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以後,股份合作制已經運行了三年,但是企業的活力還是不強。2000年6月,公司進行了以股權集中為重點的第二次改革。實現了“改制企業”的改革。在這次改革中,馬以65,438+0,000%的贊成票再次當選為組長、黨委書記。2002年2月,公司第三次改制,國有資本壹次性退出。公司更名為洱源縣物資有限責任公司,改制後公司註冊資本為300萬元,董事長為馬·。2003年6月,大理馬駿工貿集團正式成立。
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
2002年冬天的壹個晚上,天下著大雨,集團黨政領導在寶山合資公司召開市場分析會。突然,售後服務熱線接到了客戶的求助。由於截稿,壹臺用了半年多的拖拉機在工地壞了,請求派人修理。集團黨政領導壹聽,立即暫停會議,詢問情況,帶著配件和技術人員,在冬夜的寒風大雨中出發了。運營部離工地20多公裏,途中經過壹段泥濘的山路。由於道路年久失修,路面被雨水浸泡,汽車無法繼續前行。黨政領導帶頭跳下大車往前走。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施工現場,為用戶解決了困難。用戶看到他們正站在他們面前。
公司成立之初,雲南省的拖拉機市場。2001年,公司與福建集團合資成立民拓集團雲南洱源拖拉機裝配廠,以產品創新、質量、品種、售後服務為切入點,結合西部地區特點,精心設計、反復試驗,自主研發出性價比高、適應性強的14拖拉機。平均每半個月就生產出壹款適銷對路的產品,深受用戶青睞。
員工的積極參與,敬業奉獻,處處為用戶著想,是我們公司文化的最大特點。“農友”牌拖拉機在雲南的市場占有率和保有量達90%以上,打敗了各行各業的競爭對手。公司銷售收入從65,438+0,996增長到2006,5438+0,譜寫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新篇章,把公司的發展和每個員工的個人價值追求。
近年來,公司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工廠為依托,以文化為內涵,以效益為核心,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經營理念,獲得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2003年,公司投資654.38+0.2億元,於654.38+0年5月在洱源鄧川建成3萬臺拖拉機生產線,年產拖拉機3萬臺。2003年,該公司生產了22000臺拖拉機,銷售了23000臺拖拉機。加上經營各種農機配件和農機產品,共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在雲南、貴州和東南亞市場占有率較高。2004年,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公司在生產農用車的同時,在異地上馬了汽車生產線。與重慶力帆集團共同出資成立雲南力帆馬駿車輛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5438+1.8億元,投資建設1.8億元,7月建成投產,當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2億元。2005年生產12077輛,銷售11455輛。生產拖拉機25706臺,銷售拖拉機24966臺,實現工業總產值654.38+0.78億元,銷售收入654.38+0.67億元,年均增長60%,實現利潤654.38+0億元。
公司占地面積65438多畝,2005年底總資產6.88億元。年產拖拉機3萬臺、汽車3萬輛,主要生產“力帆”牌輕、中、重型卡車和“農友”牌農用車、拖拉機等產品。同時,還申報並通過了“石軍”和“雲駿”商標。公司由:大理馬駿汽車廠、鄧川拖拉機廠、江西農用車廠、雲南力帆馬駿進出口有限公司組成,在全省各地及四川、貴州、廣西、湖南、陜西、江西、安徽、重慶、廣東、寧夏、河北等16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54家直銷分公司,共有226家直銷分公司。已經在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印度等國家設立了銷售辦事處,下壹步還將在部分非洲國家設立銷售辦事處。
自成立以來,公司充分建立團隊,充分發揮其市場網絡推廣力帆、農友等品牌,以產品和客戶為中心,圍繞產品、技術、服務、價格、市場空間、渠道和競爭態勢,形成不同的戰略選擇,加強生產、銷售和管理。公司正進入壹個全新的戰略發展階段——建立和完善“四個
首先是“生產平臺”。生產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壹定的生產規模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的基本條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公司將始終圍繞“質量、成本、數量”三個關鍵環節,嚴格執行ISO9001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和精細化管理,以“不重視質量,天誅地滅”的質量文化理念,持續改造和完善卡車總裝線、駕駛室裝配線、車架生產線、貨箱生產線、汽車檢測線。滿負荷生產可達65,438+020輛/班,年產中型卡車3萬輛。通過嚴格的質量管理,公司生產的65,438+042車輛全部通過了國家3C強制性認證。
為進壹步滿足市場需求,公司在豐益汽車廠北部征用了420畝土地,投資新建了年產3萬輛小型貨車的裝配線和貨箱生產線,新建了中型貨車放卷整平線和駕駛室沖壓線,邀請了6家配套廠家建設汽車配套產業基地。 並采取“抓兩頭,放中間”的發展戰略,嚴把新產品研發、關鍵零部件生產、整車裝配等關鍵環節。 配套件和外購件在省內外選擇采購,形成自主創新、高效精幹的產業格局。
二是“市場和服務平臺”。公司在擴大規模、加快發展的同時,始終把握市場,按照“先市場、後工廠”的經營思路,在全省設立了16個直銷分公司和96個直銷經營部。省外直銷分公司38家,營業部226家,黃金客戶(經銷商)140家。建立直銷體系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管理市場營銷、市場開發、產品安全和資金安全,從點到面拓展壹級、二級、三級甚至更多的分銷代理。經銷代理商實行全額買斷制,加強服務保障。使每個直銷分公司真正成為當地範圍內指揮、推動、協調、管理、保障和服務公司產品銷售的“橋頭堡”,同時完成市場拓展、宣傳體系、銷售體系、售後服務和備件管理體系、財務和物流管理四大保障體系的建設。
三是“支撐平臺”。好的搭配是打造高品質產品的基礎。公司與配套廠家建立了“互利、互惠、互信”的合作夥伴關系,定期就經營方針、產品質量、產品開發、售後服務等進行協商和協調。供應體系管理改為每個配件選擇三家供應商,同時對每個配件生產廠家的供應價格、產品質量、數量保證、信譽進行評估,實事求是地對壹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進行評估;壹級供應商為主供應商,二級供應商為輔助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為補充。付款方式變更為15天。同時根據情況及時調整供應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讓利給消費者和經銷商,最終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實現良性互動。
四是“技術平臺”。技術是企業的翅膀。力帆馬駿以創新起步,以創新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公司自成立以來,以產品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為戰略重點,始終圍繞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註重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擁有完整的技術、工藝和質量保證體系,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設備,建成了油漆陰極電泳前處理、塗裝、駕駛室沖壓和組焊、大梁和貨艙等生產線, 以及車輛的總裝線和汽車檢測線,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輔以先進的質量檢測和檢驗。
同時,十分重視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以及科研隊伍的建設,先後引進了80多名工程師,成立了產品研發中心,下轄拖拉機項目組、小型卡車項目組、中型卡車項目組和重型卡車項目組。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聽取市場意見和建議,開發適合市場的新產品,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根據技術先進、生產合理的總體要求,針對西部地區的特點,精心設計、反復試驗,自主開發出性價比高、適應性強的68轎車和14拖拉機,深受用戶青睞。
應該說,公司經過三次改革,創新了體制,激活了經營機制,在企業改革發展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績。面對激烈的汽車市場競爭,雲南力帆馬駿車輛有限公司壹刻也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