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流域調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1山東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山東省是中國北方缺水最嚴重的省份之壹。根據分析計算,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6億m3,人均占有344 m3。即使加上國家分配的70億m3黃河水,人均份額也只有423 m3,不到全國1/6和世界人均1/25。屬於世界水危機地區。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建設了大量截蓄引水工程、地下水開采工程、灌溉和城市供水工程,形成了年供水能力265億m3,設計引黃能力達到21.55 m3/s..自1987以來,實際多年平均供水量為24313億m3,其中地表水53.46億m3,地下水11513億m3,黃河水7156億m3。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64.66%,其中地下水開發利用率已超過90%(部分地區已超采或嚴重超采)。可見,山東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已達到較高水平,總體上已接近或略超過現實條件下的合理水資源承載力。
1.2缺水形勢嚴峻
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東省工農業供水形勢持續緊張,地表水資源嚴重不足,地下水資源持續超采,城鄉供水頻繁告急,給工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給人民生活、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後果,尤其是山東省最缺水的地區膠東。據1980-2000年旱情統計,全省農田平均受災面積265.4萬hm2,受災面積116.3萬hm2,絕收面積16.3萬hm2,糧食減產270萬噸,受災人口965萬人。2003年,魯西北、魯西南和魯中地區持續幹旱,給山東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其重大的損失。
幹旱缺水不僅對農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也對城市、工礦企業供水產生重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初,青島就出現了缺水現象。1988、1989連續幹旱後,濰坊、煙臺、威海、淄博等城市出現供水危機。特別是1998年至2001年的持續幹旱缺水,使山東省大部分城市,尤其是膠東地區出現了極其嚴重的供水危機。威海、煙臺、濟南、淄博、濰坊、東營等30個城市(含縣)400萬人用水困難,居民生活用水被迫定時供水。威海和煙臺每人每月配額分別為1 m3和1.5m 3。用水量超過定額的,征收懲罰性水價40元/m3。工業用水必須得到保護和強制,大量的工礦企業已經關閉。初步估計,每年因供水不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
未來,隨著山東省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方面的需水量將不斷增加。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未來山東省幹旱缺水形勢將越來越嚴峻,幹旱危害更大。
1.3跨流域調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目前,山東省水資源開發利用已達到較高水平,各地普遍面臨地下水嚴重超采、水汙染和環境惡化的嚴峻形勢。為了維持城市和工農業發展對水的需求,他們被迫犧牲環境和農村用水來保證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對水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將日益加劇。水資源的匱乏嚴重制約了山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程,對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為了徹底改變山東省水資源短缺的局面,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節約用水,加大汙染治理,實現汙水資源化,同時進壹步合理配置和開發當地水資源,實施跨流域調水,盡快啟動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山東段由南北幹線和東西幹線組成。建成後將形成橫跨山東省南北、東西幹線的T型輸水大動脈,可為山東省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統壹調度奠定良好的工程基礎。
2.1項目布局
