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內蒙古風光全文

內蒙古風光全文

1961年夏,由中央文化部、民委、中國文聯組織的二十名作家、畫家、音樂家、舞蹈家、歌唱家,應內蒙古烏蘭夫同誌的邀請,到內蒙古東西部進行為期八周的訪問。陪同我們的是內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誌。他為我們安排了很好的參觀項目,讓我們在短時間內看到林區、牧區、農區、漁場、景點、工業基地;我還參觀了壹些歷史遺跡、學校和展覽館。並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交流經驗,互相學習。每到壹處,我們都受到領導同誌和各族人民的歡迎和幫助,我們非常感激!

以上是小介紹。接下來,我想分段介紹壹下內蒙古的壹些風景。

林海

這是大興安嶺。這個山名我從小在地理課本上看到過,也記得,還是因為“大興安嶺”這個字聲音很大,含有興國安邦的意思。是的,這個甜美的名字讓我感到親切和舒服。但是“脊”字有問題:我壹直以為是奇峰怪石,高不可攀。這壹次,我有機會看到了,走進了原始森林。我的腳擱在千百年積累的松針上,我的手摸著那些古樹,真的證實了那種親切和安慰不是幻想。

對了,“陵”字和秦嶺的“陵”字不壹樣。山確實很多,高的、矮的、長的、短的、橫的、沿的,但沒有壹座能讓人想起“雲過秦嶺”這句危險的話。多少座山?在飛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小時後,我對它們百看不厭。每壹個山脊都是那麽溫柔。雖然從山腳到山頂都長滿了珍貴的樹木,但誰也不自大。

就妳所見,壹切都是綠色的。真的是林海。山的起伏是森林的波浪。綠色有多少種:深,淺,亮,暗,無法形容的綠,無法形容的綠。雖然我說了幾句:“高山莽莽,低山蒼翠,幼林秀美,母林幽靜”,但總覺得離真實場景還是有壹段距離。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寫出這麽多綠色吧?

大興安嶺寶藏萬千,先誇落葉松。是的,這是落葉松的海洋。妳看,“海”旁邊不是有壹些白色的波浪嗎?那些漂亮的白樺樹有銀色的樹幹。陽光下,白樺樹的銀裙在壹棵松樹邊上閃爍,不就像大海上的波浪嗎?

兩山之間,常有壹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兩岸開滿野花。我喜歡花,但我不能在這裏說出那些花的名字。興安嶺怎麽打扮自己?松樹制造襯衫、樺木裙和繡花鞋。就連樹與樹之間的空間也不缺色彩:在松影下,各種小花競相開放,吸引著各種小蝴蝶——它們深情地落在客人身上。珊瑚珠壹樣的小紅豆藏在花叢裏,興安嶺中華酒廠釀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的,味道不錯。

有了上面的壹些風景,也許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興安嶺的善良和可愛了。不盡然:誰入嶺,見無數松樹樺樹,能不東張西望?有多少個省用了這裏的木材!從礦山、鐵路到桌椅板凳、椽子,有多少省市與興安盟建設無關?考慮到這壹點,“親切”和“舒適”這兩個詞是有根據的。所以,越看興安嶺越可愛!是的,當我們在圖片中或地面上看到陌生的山、陌生的脊時,也會有壹種美感。然而這種美感似乎源於驚訝和好奇。興安嶺的可愛之處在於它的美。其前山為碧園,四季常青,恰好與廣廈、優材相連。所以它的美與建築融為壹體,不僅讓我們拍手稱快,也讓我們的內心感到溫暖,所以它親切而舒適。

哦,碰到審美問題是錯誤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把美觀和實用價值聯系起來也不壹定不好。我愛興安嶺,也愛興安嶺與我們生活的親切關系。它的美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我們的建設分不開的。讓千裏而來的客人覺得應該愛它,應該感謝它。

