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合理情緒療法治療壹般心理問題的個案報告

合理情緒療法治療壹般心理問題的個案報告

摘要:本文介紹了雲理性情緒療法治療壹位來訪者壹般性心理問題的個案報告。求助者是壹名大學畢業生。畢業後,他在北京求職受挫。他認為自己大學沒學好,筆試回答問題不夠全面,沒有拿到滿分,面試時思維不夠敏捷,跟考官侃侃談不攏。他並不優秀。有焦慮、心悸、內心不安等心理困擾。根據壹般信息、主訴、原因分析和心理咨詢師的觀察分析,診斷為壹般心理問題,采取合理的情緒治療,改變求助者的不合理認知,使求助者擺脫心理困擾,咨詢結果滿意。

關鍵詞:壹般心理問題,理性情緒療法

壹.壹般信息

(1)人口統計數據

求助者小張,女,漢族,25歲,大學畢業。無重大軀體疾病,無精神病史。

(2)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小張,出生在中國西北,是獨生子。父母都是公務員,家庭經濟條件中等。自從她上學以來,她壹直做得很好。她在南方的壹所大學學習。畢業後,她聽從家人朋友的建議,想在北上廣發展,應聘到北京工作,父母家庭無精神病史。

(3)精神狀態

幫工小張穿著正常,舉止得體,臉上卻壹片茫然。

(4)物理狀態

求助者小張從小身體健康,從未患過大病,家人也無精神疾病遺傳史。最近沒睡好,心神不寧,坐立不安,吃飯沒胃口,去醫院檢查,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醫生建議去咨詢室領取心理咨詢服,他就自願來了。

(5)社會工作與人際溝通

幫工小張每天坐在電腦前,機械地投簡歷。最近,他總是感到內疚。他覺得對不起父母這麽多年的培養,畢業後連工作都找不到。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在過去的壹個月裏,由於求職受挫,壹想到工作就緊張、焦慮、效率低下。剛機械的投了壹個多月簡歷,筆試和面試表現都不在狀態。

個人陳述:我在西北長大。我是獨生子。我的父母非常愛我。我也聽了父母的話。我從小就努力學習,成績優異。我大學畢業後,家人朋友都覺得壹線城市發展機會多。我也想在北上廣發展,所以來了北京。沒想到和我壹起求職的北大清華畢業生隨處可見。他們的簡歷顯示了他們在大學期間參加的豐富的社團活動。聽他們的對話,感覺他們的知識儲備很豐富,我好像什麽都沒學到。當我接到筆試面試的通知時,我驚呆了!無論是面試還是筆試,腦子壹片空白,簡直無所適從。對試卷上的問題沒有清晰的思路,對考官問的問題也是含糊其辭。我真是個笨蛋,連這麽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了!我完了!這輩子沒希望了!去醫院門診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醫生建議進行心理咨詢,所以我來這裏尋求幫助。

第三,咨詢者的觀察和他人的反映

走訪時,求助者精神狀態不佳,神情疲憊,但思維正常,回答與問題相符,無異常行為,有自知之明,對自身情況有客觀評價,不抱幻想或幻想。談到就業和未來發展,我壹臉茫然,主動求助。信息真實可信。

四、診斷過程

(1)鑒別診斷

1)排除了氣質性病變。根據求助者自述:去醫院門診檢查,沒有器質性疾病。

2)與精神病問題相鑒別。據求助者家屬介紹,求助者無精神病史,主客觀方面,知、情、意協調,人格相對穩定,無幻覺妄想,無明顯興奮和異常活動,自我意識正常,主動求助。所以排除精神方面的問題。

3)與神經癥問題相鑒別。根據“內心沖突”的分類,求助者的內心沖突主要來源於求職受挫、大學畢業、筆試和面試失敗;有實際意義,屬於正常型,求助者社會功能無明顯損害,病程1個月以上,可排除神經癥問題。

4)消除嚴重的心理問題。根據以上對1)、2)、3)的分析,小張的緊張和焦慮都來自於求職中的挫敗感,但僅限於求職壹個多月,沒有泛化,可以排除嚴重的心理問題。

根據以上分析和診斷,初步診斷是壹般心理問題。

動詞 (verb的縮寫)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女,25歲,經醫生診斷,排除器質性疾病。

(2)心理因素: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自信,與北大、清華畢業生相比有自卑感。

(3)社會因素:求助者社會實踐少,家人朋友期望高。

第六,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評估和診斷,經與小張協商,確定以下會診目標:

(1)近期目標:解除求助者小張的抑郁焦慮,回歸正常,理性評價自己,糾正:?1“我自己就是個智障!”過於壹般化的理解,②“我這輩子就完了”這種極其惡劣的認知。以平常心應對求職面試和筆試,客觀面對求職。

(2)長期目標:在實現上述具體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小張提高自信心,以理性的觀念適應自己的角色轉變,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

