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鹿鳴鄉旅遊資源

鹿鳴鄉旅遊資源

鹿鳴鄉有許多未開發的旅遊資源,如七千多畝高山林場(海拔1.200m ~ 1.500m)、天坑(因在萬年村,當地居民也稱之為“萬年洞”)和紅巖村老地方(天然洞穴,冬暖夏涼,可烤羊)。有4800畝)、天然洞穴(數量很大,但沒有被開發)...該鄉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野豬、松鼠、長尾紅嘴藍鵲、白鷺等大量野生動物在此安居樂業。是喜歡戶外活動和冒險的朋友的天堂。

簡介

鹿鳴鄉位於現在的縣城南部,東北部是夏莊鄉,東部是彭浦鄉,東南部是南華縣,西南部是彌渡縣,西部是馬街鄉,北部是前所鄉。總面積153.22平方公裏。位於中山河谷,山勢呈南北平行於河谷,呈掃帚狀排列,呈扇形分開。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是西部的大梁子,海拔2095米。李雄河口最南端海拔1347米,是縣城的最低點。全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主要河流有鹿鳴、李雄和米昌,冬漲夏枯,屬沅江水系。年平均氣溫17.1度,年平均降水量489.2毫米。屬於北亞熱帶氣候,晝夜溫差大,垂直氣候明顯,特別適合熱帶亞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生長。年霜凍期為110天。

無煙煤在中國分布廣泛,其次是穆青硫礦和少量鉛礦。

鄉政府位於鹿鳴廟山,在縣城西北39公裏處。鄉慶村所屬。民國初年屬三區,1946屬天目鄉。1956屬於南區。1953屬於二區。1958屬於馬街公社。1975鹿鳴公社由馬街公社成立。1984更名區。鹿鳴鄉建於1988。到1990,轄7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

2004年,總人口為65 438+02 873人,3 292戶,其中男性6 829人,女性6 044人,農業家庭3 223人,非農業家庭65 438+02 798人,非農業家庭69人,非農業家庭65 438+075人。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3‰,人口密度為84.05438+0人/平方公裏。境內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彜族,其中漢族12399人,占96.31%,彜族464人,占3.6%,其他民族10人,占0.09%。

經濟以農業為主。由於歷史原因,該鄉生態環境脆弱。黨委政府逐年調整產業結構,結合治理荒山,發展經濟林和畜牧業,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恢復生態;建坑種果,改善水土治理夯實基礎;“調結構、果富農、果強鄉”成為全縣柑橘產區。2004年,鹿鳴柑橘榮獲“全國無公害綠色產品”稱號。今天的鹿鳴,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2004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735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8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54元,糧食總產量達到489.35萬公斤,人均糧食380公斤,財政總收入達到1.1.200元。2005年新開發美國山核桃2000畝,使全鄉建成區面積達到7150畝;新開發威系列柳橙、玫瑰柑橘等中晚熟優良品種900畝,使全鄉柑橘建成面積達到1萬畝。同時,以科技培訓為主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已建桔園的經濟效益。新發展生態竹林2000畝,使全鄉生態竹林面積達到5000畝;新建水窖920座,使全鄉小型水窖達到9102座,確保烤煙面積穩定在每年4000畝。

截至2004年底,企業120家,企業實際繳納稅收總額89萬,從業人員517人,占農村勞動力的6.36%。

2004年,鄉鎮機構的數量為56個,包括29名公務員和27個事業單位。

全鄉社區環境供水站1個,公路裏程48公裏,綜合市場2個。有8所學校,其中初中1,小學7所,共有學生1374人,教師128人,其中中學教師39人,中學生549人。有文化站1個,衛生院1個,村醫療站7個,其中鄉鎮衛生院有醫生9人,床位6張。自來水普及率19.8%,有線電視家庭覆蓋率13.7%。

米廠河、明路河、李雄河貫穿全境,向南流入李社河,形成紅河水系,是紅河水系的源頭之壹。位於中山谷,山川與山谷平行,排列成掃帚狀,分隔成扇形。地勢北高南低,高低錯落。最高點是西部的大梁子,海拔2095m,最低點是李雄谷,海拔1347m,是縣城的最低點。鄉政府所在地海拔1620m,屬於典型的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年平均氣溫17.1℃,最熱月份7月平均氣溫22.6℃,冷月10月平均氣溫9.9℃。溫暖濕潤,雨熱同季,年降雨量555.7mm,無霜期255天以上,晝夜溫差大,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日照2623.9小時,光質好,紫外線強;林木轉化覆蓋率38.38%,適宜多種作物和經濟禁果。全鄉共有3460戶,其中農業戶3345戶,人口12703人,其中農業人口12583人,非農業人口120人,少數民族481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84人。全鄉治安狀況良好,武裝力量和民兵組織健全。

