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的作者在內地不僅沒吃過,也沒聽說過。據朋友說,鯔魚通常棲息在暹羅灣的海底。每年臨近冬季的至日,海水越來越冷,烏魚群只遊到高雄的海裏。剛來臺灣省的時候,在朋友家喝啤酒聊天。他取出壹對亮黃色和琥珀色的鯔魚幼蟲。首先,我把棉花浸在上好的白幹酒裏,反復摩擦,把表面的壹層膜剝掉。然後壹起把皮撕下來,切成小薄片,放在小炭爐上用文火慢慢烤。烤在魚上,壹個壹個膨脹出小泡泡,就大功告成了。配上蒜片,很好吃,軟而不膩,比吃荷蘭高級奶酪還好吃。
早些年,臺灣省的上林華是壹家著名的餐館。因為剛到臺灣省的時候,不知道怎麽點菜。有壹個餐廳女服務員,綽號航空母艦。她因其寬厚的拳頭而得名,她能壹口氣吞下半打啤酒而不變臉。據說她的專長是為客人點餐。有壹次,她給我點了壹份生煎“龍腸”,形狀像迷妳魷魚,嚼起來又脆又嫩。據說這種龍腸是類似魚脂的東西,是從公烏魚的肚子裏掏出來的。除了好吃,還很滋補。特別是不是每個公鯔魚都有,所以比較貴。這道菜在上林華只吃過壹次。後來在飯店餐廳接觸海鮮,點了幾次生煎香腸,都是說沒有。現在想起來,那種清脆爽口的味道還縈繞在我的牙齒和臉頰上。
九孔鮑魚
“九孔鮑”在臺灣省簡稱“九孔鮑”,屬於貽貝科。外殼薄而結實,花紋五彩繽紛,十分鮮艷悅目。背面有九個螺紋孔,所以叫九孔。九洞多產於花蓮臺東沿海壹帶,據說正宗。臺東產的東西,後殼都要有九個螺絲孔;北殼沒有九個螺絲孔,或多或少,美食家應該不會吃。壹看就知道不是真的臺東產的九孔。
九孔的好處是比壹般的蚌更肥更細膩。吃壹個就是壹個,很有嚼勁(有嚼勁的意思)。不像吃海瓜子,新鮮的就是新鮮的,太難滿足了。九孔塗上鹵水,在火上曬幹,最能保持自己的風味。可惜華東周邊大小餐廳的廚師都不太會做九孔,把握不住老嫩的火候。他們挺好的,十有八九嚼不動。如果不去除韌帶,他們甚至會塞牙。真想九洞喊冤。後來在高雄的李佳園,吃了壹個九洞,老嫩適中,鮮醇,算是大嚼了。
破壞
在臺灣省,嘉義的八蓋港、臺南的安平港、高雄的宏茂港都以產蟹聞名。臺灣省有兩種螃蟹,壹種叫紅?壹種叫青蟹。這裏的青蟹自然沒有大陸的豐富,但是臺灣省產的紅蟹?在內地也不多見。
至於吃螃蟹,平金講究七尖八團,江浙講究九月十月團。中秋滿園,桂香四溢,或是東籬上采菊,總該是把鉗子夾在酒上的時節。但臺灣省吃螃蟹,會在春末三月,鳥飛草長的時候。為了長滿脂肪。這時候只要壹打開蟹蓋,就真的是所謂的黃頂蓋了。整個蟹蓋都塗上了蟹膏,愛吃蟹黃的朋友可以大飽眼福了。但深秋初冬,大陸吃螃蟹,肉松糊薄。
凡事都有例外。記得早些年我們住在嘉義的時候,幾個吃螃蟹的美食家在嘉賓餐廳偶然遇到壹個叫昆的螃蟹專家。他有壹技之長,買了紅酒。養在瓦罐裏,周圍塞些雜糧和糠,讓螃蟹在瓦罐裏根本動不了。每天餵兩次煮熟碾碎的鴨蛋黃,正是隆冬刺骨的三月九時節。如果妳在客人面前吃紅色食物?還能吃到黃頂蓋的大肥蟹。近年來醫學界發展出吃紅色?藥膏最容易增加膽固醇,所以目前所有血脂濃度稍高的朋友都很警惕,不敢多打牙(北平話是“大吐”的意思)。
蚊
“章魚”在中國大陸被稱為牡蠣,在臺灣被稱為章魚,是在鹽水港人工培育的,也是最受歡迎的海鮮。高雄新大港和臺南安平新港?湖的周圍,是養蟑螂的大本營。養蟑螂的人有的用固定吊蟑螂,有的用浮動吊蟑螂。掛蟑螂大概14到20天就會胖起來,可以吃了。近年來,社會上流行海鮮,電視臺的布袋戲也穿插著買炸蛤蜊的表演,所以炸蛤蜊和蛤蜊面成了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食物。
