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像居裏夫人這樣傑出的女性有哪些?

像居裏夫人這樣傑出的女性有哪些?

吳健雄,被稱為中國的居裏夫人。

是吳家的第壹個女孩。小時候,吳健雄因其精致的容貌而非常迷人。和許多其他孩子壹樣,在學習上,吳健雄也是從背詩、認識漢字和計算開始的。在學習過程中,吳健雄表現出了相當不同尋常的智力。

1923年,11歲的吳健雄去離家50裏外的蘇州讀書。吳健雄的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在當時是壹所非常有名的學校。校長楊女士是壹位很有眼光的教育家,經常邀請著名學者來校講學。在這些學者中,胡適先生給吳健雄的印象最深。事實上,在胡適來學校演講之前,愛讀書的吳健雄就已經在《新青年》等雜誌上看過胡適的文章,對胡適十分欽佩。胡適來學校演講前,校長楊知道的文章寫得好,很佩服胡適,就說:“熊健,妳壹向喜歡胡老師的思想,這次就由妳來寫演講記錄吧。”吳健雄還記得,胡適演講的題目是現代女性,講的是女性應該如何從思想上走出舊傳統。

1929年,吳健雄以優異的成績從蘇州女子師範學院畢業,被保送至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吳健雄學的是教師專業,在繼續接受教育之前,他被要求教授和服務壹年。但由於當時規定沒有那麽嚴格,這壹年吳健雄沒有去教書,而是去了上海的中華書院再學習壹年,因此他也有機會成為胡適的得意門生。吳健雄曾說,對她影響最大的兩個人是她的父親和胡適先生。

起初,胡適並不認識吳健雄,盡管他知道在中國公學裏有壹個極其優秀的學生叫吳健雄。壹次,吳健雄在壹次考試中坐在第壹排。考試持續了三個小時,吳健雄第壹個在兩個小時內交了卷。胡適很快做完卷子,送到教務處。正巧中華學院的兩位名師楊洪烈和馬也在。胡適說,他從沒見過壹個學生對清朝三百年歷史了解得這麽透徹,所以給她打了壹百分。楊洪烈和馬還說,班上有個女生總是考壹百分。於是三個人各自寫下學生的名字,拿出來。結果,三個人都寫了吳健雄。

吳健雄和胡適的師徒經歷,不僅在吳健雄看來對她影響深遠,胡適還在公開場合說過,那是他壹生中最驕傲、最自豪的事。

20世紀30年代初,當吳健雄開始他在大學裏尋求知識的生涯時,物理學正在西方發生革命性的變化。18的吳健雄雖然沒有完全了解物理學令人眼花繚亂的進展,但她在少年時讀過壹本居裏夫人的傳記,居裏夫人是吳健雄崇拜的偶像。然而,她沒有想到,不到20年,她將因在核物理方面的傑出貢獻而被稱為“中國居裏夫人”。

在美國留學

從65438到0934,吳健雄畢業於中央大學,在浙江大學做了壹年多的助教。1936年,吳健雄得到了叔叔的資助,準備去美國留學。當吳健雄到達三藩市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已經開學了。當時,壹位名叫楊的中國留學生擔任中國學生會主席。他告訴吳健雄,壹個中國學生兩周前來這裏學習物理,他可以帶吳健雄參觀物理系。那個中國留學生是袁家騮,袁世凱的孫子,但當時吳健雄並不知道他和袁世凱的關系。

當時的伯克利雖然沒有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名校那麽久,但是吸引了壹批年輕的、頂尖的物理學家,比如發明並建造了回旋加速器的勞倫斯,他當時才35歲;後來被稱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年僅28歲。吳健雄很快發現了伯克利物理系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這是她探索科學知識的夢想聖地,所以她決定留在伯克利。

1938年,吳健雄正式開始做核物理實驗的時候,還是壹個全新的領域。從65438年到0939年,由塞格雷加指導的吳健雄實驗是研究鈾原子核裂變的產物,其成果之壹為美國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做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吳健雄獲得了博士學位,她的論文發表在最權威的《物理評論》上。