鹿鳴鄉現有土地面積153.22平方公裏,耕地8549畝,人均耕地面積0.67畝,其中水田1490畝,旱地7059畝。煤炭資源和熱量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溫室”。土壤多為砂頁巖風化形成的酸性砂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非常適合種植多種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蠶豆、小麥、土豆等。它也非常適合種植亞熱帶水果,如柑橘和黑棗,幹果,如山核桃和栗子,也適合種植花卉植物,如山茶花和杜鵑花,以及各種經濟植物,如藥材和樹木。

主要特色產品是上千畝柑橘,年產優質無公害橘果產品3500多噸。美國山核桃和栗子也初具規模,有壹定的產品供市場。

人類地理學

鹿鳴鄉位於祥雲縣南部,是兩州(大理州、楚雄州)三縣(祥雲縣、彌渡縣、南華縣)的交界處。西北與雲南驛鎮接壤,南與龍水、桑木接壤,東與蒲甘接壤,東南與南華縣接壤,總面積153.22平方米,轄7個縣。

鄉政府駐地位於“老水城”鹿鳴寺腳下,距縣城39公裏。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095米,最低海拔1347米,為全縣最低點。年平均氣溫17.1℃,被譽為“天然溫室”。

根據傳說,古代的鹿鳴是壹個天堂,那裏古樹茂盛,馬鹿經常歌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躍進”時期,大量提煉鐵、鋼、銅,砍柴燒炭,過度毀林開荒,導致生態極度惡化。1986年,壹場罕見的洪水和泥石流災害給鹿鳴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20世紀80年代以後,歷屆領導人都非常重視生態,森林覆蓋率恢復到38.38%。目前,農村經濟逐年發展,烤煙、柑橘、山核桃、生豬養殖四大支柱產業初具規模。

據傳說,鹿鳴曾經是茶馬古道的捷徑。大篷車從雲南郵政出發,途經前所廟村、李雄坡三街亮子、南華九街亮子,可直達京東專區。

清鹹豐六年(1856),回民英雄杜文秀在鹿鳴起義時抗擊清軍,沿鳳凰山(後改名廟山)山腳下築堤六十余畝,高五尺,深四米。形成了壹片汪洋大海(後稱“老水城”),清軍壹時難以攻破。

1949年,為全面解放雲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軍滇黔桂指揮部設在鹿鳴鳳凰山文昌宮,舉辦兩期培訓班,培訓骨幹120余人。

鹿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鹿鳴洞經古樂以其古樸典雅而著稱。唯壹留在該地區的是“吉焦,胡博,”?在昆明舉行的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展出了四件古代樂器——琵琶(五弦)。桑木青老君堂(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被祥雲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農村經濟

2006年,全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01.5萬元,比上年增長1.4%;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第壹產業完成3343萬元,比上年增長11.5%;第二產業完成694萬元,比上年增長15.3%;第三產業完成978萬元,比上年增長28.7%;第壹、二、三產業分別占總產值的66.7%、13.8%和19.5%。農村經濟總收入3511000元,地方壹般預算收入11000元。

主要農產品產量:鹿鳴是壹個以種植業為主要收入的農業山區鄉鎮,主要收入為糧、煙、果、畜。2006年糧食總產量510.57萬公斤,烤煙產量52.98萬公斤,蔬菜總產量65.09萬公斤,油料作物產量3.62萬公斤,水果產量68.42萬公斤。糧煙產量比為9.64:1;本期農業產值3343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農業產值1956萬元,林業產值787萬元,畜牧業產值592萬元(年末出欄生豬7084頭,存欄生豬8769頭;屠宰36只,保留134只;出欄奶牛244頭,存欄奶牛3709頭;手頭7匹馬;驢有414頭;騾子有1756頭;雞屠宰13041,庫存21711;禽蛋產量25200公斤)。年末耕地面積8549畝,人均耕地0.67畝,農民人均糧食產量399公斤。退耕還林14584畝,義務植樹31萬株。

特殊行業

鹿鳴的特色是烤煙和柑橘。該鄉煤炭資源豐富,工業經濟以采煤為主。2006年有13個工礦企業,從業人員420人,比上年增長1.5%;工業總產值1,265438+萬元,比上年增長1%;營業收入65,438+065,438+0.9萬元,比上年增長65,438+05%;實現利潤總額56萬元,比上年增長65,438+02%;上繳稅金65,438+065,438+065,438+00,000元,比上年增長65,438+05.6%。登記管理的個體工商戶109戶,實現營業收入624萬元,比上年增長15.1%;利潤總額22萬元,比上年增長65,438+02%,上繳稅金8萬元。