當我看到林場時,這種親切的感覺更深了。我們砍伐樹木作為原料,也種植樹木來保護它們。我們用左手割,用右手種。我們不僅拿了寶,還做了科研,讓美麗的森林不僅可以永存,還可以通過上百種方式綜合利用。山區出現了許多城鎮,為興安嶺增添了新的風景和愉快的勞動歌曲。人和山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怎麽能不感到親切和舒服呢?不知道當初為什麽叫興安嶺。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確實包含了興國安國的意義。

曹苑

從小就看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動見牛羊”這樣的話。這壹度影響不好,讓人不敢北上。這壹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空比其他日子更可愛。空氣是如此清新,天空是如此清澈,我總是想唱壹首歌來表達我的快樂。陽光下,是千裏之外,不是無邊無際。四面都是山,地是綠的,山是綠的。羊爬了壹會兒山,然後又下來了。他們走到哪裏,就像在無邊無際的綠色地毯上繡上了大朵大朵的白花。那些小山的線條是那麽的柔和,就像無骨的畫,只是用綠色來渲染,沒有筆鉤,所以綠色在四處流淌,輕輕地流入雲端。這種狀態既驚艷又舒服。我想環顧很久,坐下來,輕聲吟唱壹首美麗的詩。在這種境界裏,就連駿馬和大牛有時也會駐足不前,仿佛在回憶草原的無限樂趣。子賽,子賽,誰說的?這是壹個玉的世界。就連江南也未必有這樣的風景!

我們參觀了陳巴爾虎旗的畜牧公社。公共汽車行駛了150裏才到達目的地。壹百五十裏都是草原。走了150裏還是草原。在草原上開車很灑脫。只要方向好,哪裏都可以去。剛進草原的時候,除了壹些鳥飛來飛去,什麽也聽不見,什麽也看不見。走了很久,看見遠處有壹條纏繞的帶子,亮如玻璃。小河!牛羊多了,也看見了馬,隱隱有鞭聲。很快,快到公社了,突然,仿佛壹陣風吹來,遠處的山上出現了壹群馬。男女老少立刻穿上各種衣服,馬匹像彩虹壹樣飛奔起舞。這是主人從幾十裏外走來,歡迎遠方的客人。主人看到我們,立刻掉轉馬頭,歡呼著飛奔起來,在車前帶路。寧靜的草原,熱鬧:歡呼聲、汽車聲、馬蹄聲,響成壹片。車馬飛過山頭,看到幾個蒙古包。

蒙古包外面,有很多馬,也有很多車。許多人從幾十英裏外騎馬或坐車來看我們。我們邀請了壹位來自海拉爾的女舞蹈演員為我們翻譯。她的名字很美——水晶花。她是陳奇的人,鄂溫克人。主人下了馬,我們也下了馬。我不知道那是誰的手,但我總是熱情地握住它,握住它。我們不需要水晶花同誌翻譯。我們的語言不同,但我們的心是壹樣的。握手再握手,笑再笑。妳說妳的,我說我的,大致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不知怎麽的,我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了,奶豆腐擺了,主客盤腿而坐。每個人都很有禮貌,很親切,很自在。很快,好客的主人端來壹大盤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幹部向我們敬酒,70歲的老人向我們敬酒。確切地說:

祝福往往是難以表達的,所以舉杯的時候不要忘記對方!

我們回禮,主人舉杯,我們回禮。這時,鄂溫克族的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大方中帶著壹點羞澀,過來為客人們唱山歌。我們的歌手同伴也唱得很快。歌唱似乎比其他任何語言都更響亮,更感人。無論妳唱什麽,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晚飯後,男孩們表演了騎馬和摔跤,女孩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在跳舞、唱歌和騎蒙古馬。太陽已經西沈,誰也不會離開。是啊,蒙古人和中國人深愛著對方,為什麽不說再見呢?

