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危機、壓力、焦慮,是每個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不得不面對的功課。
如何化解中年焦慮和不安,解決中年危機?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婚姻專家羅比·路德維希(Robbie Ludwig)在她的《最好的時光就是現在》中,以大量事例和科學論證,帶我們探索青春模式,深挖中年壓力和焦慮的成因,幫助我們掌握恢復青春活力、建立親密關系、擺脫精神壓力的方法,讓我們重新定義中年生活,重建美好、活力、自由的人生第二春。
這本書* * *有251頁10章,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壹,面對衰老,恢復健康、年輕、有活力的生活。
王小波曾經對中年女性有壹個刻薄的評價:“中年女性是中國的天災。”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裏,壹提到中年女性,腦海裏立刻浮現出壹個蓬頭垢面,滿臉橫肉,壹手拎著孩子的書包,罵罵咧咧,推搡著孩子的形象。
中國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女性,在結婚、工作、照顧丈夫和孩子的某個時刻變老。
在很多人心目中,美麗只存在於十七八歲。很多電視劇裏,三十歲的女人是“剩女”;四十歲的女人成了“黃臉婆”;這個五十歲的女人蒼老蒼白,面容憔悴。
正如作者在本書中分析的那樣:“社會對青春的美化,讓壹些中年女性感到焦慮,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掌控。這種焦慮往往來源於恐懼——害怕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會擺脫更適合年輕人的世界,害怕自己已經失去了選擇的能力,或者害怕自己已經來不及追求自己夢想的生活。”
總之,女人到了中年,真正害怕的不是衰老,而是衰老帶來的失落。
30歲的“剩女”害怕失去更多的選擇;四十歲的“黃臉婆”害怕老公出軌,失去家庭的幸福美好;五十歲的女人害怕失去健康,成為別人的負擔。
很多中年女性“當她們註意到中年的衰落時,會非常擔心自己到了80歲會變成什麽樣子,所以完全忽略了自己現在的狀態。”所以我們自然對自己失去信心,放棄了過更好生活的可能。"
如何正視衰老,恢復健康、青春、活力的生活狀態?在本書中,大量的例子、數據和心理學方法被用來為我們揭示答案。
但最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是,本書開頭的作者用壹個自己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我有壹顆年輕的心靈,穿著打底褲,紮著馬尾辮,那麽我的年齡只是壹個數字。這壹刻,我的年齡似乎微不足道。甚至時不時有人要我出示身份證,看我是不是成年人。”
是的,只要保持壹顆年輕的心,身體衰老有什麽好怕的?
回想壹下外國電影裏那些紅唇紅裙的優雅老奶奶們。回頭看卡門·戴爾;,83歲的超模,在t臺上綻放了72年;Iris Apfel,91歲還在拍時尚大片的人;傑奎琳·默多克(Jacquie Murdock),82歲還在做模特,她們的美超出了她們的年齡,早已深入骨髓。
為什麽最近火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裏的姐妹們會引發各種媒體熱潮,因為她們30+歲了還在突破自我,她們打破了長久以來“中年女性”的固有印象。
30+呢?年齡從來不是壹個人的束縛。
智慧、閱歷、成熟是中年女性的獨特魅力!
第二,為了謀生,妳必須享受妳的工作。
與90後壹言不發辭職不同,對於很多40多歲的中年人來說,年齡、精力、體力、學習能力都不再是優勢,大部分人的工資收入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同時,父母的贍養費,孩子的教育費用,房貸,車和醫藥費等。,家庭開支持續上漲,經濟壓力驟然增大。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中年危機,說白了就是金錢焦慮和生計焦慮。
本書中提到,《福布斯》雜誌公布了安聯保險在2013年進行的壹項調查,結果顯示,49%的女性擔心自己會破產甚至無家可歸。這種恐懼就是著名的“流浪老婦綜合癥”。在有這種“流浪老婦綜合癥”的人群中,不乏人到中年已經很富有,並取得暫時成功的人。
捫心自問,焦慮的源頭在哪裏?
也許,就像書裏說的,“我們可能厭倦了現在的生活,筋疲力盡,或者需要比現在掙得更多。但更重要的是,總是做重復性的工作會讓我們開始尋找新的人生目標。妳的工資可能是妳最初的目的,但漸漸地,妳會發現自己失去了工作的樂趣。”
蓋洛普2013全國職業調查報告顯示,只有30%的美國員工對工作充滿熱情。
如何在謀生和享受工作之間做出選擇?
在《最好的時光就是現在》中,作者介紹了壹位中年女性榜樣,名叫朱迪·謝德林(Judy Sheindlin),她是壹位媒體人,出現在電視上,並撰寫了自己的暢銷書。52歲之前,她是為數不多的女法官之壹。對於她的第二份工作,朱迪非常用心。她說,“我現在擁有的壹切都不是來自運氣,而是因為我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我在做我自己。”
朱迪告訴我們:“妳必須決定妳擁有的壹切——這是妳自己的事。”“我了解到壹些女性不得不工作,沈重的生活負擔讓她們無法放棄工作,她們沒有不工作的自由。但即便如此,妳也可以做壹些讓妳覺得有激情的事情,保證自己有私人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妳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妳永遠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哪扇門會為妳打開。”
所以,當妳步入中年,對工作感到疲憊和不滿的時候,我們需要花點時間重新思考如何把愛情和工作結合起來。想想工作之外我們還能想要什麽,在辦公室之外我們能扮演什麽角色。即使不能從自身利益出發謀生也沒關系。妳仍然可以將妳的愛好融入到妳的生活中,享受它帶給妳的美好時刻。
第三,擁抱變化,探索新生活
有人說:“人到中年膽小如鼠。”
人到中年,有了更多的擔憂和恐懼。他們總是害怕改變,害怕每壹次改變背後的不確定性。
所以,即使很多中年女性在生活中真的感覺到:我真的很不開心,我現在想做點別的,這份工作已經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這段感情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甜蜜,但是她們還是在走老路,不願意接受新的改變。
但正如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所說,“唯壹不變的是變化本身。”生活是壹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害怕改變的人,在風雨中總是特別脆弱。給自己壹些擁抱改變的勇氣,妳或許會擁有不壹樣的人生。
如何擁抱變化,探索新生活?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人到中年最重要的變化是內在的,是對歸屬感、新變化和掌控自己生活的日益增長的需求。”“精神信仰可以幫助中年女性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作者引用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理論,指出中年是我們從“精力充沛、註重生理到更註重精神和哲學”轉變的時期。壹旦精神需求出現,它就打開了壹扇通往自我發現、心理健康、幸福和整體生活滿意度的終身道路的大門。
中年女性做壹個精神世界更加豐富的女性,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顯得尤為重要。
在《最好的時光就是現在》中,作者為我們列舉了壹些簡單的進入精神世界的方法,比如做誌願者、陪孩子或者學習烹飪技巧,這些都有可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中年不是洪水猛獸。
中年女性要學會活在當下,從世俗的喧囂中嗅到靈魂的芬芳。用心體驗中年——這是最好的時光。
用經驗解決中年焦慮,用智慧解決中年危機——《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推薦給即將步入中年行列的妳!
我是@ Jinse Wutrace,80後寶寶媽媽,家庭教育講師,心理咨詢師,國學學者,百花園教育家。我要和妳討論育兒、情感和社會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