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雞安全教育平臺介紹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落實《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推進我國學校安全教育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中國教育學會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參考國外經驗,緊密結合我國中小學和幼兒園實際,組織專家研制而成。2013年,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中國教育學會在全國建立安全教育實驗區,開展基於信息平臺的學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研究,探索創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為各地開展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提供依據。
1.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機制。
實現安全教育過程和效果的實時管理和量化考核,強化和落實學校和教師的安全教育主體責任,全面提升實驗區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努力將實驗區打造成“全國安全教育示範區”。
2.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體系。
在保證安全教育內容科學性、系統性、規範性的基礎上,借助信息平臺資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全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3.協助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通過信息化平臺,教師可以方便地利用視頻資源組織課堂教學,帶領學生進行技能訓練,進行家校安全教育互動,及時了解和評估安全教育效果。
4.協助中小學生(兒童)自主開展安全教育活動。
通過信息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安全知識學習、安全技能培訓、參加安全專項活動、檢驗學習效果等活動,有效提高中小學生(兒童)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5.協助中小學校提高應急疏散演練效果。
各地、各學校要按照《中小學和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的要求,中小學每月、幼兒園每季度做壹次應急疏散演練,並確保演練的安全有效。中教協協助各地著力解決學校師生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應急疏散演練效果。
6、加強家校互動,提高家長的安全監管意識和能力。
三、寶雞中小學安全教育新聞
近日,寶雞市教育局出臺實施方案。從今年到2022年,我市中小學將實現“五校區”全覆蓋。《方案》提出,要努力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文化校園、生態校園、陽光校園、健康校園、平安校園。“五位壹體”將推動學校內涵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增強發展活力,培育典型示範,突出育人特色,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壹所學校,開創全市教育均衡發展的新局面。
建設文化校園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環境的教育力量。根據《陜西省中小學文化建設示範學校評估指標體系(試行)》,學校的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課程文化、教學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公共關系文化、校園環境文化將深度融合,學校文化體系全面構建,文化導向正確,歷史脈絡清晰,辦學特色突出,辦學品位和教育質量提升,精煉深厚。
建設生態校園
以綠色校園、花園校園建設為生態文明教育的載體和基礎,持續開展節水節電、低碳節能、植樹造林、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生態文明誌願活動,高標準實施校園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結合學校條件,努力營造環境優美、綠樹蔥蘢、綠花綠榭的校園環境。將學校的生態設施與人文景觀有機結合,強調協調,註重功能性,增強觀賞性,突出文化性,真正讓生態文明覆蓋學校的每壹個角落。
建設陽光校園
用陽光的心,培養陽光的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註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加強文化課的同時,重視和加強美術、體育教育,按規定開設好體育、美術、勞動和綜合實踐課程,堅持舉辦校園藝術節、科技節、社團活動節、學生運動會等。每年努力滿足學生社團活動需求,辦好合唱藝術節、青少年足球、籃球等體育賽事,不斷增強辦學活力。按標準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配備心理健康教師,加強生命安全教育,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讓課堂充滿陽光,讓學生充滿自信,處處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凝聚起和諧、進取、昂揚、進取的正能量。
建設健康校園
將“健康第壹”的理念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紮實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大力普及健康知識,積極創建健康示範學校,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紮紮實實開展“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手拉手”向家庭、社區、社會輻射。根據學校規模,設置規範的衛生室或保健室,配備校醫或保健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質監測,建立健康檢查和管理制度。加強校園傳染病、常見病、多發病防控,實施預防近視、肥胖、齲齒等行動,全面防控青少年兒童近視,做好控煙幹預工作,提高學生健康素養,有效減少“小眼鏡”“小胖墩”。按照寶雞市中小學、幼兒園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做好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切實維護師生健康。
建設安全校園
以全力確保校園安全為底線,按照《寶雞市中小學(幼兒園)創建平安校園檢查評估細則》,堅持“教育第壹,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紮實開展防火、食品衛生、防溺水、防欺淩、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強化校園門禁管理, 並在校門口完成防撞墩、隔離圍欄、警示牌,堅決通過建章立制,加強學校食品安全和傳染病防控,全面清潔校園環境,落實學生入學體檢和早晚巡查制度,確保校園每個角落安全無虞。 配合公安、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對校園周邊進行綜合治理,加強對特殊、重點人群的排查管控,確保學校、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