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蘭州交通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簡介

蘭州交通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簡介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的前身電氣工程系是蘭州鐵道學院1958建校時最早成立的五個系之壹。當時招收了第壹批通信與信號本科學生和電力機車專業班學生。隨後連續招收通信與鐵路信號本科6名,電力機車本科2名。文革期間,全國高校從1966到1970停止招生,我系從1971到1976招收工農兵有線通信與鐵路信號專業。1977全國恢復高校招生,我系繼續招收有線通信與鐵路信號專業本科。1979國家教委開始調整專業和學科建設,開始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1980,我系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65438-0979,經鐵道部教育廳批準設立自動控制本科專業,當年開始招生。鑒於電氣工程系只招收有線通信、鐵路信號、自動控制三個本科專業,故於1982更名為電信與自動控制系,簡稱電信系。65438-0985,經鐵道部教育廳批準設立計算機應用本科專業。1992教育部制定了按專業類別招生目錄,電信系鐵路信號與自動控制兩個本科專業合並為自動化,按自動化專業招生。1993原鐵路信號專業更名為自動控制專業,原自動控制專業更名為工業自動化專業,簡稱自動化專業。2012年9月,自動控制專業更名為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第四次修訂,專業代碼080802T)。1997,全國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進壹步調整本科專業,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65438-0999任恩恩教授等人創辦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1999電信系更名為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簡稱信息與電信學院。2002年經甘肅省教育廳批準成功報考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2003年開始招生。2003年經甘肅省教育廳批準成功報考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2004年開始招生。2003年成功申請交通信息工程和控制博士點,2004年開始招收博士生。隨著招生規模和專業設置的不斷擴大,到2006年,校本部和專科生已超過3500人,其中本科專業7個,兩個學科碩士點9個,兩個學科博士點1個。2006年6月,根據學院專業特點,為便於管理,增強辦學實力,信息技術學院分為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和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兩個二級學院。

建校之初,以有線通信專家尹教授、電氣工程專家蔣家友教授、無線電技術專家班繼超教授、鐵路信號專家教授為代表的京唐派30名教員成立了電氣工程系。設有通信、信號、機車、電工四個教研室,由尹教授任第壹系主任,李崇安老師任黨支部書記。當時我們招收了50多名通信與信號的本科生,30多名電力機車專業班的學生。1959、1960擴大招生,通信與信號本科專業3個小班,電力機車供電本科專業1小班。兩年時間分別錄取196和233人。1960下半年恰逢教學改革和技術創新“雙革命”活動。學校從本系和外系58級、59級、60級選拔部分學生,設立“二號”“三號”專業。1961國家經濟困難時期,“二號”專業改為信號專業,“三號”專業改為通信專業。

師生懷著建設祖國的遠大誌向,刻苦學習,刻苦鉆研,形成了良好的校風。1960-1962自然災害期間,電氣系師生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辦學。1962專業調整,取消電源專業。這個專業的學生轉到了信號專業,然後電力機車專業下馬了。61電力機車學生全部轉到湯原學習。同年,甘肅工業大學下馬,部分學生轉到電氣工程系。當時學校從天水路舊址遷到安寧區新址。由於交通和能源緊張,全系師生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攜帶部分教學設備和生活設施徒步前往安寧區新址。為了度過困難時期,壹些師生去興隆山等地為饑荒收集橡子和野菜,困難之大令人難忘。在此期間,師生們發揚延安抗戰、自力更生的精神,參加了大量的建校勞動和實驗室建設工作,為辦好電氣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電氣系的建設和發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964至1966年,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電氣系60級、61級、62級、63級學生及部分教師赴張掖、慶陽、平涼等地參加這壹運動。電力機車專業撤銷後,10多名相關教師被調到湯原、株洲電力機車廠、科研院所。1966文革開始後,學校停止招生;1967,停課鬧革命;1968,復課鬧革命;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64級和65級的學生中成立了通信隊和信號連,同時進行實踐教學。1971,“工農兵學生”在大學招生,從1971到1976,通信與信號兩個專業招生580多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於文化水平的巨大差異,應從必要的基本文化知識入手,突出生產實踐,學習專業知識。師生們到上海通信廠等鐵路現場進行感性認識,到中衛、平頂山化肥廠專用線、滬寧線等地進行施工,參加龍西縱橫交換機自動故障測試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到酒泉坦克部隊進行軍事訓練。這些學生成長很快,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實踐經驗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畢業後,他們已成為各鐵路局、車站和地方部門的骨幹。

