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相關信息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相關信息

到2020年,鐵路營業裏程由654.38+萬公裏調整為654.38+02萬公裏,其中客運專線由654.38+02萬公裏調整為654.38+06萬公裏。

快速客運網建成後,京、滬、漢、廣、安、成等中心城市將與周邊省會城市形成1至2小時的交通圈;從北京到上海只需4小時,從廣州6.5小時,從哈爾濱5小時。

10月27日,鐵道部165438+公布了《中長期鐵路網調整方案》(以下簡稱調整方案)。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今日表示:“新調整的方案將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裏程規劃目標由654.38+萬公裏調整為654.38+02萬公裏以上,其中客運專線由654.38+02萬公裏調整為654.38+06萬公裏,電氣化率由50%調整為60%。主要繁忙幹線將實現客貨分離,布局基本合理。

鐵路運輸“瓶頸制約”嚴重

“從目前情況來看,由於我國鐵路發展長期滯後,運輸能力十分緊張,限運形勢依然嚴峻。”陸東福說。

鐵路網整體運力長期緊張。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每萬平方公裏鐵路81.2公裏,僅為德國的9%,英國的10%,日本的11%。按人口計算,中國人均鐵路只有6厘米,不到壹根香煙的長度。鐵路車輛滿意率只有35%,“壹車難求”問題十分嚴重。鐵路客車每天只能提供不到300萬個座位,但日均客運465438+萬。在春運、暑運、節假日等時段,“壹票難求”的問題十分突出。

繁忙幹線瓶頸問題突出。全路59條主要幹線能力利用率超過90%。京滬、京哈、京廣、京九、隴海、滬昆等6條繁忙幹線平均運輸負荷是全路平均水平的3倍,其中旅客密度是全路平均水平的4.8倍,能力利用已達極限。

煤炭運輸通道能力嚴重不足。2007年,全國鐵路完成煤炭運輸654.38+0.54億噸,占總發送量的49.3%,既有線運輸能力飽和。

西部和東北部路網薄弱。西南三大對外通道中,陽平關至成都除劉著復線、寶成線外,其余均為單線鐵路,多建於五六十年代,技術標準低,運能小,迂回性能差。

新的調整方案根據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進壹步擴大路網規模,改善布局結構,提高運輸質量,體現了原方案快速擴大運輸能力、快速提高裝備水平的要求。

調整後的方案主要有以下變化:

快速客運形成網絡

鐵路快速客運網由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和客貨混合快線組成。調整方案總規模超過5萬公裏,比原方案增加2萬公裏。保持原有“四縱四橫”客運專線基本框架不變,進壹步加強繁忙幹線客貨分離,延伸擴大客運專線覆蓋範圍,加強客運專線之間的互聯互通,發揮整體優勢。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建設目標由654.38+0.2萬公裏調整為654.38+0.6萬公裏以上。

這個快速客運網絡連接了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覆蓋了全國90%以上的人口,大大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屆時,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廣州、Xi、成都等中心城市將與周邊省會城市形成1至2小時交通圈,與周邊城市形成半小時至1小時交通圈。這條快速客運網絡建成後,東至上海僅需4小時,南至廣州6.5小時,至昆明8小時,西至烏魯木齊11小時,北至哈爾濱5小時。

調整方案將城際客運系統從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擴展到長株潭、成渝、中原、武漢、關中、海峽西岸城鎮等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地區,覆蓋沿線所有中心城市和主要城鎮,實現小組團、高密度、公共交通,有效滿足區域大容量客運需求。

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新發展線

調整方案進壹步擴大西部路網規模,完善中東部路網結構,將規劃新線由1.6萬公裏調整為41.0萬公裏。

增加中俄蒙等對外鐵路通道,完善東北、西北、西南地區出入境國際鐵路通道。計劃新增向塘-莆田(福州)、合福-福州、樂山-貴陽-廣州、昆明-南寧-廣州、Xi安-漢中-綿陽、烏魯木齊-哈密-蘭州等線路,進壹步加強區域間聯系通道,使區域間客運快捷方便、貨運量大,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經濟社會發展的鐵路“瓶頸”。

新增喀什-和田、嘉峪關-策克、安康-張家界等鐵路,擴大西部地區鐵路網規模,總規模超過5萬公裏。新增上海至南通、廣州至茂名至湛江、青島至連雲港至鹽城鐵路,進壹步完善東中部鐵路網。

為適應我國對外貿易和沿海港口發展的需要,結合全國港口發展和功能布局,擬在沿海港口建設壹條鐵路支線和壹批物流中心站,運距超過1000公裏,形成公路與港口緊密銜接的運輸體系,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

構建以煤炭運輸為主體的區際大能力通道

為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煤炭運輸的需求,圍繞十大煤炭運輸基地和新疆地區,補充完善了煤炭運輸通道。在建設客運專線、實現幹線客貨分運、釋放既有鐵路能力的同時,加快大秦鐵路等既有鐵路擴能改造,加大“三西”地區煤海和鐵路直通中南、華東內陸地區以及新疆地區煤炭運輸通道和集疏運體系建設。煤炭運輸通道運輸能力將達到23億噸以上。

現有鐵路的大規模改造

在對現有的京哈、京滬、京九、京廣、隴海、滬、滬昆等7條主要幹線進行復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的同時,還將對“四縱四橫”綜合運輸通道內的現有鐵路幹線進行復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進壹步增強通道內的鐵路運輸能力。調整方案將增建二線建設規模由654.38+0.3萬公裏調整為654.38+0.9萬公裏,既有線電氣化建設規模由654.38+0.6萬公裏調整為2.5萬公裏。

調整方案實施後,我國鐵路網規模進壹步擴大,路網結構更加合理,運輸能力大幅提高,運輸質量快速提升。繁忙通道已分客運和貨運線,主要通道已基本實現雙軌通過能力。東北、西北主要幹線實現電氣化,華東、華中、西南基本實現電氣化聯網。中國鐵路特有的速度、密度和重載運輸結構得到了協調和兼顧。

在運輸質量上,客運專線網形成規模,城際鐵路網基本覆蓋,主要樞紐點和線路協調,城市間時空距離大幅縮短,省會城市間總旅行時間節省50%以上。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聯系更加緊密,客貨配送更加方便快捷。鐵路重載運輸和集裝箱運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