由於在核裂變和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傑出貢獻,吳健雄成了《奧本海默》等許多偉大科學家心目中的“權威專家”。此時,吳健雄已成為柏克萊的傳奇人物,當地報紙也紛紛以她為特寫。在中國,人們開始稱她為“居裏夫人中國”。

女孩的感覺

年輕時,吳健雄雖然對外人沈默寡言,但實際上卻有壹顆熱情的心。她對生活,對未來,對愛情都有很高的期望。年輕時,吳健雄受到壹位年輕、博學、著名學者胡適先生的欽佩。

吳健雄對胡適的欽佩,以及後來胡適對吳健雄的欣賞和關懷,都沒有超過他們的師生情誼。

吳健雄的愛情故事開始於她於1936年來到三藩市並決定留在柏克萊求學之後。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是袁家騮。盡管袁家騮是袁世凱的孫子,但他並不像是壹個專職司機。相反,他從小就很努力,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在柏克萊期間,吳健雄和袁家騮在同壹個班級,交往密切。由於才華出眾,相貌出眾,吳健雄在壹大批研究生中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其中壹個就是後來在美國高能物理界聲名鵲起,並創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威爾遜。在威爾遜的記憶中,那時的吳健雄是傑出而迷人的。她壹直穿著中式高領旗袍,很正式。威爾遜說,在他們住的留學生宿舍裏,幾乎所有人都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然而,在眾多追求者中,吳健雄只對袁家騮情有獨鐘。1942年5月30日,吳健雄和袁家騮在袁家騮教練米利肯的家裏舉行了婚禮。

曼哈頓計劃

美國原子彈的制造來自壹個名為曼哈頓的科學項目。這個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的計劃,匯聚了當時許多壹流的科學精英,吳健雄就是其中之壹。

吳健雄是唯壹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女性科學家,她的工作是該項目的核心部分。壹方面,吳健雄在核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壹方面,《奧本海默》對吳健雄特別欣賞。正因為如此,吳健雄才能以壹個剛到美國、沒有美國國籍的外國人身份參與如此機密的國防科學計劃。

願意做梯子

1956 12.24,華盛頓下大雪,機場被迫關閉。許多往返於華盛頓和紐約之間的乘客湧向華盛頓的聯合車站,乘坐火車返回紐約。在這輛平安夜上,壹個嬌小的東方中年婦女,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吳健雄,也擠在人群中,買了壹張當晚最後壹班去紐約的火車票。她此行就是要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帶回紐約,而這個實驗結果恰恰驗證了兩位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恒”理論,並幫助這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第壹次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早在1956年春天,吳健雄和袁家騮就計劃去日內瓦參加壹個高能物理學會議,然後去東亞作壹次演講旅行。這時,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楊振寧和哥大的李政道向吳健雄提議,讓袁家騮壹個人去,吳健雄去華府做實驗,驗證他們的“宇稱不守恒”理論。

就這樣,在華盛頓的國家標準局,吳健雄和其他四位科學家開始了他們的實驗工作。

1957 65438+10月15經過努力,吳健雄的實驗反復證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想法。她把實驗報告整理成壹篇論文,寄給了《物理評論》。當天,哥倫比亞大學為這壹新發現舉行了史無前例的新聞發布會。第二天,《紐約時報》在頭版報道了吳健雄的實驗結果。消息傳出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紛紛湧向吳健雄的實驗室。吳健雄還被許多大學和實驗機構邀請去談論她的實驗結果。

這年的6月5438+10月,當吳健雄在紐約州北部的壹所大學講課時,他突然接到《奧本海默》打來的電話。從《奧本海默》的電話中,吳健雄得知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時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的《奧本海默》為此專門舉辦了壹次晚宴,邀請吳健雄、楊振寧、李政道等人出席。說對宇稱不守恒定律貢獻最大的有三個人,除了楊、李、,他特別強調的貢獻不可忽視。然後在晚宴上,《奧本海默》特意安排吳健雄坐在他旁邊,表示他對她的欣賞和關心。

很多人欣賞吳健雄的當天梯精神,也有很多人為她憤憤不平,包括1988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吳健雄在哥大的長期同事斯坦伯格。在他看來,沒有的實驗結果,楊和李的理論只能是壹種設想。吳健雄的實驗結果改變了這壹切,吳健雄應該與他們分享諾貝爾獎。

