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作弊”網站挑戰道德底線的危害很大。

?“作弊”網站挑戰道德底線的危害很大。

近日,號稱國內最大的中國在線網站“二奶”突然斷奶,鏈接被限制,給愈演愈烈的“出軌”網站潑了壹盆冷水。

但是,其他“出軌”的網站依然招搖。這些討論“出軌”問題的網站,幾乎都聲稱開設網站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小三”的抑郁,為“小三”尋找出路,為被收養者和被收養者之間提供橋梁。然而,《法制日報》記者發現,這些網站都披著“公益”的外衣,大力宣揚“出軌”文化,以達到高人氣、高收入的目的。

更讓觀眾擔心的是,“出軌”網站橫行,相關法律卻拿他們沒辦法。

“出軌”網站論壇迅速走紅。

最近網上流行壹個叫“小三論壇”的網站。記者登錄網站發現,該論壇分為綜合討論區、PK三笑、三笑有話說、情感故事、法律咨詢五個板塊,幾乎每個板塊都貼滿了帖子。記者在該網站的統計欄中看到,該論壇註冊會員人數近5000人。

更有甚者,從5月份開始,壹個自稱提供“收養中介服務”的網站鏈接開始在網絡論壇和QQ群裏流傳。網站簡稱為“寶洋網”。主頁上赫然寫著“中國最大的富人網站”的標語。這個* * *赤裸裸的宣傳“包養”網站,瞬間充斥網絡。

或許是因為吸引了太多網友瀏覽,記者在多次重新整理後成功打開了網站首頁。頁面下方明確標註了“寶洋網有限公司”的名稱和該網站在北京的ICP號。在主頁上,網站成員醒目地分為兩類:富豪、投資人、導演、名人、富二代和女企業家、富婆、富婆、名人,在“捧場”行為中明顯是“甲方”;女演員、女演員、模特、空姐、學校裏的漂亮女生、男模、帥哥、才子都被歸為“乙方”。

“二奶。com”就更前衛了。這個網站被稱為中國“二奶”維權網的第壹站,專門為“二奶”提供服務。從它的五個原則可以看出這個網站的精神:合法公正原則、保密審慎原則、軟硬結合原則、智勝調解原則、高校快速發展原則。

網站稱,他們是國內最大的網絡情婦網站,也是最大的網絡情婦社區,擁有領先的自助服務系統和審核系統。2002年成立於北京中關村,擁有數千名公關經理和經紀人,這支團隊掌握著中國數萬名“小三”資源和高端客戶資源。

記者輸入了“二奶”這個詞。com”,搜索結果達到17600000,可見“出軌”網站的巨大眼球效應。南方都市報nddaily杜南網

披著公益外衣傳播“欺騙”文化

記者調查發現,“小三論壇”、“二奶網”、“寶羊網”等這些出軌網站,表面上打著公益的旗號,實際上都在宣揚“出軌”文化,以此來吸引受眾的眼球,通過廣告盈利。

粉紅色的“小三論壇”網頁上,寫著論壇醒目的口號:關註第三者現象,構建和諧家庭。“小三論壇”創始人“新生”曾對記者說:“很多‘小三’和他們原來的伴侶都有心理問題,比如偏執、幻想、抑郁,甚至自殘、報復他人,這些都是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我希望我能通過這個網站逐漸說服他們。自從論壇建立以來,我已經說服了10個想自殺的年輕人。現在我們有6個QQ群,為受害者提供咨詢和幫助。”

然而,記者發現,“小三論壇”中帖子數量最多的欄目“小三有話說”,簡直就是壹個專門為第三方提供“交流經驗”的園地。有的標榜“真愛無敵”,語重心長地對原配說:“妳失去的不是‘小三’,而是愛情。”更有甚者,他自暴自棄,為了擺脫這段感情,不惜為另壹個男人做新的“小三”。“作弊”網站的經濟目的就更明顯了。“小三論壇”的創始人曾說,從2009年3月到現在,他們的廣告收入只有530元左右,和網站維護成本基本持平。“二奶維權網”大力宣傳的鄭百春,估計是該網站的創始人或受益人。他大力宣傳自己的辦案業績,宣稱自己“不是律師,憑什麽能辦著名專家辦不了的案子”?通過網站盈利的目的不言而喻。

法律對此無能為力。

青島大學研究婚戀問題的心理學家指出,第三者確實需要心理幫助,但在觀點不壹的網站上,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話,有些難免是“昏招”,甚至是“損招”。他認為,這類網站有壹把雙刃劍。壹方面,它是人們傾倒各種“心理垃圾”和“心理墨水”,獲得暫時精神放松和解脫的“宣泄池”。另壹方面,這些“垃圾”和“墨水”必然會汙染周圍的人,甚至社會。

這位專家告訴記者,單純的傾聽和安慰並不能幫助第三者走出情感困境。至少壹個專業的咨詢師需要在幾個月的過程中與咨詢師交談20次以上。通過論壇交流來撫平心理創傷,尋求情緒上的解脫,並不現實。

對於這些宣揚“出軌”文化的網站,網友們眾說紛紜。但更多的網友表示憤慨。“我認為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公開喊出來這個問題。有‘小三’和‘小三’的嫌疑。我認為‘小三’這個群體不值得公眾同情。他們破壞別人的家庭,制造社會不穩定。我想沒有哪個女人會認同‘小三’。”青島市民劉緹小姐認為,“網站上有那麽多騙人的故事。這不是在教別人怎麽做小三嗎?”

很多人看到“小三論壇”的第壹反應是“公安局怎麽不管這種事?”公安局網監部門的回復是:“這件事我們真的管不了。”如果網站上不討論“黃、賭、毒”的內容,只討論情緒不違法。法律人員也表示:從形式上講,法律只能約束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而不能控制人身屬性。

似乎壹種由獵奇者、羨慕者、旁觀者支撐的“小三文化”、“小三文化”正在萌芽。很多人擔心,這種非主流價值觀在挑戰道德底線的同時,可能會通過寬容和理解傳播開來,最終對社會和家庭造成巨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