當妳吃蛤蜊時,妳必須用平底鍋煎。鍋不吃油,可以少放油。可以油煎雞蛋,蔥花,這樣不油膩,香。臺南的蛤蜊炒面和蛤蜊面在全省都很有名。原來只有在街邊小店才會炒蛤蜊吃,不高雅。自從高雄大同公司開業後,九樓的大排檔也占據了很高的位置。
海瓜子和大黃魚
內地江浙壹帶的人認為“烤蝦”、“海瓜子”都是呷酒的佳品。臺北的淡水也是海瓜子產的,雖然新鮮度還不錯,但是殼厚肉多,沙礫多,大家拿酒都嫌麻煩。1972年,筆者去金門,意外吃到肥嫩的瓜子。同桌的是浙江黃巖人,彼此好感。壹大盤海瓜子,三下五除二,吃得幹幹凈凈,滑溜溜的。座位都是魯豫的,大概對海瓜子不感興趣。盤子還剩下壹大半。我們拿著它吐出來。曾經聽朋友說過,金門的海瓜子是海鮮中的壹絕。試了壹下,真的很不壹般。
有三種魚我最喜歡,松花江的白魚和蘇北的何麗霞。魚,還有壹條大黃魚。這三種魚都是鮮嫩嫩的,只有幾根刺。我吃過很多臺北有名的大黃魚。據說都是金門人。因為凍得太久了,總覺得有點變味。這次去金門,招待所有個廚師,天津西固人。有壹天午飯的時候,海碗燉的居然是壹條大黃魚。所謂燉,就是天津普通家庭做的水煮魚。金門吃的是海裏的黃花魚,離水只有幾個小時的路程。自然是鮮、肥、嫩、美。魚上的蒜瓣,嘴裏有壹些甜絲絲。說實話,我那年在天津從來沒吃過這麽豐盛的水煮魚。那次去金門的社員,在平金老鄉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有人誇他們好,大家就附和。三餐有燉大黃魚,還配了腸粉。就像回到老家,坐在炕上吃家鄉飯。
珍珠蝸牛
臺灣省真正的海鮮特產是“珍珠螺”,這是大陸沿海省份從來沒有過的。蝸牛體型很小,只有壹半左右的長度,產於淡水鹿港沿岸。當年住在淡水的英國人經常用珍珠螺螄配奶油做成奶油珍珠螺螄湯,味道有點像鮑魚,但是很好吃。英國人史密斯稱這種珍珠蝸牛為迷妳蝸牛,因為壹只珍珠蝸牛挑出來的肉比火柴頭大不了多少。買壹大筐珍珠螺螄也就幾十臺幣,但螺螄肉只挑了壹把,挑起來也要幾十塊錢。珍珠螺螄也可以用淡水煮熟,配各種調料食用。有壹次在鹿港吃海鮮,點了壹盤串珠螺螄。我敢說,每只串珠蝸牛的尾巴上都有壹塊小石頭,幾乎是半圓形的。它離不開蝸牛的尾巴。除非我的朋友們教我訣竅,否則我很難把它摘下來。據說這種小石頭的硬度堪比鉆石,用錘子砸破也不容易。我覺得把這塊蝸牛石收集起來,做成手鐲或者項鏈,會是壹個巧妙的點綴。
《日月潭》
本省有壹種貽貝,殼扁而薄,壹面白色,壹面紅褐色。我們好吃的朋友給它取名“日月潭”,它的肉鮮嫩,像蛤蜊壹樣帶血。這種貽貝被賦予了陰寒之氣。夏天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多吃幾次“日月潭”,火熬就能消除。但是陰寒特別重,女性不宜多吃。吃“日月潭”應該只煮白了蘸調味品。高雄大水溝有壹家露水店,用洋蔥、胡椒、檸檬魚露調味,不加醬油。又酸又鹹又辣,風格獨特。旅居美國的畫家錢寶昂前年收集了100多枚日月潭的貝殼,用化學藥品去除了貝殼裏的瓷光。他請了繪畫界的名家,用錦盒畫壹些有鱗的草蟲,也是壹門獨特的學問。
在臺灣省,海鮮曾經是最便宜的食物,所以每頓飯都離不開海鮮。但是現在大家都在起哄,妳開海鮮園我開海鮮樓,東邊是活海鮮,西邊是海鮮珍品。在社交場合,也認為吃海鮮是壹種時尚的新鮮事物。導致現在的海鮮價格飆升,不吃海鮮也成了壹場盛宴,但也不夠有意思。
但是,海鮮雖然好吃,但是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河魚生病。如果喝點白酒,比如五加皮或者大曲茅臺,既殺菌又暖胃。如果我是壹個貪吃的人,我也會有同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