2.1.1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幹線從蘇魯省界進入山東省韓莊運河,南水北調幹線自下而上分為三部分。1)魯南輸水幹線:位於黃河以南。幹線從江蘇中運河入魯後,以韓莊運河、南四湖、季良運河、劉昌赫為輸水幹線,通過臺兒莊、萬年閘、韓莊、二級壩、長溝、鄧樓、八裏灣7級泵站逐級抽至東平湖。輸水幹線全長249.5公裏。其中,韓莊運河42.6公裏;很長。從韓莊運河經老運河至南四湖,南四湖用於輸水調蓄,線路長度115.5km;從南四湖出來後,沿季良運河北上,通過長溝、鄧樓泵站,壹步步把水抽進劉昌赫。季良運河長57.2 km,劉昌赫21.2km;很長。八裏灣泵站建在劉昌赫河的末端,將水抽入東平湖(舊湖區),東平湖用於蓄水和輸水。線路長度為13.0 km。2)穿黃工程: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的輸水工程,從黃河南岸的東平湖湖閘壹直到黃河北岸的小運河,是南水北調向黃河以北輸水的重要樞紐。樞紐由南輸水渠段、穿黃樞紐段和北引水總渠段三部分組成,全長16.89 km。3)魯北輸水幹線:穿越黃河後,由聊城經小運河輸水至臨清,長112km;通過齊壹河和劉武河向德州自流輸水,長度109km;;黃河以北山東段輸水線路全長221 km。為保證德州市及附近地區工礦企業和城鎮的用水,擬在武城縣大屯鄉恩賢窪地新建壹座大屯水庫。南水北調山東段南北幹線全長約487.39公裏。
2.1.2東西調水幹線東西調水幹線為膠東調水幹線,起於南水北調黃河以南最後壹個調蓄湖泊東平湖第壹分洪閘,東至威海市米山水庫,全長704.5 km。從西到東,由西、中、東三段組成。
(1)西段工程:從東平湖運河引水閘自流輸水至小清河引水渠道青子河道上的水閘,途經泰安、濟南、濱州、淄博,全長240.4公裏,是連接南水北調山東段南北輸水幹線與膠東輸水幹線、引黃工程中東段的關鍵工程。該段以小清河木日莊閘為界,上段89.89 km,其中利用原集平幹渠擴挖42.0 km,新建輸水渠道47.2km;。小清河木裏莊閘下,小清河幹流輸水斷面31.3 km(汙水分流)。到達孟家莊水閘後,在小清河左岸新建輸水渠道,進入小清河分洪道後,開挖疏通分洪道子渠84.65 km,與引黃工程相連。為提高供水保障程度,規劃新建東湖、雙王城兩座蓄水水庫。
(2)中期工程:主要利用引黃工程挖潛。壹期工程從引黃工程上閘至引黃工程宋莊分閘,通過宋莊、王洋兩級泵站抽水,全長142.6438+0km。二期工程擴大向膠東地區供水規模後,工程中段將利用引黃慶忌運河段,繼續從宋莊水閘向下延伸至規劃中的新蘭婷水庫引水口,並增加東段南線工程,擴大供水範圍。引黃濟青工程從分洪渠副渠閘至蘭婷水庫引水口,全長206.7公裏。
(3)東部工程:東部工程分為北部和南部工程。北部項目將在近期實施,南部項目將在長期實施。屆時,長江水將覆蓋整個膠東半島。近期,北線工程是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已獲國家批準,即將實施。本工程在黃河至清河輸水河道設計裏程160+240處新建宋莊引水水閘,沿韋偃公路至黃水河新建明渠壹條,長161.4 km。經黃水河後,通過壓力管道和涵洞向煙臺市門樓水庫和威海市米山水庫供水,並通過灰埠、東宋、新莊、黃水河、溫石塘、黃武、星石波7個泵站逐級抽水,全長160.6km;。東段北線輸水線路全長322.0 km。遠期南線工程中,黃濟青線向南延伸至規劃中的新蘭婷水庫,通過壓力管道經即墨、萊西、萊陽、海陽、乳山、文登至榮成市灣頭水庫,全長288.0公裏,其中蘭婷水庫以下長度為222.8公裏。
2.2項目規模
根據2002年7月水利部編制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按照先開通、後暢通、分期實施的原則,初步規劃分三期實施。
壹期工程:主要向山東、江蘇兩省供水。工程規模為抽江水500 m3/s,南四湖下湖200 m3/s,上湖125 m3/s,季良運河100 m3/s,東平湖100 m3/s,黃河穿越50 m3/s,膠東地區50 m3/s。膠東輸水幹線工程東平湖湖頭引水設計流量為50.0 m3/s,其中膠東幹線西段輸水規模為50.0 m3/s,中段為37.0 ~ 29.0 m3/s,東段為22.0 ~ 4.8 m3/s..這壹期工程計劃於2002年開工,建設期5年,2007年竣工。主體工程靜態總投資6543.8+077億元。
二期工程:在壹期工程的基礎上,繼續向北延伸輸水線路,向河北、天津的東南部輸水。工程規模為擴大抽河至600 m3/s,入南四湖下湖至270 m3/s,入上湖至220 m3/s,入季良運河至200 m3/s,入東平湖至170 m3/s,跨黃河至100 m3/s,送膠東地區至50 m3/s..本期工程與壹期工程連續實施,建設期3年,2008年初開工,2010竣工。主體工程靜態總投資1.24億元。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抽運河道規模,增加沿線省市供水量。擴大抽河至800 m3/s,南四湖下湖425 m3/s,上湖375 m3/s,季良運河350 m3/s,東平湖325 m3/s,跨黃河200 m3/s,送膠東地區90m3/s..膠東輸水幹線東平湖湖頭設計流量為90.0 m3/s,其中膠東輸水幹線西段輸水為90.0 ~ 70.0m3/s,中段輸水為51.0 ~ 40.0m3/s,在基本維持原北線輸水規模(適當擴大管段工程規模)的基礎上,增加南線輸水工程,輸水規模為本項目計劃於2030年前建成,主體工程靜態總投資6543.8+025億元。
2.3供水範圍、目標和數量
2.3.1供水範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供水區覆蓋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4市的17個縣、市、區(。
2.3.2供水目標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近期供水目標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優先滿足地級以上重點城市用水需求,重點解決經濟相對發達、缺水嚴重的縣級市和縣區用水。通過城市利用長江水,逐步歸還城市占用的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有效控制地下水的超采,保護水資源,建立節水型、防汙型城市,基本遏制水資源短缺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緩解城鄉用水矛盾,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2.3.3經供水綜合分析論證,2010年和2030年山東省南水北調供水區年均需水量分別為141200萬m3和34.54億m3(輸水幹線各城市引水口累計需水量)。膠東供水面積分別為8.37億m3和23.29億m3。魯北供水面積3.8億m3,61.4億m3;魯南供水面積分別為1.95億m3和51.00億m3。
