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中國空軍毛邦初上校邀請他去杭州筧橋中央航校當飛行教員。6月3日,1936,宋美齡任命他為中國空軍顧問,幫助建立中國空軍。在洛陽視察航校時,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爆發。他當即表示:“如果有必要,我願意盡力為中國服務。”後來,他去了南昌,並被分配到那裏指導戰鬥機隊的最後戰鬥訓練。
陳納德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會戰、武漢會戰,與中蘇兩國空軍指揮官並肩作戰。還在湖南芷江辦了壹所航校,後來去昆明航校當飛行教員辦公室主任,負責教高級班。
1941 8月1日,中國空軍美國航空誌願隊成立,陳納德任上校隊長。1942年7月4日,美國誌願隊改編為美國駐中國空軍特遣隊,陳納德任準將將軍司令。1943年3月10日,美國駐中國空軍特遣部隊改編為美國陸軍14航空隊,陳納德任少將司令。同年7月25日,陳納德應聘中國空軍參謀長壹職。1943 10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組建並投入戰鬥,陳納德任指揮官。
陳納德於8月8日離開中國1945。他在中國生活了8年2個月8天,與八年抗戰密切相關。
艾森豪威爾總統和美國國會批準將陳納德提拔到中將。1958年7月27日,陳納德逝世。美國國防部以最隆重的軍禮將他安葬在華盛頓阿靈頓軍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誌銘,刻著他獲得的各種勛章;背面是用中文書寫的“陳納德將軍墓”,這是阿靈頓公墓唯壹的漢字。
克萊爾·李·陳納德-童年生活
崇尚自然的修養是陳納德童年生活的最大特點。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沙漠環境塑造了他獨特、好勝、勇敢和冒險的個性。斯托維爾是壹個稱職的父親。他順應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在路易斯安那州高大陰森的樹上玩耍,讓他們從小養成不怕狼、熊、鹿等野生動物,敢於戰勝危險環境的堅強性格。陳納德的繼母經常和他壹起外出騎馬、旅遊或在郊區野餐,並鼓勵他過自己熱愛的生活。"他應該是同齡孩子中知識水平最高的。"
陳納德從小喜歡打獵和釣魚,經常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橡樹林和長滿苔蘚的沼澤中消失幾天。他靠吃野果和自己的獵物為生,睡在自己用苔蘚和樹枝做成的床上,住在自己的窩棚裏。小的時候,我用籠子抓紅黑鳥,設陷阱抓水貂黃鼠狼,大了以後,我就用步槍整天在叢林裏獵殺野鹿野雞等動物。釣魚也是他的愛好。鄧薩斯河從離陳納德家不遠的地方流過。他經常在河邊釣魚,壹坐就是幾個小時。這種無拘無束的戶外生活在許多方面影響了陳納德的性格。
首先,流浪獵人的生活鍛煉了他強健的體魄,思維敏捷,身體協調性好。他從祖父的老黑仆那裏學會了用頭、腳和拳頭打架的技巧,這使他在周圍的朋友中趾高氣揚,出人頭地。晚年的陳納德回憶說:“年輕時,我思維縝密,精力充沛,對任何問題都能果斷行事。”"如果我負責壹件事,結果往往會非常令人滿意。"
獨自生活在戶外也培養了他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他總是不願意承認:“這是不可能的。”在他所熱愛和安心的森林野外生活中,不允許他承認有“不可能的事情”。在生存的鬥爭中,妳要麽成功,要麽無法活著走出森林。年輕的陳納德從他激動人心的壹生中逐漸明白,沒有什麽是可以等著別人用銀盤送來的。如果他需要什麽東西,他要麽掙錢買,要麽自己動手做。
自然的影響也給他帶來了自信和好勝的性格。他不想聽大孩子的指令,他更喜歡走自己的路,享受自己,或者在孩子中稱王,即使是在他最喜歡的運動中。要成為足球隊的中鋒,妳必須成為壘球隊的優秀投手。成年後,他說,為了處處高人壹等,他必須“跑得快,跳得高,遊得遠,潛得深,釣得大,射得準,獵得準,比別的孩子讀得多,在地裏幹活最賣力,在學校裏每門功課都名列前茅”,“我做什麽都想成為最好的”。
陳納德年輕時形成的這些性格特征,對他後來的軍旅生涯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壹方面,陳納德脫穎而出,建立了他的空戰理論體系,並在二戰的空戰實踐中得以應驗,使他成為中國戰場上世界上最優秀的空軍將領之壹。另壹方面,陳納德無論在什麽位置上,總是和上司大打出手,導致他在仕途上屢屢受挫。