烏蘭巴幹同誌在他的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史》中描寫了近年來牧民生活的許多變化,寫得很好,內容豐富,值得壹讀。我不想再說什麽了。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說幾句,因為草原和牧民真的很可愛!好了,我們以蒙古包為例。過去,它被稱為氈房,但今天它不同了。它是用木條和稻草做成的,這樣夏天可以涼快,冬天可以改裝。人們的生活變了,草原上的壹切也變了。看看這些馬,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馬,也有高大的三頭河馬的新品種。這種大馬真的很體面。壹看就讓人想起“龍馬精神”之類的詞,想騎著它馳騁萬裏。牛也換了品種,有的重達1000多斤,乳房像小坦克。牛脂和香草奶就像泉水,不浮誇。羊群中既有原有的大尾羊,也有新品種的短尾細毛羊。前者肉美,後者毛好。是的,人和動物的繁榮是草原上的新形象之壹。

裕昌

這些漁場既不在東海,也不在太湖,而是在祖國的最北端,離滿洲裏不遠。我說的是達賚湖。如果有人不相信在邊疆最北端還能釣魚,請他自己去看看。等他到了那裏,他會意識到祖國有多偉大,內蒙古不只有沙塵暴和駱駝,就像前人說的那樣。內蒙古不是塞外,而是壹塊資源豐富的寶地,是建設祖國不可或缺的!

據說:這裏的水有多深,魚就有多厚。我們吃了湖裏的魚,那條魚非常肥。水好,所以魚肥。入湖有三條河,三條河都穿過草原,所以湖是千頃——草原是綠的,在綠浪面前。湖面上有許多白鷗在飛翔。漁船在碧安、翠湖、青田和白鷗之間遊蕩。多麽迷人的景色啊!

讓我們去湖裏遊泳吧。揚帆是個廣東小夥子,很帥,肩寬腰圓,渾身充滿力量。他喜歡湖,他不害怕冬天的寒冷。不管是什麽國家,他都在這裏愉快地工作。他熱愛文學,讀過許多文學名著。他不會躲在溫暖的圖書館裏,因為他熱愛文學。他想在北方的冬天摸摸堅硬的冰層,撈出來支援各地。是啊,內蒙雖然有無窮無盡的寶藏,但是如果沒人願意拿,就算是魚也會死在水裏。不幸的是,我忘記了這位好青年的名字。我相信他會原諒我的,他不會為了名利而來。

農產品

“天蒼蒼,野茫茫”並不是完全正確的描述。內蒙古有壹些貧瘠的沙區,但也有極其肥沃的土地,出產大量的糧食。可能,我們今天拿的是飯碗,裏面的米或者面恰好來自內蒙古。應該感謝我們內蒙古的農村兄弟姐妹。

我們參觀了內蒙古的“烏克蘭”哲裏木盟。這裏出產高粱、玉米、小米和大豆。從來沒見過這麽多種谷子,長穗的,短穗的,有芒的,沒芒的,壹只耳朵上還長著很多小角。我們看到了,那個長耳朵的有壹尺多長!我們已經看到了。原來,這裏的農科所收集了許多種谷子,逐壹進行細致的研究和實驗,看哪種谷子最適合在哪種土壤上生長,爭取高產。這是最可喜的:我們不僅有人民公社這面大紅旗,科研也在這面紅旗下發揮威力。

以前浙蒙有三大災:沙塵暴、遼河、瘟疫。現在,這三害已經基本消除了。植樹造林將阻止沙塵暴肆虐。築壩開渠將使遼河化害為利。抓老鼠,註意衛生,控制瘟疫。真的:十年除三害,全盟力爭上遊。讓我們參觀水庫吧。在那裏,只有貧瘠的沙地,沒有石頭,也沒有木頭。我們做什麽呢好吧,就搬沙築壩,多開渠。水庫裏養的魚來自江南,沙壩上長滿了蒲葦,水庫外的池塘裏種上了荷花。水庫的經理,為了迎接遠方的客人,折蓮插瓶,四席輝煌。看到堡壘裏的紅蓮,我們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運沙築壩是多麽艱辛和光榮啊!

