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是與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艮山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聯合開展的“壹幫壹,扶老人網上獻愛心”活動。這個活動從7月2日淩晨開始。在社區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裏,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安排我們和另外10位參加“幫助老人上網”學習的老人進行了壹次簡單的會面。我們和轄區內八個社區的老人結成了對子。據我們所知,這些老人家裏都有電腦,但由於沒有指導,他們沒有接觸過電腦,甚至基本不會開關電腦。但在我們隊員的耐心指導下,老人們已經在五天內初步學會並掌握了電腦的硬件組成、開關機功能、電腦桌面圖標、IE瀏覽器的打開、鍵盤的基本操作、簡單的文字輸入方法以及上網的基本知識。簡要介紹萬維網和網站的含義;介紹三大門戶網站、常用搜索引擎及其用法;本文介紹了電子郵件地址的含義、申請和使用方法、在線聊天發帖以及winger、聯眾等遊戲網站的使用。為了增加學習的興趣,我們還每天介紹三句日常英語。隊員們耐心創新的講解,得到了在場老人和艮山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壹致好評。
活動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杭州市下城區艮山街道文化站、信息管理站站長郭克,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東方老年網的領導,杭州市老年科協的代表給了我們壹些指導或有價值的建議。浙江日報和杭州電視臺的記者也采訪了我們的活動。更讓我們高興的是,我們的學生隊伍也擴大了。除了既定的20名老年學生,還有來自轄區8個社區的中小學生,中年人有名氣。還有根山幼兒園的4位老師。原本冷清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頓時人滿為患,學生們紛紛表示希望能學到壹些有用的電腦知識,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正如京都花園壹位被稱為“老頑童”的大叔所說:“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錯,電腦也成了大眾化的家用電器。但是,家裏的電腦只有在孩子或者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才打開,我們看到的並不是我們這些老人關心的。其實我們真的很想學習,但是很多人覺得我們這些老年人跟新事物脫節,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如果我們教了,我們就會忘記。家裏人不耐煩了,會放過我們的。”這是老年人不能使用電腦和上網的主要原因。
鑒於這壹系列情況,我們在活動開始前就做好了準備。我們所有團隊成員積極合作,制作了各種形式的教學材料,包括書面材料、光盤和磁盤,並分發給學生。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也盡力制作了淺顯易懂、老年人能接受的教材,寓教於樂,充分調動了老年人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根據老年人的特點,結對有計劃地開展教學工作。每天工作結束後,要及時總結,為第二天的工作打好基礎。
7月6日,我們來到了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艮山街道東花園。在那裏,我們與艮山街道舉行了簡短的授牌儀式,劉水東苑社區主任沈秀峰代表街道與我分享。
電子商務數據庫-5-+2-:'$062852組長遞上壹塊刻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社會實踐基地”的牌匾,根山街社區正式成為大學生長期社會實踐基地。隨即,隊員們深入社區開展“夕陽紅”老年人工作調研活動。在艮山街道民政科相關同誌的陪同下,我們走訪了劉水東苑社區的壹些獨居老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看報紙,和老人聊天,學習如何測量他們的血壓。老人們與隊員們熱情交流,活動始終洋溢著熱烈的氣氛。
此外,為落實今年市政府的“十萬家庭網絡接入”計劃,社區正在積極為轄區內的居民安排“市民信箱”。於是隊員們想盡辦法協助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申請錄入居民“市民郵箱”,兩天內完成了10萬居民“市民郵箱”的錄入。此外,我們還配合社區組織了“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禁毒宣傳和壹些普法宣傳,取得了壹定的效果。
隊員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教學工作壹絲不茍。我們的工作可能沒有下鄉的同學那麽難,但是為了每天按時給老人們上課,隊員們每天早上7點前都要擠公交去實習基地,途中還要換車。那幾天比較熱,這麽多人把這個平頂樓的頂樓改造成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弄得空氣看起來很悶。由於學生的增加,我們團隊成員基本都要帶兩個以上的學生,團隊成員要不斷的引導和示範。壹天下來,他們又渴又啞。此外,房間裏沒有足夠的椅子,有時球員不得不站壹整天。我們的麻煩不止於此。小區正在裝修,所以附近沒有小餐館之類的店鋪,偶爾看到,衛生條件很差。隊員們每天都要去兩個街區外的餐廳吃飯,然後回來進行下午的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隊員們始終保持著我們杭電學院學生的謙遜有禮,始終面帶微笑地教學,表現出驚人的毅力和耐心。
活動中,支部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導師在活動中不斷給予我們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分公司其他領導也給予了我們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不僅為我們解決了住宿問題,還解決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讓我們對活動始終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