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杭州臨平有哪些鎮?

杭州臨平有哪些鎮?

臨平,北有永壽,南有武陵,西有扶風,素有“山口子”之稱,鎮史1700多年。位於縣東,為余杭縣縣令。高速公路距杭州艮山門28公裏。總面積7.5平方公裏,1.985總人口36308人。東漢時期的史書就已經記載了臨平的名字。攻打濟陽。破碎的李友軍。擊博南、秦軍、開封東北,斬首壹千人,前走五十七步,俘虜七十三人,賜臨平軍稱號。史記),漢代在劉欣的封地設置臨平縣,晉代形成市場。北宋端公元年(988)建鎮。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是進出杭州的東大門,也是保衛杭州的軍事重地。滬杭鐵路和杭深公路縱貫小鎮南北,杭州的公交車分兩路到達小鎮。每天都有班車開往縣城23個鎮和杭州、嘉興、義烏。上塘河貫穿全鎮,西起杭州,東至海寧,通過和諧港與錢塘江相連,通過鶴峰港與大運河相連。1985年,絲綢、針織、服裝、食品、釀造、機械、化工、制藥、建築、電子等行業有125家工廠。近年來,鄉鎮工業發展迅速。1985年末,共有鄉鎮企業36家,從業人員2105人,年產值1017萬元。各類商店360家,個體工商戶298家。有百貨大樓、招待所、二輕會展大樓等綜合商場,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蓬勃發展。文化體育設施包括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影劇院、新華書店、電視臺、廣播站、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幹部活動室、遊泳池、田徑場等等。學校有2所中學,2所小學,3528名學生。有10所幼兒園,有738名兒童。還有縣委黨校、教師進修學校、電大、老年大學等學校。醫療衛生設施包括第壹人民醫院、婦幼保健站、地方病防治站、防疫站和鎮衛生院。床位206張,醫護人員463人。為了方便當地人民的生活,Linping.com,壹個當地的門戶,被建造來為新城市的人民服務。臨平的景點很多,鎮東的桂芳橋,建於宋末,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鎮西有安平泉和安音寺,井泉還有壹些。鎮北有臨平山(蘇軾,南鄉子,歷代名士稱道),講的是上古的故事。誰像臨平山上的三塔,壹座亭子,在西方迎客送客?註:臨平山在杭州的東北部。蘇軾《劊子手裴偉甫》詩二韻,“葉飛秋於余杭門外,猶記人持舟。”告別臨平山上的塔,五年後,雲夢澤周南。“臨平塔是告別的標誌。),山東省新建的臨平公園,占地164畝。

臨平是杭州三大副城之壹。臨平新城的規劃充分展示了臨平的區位優勢,臨平是杭州連接上海和長三角的門戶。目前臨平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裏。

臨平新城(hzlp.com)臨平新城規劃中,新城西以09省道為界,西南以區界和滬杭鐵路為界,北以古運河延伸至德清縣、桐鄉市、海寧市交界處,東至海寧市,南至環城路。新城規劃面積133.94平方公裏,是原來的9倍。其中,城市建設用地111.5平方公裏。

臨平山,在臨平北,孤獨無助。山前有湖,山因湖而名。宋代臨平是杭州水路由東向北的第壹站,山上原有的塔、山、塔都是此行接近杭州的標誌。在唐代,臨平是壹個觀光的景點,有14個景點。山頂上有壹個精美的洞穴,也被稱為龍洞。山下有幾個景點,比如千流莫劍石,白龍潭,蓮花島。山腳下有壹座安陰寺,建於唐玄宗,名泉名曰“安平”。蘇軾曾經寫過關於春天的詩。寺前有唐托洛尼經幡(已毀)、古羅韓松、古黃楊木和唐梅。臨平依山傍湖,舊時“臨平十景”。(《余杭縣誌》第14部732頁)

潮汕,位於臨平與塘棲之間,與蘇州登威、無錫梅園並稱為江南三大賞梅勝地。超山梅花以“古、奇、廣”三絕著稱。抗戰前,滿山遍植李子樹,故稱“十香花通知單”。目前在唐梅和宋梅各有壹家分店,品種有萼綠、鐵骨紅梅等外來品種。登上朝鳳雲美樓之巔,數十裏梅海盡收眼底。潮汕最早的古寺是寶慈寺,大明殿最初是唐舞道子用來畫觀音像和雕刻石頭的。大殿西側有吳昌碩墓和吳全身石像,在“文林坪新城(hzlp.com)文革”中被毀。1980恢復,1985新增吳昌碩紀念館。山裏有許多奇怪的巖石,海雲洞是最好的洞穴。(《余杭縣誌》第十四部文化第729頁)

上塘河從杭州市根山門到海寧市嚴觀鎮匯入錢塘江,全長48公裏。從江幹區丁橋鎮裸堤流入本區星橋,經臨平鎮進入海寧市區。在我們地區,流量是11.4 km。主要支流有和諧港、喬司港和柘山港,由方嘉港和羊頭壩港交匯而成。和睦港通過七寶船閘與錢塘江相通,喬司港通過外喬司船閘與下沙地區多條河流、運河相通。上塘河北岸有白羊澗、龍興門、何家堰、石家堰等小港支流,建有林爽船閘,經鶴峰港與大運河溝通。羅誌河港堰閘成為125平方公裏範圍內的灌溉系統和交通網絡。

