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中南段只有壹個大型鎢礦床,即黃崗梁;兩個小型錫鎢礦床;即東山灣和查姆漢;錫鎢礦床也很多(小海青、東山灣、查姆汗都是雲英巖型礦床)。
因此,黃岡梁是該區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錫鎢礦床。從鉀長石花崗巖到交代大理巖,大致可分為鈉長石花崗巖、石榴石矽卡巖(主要是鈣鐵石榴石)、透輝石石榴石矽卡巖、石榴石透輝石矽卡巖、輝石矽卡巖。需要指出的是,黃崗梁1礦段的矽卡巖曾被認為是鉀質花崗巖交代安山巖形成的。而安山巖中CaO含量僅為4.20% ~ 7.52%,而矽卡巖中CaO含量在20%以上。CaO是矽卡巖形成過程中的惰性組分。鈣從哪裏來?實際上,該礦床位於鉀長石花崗巖與上二疊統黃崗梁組(原下二疊統黃崗梁組經地層清理歸入上二疊統者寺組,見第三章,下同)的接觸帶,矽卡巖中普遍存在大理巖遺跡(艾永福等,1990),鈣來自黃崗梁組碳酸鹽巖。綜上所述,黃崗梁錫鎢多金屬礦床具有以下特征。
1.鉀長花崗巖,壹種與礦化有關的侵入巖
鉀長石花崗巖的主要礦物成分是條紋長石(50% ~ 60%)。應時(30%-40%);斜長石含量較少,為鈉長石-鈉長石(AN4-15)。黑雲母(3% ~ 65%)富含鐵(σ FeO = 25.7% ~ 31.1%),貧鎂(MgO = 0.6% ~ 3.4%)和鈦(TiO 2 = 1.0% ~ 3.65438)。副礦物主要為鋯石、螢石、磁鐵礦和磷塊巖,少量榍石、金紅石、電氣石、錫石和白鎢礦。
鉀長石花崗巖巖石化學:13全巖化學分析樣品的CIPW標準礦物計數值為Q 29.70~39.99,或21.64 ~ 30.30,Ab 23.00~37.40,An 0.25~24.00,C 0 ~ 2.30,AP 0.20 ~ 0.20。Hyen+Hyfs為1.16 ~ 3.99,Ol為0,Mt大部分樣本為0,少數樣本為0.6 ~ 1.81,Hm為0,IL為0.11 ~ 0.36,AP為0.24。這些數據反映了黃崗梁與礦石有關的花崗巖高SiO 2(74% ~ 77%),富堿,鉀>鈉,貧鐵和鎂。大部分巖石為鋁飽和系列,少數為正常系列。世界各地與錫有關的花崗巖都具有上述特征。黃岡梁的特殊之處在於主要由鋁飽和巖石組成,只分析了少量鋁不飽和樣品。
鉀質花崗巖稀土元素特征:13全巖樣品,σ REE為(172.76 ~ 408.97)×10-6,L/H為4.3 ~ 175.53。Eu為(0.05 ~ 0.14) × 10-6,顯示高σσREE,重稀土富集,銪極負異常。微量元素蛛網圖顯示,Rb、Th、La、Nd、Sm、Gd為正異常,Ba、Nb、Sr、Ti明顯為負異常。Hf、Zr、y壹般也是負異常。Rb約為原地幔值的500 ~ 1000倍,Th約為原地幔值的200 ~ 600倍,而Sr僅為原地幔值的0.4或0.6倍,Ti甚至比Sr還要差..Ba和Nb值僅為原始地幔的5 ~ 8倍。微量元素表明,黃崗梁礦區與成礦有關的花崗巖與富集地幔無關。
2.圍巖特征
黃崗梁礦區錫、鐵、鎢礦體均產於二疊紀火山-沈積巖系中。這個巖系由兩套巖石組成。多為大石寨組,是以火山噴發巖為主的火山-沈積建造。上部為黃崗梁組火山碎屑-碎屑巖建造。大石寨組底部為細碧巖-角閃石組合,上部為玄武安山巖組合。黃崗梁組底部為厚層大理巖,上部為黑色厚層粉砂巖夾凝灰巖和中基性火山巖。黃崗梁礦區矽卡巖主要沿黃崗梁組大理巖發育。此外,大石寨組和黃崗梁組富鐵火山-沈積巖系中某些成礦元素含量很高,如W為(10 ~ 72) × 10-6,Sn為(8.5 ~ 33) × 10-6,Mo為(2 ~ 65438+)。此外,據統計,整個大興安嶺地區下二疊統火山巖中成礦元素的豐度值也較高,如安山巖(×10-6)中Sn、As、Zn、Pb、Cu的豐度值分別為克拉克值的0.96、1.26、1.33、3.89和5.89。
3.礦體的產狀、規模和礦石類型
黃崗梁礦體均產於黃崗梁組底部大理巖與鉀質花崗巖接觸帶形成的矽卡巖中。含礦帶長約19km,寬約0.2~2.5km。7個礦段100多條礦體。鐵礦石量108t以上,金屬錫量30×104t,鎢、鋅、鉛、砷均達到大中型礦床規模。
礦石類型有:①矽酸鹽-磁鐵礦礦石,矽酸鹽指矽卡巖礦物,如石榴石、透輝石等,主要在1礦段;(2)錫石和木錫礦-矽酸鹽-磁鐵礦是本礦區的主要礦石類型,鐵和錫均具有工業意義;(3)白鎢礦-錫石-矽酸鹽-磁鐵礦礦石,主要分布在3號礦段;(4)硫化錫石-矽酸鹽-磁鐵礦礦石,分布於各礦段,主要在第三礦段;⑤錫石-木錫礦-矽酸鹽礦在各段均有分布,可形成獨立的礦體;⑥硫化礦和金屬硫化礦物可在矽卡巖中形成單獨的鋅、銅、砷、鉛礦體(沈奕敏等,1984)。上述六種礦石類型有兩個特點:壹是六種類型中都有矽酸鹽礦物,換句話說,所有的礦化都沒有離開矽卡巖;其次,木錫礦(H2SnO3)分布廣泛,不僅存在於②、⑤類礦物中,還存在於石榴石、輝石、角閃石類礦物和磁鐵礦中。磁鐵礦和矽酸鹽礦物的晶體結構中加入了大量的錫。
目前多數人認為黃崗梁鎢錫鐵多金屬礦床的成因是接觸變質矽卡巖型礦床,成礦物質與巖漿活動有關。而沈奕敏等人(1984)認為鉀長花崗巖的侵入不僅帶來了成礦物質,而且利用成礦物質形成了下二疊統富鐵和部分成礦元素及含氟、氯的火山巖。也有人認為黃崗梁礦床中的矽卡巖是典型的層狀矽卡巖,與巖漿熱液的雙重交代作用無關,而是海底火山物質或海底熱液噴口的後期熱變質作用形成的(劉建明等,1999)。盡管存在上述不同的成因觀點,但礦床的形成與巖漿活動密切相關的觀點是壹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