克萊爾·李·陳納德——學生時代
十幾歲的陳納德生活在壹個美國出現教育復興浪潮的時代,這讓生活在內地的陳納德受益匪淺。當陳納德到了上學年齡時,他進入了離家幾英裏遠的壹所小學。他每天都要過河,過溝,穿過叢林去學習。學習成績優異,經常受到父親的獎勵。
陳納德最喜歡的課程是歷史,尤其是閱讀歷史上偉人的傳記。他很快讀完了他祖父書架上的所有歷史書。他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有兩種:壹種是像成吉思汗、拿破侖、羅伯特?作為壹個像李這樣的軍事領袖,他深深迷戀於他們的軍事成就,並且像許多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壹樣,他夢想有壹天成為壹名軍事指揮官,所以歷史上許多著名戰役的敘述比小說更吸引他。另壹類是具有冒險精神的開拓者。在這些人中,他最崇拜丹尼爾?布恩。布恩是西部拓荒者。他開辟的這條路,為日後源源不斷的西進大軍提供了便利。然而,當陳納德讀到布恩的故事時,已經是20世紀初了。美國的西部領土已經延伸到太平洋海岸,有待征服的荒地已經不存在了。正因如此,陳納德常常後悔自己晚出生了壹個世紀,但布恩的冒險精神仍被陳納德視為值得效仿的榜樣。
《聖經》也是陳納德百讀不厭的書。11歲受洗,成為浸信會教徒。加入教會後,陳納德成了壹名虔誠的基督徒。中國參加對日作戰時,他總是為戰友們祈禱,希望他們在打敗日本侵略者後能平安歸來。此外,陳納德喜歡數學和地理。13歲時,陳納德完成了中學課程,但由於年齡限制,未能進入大學。
1908年,陳納德和弟弟比爾來到巴圖魯克,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習。由於中小學教育的限制,陳納德和大多數來自農村的孩子壹樣,只能主修農業科學,但他不想以務農為終身職業。他的理想是成為壹名像羅伯特那樣的勇士?像李壹樣,上戰場,大顯身手。入學後不久,他報名參加了西點軍校和海軍學院。次年暑假,經過近2000公裏的長途跋涉,他來到大西洋海岸的馬裏蘭州安納波利斯,參加海軍軍官學校的入學考試。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是美國海軍將領的搖籃。就像大多數陸軍將領畢業於西點軍校壹樣,大多數海軍將領也是從這裏登上軍艦的。陳納德帶著作為海軍上將在海上巡航的熱情走進考場。但兩天後,當他得知被錄取的考生要過兩年有紀律的校園生活才能上船集訓時,他被軍校灰色的高墻嚇倒了。這個孩子,習慣了路易斯安那州叢林和沼澤中的野外生活,無法忍受軍營中刻板的生活。於是,我在最後壹次考試中交了壹張白紙,放棄了進入軍校的機會。
這樣,陳納德只能繼續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習。三年後,陳納德的父親和叔叔考慮到他畢業後的就業選擇,讓他修正常的課程。於是,在大學的最後壹年,陳納德轉學到大學的師範學院,完成了他的大學學業。
在大學學習期間,陳納德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平時的表現卻近乎放縱。為了尋找打獵和釣魚的機會,他甚至違反學校紀律,多次被開除。多年後,陳納德回憶起自己的逃學經歷說:“我渴望趕上河上的捕魚季節。每年,我總是盡最大努力完成大考。拿到學分後,我會發現做錯了事,做學校記錄,開除我,這樣就可以提前壹周離校。”但秋季開學時,校方往往認為他成績優異,由於他的叔叔納爾遜(當時路易斯安那州的著名教授)的好心,又重新錄取了他。
陳納德的自信、固執和毅力在大學期間也有突出表現。入學後不久的壹天,壹群習慣於惡作劇的高年級學生試圖捉弄陳納德。他們讓他在宿舍樓門口站崗,他的任務是禁止沒有通行證的人通過,不準擅自離崗。然後,他們故意從樓上的窗戶往陳納德頭上澆冷水取樂。被激怒的陳納德決心報復。開飯鈴響了,他攔住這些高年級學生,禁止他們去飯堂,理由是他們沒有通行證。雙方僵持不下的結果是,大四的學生不得不派別人代替濕漉漉但意誌堅強的大壹新生。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輕視過來自農村的陳納德。他的老師回憶說:有壹次,密西西比戰列艦的水兵挑戰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學生,陳納德挺身而出,與這位美國中量級拳擊冠軍對決。雖然被打得鼻青臉腫,但他還是堅持打了10回合,被同學們視為大招。日後,當陳納德在中國成名時,他的母校壹直在報道飛虎隊的輝煌業績,並為有這樣壹位校友而自豪。
克萊爾·李·陳納德-參軍