我們還參觀了離荷花不遠的壹個人民公社。那裏原來只養牲畜,現在也種地,農牧結合。在俱樂部裏,有蒙古族,也有漢族,他們像壹家人壹樣在壹起工作。這種農牧結合、蒙漢合作的例子很多,這只是其中之壹。

壹提到蓮花就想到蘋果。這就要說說昭烏達盟了。我們參觀了赤峰市郊區的兩個人民公社。在第壹個公社,我們看到了掛滿鮮紅蘋果的蘋果林。蘋果是這個領域的新客人。公社裏有壹所農業中學。學生們嘗試在壹片無用的沙地上種上各種果樹,在沙丘上用沙礫拼成壹個大字:“青春花果山”。果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郭華山前的蘋果紅了!

不僅僅是蘋果,還有北京的各種葡萄、甜瓜、小白梨!在學校旁邊,有壹個養蜂場。有了蜂蜜,就足以證明沙丘變甜了!人民公社萬歲!

二公社原來是最窮最苦的地方,壹片貧瘠的沙地,連雜草都不樂意在這裏生長,更別說樹木了。種莊稼的話會被沙埋,還得重新種。還好有些活下來了,壹畝地只能收五六十斤糧食。風沙大,天昏地暗,白天必須開燈。這樣,民眾最後的手段就是拿起破碗,拉著孩子逃跑。然而今天,那裏不僅種植小米,而且壹直種植大面積的玉米和高粱。如今的村外,處處流水輕流,楊柳成蔭。運河沿岸的田野都是綠樹。樹木克服了沙塵暴,增加了降雨量。我們真的明白了樹的作用——起死回生,把貧瘠的土地變成肥沃的土地,把荒漠化變成綠洲!人民公社萬歲,萬歲!

這個公社不是唯壹壹個積極植樹造林的公社,到處都是。在赤峰紅山公園,我寫了壹首小詩,最後兩句是:“風來時不問秋訊,雁不思歸花落晚。”是的,我認為樹越來越多,氣候越來越暖和。也許有壹天大雁會在北方定居,就不需要從南到北奔波了。這可能有點浪漫,但也不是沒有現實基礎。

在趙萌,我們也看到了許多令人興奮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會在這壹段談論它們,因為它們與農產品無關。

風景區

紮蘭屯真是塞上明珠。多美啊!它沒有蘇杭的璀璨,也沒有天山終年積雪的氣勢,但卻別具壹格,迷人。這裏幾乎沒有人工雕琢,只有壹些自然山川。誰也說不清壹個“景”在哪裏,但誰也不能否認,哪裏都是美的。它沒有任何石碑,刻有任何煙樹或任何奇觀。就是這麽簡單,大方,安靜,等待著來訪者。沒有遊客也沒關系。它不是有意裝飾,向遊客要詩,充滿了最樸素的詩韻。

四面都是小山,沒有山峰,沒有古寺,卻在藍天下靜靜地繡成壹個綠色的圓環。在環的中間有壹條河。河岸上這裏多那裏少,綠柳白楊樹隨便生長。幾頭牛和壹小群白羊在向陽的地方低著頭吃草,看不到牧童。也許吧。恐怕我是在劉陰下釣魚。河岸是綠色的。高坡也是綠色的。綠色已經連接到遠處的青山。這種綠,讓人在夢裏都忘不了,仿佛是精心染在心裏的。綠色的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石竹,桔梗,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都是那麽毫無保留地開著各種花,吐著各種香,吸引著無數的蝴蝶,悠閑而忙碌地飛來飛去。不用找亭子或者石墩,坐在綠地上就行。風有多涼,太陽有多暖,讓人想閉上眼睛睡覺。所謂的“陶醉”可能就是這樣。

山中夕陽西下,該回去了。道路仍然到處都是綠色的,有這麽多的植物和樹木,但我永遠不會厭倦看到它們。這裏有壹片開著濃密白花的蕎麥;有壹片高粱,在微風中搖動著紅色的穗子。妳也必須看壹看。平凡的事情在這裏似乎不壹樣。正是因為有了壹些蕎麥和高粱,我們才覺得整個景色是自然的,美麗的,善良的。看,那個小屋裏的金瓜!我要看很久,好像從來沒看過壹樣!

