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加強創新平臺的建設和功能,真正啟動孵化功能

如何加強創新平臺的建設和功能,真正啟動孵化功能

壹、大寧社區概況

大寧路街道成立於2月,1985。位於閘北區中部偏北,面積6.24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1.4%。這是整個地區最大的街道。街道下轄18個居委會(3個籌委會)、1個自然村管理委員會,常住人口26675戶,71204人。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大寧社區的形態、功能、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各項工作取得顯著進展。1999大寧建成市級文明社區。時任市長許同誌欣然為街道題詞:“安居樂業在大寧”。近年來,街道先後獲得全國人口文化先進集體、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道、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社區、上海市文明社區、上海市社區建設示範街道、上海市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等70多項國家級、市級、區級榮譽。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該街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概括起來,就是“四區”:

首先是新興商務區。大寧位於全區“中泛”戰略布局的核心區域。由大寧國際商業廣場、上海馬戲城、海上文化中心、大寧靈石公園等組成的中部繁華正逐漸形成。

二是科教聚集區。社區裏有完備的教育單位。作為張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壹區六園”之壹,上海大學科技園坐落於此。上海市北高技術服務產業園和第十人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閘北區中醫院、閘北區婦幼保健院等壹批知名文教醫療機構坐落其中。

第三是交通便利的區域。國內首條集高架、軌道交通、地面道路為壹體的南北向主幹道貫穿轄區,在汶水路與中環路相交。1號線延伸段轄區內有中環路、北郊物流園等三個地鐵站,與數十條縱橫交錯的公交線路共同構成了快速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

四是人口引進區。隨著壹批新建商品住宅小區的建成,大寧社區已成為該市的人口引進區和著名的“外地人”和“新上海人”聚集地。

二、大寧社區社會組織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社會轉型、發展轉型、城市轉型,社會逐漸從“壹元同質”向“多元異質”轉變,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樣化。這些變化表現在社會領域,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從大寧的情況來看,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組織呈現出“快速發展、類型多樣”的特點。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社區共有社會組織140個。其中,註冊社會組織35家(從組織形式來看,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大寧路街道直接培育的,如社區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協會、樓群協會、體育俱樂部、社工工作站、社區創業協會、創業促進中心等10民間組織。這些組織大多與社區治理職能相關,參與某壹領域的社區社會建設。另壹類是在市、區政府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成長起來的,與其“母親”有壹定的工作關系,可以看作是社區中各條線部門的“天線”或“臂膀”。此外,大寧還有105個未登記(備案)的社會組織(又稱“群眾隊伍”),分為體育健身39個、文化藝術32個、公共服務22個、休閑愛好12個。

從遺傳學的角度看,第壹類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屬於“外生型”組織,通常由壹個“母體組織”(通常是黨政部門)支撐,或多或少有壹定的政府背景;第二種社會組織(群眾團隊)屬於“內生型”組織,壹般是自發產生的,受某壹群體的利益和需求驅動。

從組織的發展來看,第壹類組織發展比較成熟,大多建立了比較規範的管理制度;第二類組織多處於“自組織”和自我管理的狀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尚不完善。在我們大寧社區,“自組織”的群眾隊伍涉及的人比較多,是社會組織的主體。據不完全統計,經常參加此類組織活動的人群約占社區居民總數的20%,占社區退休人員的85%。面對這樣的新情況、新挑戰,社區(街道)黨工委從做好群眾工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出發,把引導和服務群眾團隊組織作為整個社區社會建設的重點。下面我要介紹的壹些做法主要是指這類社會組織。

第三,社會組織為什麽要在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

這裏主要介紹壹下我們的理解。大寧街道較早引入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的力量,引導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我們認為這壹實際突破是不可避免和必要的:

首先是社會轉型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給城市帶來了繁榮,也改變了城市的社會結構。社會日益“復雜多樣”,人們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各種社會組織有了更適宜其產生和發展的環境和“土壤”。這對新時期的城市社會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采取以往“壹元化”的管理方式,而應因勢利導,根據社會結構的變化,更新觀念,轉變思路,創新方法,充分發揮不同社會組織的優勢,建立符合城市社會要求的社會建設新格局。

二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現實要求。社會的轉型對政府職能的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全能政府在新形勢下難以為繼,必須實現從“大政府-小社會”向“小政府-大社會”的轉變。具體到社會建設領域,要改變傳統的“政社分開”的統壹做法,實現“政社分開”,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領域的作用,使政府在社會建設中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職能轉變。

三是構建社會建設新格局的內在要求。社會組織由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居民組成,在社會建設中具有天然優勢。隨著社區治理結構的完善,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渠道日益廣泛和通暢。因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既肯定了社會組織的作用,又對基層社會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四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根本要求。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同人民的願望和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街道直接面對群眾,對做好群眾工作的要求更高。社區的社會建設就是要堅持服務群眾。社會組織是由群眾組成的反映群眾利益和訴求的團體。讓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就是發動群眾做群眾工作,讓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這不僅有利於實現黨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也是創新基層群眾工作方法的有益形式。

基於以上四個方面,我們認為,將壹些政府不該做、企業不願做的事情委托給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通過社會化運作參與社會建設,對於進壹步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滿足社區居民的各種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四,如何讓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

這裏主要匯報壹下我們的壹些做法。如何讓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是我們壹直在思考並不斷解決的問題。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們積累了壹些經驗和做法,但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壹步實踐和完善。領導者對城市社會建設有著深刻的見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下面,我先匯報壹些引導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發揮、能夠發揮和發揮好作用的做法,請各位領導多提寶貴意見,這也是我們進壹步完善相關做法的重要契機。