陳納德1890年9月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1917年8月,被印第安納州本傑明士官學校錄取。在學校學飛行的時候,他以好學、肯學而出名。通過嚴格的訓練,他很快掌握了各種飛行技術。不僅如此,他還不斷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這種對學習的癡迷,讓他的飛行技術越來越精湛。還得到了教官的表揚。然而,陳納德並不滿足於各種贊美,因為在戰場上服役,成為壹名將軍,才是他真正的雄心參軍夢想。
1917,陳納德剛進軍校的時候,歐戰正如火如荼。能夠早日報效國家,成了陳納德努力學習的最大動力。學會飛行技術後,他迫切要求參戰。1918年秋,陳納德被派往紐約長島,擔任第46戰鬥機聯隊的副官,準備從這裏起航前往法國參加歐戰。
其實這個時候的歐洲局勢已經很清楚了,德奧同盟已經瓦解。不久德國投降了。陳納德團隊的船剛剛到達半路,就被命令停止所有船只,立即沿原路返回。陳納德對此深感遺憾:英雄夢已成泡影。
克萊爾·李·陳納德——被迫退休
雖然沒有親自參加戰鬥,但在隨後的日子裏,陳納德始終守在飛機旁,潛心研究各種新的飛行技術,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陳納德為自己喜愛的航空事業傾註了大量心血,但在19的30年代,軍機戰術被忽視的美國軍事領域,他並沒有贏得應有的尊重和回報。在長達20年的軍旅生涯後,他成為了壹名上尉。
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在1934的壹次空地聯合作戰演習中,他批評陸軍部參謀長蓋爾本將軍沿襲壹戰經驗,忽視空軍,引起了陸軍和空軍的激烈爭論。陳納德堅持己見,始終沒有放棄對戰略空軍理論的正確見解,這讓蓋爾本非常氣憤和尷尬:壹個小小的上尉竟敢挑戰自己!所以幾個星期後,陳納德被從軍官名單中除名,並很快退出現役。
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飛虎隊
中國的抗日戰爭給了陳納德另壹種“生命”。1937開頭,當時在中國中央信托公司擔任顧問的羅伊·霍爾布魯斯從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那裏寄來壹封信。在信中,宋美齡向陳納德發出邀請,希望他到中國空軍訪問三個月。這次演習,陳納德在中國的天空中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正如陳納德將軍的夫人、中國著名社會活動家陳香梅所說,“壹個美國飛行教官現在決定在亞洲對日作戰,可以說是上帝的安排。”
1937年7月初,陳納德抵達中國視察空軍。幾天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了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郊區建立了壹所航空學校,按照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他還積極協助日本空軍對華作戰,親自飛赴戰場。在日本外交的壓力下,陳納德的活動逐漸轉向私人化。
1941年,陳納德在羅斯福政府的秘密支持下,以私人機構的名義招募美國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7月和6月5438+10月,200多人分兩批來到中國。大部分玩家都是勇敢、愛冒險、不拘小節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在形式上不是正規部隊,所以他們的戰術研究和訓練可以自由進行。很快,他們就在昆明初試身手,首戰就把日本戰鬥機給打了壹頓。此後,他們甚至在擊落日本飛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31空戰中,誌願軍飛虎隊用5到20架可用的p-40戰機擊毀了217架敵機,僅損失14架,5名飛行員陣亡,1被俘。飛虎隊的會徽和“中國空軍美國誌願航空隊”的鯊魚頭戰鬥機是世界首創,它的綽號“飛虎隊”也是家喻戶曉。
1944年秋,蔣介石與史迪威的矛盾激化。10 10月18日,羅斯福決定將史迪威將軍調回國內,改派魏德邁到中國,接替他擔任美國陸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離開中國後,馬歇爾等人開始考慮重組亞洲的空軍,計劃將駐紮在緬甸和印度的空軍全部轉移到中國,由中國的空軍司令部統壹指揮10和14空軍。陳納德堅決反對改組計劃,但他沒有得到華盛頓或蔣介石的支持。1945年7月6日,陳納德遞交辭呈,魏德邁等人隨即批準並任命柊司將軍接替陳納德指揮14空軍。8月1945日,陳納德沮喪地離開中國回國。陳納德在中國度過了8年,協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貢獻。蔣介石和宋美齡設宴為他送行,並授予他中國最高榮譽——藍絲帶。