難道因為紮蘭屯在內蒙古,五分美就說十分美?壹點也不!我們不能和蘇州、杭州、桂林比,但如果非要比的話,最公平的說法是各有千秋。“天蒼蒼,野茫茫”在這裏更不合適。我在這裏不是單純的宣傳美景,而是想指出並希望糾正過去對內蒙古不正確的看法。了解壹點實際情況,喜歡紮蘭屯的美,不然不會再聽到“口外”、“關外”這些名詞;想到八月雪,萬裏流沙,讓我望而生畏。

胡和豪特

從東到西,我們最後參觀了呼和浩特和包頭。

很久以前就想去呼和浩特了,但是壹直沒有機會。我很高興這次得到了我想要的。有老城,有新城,有“新城”。新城到處都是城市,很多滿族人還住在那裏。“新城”是我的名字,指的是解放後新建的那些建築。他們不是集中在壹個地方,而是壹座屬於自己的城市。但我願意這麽叫,而且不應該厚此薄彼。

應該叫那個。看,那些新建築多漂亮,多有意義。圖書館、博物館、大學、工廠、劇院...這顯示了積極的生產和文化繁榮。

在東部,我們看到了林業、畜牧業、農業和漁業,以及壹些工業和文化建設。壹切都令人振奮:壹是內蒙古十幾個民族親如兄弟,攜手向社會主義進軍。大家感謝黨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無論是清朝的皇帝,還是國民黨政權,總是用分而治之的手段來分裂各民族。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反抗壓迫的力量,也就沒有移山倒海的力量。今天各民族壹起翻身,壹致擁護黨,熱愛毛主席。這就有實力建造壹個東西長2400多公裏,南北長500到1000公裏的北方天堂。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以後各民族永遠是同心同德,誰也離不開誰。是的,我們看到了各族人民在同壹個工廠、同壹片田野裏親密愉快地勞動,我們也看到了各族兒童在壹起學習、玩耍。我們看到藝術團的各族演員同臺愉快地表演歌舞。我們看了壹場由京劇團演出的關於蒙古故事的大戲。我們看到了基層和各級幹部,學校老師和各族教授。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幹部和人才,這是多麽了不起啊!其次,我們的興奮不僅僅是因為第壹次看到的風景引起的。我們在每壹個新建築,每壹個新事物中看到三面紅旗的光輝!但是,內蒙古的輝煌成就是走總路線的必然結果。可以,就問:這個施工什麽時候開始的?答案十有八九是:從大躍進!從水庫旁的荷花,沙丘上的蘋果,到從無到有的包鋼之都,無不表現出這種躍進的精神。關於人民公社,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壹點,就不再多講了。

到了呼和浩特,聽了自治區領導的匯報,才明白民族政策和三面紅旗的正確和偉大。回望東方,記憶中的內蒙古東部風光重現眼前,但那條貫穿壹切政績的紅線——民族政策和三面紅旗——卻更加生動和輝煌。這也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收獲。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還接受了社會主義教育。我們不僅看了內蒙古的風景,還和內蒙古人民壹起喊了三面紅旗!

在呼和浩特,我遇到了很多老朋友,兩個人都高興得跳了起來。詩人塞納·陰超·克圖剛從鄉下回來,手裏拿著他的詩集塞到手裏,什麽也沒說,眼裏卻流露出濃濃的情誼。小說家烏蘭·巴幹更堅強,總是和我們壹起微笑。著名歌手老夫子仍然很堅強。當他看到我們時,他編了壹首熱情的歡迎歌,自己唱了起來。老朋友哈紮布的民謠還是那麽迷人,他給我們唱了好幾遍。京劇團的青年演員大多是中國戲曲學校的畢業生,他們在這裏愉快地服務、學習、成長。我也遇到過很多文藝界、教育界的朋友,就不壹壹列舉了。

