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去過印度兩次,我用親身經歷告訴妳在印度上廁所多少錢。

我去過印度兩次,我用親身經歷告訴妳在印度上廁所多少錢。

壹個朋友即將去印度。在她離開之前,她很擔心。她在微信上向我詳細咨詢了住宿、交通、餐飲,最後拋給我壹個問題:在印度旅遊,妳去哪裏上廁所?

說起在印度上廁所,壹把苦澀的淚。

作為壹名遊客,在大城市的壹些長途汽車站或火車站、旅遊景點附近,可以找到有專人看管的收費公廁,交給門衛10到20盧比就可以方便地進去。房間是單獨的小房間,都是蹲著的。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人上廁所不使用衛生紙,而是用水沖洗,所以廁所地板上通常都是水。第壹次去公廁,完全沒有體驗。當我穿著人字拖大步走進去時,我差點滑倒。我小心翼翼的上完廁所,小心翼翼的把旁邊的塑料桶裝滿水,倒進坑裏,然後開門出來。我突然意識到,地上的臟水可能是人們沖廁所時灑出來的。想到這我就有點惡心,趕緊提著褲子踮起腳尖跳了出去。我旁邊的印度婦女對我奇怪的行為側目而視。

幾天後,我乘公共汽車去了壹個小鎮。下車後,我四處尋找廁所。我看到了壹個只供男性使用的廁所——墻上貼了幾塊白瓷磚,地上有幾個坑,然後用水泥把象征隱私的空間隔開,就成了壹個具有印度特色的露天廁所。男人只要壹轉身,就方便了,完了就很淡定的走了。

我到處都找不到女廁所,所以我不得不沖進壹家商店尋求幫助。主人勉強同意讓我用他家後院的私人廁所。第壹時間帶著壹顆感恩的心和壹個快要爆炸的膀胱沖進去。我看到廁所是用幾塊木頭和壹個破窗簾搭起來的。木頭中間有壹個大洞,下面放著壹個鐵桶。我蹲在上面的時候腦子裏全是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傑瑪,男主角》的情節?馬利克當時在壹個用木板搭建的簡易廁所裏,轟炸機突然在頭頂盤旋,然後整個廁所被掀翻,排泄物從洞裏飛出來...

幾天後,我坐大巴壹路南下,顛簸的路面和寶萊塢的音樂讓我昏昏欲睡。突然感覺肚子壹陣抽筋:壞了!肯定是吃了太多報紙包的炒菜花造成的。我壹直關註著肚子的最新情況,然後就覺得有點受不了了。我趕緊走到前面,讓司機找個有公共廁所的地方停車。正在邊開車邊選菜的司機告訴我,這裏沒有公廁,但是我停在安全的地方會很方便。

過了壹會兒,司機停下了車。眾目睽睽之下,我手裏拿著衛生紙跳下公交車,壹溜小跑到路邊的田野裏,最後消失在壹片蘆葦後。回來的時候,大家都把我當外國人壹樣親切地看著,欣慰地笑了。那壹刻,我無比慶幸,這輩子再也見不到這些人了。

夜間臥鋪大巴也是我在印度旅遊時常見的交通工具。當然,我們也不指望司機每次都停在窗明幾凈的服務站,就像在土耳其旅遊壹樣。在從果阿到金奈的19個小時的旅程中,司機每隔四五個小時就停下來,然後用他的鐵棒敲著床的鐵架,喊著:尿尿,尿尿,尿尿,時間到了……...聲音很大,很有節奏,壹車乘客睡眼惺忪地起身排隊下車。司機把我們分成男女兩組。男的在車前方便,女的去車上解決。之後,公交車又啟動了。

表面上看,似乎是公共設施建設落後導致如廁不便,但當我深入了解印度土著的如廁情況後,發現背後的原因更加復雜。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印度70%以上的農村地區仍然缺乏公共衛生設施。根據水援助組織2017的報告,印度沒有基本衛生設施的人口數量以7.32億(約占印度人口的56%)的巨大“優勢”位居世界第壹。在孟買的貧民窟,所有人都使用公共廁所,平均81人使用壹個廁所。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每273個人用壹個廁所的現象,最好的地方需要58個人用壹個廁所。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在農村地區,仍有大約5.64億人在露天上廁所——在田野、森林、池塘、公路和海灘上解決問題。這種行為會傳播疾病,導致壹系列環境汙染、公共衛生等問題。

去年,最受歡迎的印度電影之壹也是關於廁所:廁所,壹個愛情故事(IMDB7.5),講述了壹個印度年輕男子和壹個年輕女子在自由戀愛後進入甜蜜婚姻的故事。在他們結婚的那天晚上,新娘Jaye發現她丈夫的房子沒有廁所。她不忍在戶外大小便,向丈夫凱沙夫提出,她必須有廁所,否則就離婚...