全國高考制度恢復1977,電氣工程系迎來了第壹批恢復高考制度的本科生,分別是童77和新77。1978秋招童78,辛78。為了加強師資力量,學校從各個系抽調學生,在電氣工程系成立了電子教師班。1979年,班繼超教授等人創辦了自動控制本科專業(1993後更名為工業自動化專業,簡稱自動化專業)。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從1984招收電信幹部專業班。65438-0985,石天寶教授等人創辦了計算機及其應用本科專業。1988和1989為北京聯合大學培養通信與信號專業本科兩個班,1993春季招收兩個班。從1977到1997的二十年間,我校的教育發展迅速。電信系除了舉辦四個本科專業外,還舉辦了多路通信、電氣技術、計算機應用、自動控制等專業課,以及電氣幹部、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等專業課。

1997之後,全國高等教育大規模擴張。從1999開始,任恩恩教授等人創辦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02-2003年,信息技術學院成功申請了電子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兩個本科專業。此時,信息與電信學院從1997之前的4個本科專業發展到7個本科專業。該學院全日制在校生從1997年的1.700人發展到3500多人,成為蘭州交通大學規模最大的二級學院。

隨著改革開放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電信系在專業設置上發展迅速,同時在學科學位建設、科學研究、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也迅速成長,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81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鐵路運輸自動化與控制學科成為全國首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此前,班繼超教授已在1980招收第壹批研究生,班繼超教授和尹教授已在1981招收第二批研究生。鐵路運輸自動化與控制學科更名為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學科,並被定為省級重點學科;1995新增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998新增計算機應用技術與控制理論、控制工程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003年,我們在學位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成績斐然。首先,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招收博士生;同時,我院與交通運輸學院、機電學院共建的交通運輸壹級學科成功入選省級學科,其下屬兩個學科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也入選省級重點兩個學科;同年新增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計算機軟件與理論、電路與系統5個碩士點,1博士點,9個碩士點。在教材建設方面,班繼超教授編寫的《晶體管電路》教材自1963授課以來,受到學生的壹致好評。當時該課程在全國也處於領先地位,促進了我系的教材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部參加了鐵道部教育司組織的教學和教材指導委員會。1992年,董寶生、陳震兩位教授主編集成電路教材,由鐵道出版社出版。1993倪教授參與編寫《電信網》第壹、二卷,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獲1997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截至2005年底,我院已出版學術專著、譯著和大學教材44部。同時積極參與教學改革項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6項,省部級教學成果壹等獎5項;學校教學成果壹等獎6項,二等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

在實驗室建設方面,經過不斷的改革和更新,各專業教學實驗配備齊全,教學實驗完好率要達到90%以上。建立了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和專業基礎實驗中心。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甘肅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重點實驗室、鐵道部通信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光電技術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三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保證了教學和科研的順利進行。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除建校初期的四位教授外,在1977至1997的改革開放二十年間,已培養提升了39位教授,其中教授13位,占教師隊伍總數的35%以上,職稱結構趨於合理;培養晉升了20名中年教授,值得指出的是,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以上,使教師的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更加合理,為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電信系始終堅持治學嚴謹、教書育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上下功夫,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突飛猛進。為適應發展的需要,教學計劃從1993到1998共修訂了四次,年復壹年多次修訂,目的是在人才培養、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方面下大力氣,以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在參加各類全國性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董89級,獲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迅達杯二等獎,全國第四;90歲的冷漢生獲得全國大學生科技發明二等獎;93級學生曹紹獲得97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制作大賽冠軍;93級學生黃康獲得鐵道部茅以升獎學金;四六級通過率逐年上升,平均通過率達到65%以上。學生多次在參加省級計算機競賽中名列前茅;參加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多名學生獲得國家、省特等獎壹、二等獎;2001起參加兩年壹次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連續四次參加六個隊獲得國家二等獎和省特等獎,壹、二等獎,在甘肅省高校中排名第壹。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學到了專業文化知識,而且德、智、體、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湧現出了壹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1994年,鐵道部團委命名電信部總支為部先進總支;91班團支部是部級先進團支部,全路先進班集體;95級學生劉麗英被鐵道部團委授予先進團員稱號;通過91級梵高,移動91級唐龍,控制92級劉金梅為全路三好學生;2000年至2005年,信息工程大學團委連續六年被授予甘肅五四紅旗團委稱號。2000年丹妮獲2003年甘肅省“三好學生”稱號;自動化00-1班2003年獲省先進班集體稱號;信息與電信大學黨員學生“三個代表”社會實踐服務團榮獲2002年暑假三下鄉社會活動優秀團隊;信息電信學院黨員學生赴少數民族地區“三個代表”社會實踐服務團,榮獲2003年甘肅省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從1958建院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培養全日制本專科學生近9000人,碩士生200余人,其中包括壹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校友。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有1個博士點(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2個壹級學科碩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系統分析與集成)。在職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可在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方向)、控制工程、電氣工程三個領域招生。本科三個專業:自動控制(原鐵路信號)、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原鐵路供電)。兩個國家級專業建設點: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1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1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重點學科: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控制理論、控制工程。電工學、計算機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3門省級精品課程。四個重點課程群:電工學、電力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與技術、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