在這裏,和在東方各地壹樣,我遇到的文藝界朋友總是謙虛地說:我們水平不高。其實我們壹路上看到的戲曲、歌舞水平都不是很低。中國傳統戲曲,無論是河北梆子、京劇、評劇還是晉劇,無論群體大小,表演都非常認真。這是壹個受歡迎的新趨勢。從這種風氣中,我們可以預見明天的發展。內蒙古人民喜愛的二人轉真的很可愛。它有著豐富的背景,豐富的唱腔和活潑的舞蹈,所以近年來有了很好的新發展,編出了許多值得保留的節目。用文字載歌載舞,壹定程度上保留了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內蒙古有著深厚的歌舞和音樂傳統。如果能深入挖掘,仔細研究,那就更好了。更值得壹提的是,內蒙古還有壹些作曲家和編導。對了,據京劇界的朋友說,他們急需壹些有經驗的師傅來傳授技藝,劇團也需要豐富角色,才能成套,出更多新戲。

我們參觀了內蒙古大學。在整個東方,我們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各民族的男孩和女孩唱歌去上學。還有什麽比這更美好的呢!在呼和浩特,我們也看到了各族青年男女在壹個地方接受高等教育!我不想再說什麽了。我只想讓妳們想壹想:統治者不都是為了鞏固政權而對人民,尤其是少數民族的人民采取愚昧政策嗎?內蒙古人民長期以來深受其害。只有今天這裏才能有大學!在新城,我遇到壹位滿族老太太,她的兒子在讀大學。她說:和我這個苦大仇深的老太婆在壹起,做夢也沒想到兒子會上大學!我覺得這句話可以說是對各族家長的最好的了。那麽,我們都來感謝黨的民族政策吧,內蒙古大學的美好就不用細說了。

工業基地

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呼和浩特,同時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向西去了包頭。

北枕青山,南臨黃河,這就是包頭的氣勢!

老城區和新城區相距40英裏,壹條開闊筆直的道路將它們連接起來。好有氣勢!

據說當初只有六十三棵行道樹;今天,不僅綠木在40英裏路的兩邊都有樹蔭,而且到處都是新的樹林。難怪電線上有那麽多燕子,那麽多房子和樹。新區原來是壹片荒地,什麽都沒有!

比森林更美的是煙霧森林。老包頭以前只是壹個貨物聚散的碼頭,提不上工業。當我從遠處看到煙霧時,我的心跳加快了。我們有壹個產業。這個只有89萬人口的地方,居然從無到有建起了新的鋼都。為鋼鐵創造條件,所以即使在老城區外,也有大量的煙塵。反過來,有了鋼鐵,其他行業也得到了提升。煙如林,是新時代最美的風景!

我們誰也不了解鋼鐵行業,但是以前去包鋼參觀的時候,總是往那邊看,看著那邊的煙,很激動。如果我們都這樣,可想而知包頭和內蒙古人民該有多自豪,該為包鋼付出多大的努力。

我們去參觀了,看到了焦炭,登上了高爐。我們心裏真的是百感交集。我們要歌頌包鋼,歌頌內蒙古,我們也要歌頌偉大的祖國。是的,在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祖國各個地區逐漸有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就連這個曾經貧瘠的地方也有了這樣的現代化鋼鐵企業。無論我們對重工業建設多麽不專業,我們也會看到祖國無限美好的未來!

越是不理解,越覺得那些專家和工作者可敬可愛!他們是多麽不同尋常啊!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熱情和努力,建立了這麽大的企業!真的:

躍進邊城,從零開始打造鋼都,閃耀三千尺之外的天空,霞蔚雲蒸七寶爐!

看到並介紹了內蒙古的壹些風景。千真萬確,這是壹道很棒的風景!沒見過多少,介紹的就更不詳細了,但多少總能讓人看出,內蒙古的風景絕對不全是“天蒼蒼,野茫茫”,而是山川白茫茫,心胸開闊,工農林牧欣欣向榮,教育衛生齊頭並進。更重要的是:三面紅旗燦爛,長城南北聯!

1961年1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