吳健雄多年來從未抱怨自己未能獲得諾獎,也從未公開表達過自己的觀點。直到1989,1,斯坦伯格才在《科學》雜誌上稱贊吳健雄的成就。吳健雄在給斯坦伯格的感謝信中寫道:“作為壹個像妳這樣的現代物理學的偉大批評家,給我這樣壹個罕見的稱贊,比我所期望或重視的任何科學獎都更有價值。我壹生都致力於弱相互作用的研究,並樂在其中。雖然我從來沒有為了獲獎而做研究工作,但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被忽視時,這仍然深深地傷害了我。”

顯然,吳健雄壹直為未能獲得諾獎而感到壹種痛苦,但這並沒有阻止她對物理學的探索,人們壹直欽佩她對科學的巨大貢獻。1997吳健雄在美國去世後,中美媒體都用了很大篇幅報道。吳健雄曾對這位傑出校友的逝世向他的母校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和分享吳健雄獎學金的學生表示深切的哀悼。

黃道婆、李清照、王,清代著名女科學家。

到了清朝,出現了壹位天下罕見的才女。她並不局限於普通才女唱紅綠,彈琴唱賦,也不滿足於豪邁的騎馬弓,而是對天文、數學、地理、物理、醫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就是被譽為“當代班昭”的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

王(1768 ~ 1797),漢族,本名德清,江寧女史。原籍安徽天長縣,後遷居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清代著名女科學家。

第壹,鄙視封建禮教,敢為天下先

王生於清乾隆三十三年江寧的壹個醫生家庭。他的祖父是壹個國王的助手,他的字是興齋。曾任鳳城知府、宣化知府,精通歷算,著述甚多。尤其是他家藏書豐富,據說有75櫃。這些書對王的成長影響很大。

十壹歲時,王隨外祖母到吉林吊唁外祖父,在吉林生活了五年,使她有機會閱讀外祖父豐富的書籍,增長了見識和才幹。後來她陪奶奶和爸爸去了北京、陜西、湖北、廣東、安徽,參觀了名勝古跡,學到了很多東西,接觸了很多社會現實。

王從小就聰明又有野心。十幾歲時,她就表現出了不同於壹般女性的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突破了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束縛。當她十幾歲時,她從壹位蒙古將軍的妻子那裏學會了騎馬和射擊。史書上說她是“飛馬過江”,達到了“有把握命中目標”的程度。為此,王還得意洋洋地寫了壹首詩:“我也學會了射箭和檢閱騎術,我也用粉蒙住了臉。”她相信“如果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人”。強調學習不是專門為男人設計的,女人的智慧不比男人差,學習壹樣對社會有益。她還和木蘭、大小喬等寫了壹首長詩,名為《壹個女中學的醫生的照片》。以此為主題,表達了她心中“萬裏寫萬卷書,常有意為夫”的想法。正是她對男人的羨慕和求知的欲望,使她成為清代著名的女天文學家、數學家和醫學博士。

與其他科學家相比,在科學的道路上走得更艱難。如果她想從事科學研究,她必須反對封建迷信和封建道德。她剛開始學天文,畫詩的時候,壹群封建衛士嘲笑她。但是王並沒有屈服。她據理力爭,堅持為科學開路。她在壹首詩中寫道:“誰說孩子像男女壹樣相信女人就不是英雄?”她頑強地反抗封建禮教的重壓,鍥而不舍地進行科學研究。王對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歧視和壓迫充耳不聞,為封建社會婦女缺乏受教育的權利和學習科學文化的機會大聲疾呼,充分表現了壹個要求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平等的女強人的崇高精神。

第二,傑出的科學成就

歷史上,日食和月食壹直籠罩在神秘之中,甚至被用來預測好運或黴運。為了揭開這個秘密,王經常在她的鬥篷裏喝露水,獨自坐在戶外,仔細觀察星星的運行和變化。她用燈籠當太陽,圓桌當地球,鏡子當月亮。她在家裏反復模擬實驗,終於搞清楚了日月食的原理,寫下了著名的文章《月食論》。本文指出,只有太陽照在月球上,月球才有光。人站在地球上看,只有十五能看到滿月,初壹能看到新月。新月時,只要太陽和月亮靠近黃白道的交匯處,陽光被月亮遮住,就會發生日食。因為太陽高,月亮低,而且相距很遠,所以日食(日食的程度)隨著觀測者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日出時,只要月亮進入地球的陰影,就會發生月食。她關於日月食成因的理論與現代天文學公認的日月食原理完全壹致。

