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情感和身體上依賴他們的家庭生存。因為父母對行為的容忍度會影響他們的視角,所以讓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參與到咨詢或治療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麽,下面是我為妳整理的青少年抑郁癥案例分析。歡迎閱讀瀏覽。
青少年抑郁癥的表現及形成因素
1)青少年抑郁癥的表現
根據臨床觀察和醫學、心理學研究,青少年抑郁癥通常有以下常見表現:進食障礙、睡眠障礙和莫名其妙的哭鬧等。此外,身體不適,如頭痛和下腹痛,可能是抑郁癥的癥狀,而其他令人不安的行為,如行為問題、攻擊性和多動癥,可能是青少年試圖隱藏自己的抑郁和保護自己免受絕望的感覺。自殺與抑郁癥有關,對青少年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青少年酗酒和其他可以改變情緒的藥物濫用也是抑郁癥的癥狀之壹。當然,國內外對青少年抑郁癥及其表現形式的研究仍在深入,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癥與青少年其他問題之間的因果關系或相關性,是有待探討的重要主題。
2)青少年抑郁的因素。
國內外醫學界和心理學界仍在探索青少年抑郁癥的成因。壹般認為,生物、認知和家庭功能障礙是與青少年抑郁癥發生密切相關的相關因素,許多社會工作幹預都是基於這些假設。
醫學和生物學研究表明,與非抑郁癥青少年相比,前者的尿代謝產物和腎上腺分泌似乎有些不同。由於青少年的快速成長和變化,他們與成年期的生物學相關因素尚未建立和有機聯系。
近20年來,人們發現青少年的消極自我認知在抑郁中起著重要作用。許多患抑郁癥的青少年也有自卑的傾向或表現。青少年的認知技能是評估情況和選擇行為所必需的。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青少年無法正確識別問題或開發替代的解決問題方法,他們將比那些擁有適當解決問題能力的青少年有更大的抑郁風險。
家庭環境也是影響青少年抑郁的重要變量,這方面的主要觀點和結論如下:
1)青少年抑郁癥其實是在觀察了重要的人,尤其是家人的抑郁癥後發展出來的。
2)代際思想情緒障礙是可以傳染的。如果父母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他們的孩子將被視為高危人群。然而,孤立、缺乏社會支持、虐待等問題會使青少年比患有精神疾病的父母患抑郁癥的風險更高。
3)家庭面臨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社會缺乏可靠穩定的教育設施,青少年受到的虐待和忽視,離婚,父親的不在和缺乏投入,都對青少年的抑郁產生影響。
4)青少年抑郁癥還與家庭中父母之間的嚴重沖突有關。
青少年抑郁癥的社會工作幹預
青少年抑郁癥的社會工作幹預方法通常主要有三種:行為幹預、認知幹預和家庭服務。
行為幹預的目的是在抑郁青少年的問題行為中進行具體的、可測量的改變。比如,有外向行為(攻擊性或破壞性)的抑郁青少年,如果能安靜地坐著,就會得到獎勵;而內向行為(孤僻、安靜)的抑郁青少年,會因為與人交談或參加活動而受到獎勵,拒絕與人接觸而受到懲罰。
認知幹預中使用的技巧包括:認知重組、角色模仿、問題解決、行為演練等。認知重組涉及青少年思維方式的改變。根據認知幹預方法的基本假設,抑郁癥被認為是錯誤觀念和思維過程的結果。思維扭曲,如:無法從經驗中學習;或者用不恰當的證據得出不恰當的結論;或者誇大單壹事件的重要性等等,都會增強青少年的抑郁情緒。但是,如果我們改變思維模式,實踐新的思維方式,了解後果,探索解決問題的替代方案,那麽當事人的壹些消極的自我觀點就會被消除。
對抑郁青少年進行有效幹預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家庭的參與。青少年在情感和身體上依賴他們的家庭生存。因為父母對行為的容忍度會影響他們的視角,所以讓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參與到咨詢或治療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面向家庭的服務中,工作人員需要對抑郁青少年的家庭進行深入的訪問、觀察和評估,必要時,工作人員還需要利用家庭以外的資源來促進當事人及其家庭的改變。即使使用特定的治療技術,如行為療法,也需要家人的積極參與。混亂,糾結和沖突,無序的家庭,都會阻礙抑郁少年的改變。因此,家庭環境因素的改善,如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與代際之間的互動、父母的認知和行為等。,必須與治療青少年抑郁癥同時進行,那麽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