(今印度)第三任香王的太子,姓查泰萊。他受西天二十七祖般若波羅蜜多之命,於良通元年(公元520年)渡海,在廣州登陸。梁武帝信佛,所以他把達摩迎到了首都金陵(今南京)。兩人對佛教的理解不同,不歡而散。達摩毅然離開金陵,乘蘆葦筏北渡長江,來到熊耳山下的丁琳寺,依法任住持,講學教民。前來聽他演講的達官貴人和普通百姓絡繹不絕。他被稱為“西方聖人和東方活佛”,因此丁琳寺聞名於世。後來達摩法師逐漸認識到道不深,要達到“法我皆空”的境界,必須修身養性,於是到佛教聖地少林寺修行九年。

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達摩在洛陽玉門錢勝寺講經時圓寂,享年150,葬於熊耳山丁琳寺。梁武帝聞訊後,親自撰文立碑,盛贊法師創立禪宗的無量功德。這塊碑的歷史超過1460年。雖然已被風雨侵蝕,但碑文仍可辨認。達摩死後的第二年,濟安大師建造了這座塔,命名為“覺遠空塔”。現存塔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青磚結構,七級寶塔,兩層基座,高約12米。塔是八角形的,寶塔是寶瓶形的。東魏元祥元年(公元538年),孝景帝將丁琳寺改名為空香寺。

孔祥寺新出土的唐代銘文“汾陽王智寺表”高120厘米,寬60厘米,厚15厘米。***26行,滿滿44個字。碑首為圓形,雙線篆書“汾陽王定殿表”。這座紀念碑建於唐朝十二年(公元858年)九月。這座紀念碑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建的。碑文大意是,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時,到空相寺拜達摩神龕,許願若達摩禪師加持,平定叛亂,就為朝廷效力,並給他特別的榮譽。果然,安史之亂平定九年後(公元165438+772年十月),郭子儀上書朝廷,要求整頓寺廟。

半年後,朝廷授予“禪師達摩應謚號覺遠,殿額為空觀殿,塔額為空觀塔……”在此基礎上,寺被李更名為空觀寺,並加達摩為“”禪師,塔瑪塔為空觀塔。汾陽王智寺桌的發掘對研究佛教文化史和禪宗起源仍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也為研究禪宗與空香寺的興衰歷史、郭子儀與空香寺的關系、空香寺的地理沿革提供了更為珍貴的資料。唐天寶三年(公元748年),郭子儀奉皇帝之命重修空香寺,他親自擔任總工程師。工程完工後,唐玄宗將達摩命名為“覺遠”,將他瑪塔命名為“空關”。唐朝以後,孔祥寺歷經多代修繕擴建。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水陸殿、白觀音閣等。在南面,有Thamathat,法堂,角樓,南,北修道院等。寺廟400多座,占地50多畝。距寺西南約50米處,有豫西名山塔林。占地30多畝,有大小佛塔400多座。整個寺廟布局整齊,古碑林立,晨鐘暮鼓,香煙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