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越爆發戰爭,漢武帝派汲黯去查看局勢。他沒有到達東越,而是在吳縣回到都城,對武帝說;“東越的民風就像內鬥,沒什麽好大驚小怪的。”河內郡發生火災,1000多個家庭受到牽連。漢武帝派汲黯去視察情況。回到北京後,汲黯向漢武帝報告,河內郡火勢蔓延的主要原因是那裏的民房過於密集,所以壹旦發生火災,火勢會迅速蔓延,無法控制。但路過河南縣城時,發現這裏正遭受水旱災害,災民數萬人,甚至發生了父子相殘的人間慘劇。所以我冒昧地用妳給我的傑夫,命令河南縣的官員開倉放糧,幫助災民躲避起義。現在我申請把它還給傑夫。請按照假傳聖旨對待我。
漢武帝自以為賢惠,不忍責罰,但假傳聖旨是要付出代價的,不然我的臉往哪放?於是吉安被任命為縣令。汲黯認為知府官小,又遠離京師,不能直接給天子出好主意,就以生病為由辭職回國。漢武帝聽說後,不準他辭職,而是任命他為朝鮮的中醫。因為汲黯經常說話做事毫不留情,甚至對皇帝也是如此,很快就被釋放到東海郡當了郡守。在東海郡,他采取放任主義,利用黃老的本事管理郡內的事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下屬。他不親自參與任何事務的處理,只專註於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對下屬的監督和督導。壹年後,東海郡被整頓,這都是拜汲黯所賜,於是漢武帝把他召回京師,封為郡主和太師,享受九卿待遇。
汲黯喜歡重大輕小,不喜歡深究條文細節。他很傲慢,不註意禮貌,所以很多人不喜歡他。汲黯愛上了自己喜歡的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視而不見。所以,沒有人依附於他,但他也有自己的圈子。就算小眾高少,他還是會找到誌同道合的人。他與、鄭黨時和劉交了朋友。他們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喜歡講進攻,所以在官位上呆不了多久,經常被皇帝發配出國或者罷官。
汲黯不喜歡依附權貴。田蚡當政的時候,很多人見到田蚡都會跪拜以示對田蚡的尊敬,而汲黯卻和以前壹樣,只是鞠躬拱手,並沒有表現出極大的尊敬。對皇帝汲黯也是直言不諱,壹點面子都不給皇帝留。漢武帝召見儒生,說自己想幹什麽。汲黯說,天子的欲望很多,但他只是表面上踐行仁義,並不是真的想做堯舜那樣的賢君。漢武帝聽後非常生氣,立即退朝。許多人認為他已經死了。漢武帝退朝後,對身邊的大臣說,汲黯太傻太直爽。有人出於好意試圖說服她。妳怎麽能總是和天子作對呢?得罪了天子,腦袋隨時可能掉地上。妳不擔心妳的生活嗎?就算不擔心自己,難道不在乎家人會受到影響嗎?汲黯說,皇帝設立我們的官職,讓我們各司其職。是為了讓我們奉承天子而不是做正經事嗎?如果因為出謀劃策,惹怒了天子而被殺,那也是身為臣子的本分。如果我們的建議被天子接受,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那不是很好嗎?
吉安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於是,朱莊去拜訪漢武帝,他向汲黯請假。武帝問妳怎麽看汲黯?朱莊采取了先抑後揚的做法。他說汲黯沒有什麽過人之處,但是他有原則,有立場,他可以幫助少爺保家衛國。即使受到威脅,他也不會屈服,在利益的誘惑下也不會動搖。漢武帝說,在古代,所謂保家衛國的忠臣,大概就是指汲黯這樣的人。
漢武帝對汲黯非常尊重。他上廁所時經常遇到衛青將軍,衣冠不整時經常遇到公孫弘。但他遇到汲黯,肯定會先整理好衣服再去見他,因為漢武帝認為汲黯是國家忠臣,不能粗暴對待。同時,他也很怕汲黯開口,怕他犯了錯會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看到這裏,我想到了唐朝的魏徵。
汲黯推崇黃老之術和無為之治,與漢武帝提倡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背道而馳。另外,汲黯犯了直接進諫的錯誤,讓漢武帝多次想殺他,但最後基本上都罷官了,因為漢武帝知道找壹個拍馬屁的人容易,找壹個直接進諫的高祖很難。有時候,
淮南王劉安曾經說過,除掉龔很容易,因為他有弱點,除掉汲黯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有原則。汲黯也多次告訴皇帝,不能重用張湯,因為作為廷尉,張湯處處跟著皇帝,而不是以壹個法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的人最後肯定會身敗名裂,果然後來張湯的名聲也毀了,而汲黯的話也得到了回應,可見汲黯是有識人能力的。所以漢武帝雖然殺了很多人,但是最後汲黯還是自然死亡。
說到鄭莊,他有幾個突出的特點。首先是尊重老人。他崇尚道教,尊敬老人。他經常和老人聊天,請教如何與人相處。所以他遇到的人都是他爺爺那壹代的世界知名人物。第二個特點是對官員誠實有禮。他要求主人不要讓客人在門前等候。必須盡快把人拉進來見自己,不能因為官職低而被鄙視。第三個特點是善於傾聽。他從不打斷別人,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就像怕自己錯過學習進步的機會壹樣。第四個特點是誠實。鄭莊死後,家裏壹點錢也沒剩下,和汲黯壹樣。可以說是清官的典範。
多講真話,少說廢話,有原則和立場,不被世俗所拖累,不忘自己的首創精神,持之以恒,做自己的本色!
壹個人的歷史,壹個家庭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