3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1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山東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山東省是壹個資源型缺水經濟省份,人均水資源量僅為344 m3,遠低於國際公認的維持壹個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臨界值1 000 m3。屬於水資源危機地區,人均水資源不足500 m3。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青島供水危機到90年代末的煙臺、威海供水危機,再到今年魯西北、魯西南、魯中地區的持續幹旱,可以看出水已經成為制約山東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施後,占全省國土面積73.7%的供水區域,2065年、438年、2030年可分別調水1.41.2億m3、34.54億m3,可大大緩解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因此,建設東線工程是實施山東省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山東省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推動山東省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建設21世紀“大而強、富而美”山東的重要保障。
3.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實現山東省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基礎設施。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韓莊運河進入山東,經韓莊運河、南四湖、季良運河、劉昌赫河、東平湖、穿黃工程、小運河、齊壹河、劉武河向山東北部的德州輸水,形成其南北輸水幹線。
東平湖地區第壹閘向東,經平總幹渠、小清河及其分洪河道與引黃工程相連,在引黃河道160+240處新建宋莊分洪閘,沿新建的韋偃公路輸水線路向煙臺市門樓水庫和威海市米山水庫輸水。這項長期工程將從新建的蘭婷水庫向東輸水到榮成市的灣頭水庫,形成山東省東西向的供水幹線。
規劃中的沂沭河水資源利用工程將沂河大官莊閘的水通過沂河六道口閘引至南四湖,形成又壹條東西向幹線,可將山東省豐富的沂沭河水資源輸送至南四湖,再通過南水北調工程輸送至其缺水地區。
因此,山東南水北調工程將在山東省內形成壹條T型輸水大動脈,連接全省各市州的輸水、儲配工程,形成壹個龐大的供水網絡,可基本實現山東省淮河、黃河、海河、膠東半島四大流域水資源的統壹調度,實現其南北調配、東西互補的供水目標。
3.3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能夠有效拉動山東省經濟的持續增長。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從根本上解決山東省水資源短缺的特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後,將對全省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在建設期可有效拉動全省經濟增長。
南水北調東線壹期工程山東省投資654.38+065.438+0.03億元,膠東引黃工程投資27.89億元,全省配套工程壹期投資654.38+0.01.50億元。加上水汙染防治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壹期工程654.38+0.336億元。壹期工程從開工到2002年底建成,年均投資70億元,根據2001的統計數據,每年可拉動山東省GDP增速0.28個百分點。
3.4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無論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期還是運營期,都將有助於緩解山東省現代化進程中的就業壓力。在建設期,巨額投資不僅可以直接吸納相當數量的勞動力就業,還可以與相關產業共同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按照每5000 ~ 65438+萬元投資創造1個就業機會估算,在南水北調東線壹期工程建設期間,每年可增加7000 ~ 14萬個就業機會。項目建成後的運營期,擴大就業機會的因素將進壹步增加,特別是隨著廣大受水區水資源條件的不斷改善,將新增和開發土地和礦產資源,企業生產規模也將擴大,壹些新興產業將快速發展,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
因此,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建設事關全省大局。該項目的建設不僅是實現山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也能有效拉動山東省經濟的持續增長,促進社會各行業的健康發展。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