為順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趨勢,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質增效,突出特色打入市場。目前正在開發烤煙(紅色品種)、優質柑橘、美國山核桃、日本甜柿和新品種板栗;發展生豬養殖和土雞養殖。2006年全鄉種植烤煙3800畝,產量52.94萬公斤,產值600萬元。全鄉規劃今後全鄉烤煙種植面積每年在4000畝左右,努力科技興煙,為煙草部門提供優質煙葉,為國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柑橘是主要的經濟水果。2006年底,全鄉柑橘種植面積11047畝,總產量超過600噸,年產值超過400萬元。鹿鳴的柑橘在市場上供不應求。2001被雲南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2006年至2010年計劃投資225萬元發展優質柑橘5000畝。2002年,鹿鳴試種山核桃,到2006年已發展到7350畝,產生了經濟效益。2006年至2010年計劃投資225萬元發展山核桃4500畝。2005年引進200畝日本甜柿試種,部分果實生長良好,市場前景廣闊。在發展柑橘、核桃的同時,積極推廣和改良傳統板栗,推廣板栗新品種種植,增加了產量,給百姓帶來了實惠。

2006年,為加強科技育種,改良傳統豬種,從祥雲鴻海豬場引進公豬12頭,母豬31頭,優化生豬品質,促進生豬養殖發展。當年出欄肥豬7084頭,產值約65萬元,年末存欄8363頭。計劃2006年至2065,438+00年投資1.25萬元,扶持500戶生豬養殖大戶。養雞也是鹿鳴的壹個亮點。在科技發展、飼料豐富的市場上,人們很難吃到好吃的雞,大多是受飼料影響,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土雞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正好彌補了洋雞洋蛋的不足,市場空間廣闊。年內出欄13919只,產值45.6萬元,年末出欄20584只。2006年至2010年計劃投入75萬元,扶持土雞養殖大戶500戶。

基礎設施

(1)水利:鹿鳴是典型的農業山區鄉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業增產增收,鹿鳴鄉鎮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萬元,比上年增長12%。2006年全鄉新建小型水窖425座,投資93.5萬元,增加蓄水量11475立方米,可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增加灌溉面積400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平方公裏,解決260人、128頭大牲畜飲水問題,水利化程度20%。

(2)五通:鹿鳴基礎設施薄弱,嚴重制約農村發展。為了改變現狀,村級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通過與祥雲縣電力公司、交通局、廣電局等相關單位協調,舊貌換新顏。目前,全鄉7個行政村實現了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56個自然村已通電,通電率100%;26個自然村有供水,供水率46.4%;45條自然村通路,覆蓋率80%;56個自然村有電話,覆蓋率100%。

(3)能源建設: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能降耗,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加大能源建設。通過向祥雲科技局、科協爭取項目資金和群眾集資,至今已建成沼氣池221個,占全鄉的6.6%。2006年,羅溪村推進千村扶貧,建成壹池三改93戶,占全鄉的2.8%。

鹿鳴屬低熱河谷氣候,日照充足,具有利用太陽能的優勢。但由於發展落後,經濟收入低,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熱能資源。目前全鄉只有23戶安裝了太陽能,占全鄉總戶數的1%。

(4)集貿市場:全鄉有兩個綜合市場,壹個是鹿鳴街綜合市場,占地28公頃;另壹個是李雄三街綜合市場,占地13公頃。有50多家小商品店。有生豬定點屠宰場,占地0.13公頃。

(5)街道建設:鹿鳴街主街道總長560余米,截止2007年6月5438+10月已完成硬化路面380米,占總長的67.9%;街道供水水源屬於地表水,未經處理直接引至鹿鳴村北部廟山高水池。沒有統壹的管網規劃,引水管道雜亂無章。沒有統壹的排水設施,采用明溝排水。生活用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安裝的路燈;街道兩側種植了行道樹,綠化美化了街道環境。

(6)環衛設施:集鎮有壹座公共廁所和壹個垃圾坑,由專人管理,負責環境衛生。

文化教育

全鄉共有8所學校,其中1初級中學,7所小學。2006年,鹿鳴初中有383名學生和29名教職員工。米廠小學有學生137人,教職工8人;鹿鳴小學有465,438+03名學生和65,438+09名教師。洛溪小學現有學生75人,教職工5人。龍水小學有學生126人,教職工8人;桑木青小學有學生120人,教職工7人;李雄埔小學有90名學生和8名教職員工;大坳乃小學現有學生79人,教職工7人。到2006年底,全鄉新建了6所小學和1所中學的教學樓。除了龍水小學位於祠堂和寺廟內,所有學校都實現了遠程教育,更新了桌椅板凳,但部分學校的師生宿舍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條件十分艱苦。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7.93%,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和入學率分別為89.1%40.9%。

2008年8月,鄉文化站綜合樓竣工投入使用,總藏書量2096冊,流通1,620冊。村級黨員活動室7個,村級文化活動室7個,村級業余文藝宣傳隊7個。全鄉7個村委會中,只有鹿鳴和桑木通有有線電視,覆蓋率17.5%,廣播覆蓋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