七。咨詢方案的制定

(壹)咨詢方法和原則

為了達到輔導的目的,計劃采用合理的情緒療法。

1,理性情緒療法。

理性情緒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的艾伯特·埃利斯創立的。理性情緒療法是壹種認知心理療法。理性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有:ABC理論,其中A指誘發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壹個誘發性事件後相應的信念,即他對這個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和行為結果。壹般認為,人的情緒行為反應是由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的,即A原因c .人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與人對事物的想法和看法有關。在這些思想和觀點的背後,人們對壹種東西有著相同的看法,那就是信仰。合理的信仰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另壹方面,不合理的信念會導致不恰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壹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時間停留在不良的情緒狀態中,最終會導致情緒困擾和不適應的行為。

2.具體方法:通過與求助者交談,找出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 ①緊張和焦慮。

(2)效率低。

3不能正常面對筆試和面試。

這些反應對應的是誘發事件(a):求職受挫。

不合理的信念導致張的困擾情緒和不舒服的行為(b):

(1)自己是個弱智;(2)我的生命結束了;

做壹個分析,讓小張明白自己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與自己不理智想法的關系。

3.咨詢師使用各種技巧幫助客戶糾正或放棄不合理的想法,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消除不良情緒和不舒服的行為。因此,只有通過理性的分析和邏輯的思辨,才能改變造成小張情緒困擾的非理性觀念,樹立合理正確的理性觀念,從而幫助小張克服情緒問題,以合理的人生觀面對生活,維護其心理健康,促進其人格的全面發展。

(二)解釋和確定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1,幫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①責任:

(1)向心理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相關的真實信息;

(2)積極與咨詢師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3)完成雙方約定的操作。

②權利:

(1)有權了解咨詢師的培訓背景和目前資質;

(2)有權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流程和原則;

(3)有權選擇或更換合適的顧問;

(4)有權提交或終止咨詢;

(5)對協商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③義務:

(1)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2)遵守和執行商定的磋商計劃的所有方面;

(3)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果不能按時咨詢,提前24小時通知咨詢師。

2.顧問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①責任:

(1)遵守職業道德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2)幫助當事人解決心理問題;

(3)嚴格遵守保密原則。

②權利:

(1)有權了解當事人心理問題相關的個人資料;

(2)有權選擇合適的幫手;

(3)有權以負責任的態度進行轉診或終止會診。

③義務:

(1)向客戶介紹自己的培訓背景;

(2)遵守咨詢倫理的有關規定;

(3)遵守和執行商定的磋商計劃的所有方面;

(4)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特殊情況無法咨詢時,盡早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詢頻率和時間表:

壹周兩次:每周壹下午2:00-2:50,

每周五下午4點到4點50分,每次50分鐘。

咨詢人數:5人,可根據咨詢進度進行調整。

(4)咨詢費用:每次50元。

八。協商過程

(1)咨詢關系建立和診斷階段(咨詢1-2)

1.咨詢1: (2016九月19)

通過入社談話收集求助者的相關信息,可以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精神狀態、行為特征和求助動機。心理咨詢師通過情感、理解和關心的技巧,初步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使他們感到被尊重和接受。本文介紹了心理咨詢的本質和局限性,以及心理咨詢過程中的相關事項和規則。

2.第二次諮詢:(2065438+2006年9月23日)

鞏固咨詢關系,與委托方確定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介紹咨詢方法、原則和流程,簽訂書面協議。用實例說明合理的情緒療法和ABC理論,讓求助者認識到A、B、c三者之間的關系,結合求助者的情緒和行為特點,她總結了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和錯誤的認知模式。下面是咨詢師和小張之間的對話:

咨詢師:小張,妳覺得妳現在這種狀態的原因是什麽?

小張:我自己就是個傻逼。我連筆試和面試的題都答不出來。

咨詢師:所以筆試和面試不及格的人都是傻逼?

小張:也不能這麽說。偶爾考壹兩次,代表不了什麽。

咨詢師:妳聽說過傻逼上大學嗎?妳們學校的畢業生中有傻逼嗎?

小張:(笑)當然不是。這怎麽可能呢?

咨詢師:那妳為什麽叫自己傻逼?

小張:(沈默)......

輔導員:妳從初中、中考、高考、大學畢業壹路走來。這些是壹個白癡能做的嗎?

小張:(嗯嗯)......任何人都可以這樣做。我指的是筆試和面試。連工作都找不到。

輔導員:妳參加的所有筆試和面試都通過了嗎?

小張:沒有,很多人都被刷掉筆試了!之前申請壹個職位,只需要四個人,有四千多人報名。

咨詢師:對!這就是中國目前的就業形勢。按照妳的判斷,這3900多求職者都是傻逼吧?

小張:那太片面了!畢竟那個位置千裏挑壹啊!

輔導員:所以妳不能因為暫時找不到工作就否定自己,甚至說自己是傻逼。這只能反映出妳在筆試和面試方面知識和能力的不足。筆試需要學習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妳需要參加相關的面試,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豐富自己的應試經驗。

小張:嗯!我真的找到自己的弱點了!妳認為我還能找到工作嗎?