自1942年7月以來,陳納德率領美軍14空軍擊毀敵機2600架,擊沈擊傷敵商船大量,擊傷軍艦44艘,損失飛機500架。
克萊爾·李·陳納德-回到中國
陳納德回國幾天後,日本投降。他很難過,因為他最終沒能參加投降儀式。他說:“過去八年我唯壹的誌向就是打敗日本。真希望看到日本人正式宣告失敗。”
1945 65438+2月,陳納德回國。1946 10年6月成立民航空運隊,向行政院善後暨緊急救濟總署運送緊急物資。1947年,陳納德與中國女記者陳香梅結婚。1948後,蔣介石軍隊在內戰中失利,陳納德的民航空運隊幫助蔣介石空運部隊和物資。65438年至0949年,陳納德的回憶錄《戰士之路》在紐約出版。1950年6月,空運隊改組為控股公司,陳納德任公司董事長。艾森豪威爾總統要求國會提拔陳納德到中將。在18,美國國會通過了壹項法案,以促進他的中將空軍軍銜。7月27日,陳納德在華盛頓病逝,享年67歲。
克萊爾·李·陳納德——忘記當年的愛情
陳香梅,19歲,嶺南大學畢業後,被中央社昆明分社錄用。在值了六個月的夜班之後,陳香梅終於被派到野外去了。
陳香梅被派往昆明采訪美國空軍,成為中央社的第壹位女戰地記者。老板給她的第壹個任務是寫壹篇對空軍14號司令陳納德將軍的專訪。她,壹個19歲初出茅廬的女記者,遇見了他,壹個54歲的美國少將,擁有壹片崇高的天空。陳香梅走進壹個標有“會議室”的大房間,他緊張的心仍在劇烈跳動。畢竟這是第壹次采訪名人,采訪的成敗與他在通訊社的前途息息相關。
會議室盡頭的壹扇門輕輕地打開了。記者席上有人輕聲說:“老頭來了!”這是記者和14空軍官兵給陳納德起的綽號。個子不高的陳香梅看見壹位美國將軍穿過前排記者的肩膀大步走了進來。他布滿皺紋的臉上有壹雙明亮的眼睛,兩顆銀色的將星嵌在舊皮夾克裏。陳香梅凝視著這位著名的飛虎將軍,眼神微微顫動,她給人的第壹印象是,這個人有著偉大的意誌、力量和勇氣,以及高超的智慧。
招待會結束後,她想不出壹個合適的問題。當她準備和男記者們壹起離開時,她看到陳納德微笑著向她走來。她緊張地停下來。
陳納德先問候她,然後告訴她,陳映蓉最近從美國給他寫信,詢問陳靜儀的近況,並提到他將很快見到他的另壹個女兒。壹位崇高的美國將軍以這種家常的方式與她展開了面對面的交談,陳香梅剛才緊繃的心突然平靜下來。
陳香梅姐妹的遭遇和中國戰場上迅速惡化的局勢,讓遠在大洋彼岸的陳映蓉決定帶她們去美國。他打電話給陳納德,請他幫忙。陳納德的秘書很快為陳香梅和她的四個姐妹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姐姐陳靜儀已經到了美國。當陳香梅的姐妹們拿到壹本帶簽證的護照和壹張去印度的機票時,她們非常高興。他們明白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離開動蕩的戰爭環境,與身為外交官的父親壹起生活。然而,陳香梅的心裏卻是另壹番說不出的滋味。
她向陳納德道謝並道別。飛虎將軍不僅是空戰專家,還是觀察員。他似乎看出了陳香梅的心思:“如果妳不想去美國,我可以要求部長取消妳的簽證。不過,妳得想好了。”陳香梅知道她其實想留在中國。
她不想和她父親住在壹起。19歲,她想獨立。她熱愛她的記者工作。她更喜歡和陳納德在壹起,告訴中國人民他的工作、生活和其他壹切。她對他除了崇敬還有什麽感情嗎?妳像陳靜儀說的那樣愛上他了嗎?在這壹點上,她不能肯定。然而,多年後,她談起這段往事時,承認陳納德是她留下來的主要原因之壹。
陳納德對陳香梅的選擇非常滿意,他也希望她在自己身邊。當時,在昆有許多年輕的美國女性,陳納德與其中幾位相處得很好,但他覺得與這些人在壹起與與陳香梅在壹起完全不同。他更願意和中國女記者打交道,接受她的采訪。
陳香梅在昆停留後,巫家壩14空軍總部成了她去得最多的地方。當然,她去那裏是為了報道新聞,但有時她覺得她去那裏不僅僅是為了報道新聞。有時,當陳納德離開昆明飛往前線時,陳香梅會感到失落,在14空軍總部接受采訪時,他會無精打采。當陳香梅臨時離開昆明去采訪滇緬戰場新聞時,陳納德也感到他的總部沒有了這位女記者,顯得冷清而毫無生氣。
在采訪和采訪中,女記者和指揮員在語言上的相似之處越來越多,精神上的距離也越來越近。14空軍的官兵們漸漸發現,他們的指揮官和中國女記者在壹起的時候,臉上沒有了平時那種冷冰冰的神情,嘴角經常掛著壹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