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鍵基礎零部件和基礎制造裝備。加強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研究,加強工藝裝備和檢測能力建設,提高關鍵零部件質量水平。推進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儀器儀表、關鍵零部件和精密工模具的創新發展,建設若幹產業的測試檢測平臺。繼續推進高端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實施,發展高精度、高速、智能化、復合化、重型數控機床和特種加工機床,大型數控成形與沖壓、大型鍛造、清潔高效鑄造、新型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裝備,盡快提高我國高端數控機床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技術水平。
2.重大智能制造裝備。圍繞先進制造、交通運輸、能源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發展需求,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範,集成創新壹批以智能成形加工裝備、冶金石化裝備、自動化物流裝備、智能造紙印刷裝備等為代表的流程制造裝備和離散制造裝備。,從而實現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加快焊接、搬運、裝配等工業機器人以及安保、深海作業、救援、醫療等特種機器人的發展。到2015,重大成套設備和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大幅提升。
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堅持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並重,進壹步提高傳統能源汽車的節能環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組織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工程,掌握先進內燃機、高效變速器、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管理系統等核心技術,逐步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繼續跟蹤研究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因地制宜開發替代燃料汽車。加快傳統汽車升級換代,提高汙染物排放標準,減少汙染物排放;穩步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示範,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積極探索營銷模式。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完善汽車節能管理制度。大力推進自主品牌發展,鼓勵優勢企業實施兼並重組,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10強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90%。到2015年,新型節能乘用車平均油耗降至5.9升/百公裏;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達到50萬輛。
4.船舶和海洋工程設備。適應新的國際造船標準和規範,建立新型現代造船模式,著力優化船舶產品結構,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快散貨船、油輪(含化學品船)、集裝箱船等主流船型升級。全面掌握液化天然氣船(LNG)等高技術船舶設計建造技術,加強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研究,完善船舶科技創新體系。提升船舶配套水平,鞏固優勢配套產品市場地位,提升配套產品技術水平,完善關鍵設備二輪配套體系。重點突破深水裝備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海洋油氣礦產資源開發裝備,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及海洋監測儀器設備產業化,打造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組織實施綠色精品船舶、船舶電力系統集成、深海資源勘探開采裝備、深海空間站等創新發展項目,全面提升綠色高效造船、信息化造船能力和地方配套能力。到2015年,主流船型國產化裝備平均裝載率達到80%,海洋工程裝備世界市場占有率提高到20%,船舶工業10強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
5.軌道交通設備。以滿足客貨運輸需求和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導向,依托快速客運網絡、大能力貨運通道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具有節能、環保、安全優勢的客運機車、長軸重載貨運列車、中低速磁浮車輛、新型城軌裝備和新型服務保障裝備。組織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攻關,加快提升關鍵系統和核心技術綜合能力。到2015年,軌道交通裝備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6.民用飛機。堅持軍民結合、科技先行、質量第壹、改革創新的方針,加快幹線飛機、支線飛機、大中型直升機、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飛機、航空發動機、核心裝備和系統的發展。深入推進大飛機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全面發展大飛機及其配套發動機、機載設備、關鍵材料和基礎零部件,建立大飛機研發標準和規範體系。實施支線飛機和通用航空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快新支線飛機研制和改進,促進支線飛機產業化和質量提升,發展新支線飛機;發展中高端噴氣式公務機,發展壹批新型經營性通用飛機、多用途通用飛機、直升機、教練機、無人機等特種飛機,積極發展通用航空服務。到2015年,航空工業銷售收入比2010年翻壹番,國產單通道大型客機實現首飛,國產支線飛機、直升機、通用飛機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7.民用航空航天。完善我國現役運載火箭系列譜,完成新壹代運載火箭工程化研制並實現首飛;實施先進的上面級和多星上面級飛行演示驗證;啟動重型運載火箭和更大推力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實施月球探測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進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航天產品頻譜、長壽命、高可靠性工程,發展新型對地觀測、通信廣播、新技術和科學實驗衛星,不斷完善應用衛星體系。進壹步完善衛星地面系統建設,推動衛星應用由科研試驗向商業服務轉變。加強航天軍民兩用技術開發,拓展航天產品和服務出口市場,穩步提升衛星發射服務國際市場份額。
8、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設備。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求,依托國家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節能環保產業重點工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與裝備。大力發展高效節能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節能監控等節能設備。重點發展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重金屬汙染防治、垃圾和危險廢物處理、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小城鎮分散汙水處理、畜禽養殖汙染物資源化利用、汙水處理設施運行儀器儀表等環保裝備,推進重大環保裝備應用示範。加快發展生活垃圾分類、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和垃圾資源綜合利用。圍繞“城市礦產”項目,開發高效智能拆解分揀裝置和設備。推廣應用表面工程、快速熔覆成形等再制造裝備。研發先進、高效、可靠的探測監測、安全避讓、安全防護、個人防護、災害監測、特種安全設施、應急救援等安全裝備,研發安全便捷的應急凈水等救災裝備。
9.能源設備。積極應用超臨界、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等先進發電技術,加大水電設備向高參數、大容量、巨型化改造力度。大力發展UHV等大容量、高效率的先進輸變電技術和裝備,推動智能電網關鍵裝備發展。推進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掌握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核心技術。突破大規模儲能技術瓶頸,提高風電並網技術、主軸軸承等關鍵部件的技術水平,重點發展適應我國風場特點的大功率陸地和海上風電設備。依托國家相關示範項目,提高太陽能光電和光熱轉換效率,加快提升太陽能光伏電池、平板集熱器和組裝生產設備制造能力。推進生物質能設備和智能電網設備研發和產業化。掌握壓縮機、電機、變頻控制系統的系統設計、設計和制造技術,實現油氣物探、測井、鉆井等重大裝備和天然氣液化關鍵設備的自主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