學院設有3個系,1個教研室,分別是:自動控制系、自動化系、電氣工程系、電工學教研室;有12個研究所:電子與顯示技術研究所、綜合自動化研究所、鐵路信號應用技術研究所、電氣工程技術研究所、控制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電機及其控制研究所、城市軌道交通智能控制研究所、計算智能與信息處理研究所、鐵路電氣化與自動化研究所、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研究所、交通信息技術研究所、先進控制技術研究所。擁有鐵道部通信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14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28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75人,其中7人獲得甘肅省“555人才工程”和學校“藍色工程”資助。現有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350余人,本科生2400余人,自考考生670余人。

學院積極適應鐵路建設人才需求,加強鐵路專業建設,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機車車輛控制技術”、“接觸網工程”、“城市軌道交通供電技術”等專業方向,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圍繞鐵路“高速、重載、安全”主題,重點支持特色科研方向和團隊,依托教育部“光電技術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綠色塗裝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開展鐵路全電子微機聯鎖、列車運行控制、機車車輛控制、工業自動化、風力發電控制技術、鐵路供電系統、電力牽引及其自動化等方面的科學研究。“ZR-1416-8大型鋁板換熱器真空釬焊設備計算機測控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國家科委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車站信號微機聯鎖系統”已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鐵路車站全電子模塊高原適應性研究”、“新型智能網絡化電子導向系統研究與應用”、“計算機聯鎖系統”、“基於軟計算的工控優化集成軟件平臺開發與應用”等6項成果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獎。

近三年來,高校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90篇,其中三級檢索論文6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蘭州市科技進步壹等獎3項;編寫出版15教材;科研經費數額逐年增加,2011達到520多萬元;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鐵道部重點項目2項。

積極開展繼續教育,擴大專業影響力,建立三個工程碩士教育基地;與8個鐵路局、1地鐵公司、1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多家廠商、工程公司成功舉辦新技術、專業技術培訓;與近30家單位建立了聯系,校企培養合作呈現出鐵路信號與電氣工程專業同步發展、學歷教育與短期培養並存、品牌與特色鮮明、質量不斷提升、規模逐步擴大的良好局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學校的國家特色專業。專業介紹自動化實驗室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氣工程學科為碩士學位點學科授權點。* * *近兩年承擔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鐵道部重點項目2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發明專利3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部門獎1項。現有教師1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7人。碩士學歷的教師占95%。

畢業生可在電力、機械、電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儀表、電氣化鐵路等領域從事電氣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實驗分析、研發設計、經濟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電子技術、電氣工程、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監控技術、電力牽引供配電系統、接觸網工程、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繼電保護原理、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氣測試技術等。

主要專業方向:城市軌道交通供電技術、鐵路電氣化、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方向在初三)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級專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是碩士層次學科授權點。“計算機控制技術”和“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為省級精品課程。近兩年承擔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863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4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發明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教師1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2人。博士、碩士學歷的教師占90%。

畢業生可從事系統運行、信息處理與控制、實驗分析、R&D與設計、經濟管理等工作。在鐵路、電力、機械、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交通、建築、新能源等領域,也可在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電子技術、電氣工程、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與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計算機控制技術、運動控制技術、遠程監控系統、工業控制網絡、檢測技術、電源技術、智能控制、控制系統仿真、分布式控制技術、建築電氣與智能、機車控制技術、風力發電。

主要專業方向:工業自動化、機車(車輛)控制、風力發電技術、建築電氣與智能。(專業方向在初三)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是國家級專業,交通運輸工程、交通信息工程、控制兩個學科的壹級學科都是博士、碩士授權。兩年來承擔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鐵道部重點項目5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發明專利5項。專任教師2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5人。

畢業生可從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電子、信息、儀器儀表等領域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實驗分析、研發設計、運維管理等工作。,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言、軟件基礎、硬件基礎、單片機等。)、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自動控制理論、信號與系統分析、計算機網絡、電磁兼容與可靠性理論、鐵路信號運行基礎、信號基礎設備原理、車站信號自動控制、區間信號自動控制、鐵路信號遙控、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編組站綜合自動化、計算機聯鎖。

主要專業方向:鐵路信號、高速鐵路控制、城市軌道交通控制。(三年級分專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