這個詭異神奇的故事改編自壹個真實的故事:2012,印度新娘安妮塔?納利忍受不了戶外如廁的折磨,婚後第四天就從婆家跑了出來,聲稱沒有獨立衛生間就不回家。得知消息後,壹家慈善機構為她建了壹個廁所。廁所開的那天,她回到了家。

但現實中,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像她壹樣幸運,也有慈善機構幫助。在野外如廁的過程中,很多女性遭到異性的騷擾和侵犯。在印度北方邦的蓋德拉村,兩名年齡分別為14和15的女孩在野外上廁所時被多人奸殺。隨後,這些女孩的屍體被強奸犯掛在壹棵芒果樹上。警方也給出了具體數字。每天報告10起強奸案,60%的案件發生在婦女外出使用廁所時。比哈爾邦的壹名警官稱,當地有超過400起強奸案發生在女性外出上廁所的時候。如果受害者家裏有獨立衛生間,這些悲劇就不會發生。

在遊客看不到的另壹邊,上演著荒誕的瞬間。

那麽在印度建壹個廁所真的這麽難嗎?是的,這真的很難,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教有壹個非常偏執的“清潔”概念。

在印度,進寺廟必須脫鞋,進家門必須穿拖鞋,因為鞋子上沾滿汙穢,被視為不潔。而廁所,壹個滿是人屎的地方,比鞋子還臟壹百倍。印度教徒在這種地方是不允許出現在自己家裏的。

雖然早在1940s就明確廢除了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但要從人們心中根除它,卻不是那麽容易的。在印度教徒看來,清理排泄物是賤民的工作,有些高種姓的人是絕對不會幹的。所以即使家裏修了廁所,誰來打掃,誰來打掃的問題在我們看來都不是問題,在印度卻成了大問題。

澳大利亞作家SarahMacdonald曾在《神牛》壹書中提到,由於種姓制度,她不得不雇傭兩個仆人,賤民仆人負責打掃廁所,高種姓仆人打掃房間等區域,堅決不踏入廁所壹步。

印度人對廁所的不妥協態度,使得修建廁所更加困難。

其次,在野外上廁所是放松和社交的好機會。

在農村,人們其實是排斥上廁所的,男女在野外上廁所的原因也不壹樣。印度男人喜歡去戶外方便,主要是自己節約用水;隨時呼吸新鮮空氣;利用上廁所的機會和哥們出去逛逛,逃離我媽的嘮叨。

在壹名女性在野外上廁所時被強奸的悲劇發生後,壹些大打貞操牌的公共組織呼籲,女性如果在家修廁所,就不要被強奸。但實際上,在野外上廁所也是女性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原因是印度女性的地位壹直都極低,尤其是在壹些偏遠保守的農村。婦女不允許聚集在村頭聊天或討論社會問題和交換意見,但壹起去野外上廁所讓她們有片刻的喘息和放松。

最後,莫迪的“廁所行動”面臨諸多挑戰。

早在2014,10年6月,為了紀念甘地誕辰145周年,印度總理莫迪發起了“清潔印度行動”。此次行動的核心目標是在印度農村建造12萬個廁所,預算高達200億美元,在2019年6月前徹底消除隨地大小便的陋習。它的口號是:有廁所,上廁所,在廁所裏安心。

但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還很難說。從目前來看,這場轟轟烈烈的“建廁所”運動,不僅嚴重滯後,而且“面子工程”很多——地方政府為了彰顯政績,不顧廁所是否能實際使用,盲目建了很多不接下水道系統或化糞池的“假”公廁。這樣的公共廁所通常會導致排泄物的堆積和骯臟,成為瘧疾等壹些傳染病的溫床。

另壹個需要面對的問題是質量問題。很多廁所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廢棄了,都是因為豆腐渣工程或者設計比例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壹問題,壹些政府機構開設了施工培訓課程,但目前衛生系統還沒有標準課程。

此外,泥瓦匠這個建造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願意參加課程培訓,更願意通過實際操作或學徒的方式學習,這也導致了建造的廁所質量參差不齊。

即使廁所建好了,很多觀念頑固的村民還是不肯用。有習俗的原因,也有宗教的因素,前期宣傳的不到位也給廁所能否最大限度的利用打上了問號。

事實上,不僅僅是室外廁所,印度社會的很多頑疾和陋習都很難在短時間內根除。從更高的層面,也說明了印度走向現代文明的困境。印度幾千年的傳統和文化是財富,但同時也是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