(壹)讓社會組織“想發揮”作用

如前所述,很多群眾組織屬於“自發內生”的組織,並不具備在社會建設中積極發揮作用的自覺意識,因此需要解決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思想動力問題。對此,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 * *相同價值目標的凝聚和引導。

社區社會組織雖然類型多樣,但也有共同點。從根本上說,它們都反映了群眾的利益和需求,也是* * *建設“和諧社區、美好家園”的重要主體。為了更好地團結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明確社會組織的目標方向,黨工委充分發揮引領核心、謀劃全局的作用,整合社區代表大會、黨建聯席會議、黨建研究會議等資源,在多種形式、多層次調研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市長許題詞“安居樂業在大寧”的基礎上,明確了“建設安居樂業幸福家園”的社區。通過廣泛宣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內化為各類社會組織的共同價值目標,激發了他們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和活力。

2.探索“四個機制”,加強黨對各類社會組織的引導。

黨的引導對於解決社會組織要不要發揮作用的思想認知問題至關重要。社區(街道)黨工委以“唱跳、談心、建創”為方針,註重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在區域黨建平臺上積極整合各類社會組織資源,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發展的引導,鼓勵和支持區域內各類社會組織圍繞社區發展中心任務開展各類活動,發揮獨特作用。在這方面,我們主要探索和實施了四種運行機制:

壹是建立黨在社會組織中的組織領導和工作覆蓋機制。根據社會組織的具體情況,我們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建立了獨立的黨支部,配備了專職秘書,實現團隊日常管理與黨的政治工作同步推進;在老年協會及其下屬影評人、綠色誌願者服務隊等社會組織建立了總黨支部和兩級黨支部。,並實行了雙重組織身份、雙重組織管理和雙重組織活動;在其他社會組織中,黨的組織覆蓋要求是通過選拔或派遣黨員負責人、黨建服務員、預警信息員來完成的。

二是探索黨員在發揮團隊作用中的“五帶頭”機制。根據保賢教育形成的黨員責任區制度要求,積極倡導黨員在自己的活動區域內發揮作用,做到“五個帶頭”:黨員帶頭自律,帶領和影響群眾,營造隊伍健康發展的氛圍;黨員帶頭保護家園,帶領和影響群眾建設安全社區;黨員帶頭自我服務,帶領和影響群眾創建溫馨和諧的家園;黨員帶頭自我管理,領導和影響群眾建設基層民主;黨員帶頭自娛自樂活動,引領和影響群眾唱響社會建設主旋律。

三是探索黨的政治工作與群眾文化活動協調結合的機制。通過動員社會組織圍繞社區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進文明社區、平安社區、和諧社區建設,不斷增強我國基層黨組織的社區影響力、凝聚力和引導力,鞏固黨的群眾工作和社會工作的基礎。

四是探索“體制外”社會組織與黨建聯席會議的銜接機制。針對律師事務所、心理咨詢工作室等行業協會管理的“體制外”社會組織,我們通過充分發揮社區(街道)黨工委的屬地管理職能,將這些社會組織納入社區黨組織的指導範圍,使其充分利用自身知識資源,服務社區發展。目前,律師走進社區參與信訪接待,深入社區為居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已成為常態,得到了訪民的肯定和居民的熱烈歡迎。

(二)讓社會組織“發揮”作用

基於社會組織的松散性和自治性,我們認為,要讓社會組織發揮作用,還必須解決社會組織的來源和能力建設問題。對此,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1,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根據社會建設的需要,我們於2006年成立了第壹家非政府組織服務中心,以強化對社會組織的服務功能,探索孵化各類公益性社會組織的方式方法,加大對公益性社會組織的培育力度。自2006年以來,社區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已孵化出21家非營利社會組織。

2.加強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平臺建設。

針對壹些社會組織缺乏發揮作用的平臺,黨工委根據不同社會組織的特點,搭建了多個平臺,讓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有了舞臺、有了載體。總的來說,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壹是整合社區內的各種資源,搭建社會組織施展的舞臺。比如舉辦樓群文化節。從2006年開始,我們每年都舉辦大寧社區樓群文化節。樓群文化節采取黨委領導、政府搭建、社會協調、居民參與的方式,既給社會組織壹個展示自我、發揮作用的平臺,又宣傳社區文明、樓群和諧的新風尚,延續樓群的文化脈絡,加強社區文化的積澱,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吸引他們更多地參與社區建設。目前已舉辦五屆建築文化節,每屆活動10余場,社會組織30余家,6000余人,成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發揮自身作用的重要平臺。此外,我們還組織了社區千人隊展、社區科技節、社區體育節、社區老年人運動會以及“3?5”和“七壹”為民服務活動等大型群眾性文化體育和公共服務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們為社會組織搭建了許多展示風采的載體和平臺,促進了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二是充分利用社區外的平臺,拓展社會組織的服務空間。為了進壹步提高社會組織的服務水平,我們還定期派出壹些優秀的社會組織活動參加市、區、國家的大型交流比賽,如派出大寧鑼、鼓隊參加全國鼓藝大賽,派出大寧寧馨合唱團參加上海市音樂家協會、民政局舉辦的60周年紅歌節, 並派出孟進時尚團隊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日常演出,不僅暢通了社會組織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渠道,也極大地刺激了社會組織改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