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壹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包含各種成分。主要是關於人格的傾向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人格有穩定的壹面,也有可塑的壹面,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在人格的培養中,努力修正自己人格中不完美的部分,增強自己人格中的積極因素,從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環境,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首先,在面對失敗的同時,我們應該學會面對成功。

正在成長的孩子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幾乎每年都會有孩子因為不能接受挫折而做出過激行為的新聞。因此,社會越來越重視“挫折教育”。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看過勵誌書籍,看過積極向上的電影後,逐漸意識到挫折並不可怕,只要用正確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但畢淑敏發現,在挫折與成功的關系中,有些孩子似乎走向了另壹個極端——遇到挫折時不回避氣餒,而得到成功和掌聲時卻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在乎自己的人,還沒來得及享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就給他們潑了冷水:“不要驕傲”、“榮辱不驚”...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經常在成功面前被“潑冷水”,這是沒有必要的。正如《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中提到的:“在收獲的季節,不要去想可能的災年。我們將和朋友們壹起跳舞唱歌來表達歡樂。既然種子已經償還了汗水,我們就有權利沈浸在幸福中。別管將來的風霜雨雪,讓我們先把小麥磨成面粉,烤壹個好吃的面包。”能夠直面挫折帶來的痛苦,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是成長的必修課之壹。

第二,不僅要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更要做好引路人。

畢淑敏當醫生已經20多年了。在給人治療身體疾病的同時,他感受到了人的心理快樂的重要性。於是她去學了心理學,讀完博士後開了壹家心理診所。在做心理咨詢師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找她做心理咨詢。畢淑敏在與家長和孩子的交流中發現,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孩子也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的愛,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很多誤解。在《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壹書中,作者講述了自己遇到的真實案例,並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和自己作為心理咨詢師的工作經驗,對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壹些看法。家庭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陪伴不代表壟斷,也不代表包辦壹切。父母與孩子保持積極、良性、平等的溝通,和諧友愛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石。

第三,理性看待兒童在青春期的心理變化

在《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中,作者通過許多青春期成長的小故事,闡述了她作為心理咨詢師和母親對青春期孩子心理變化的看法。青春期是孩子身心變化最迅速、最明顯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快點成年,懷念童年。我拒絕被大人灌輸“陳腐”的思想,我渴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在人際交往中,他們更傾向於與同齡人交往,甚至把友情看得比親情更重要。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往往很難理解。然而,這些變化是青春期孩子的重要特征。此外,青春期的孩子也面臨著考試和升學的巨大壓力。青春期的成長意味著更多的變化,也伴隨著更多的焦慮和不安。這時候家長關註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其實,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心理問題,需要家長理性、平等的對待,幫助他們平穩、順利的度過青春期。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養壹種可以接受的態度。

作為壹個人格健全的人,既要接納自己,也要接納別人。自負的人壹個人過的很累,自大的人也不會過的很輕松。因為他總是有被周圍人拋棄的危險。所以,我們要承認他人的存在價值,真誠地為他們的成功感到高興,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即使他不同意妳的觀點,也同樣祝福他,妳就會成為壹個受歡迎的人。

善於接受新事物。

包括願意接受科技發展帶來的新經驗新思想、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的新變化,願意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來適應和創造新的生活。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融入集體。

人的性格的很多特征都是從與他人的關系中發展出來的。塑造健全的人格,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社會習俗,關心他人的需求,真誠贊美,多與人交流,保持自尊和獨立。集體是人格塑造的土壤,是人格表達的舞臺。人格發展和塑造的過程是人的社會化過程,是人與他人、集體與社會互動的過程。個性在集體中形成,在集體中展示。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的手段。通過與他人的交往,我們可以看到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獲得他人的理解和積極的喜悅,及時調整人格發展的方向。

防不勝防。

個性發展和表現的“度”很重要,否則會過猶不及。壹個人的缺點似乎是他優點的延續。如果長處繼續超出應有的限度,不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就會變成短板。所以在人格塑造的過程中把握好善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應該是:堅定但不固執;勇敢但不魯莽;要堅強,不要逞強;自我診斷而不自我完善;不自戀的自愛;自信但不自負;謙虛而不示弱;謹慎但不膽怯;活潑但不輕浮;大膽但不粗魯等。把握好人格優化的度還體現在:人格優化的目標要立足於壹個人已有的人格基礎,實事求是地確立壹個合理的、切實可行的人格發展目標。換句話說,目標要合適,沒有自己的個性基礎,不能憑空設計優化目標。

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從小事做起。

現實是個性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是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形成,還是意誌的磨煉,都離不開實踐。壹個人的勤奮、堅韌、細致等性格特征是長期實踐和鍛煉的結果。壹個人的言行往往是他人格的外化,反過來,他日常的言行積累成習慣就是他的人格。所以,優化人格,要從眼前的小事做起,無數個好的小事才能“聚沙成塔”,最終建成壹座好的人格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