地球是壹個大球。為什麽站在地球邊緣和下半球的人不會傾斜摔倒?這個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常識。但在當時,人們很難理解。經過仔細研究,初出茅廬的女子王對這個問題給出了通俗的解釋。她在《論地球的圓圈》中說,地面上的人是以居住地為中心的,所以從遠處看,其他地方是傾斜的。看起來應該都甩了,其實不會。這是因為到處都是人,頭上蓋著天,腳下蓋著地。人居住的地球被天空包圍著,在空間上沒有嚴格的上、下、側、右之分。這是壹個非常有價值的認識。

王博覽群書,批判吸收。比如當時有的歷書上說恒星年和回歸年的區別是從漢武帝壹開始改歷法開始的。王指出,這種差異並非源於歷法,而是在於晉代發現歲差之後才出現的。歷書還說,由於歲差,春分逐漸東移。王指出,歲差引起的春分運動是向西而不是向東的。關於中國“定氣”何時產生的問題,有人認為“定氣”始於唐代歷法。王又批評說這是錯誤的。“丁琪”始於北齊的,繼之於隋的劉哀,到了唐代才由李和高僧壹行測算得比較準確。王的這些批評和意見基本上符合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實際。她壹絲不茍的學術態度至今仍令我們欽佩。

明末清初以來,西方各種天文理論傳入中國。王對的西方理論不是全盤接受,而是有選擇地加以運用。她既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說體系,也知道第谷的折中體系(即地球是宇宙不動的中心,太陽、月亮、星星都圍繞著地心轉,五大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她認為“西歷雖近,不可不準”,“可行則不可行;有事情,就是有問題。”壹個生活在18末世的女人能有這樣的洞察力,是很難能可貴的。

她的很多天文著作已經被人遺忘,現在能看到的只有金陵系列《德風閣》5、6、7卷的天文歷法心得。比如第五卷,有歲差之辯,有盈縮之辯,有星之辯,還有黃遲的第二種解釋。第六冊包括地球圓論、地球重於九天論、年輪定於地心論、日月五星隨天壹、二、三左轉論。第7卷包括Eclipse解和畢達哥拉斯三角形解。

在數學方面,王是以、梅玨為骨幹的安徽數學學派的主要成員之壹。在數學研究中,她註重吸收包括梅文鼎在內的中西算法之長,提高概括能力,化繁為簡,靈活運用,不被舊方法、舊思想束縛。她還擅長邏輯推理。她在《地球的圓周論》中提出“地球是球形的”這六個理論時,並沒有現代科學的實驗條件,而純粹是從現有的天文知識和數學知識中用邏輯方法推導出來的。在數學方面,她的主要著作有《歷法計算與簡單存儲》五卷本;規劃中的支壹,修訂規劃中的證明與錯誤,西部規劃中的增刪等。

王也是清代名醫。從小,她就註意向當醫生的父親學習醫學理論。她不僅精通醫學,而且能切脈處方。在醫學上,她首次提出五策,同時提出治病八要。由於王重視醫學與臨床的結合,善於思考,勤於觀察,她的醫學理論充滿了樸素的辯證思想。據史料記載,因為醫術高超,她在二十多歲時就得到了“女中華佗”的綽號。

她在詩歌和文學方面也取得了成就。著有《德風閣第壹集》14卷、《德風閣第二集》6卷、《詩賦三評》10卷、《婦女讀本》1卷、《沈拓談》1卷。

25歲時,王嫁給宣城秀才詹美。湛美是王的好幫手,跟隨王學習,幫助她整理手稿,為王的出版奔走。

王是中國古代女性的傑出代表,她在自然科學、詩歌和醫學方面都很有天賦。然而她29歲英年早逝,是科學史上的壹大遺憾。

中國歷代學者對王評價甚高。清代著名史學家錢大昕稱贊她為“班昭之後唯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