咨詢師: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

經過回憶和討論,我發現:

(1)張自己對非理性情緒誘發事件的理解(壹):求職受挫

(2)幫主小張,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壹路順利進入大學,通過努力完成了大學學業。在大學畢業後申請北京工作的過程中,我暫時沒有通過面試和筆試,於是產生了以下不合理的信念(b):

①過度概括。我應該已經通過筆試了。在北京找不到工作,找工作筆試面試都沒通過,我是智障!

(2)可怕。我現在連找工作的筆試面試都過不了,所以找不到工作,我的人生就完了!

(3)小張過於壹般化、極其惡劣的不合理觀念導致了她的具體表現(c):?①目前的情緒困擾:焦慮、緊張。

2行為不適:效率低。

(3)面對求職中的筆試,目瞪口呆的面試,壹片空白的大腦。

(二)實施心理幫助咨詢階段(第3-4次咨詢)

1.第三次諮詢(2065438+2006年9月26日)

(1)壹起回憶了上次總結的理性情緒療法中的A、B、C三點,進壹步證實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C)是:因為(a)求職失敗,我們懷疑並徹底否定自己。根據合理的情緒療法,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診斷。

通過提問,引導尋求者回憶自己從童年到大學的成長過程,讓尋求者認識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受到挫折,並壹起分析A、B、C三者之間的關系。

(2)我們壹起整理出:

不合理情緒的誘發事件(a)即求職中的挫折,使求職者產生不合理信念B和不合理信念B,進而導致求職者當前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

(3)布置作業,填表。

希望她詳細梳理壹下a、b、c的理論點,再梳理壹下三者的關系。我讓她把這個表格拿回去,希望她能看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和自己的情緒行為反應之間的聯系。我強調:我們可以嘗試用這個表格模型把所有的問題分成三個部分,即誘發事件A(如求職挫折)、信念B(對事件的看法和態度)和結果C(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另外,我跟小張解釋,會後布置的作業是咨詢的重要內容。妳越仔細地思考和檢查妳自己的信念,咨詢就會進展得越快。我也強調壹下,咨詢的目標不是消除所有的負面感受,而是學會讓感受與事件壹致,消除過度反應。

2.第四次咨詢:(2065 438+2006年9月30日)

(1)檢查和評估求助者的作業。

和幫主壹起分析作業,回憶了幫主在大學期間參加的社團活動:大學生以後自己創業,以民樂團副團長的身份組織並參加全國大學生民樂表演大賽,獲得二等獎。大三大四我們還拿了兩次獎學金,四年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

(2)通過進壹步的辯論,求助者可以糾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讓她知道山外有樓,壹個人的人生成長在不斷的失敗和磨練後會更好。求職受挫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壹部分。求助者表示已經接受現實,接受自己的現狀和知識儲備。

(3)第五次咨詢:(2014 10 10月6日)

這個階段咨詢的目的主要是總結、鞏固和提高。

我和求助者全面回顧總結了整個咨詢過程。求助者意識到,他們原來對自己、對生活、對自己在求職中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壹些想法,真的很不合理。他們說最近心情好了很多,現在完全改變了原來不合理的信念。鞏固前幾個階段取得的成果,幫助當事人擺脫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維方式,強化新的觀念,幫助當事人實現知識和能力的轉移,將咨詢中獲得的方法和經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結束咨詢。

九。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對輔導效果的自我評價:求助者表示已經調整了自己,重新調整了就業方向和職業規劃,打算到二三線城市發展找工作。

2.求助者社會功能的恢復:情緒比前段時間穩定多了。已經收到公司兩次面試通知,參加了壹家公司的初試,感覺還不錯。我在等復試通知,也在準備第二次offer的初試。我想展現最好的自己,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使這次被拒絕了,她也會繼續投簡歷,直到找到工作。

3.家人朋友的評價:求助者的朋友說求助者已經逐漸恢復到很好的狀態,願意和妳交流探討。求助者的姐妹們也說她的狀態是“在線”。

4.咨詢師的觀察評價:與第壹次就診時的疲憊神色相比,求助者的臉色明顯好轉,容光煥發,情緒低落,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自我評價和求職的挫敗感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心理咨詢達到了預期目標。

5.服務對象癥狀改善程度:抑郁情緒有所緩解,對目前的求職思路和計劃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認識。生活基本恢復,大腦空白癥狀,語言含糊不清現象消失。

X.總結與反思

心理輔導采用合理的情緒療法,結合情緒、理解、熱情、關心等心理輔導技術,在求助者小張的積極配合下,輔導很快達到了預期效果。在咨詢過程中,高度依賴分析小張,但由於不參與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制定,且本人技能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沒有介入。同時這也是我以後要補的短板。我以後會參加相應的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技能。

參考資料:

(1),郭念鋒編輯。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1版。

(2)郭念鋒,主編。《心理咨詢師(操作技能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1版。

(3)郭念鋒,主編。《心理咨詢師(操作技能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1版。

④徐有新。神經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8-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