上塘河原為秦始皇開鑿的壹段牯嶺水道,後為西湖的排水通道。西湖和何澄河水化流經上塘河,灌溉沿河農田。但由於沿海沖積平原地勢較高,沙壤土容易沖刷沈積,雨水收集面積小,容易幹涸斷流。唐宋以來,有過多次疏浚整治。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大力疏浚河道,修復防洪閘堰,重點建設機電提灌供水工程。上塘河可以滿足我區臨平、喬司、興橋鎮7.8萬畝農田(地)的灌溉需要,滋養著生活在這654.38+0.25平方公裏土地上的654.38+0.2萬人口。

錢塘江曾經是大片的鹽田,也正是因為有了上塘河的沖刷,大片的鹽堿地才轉化為良田。北宋大文豪蘇軾,曾在喬司杜凱河水陸廟借宿,寫下“湯村(今喬司)駕鹽河在雨中督役”的詩句。他寫道:“秋曉鼓勵,萬指羅溝坑。雨助政,衣服濕透。人們像鴨子和豬壹樣,扔泥巴,濺水.....,線不夠,還要帶牛馬。..... "水的事好難講,最後他說:“給壹個山老朋友發個信息,註意不要壓藜麥湯。”汩汩的活水讓上塘河流域變得富饒繁榮,成為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壹。

上塘河壹直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元末明初張士誠開辟新河之前,上塘河是大運河進入杭州的唯壹通道。南來北往的船只如鯽魚過江,臨平自然成為杭州北部壹個熱鬧繁華的市鎮和商埠。尤其是南宋時期,杭州成為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上塘河自然是南北紐帶。在靖康革命中被金國扣押的的生母衛皇後,從大運河到上塘河畔回到南方,定居在臨平鎮上塘河畔的寺。宋使臣北上,金使臣沿上塘河南下。

上塘河貫穿鄉村建築、城鎮和村莊,像壹條蜿蜒的玉帶。優雅自然,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在水中倒映出河岸壹排排的綠樹、芳草和鮮艷的花朵,偶爾劃過壹只木船,水波有微微的花園花紋,在陽光下閃著點點光芒。唐代詩人張有寫過壹首詩《渡平湖》:“三月平湖草欲齊,青楊葉入長堤。田家起來叫,謝豹酒醒啼。就像山檻與朱燁相連壹樣,壹個新的水稻苗床建在水中。如此純凈淡雅的自然風光,難怪詩人誤以為進入了仙境。

板井亭遺址。板井亭,南宋接待晉國使臣的國賓館。

在安音寺遺址上,有壹處安平泉,有蘇軾的詩句“魯豫當時空,安平泉”。幹旱過後,泉水清澈甘甜。

桂芳橋,南宋時為黎族許氏兄弟會試進士而建,重修後仍屹立在上塘河上。

魏皇後駐紮的龍興寺(慈禧太後走後,“苗華寺”改名為“龍興寺”)雖被改建為學校,但入口處河上的龍興古橋依然在晚年守護著這個世界;

臨平山塔,臨平山頂的那座,蘇軾感嘆:“誰如臨平山塔,婀娜多姿?”雖然迎客西送的寶塔不見了,但去年建成的“東來第壹亭”將以更加挺拔優美的姿態矗立在臨平山頂,迎接送往滬杭壹線的人們。

[編輯此段]臨平新城

位置:臨平副城以南,包括臨平地鐵站、中央商務區、大東安小區。

臨平新城將引入“緊湊城市、宜居城市、文化城市、智慧城市、休閑城市”的國際先進理念,打造現代化新城區。其中,臨平副城地鐵經濟綜合體依托地鐵站的人氣聚集和輻射帶動效應,建設集娛樂、休閑、居住等功能於壹體的區域性公共活動中心;臨平副城中央商務區未來將成為臨平市的金融貿易、商務辦公、會議展覽和大型購物、休閑娛樂中心區;大東岸社區改造街區將成為以人民廣場為中心,以文化為精髓,以河流、建築等景觀為特色,集居住、文化藝術、休閑娛樂、商務辦公為壹體的臨平副城文化綜合街區。

磁懸浮、地鐵、高速公路穿城而過。

從規劃中可以看出臨平新城未來的發展趨勢:臨平山、潮汕山、黃河山猶如珍珠,運河、上塘河、丁山湖相連。最突出的是新城交通發達,滬杭磁懸浮、地鐵(輕軌)和多條高速公路穿城而過。

全長約175公裏,項目總預算約350億元。據悉,國務院批準的磁懸浮滬杭線工程將經過臨平。磁懸浮列車將從東部沿滬寧高速公路向北行駛至杭州汽車東站。

杭州地鐵1號線余杭段將經過臨平新城,沿正在改造的臨平迎賓路,由北向南至九堡東。據了解,迎賓路立交改造工程正處於緊張施工階段,預計2006年底前完工。建成後可緩解臨平城區出入口交通擁堵。

此外,杭浦高速等高速公路將使新城與外界的溝通更加快捷。

臨平沃爾瑪項目進展迅速。

位於臨平迎賓路與歐華洲街交叉口西南角,總投資654.38+0.6億的臨平沃爾瑪購物廣場已經開工,正在快速推進。目前,基礎工程已經完成。預計購物廣場的土建工程將在今年內完成。

此外,余杭經濟開發區位於臨平新城的中心,錢江經濟開發區位於新城的東南部。這兩個工業園區將成為臨平工業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