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的結束,高校招生壓力緊張,壹些高中也開始“招收”高考生。近日,南陽、商丘等地讀者不斷向本報反映,部分公辦高中不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禁令,公然開設復讀班招收高三復讀生。
2007年8月,教育部部長周濟明確指出,公辦高中舉辦復讀班是利用國家資源收費,不利於教育公平。因此要求從2008年起,全國所有公辦高中禁止舉辦復讀班,禁止招收高三復讀生。2008年春節前後,河南省教育廳也出臺“禁令”,要求全省所有公辦學校不得舉辦復讀班。
7月17日至7月23日,記者趕赴讀者反映強烈的南召縣、商丘等地,對公辦學校復課情況進行調查。
南召:壹中復讀班開始了。
7月16日,南召縣壹中多名學生開始上課。
高考後壹個多月,沒能考上理想學校,高考失利的學生開始返校復讀。他們做著同樣的夢,希望通過復讀改變命運。復讀從7月10開始,畢業班的老師和學生都進入了角色。
在南召壹中大門附近的壹面墻上,記者看到了壹本招生簡章,內容是南召壹中2008年秋季高三復習生招生辦法。宣傳冊上說,南召壹中是南陽市示範性高中,南召縣老牌公辦學校,2008年高考取得好成績。在此基礎上,學校以“建設壹流教師隊伍,打造優質高中”為目標,繼續招收復讀生,並根據高考成績明確復讀收費和優惠政策。
根據招生簡章,高考成績在壹、二、三年級的學生,復讀時可免學雜費、課時費、電腦費,每月發放300元、150元、100元的獎學金。三本線以下的需要交不同級別的學費。
此外,簡報在顯著位置註明了復讀班的師資配置:由具有多年高三教學經驗和豐富高考指導經驗的骨幹教師授課。
據知情人透露,截至7月28日,南召壹中復讀班已經開了5個班,每個班60人左右。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公辦學校不允許舉辦復讀班。”7月17日,南召縣教育局副局長許多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08年春節前後,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相繼下發了公辦學校復讀班的禁令,要求從2008年起,所有公辦學校不得舉辦復讀班。南召縣壹中開始復讀班明顯違反了教育部門的禁令,所以縣教育局正在考慮如何處理,打算由縣教育局牽頭南召縣復讀學校。
商丘:所有公職都辦高招班。
與南召縣壹中的情況類似,商丘大部分公辦學校都舉辦了復讀班,並高調利用媒體宣傳招生。
7月25日,商丘市有知情人士帶領記者走訪市區第壹、第二、第四高中,發現這些高中都在招生復讀班。
下午3點,記者來到商丘市第壹高級中學。學校大門右側的門衛室,成了復讀班的招生辦。屋子中間擺了壹排桌子,後面坐著三個男老師和兩個女老師。桌子上有咨詢、收費等牌子,各有分工。很多學生和家長向招生老師咨詢復讀的各種問題。在招生辦外面,還有壹張印刷精美的《商丘市第壹高級中學2008年復讀班招生公告》,非常吸引人。
隨後,記者來到商丘華僑梁浩高級中學(商丘二中),學校門口貼著招收復讀生的通知,與商丘壹中類似。在商丘四中,復讀班的招生通知也貼在學校門口,很多學生在這裏瀏覽。
“不僅是市區高中,縣市區也是。”商丘市民權縣九九高中校長遊恒說,全敏高中和全敏壹中都是市級示範高中,是老牌公辦學校。最近他們都開始了招收復讀生的宣傳,不僅在縣城到處張貼招生通知,還派老師到學生家裏進行說服動員。更有甚者,他們最近壹直在縣電視臺播放招生廣告。
虞城縣壹所民辦學校的校長也向記者透露,虞城高中是省級示範高中,虞城二中是普通高中。兩所學校都是公立學校,但最近也開始大規模宣傳招收復讀生。
為什麽禁令成了壹紙空文?
2007年8月4日,教育部部長周濟在湖北省召開的中等職業學校國家資助政策落實情況和2007年招生任務座談會上指出,公辦高中舉辦復讀班是利用國家資源收費,不利於教育公平。明年起,全國所有公辦普通高中將禁止舉辦復讀班,招收高三復讀生。
南召縣教育局副局長許多透露,2008年春節前後,河南省教育廳還要求全省所有公辦高中從2008年開始禁止復讀班。
那麽,面對如此嚴重的“禁令”,為什麽公立學校仍然置之不理,不惜“突破紅線”舉辦復讀班呢?
高三畢業班的壹位班主任告訴記者,學校舉辦復讀班其實並不註重經濟效益,甚至貼出“獎學金”給學生,目的只有壹個,就是升學率。每年高考成績公布的時候,大家看到的都只是壹個成績,而不是復讀生和應屆畢業生的單獨成績。因此,在教育部門只重視高考升學率的情況下,公立學校非常重視作為升學率增長點的復讀生,紛紛加大投入,或明或暗地招收復讀生。
明顯的例子來自南召縣第壹中學。學校在招收復讀生的通知中稱,今年高考招生593人(含招收飛行、體育、藝術的學生),超額完成縣政府下達給學校的目標任務。事實上,壹位熟悉情況的教育工作者告訴記者,今年全校成績第壹的58名考生中,有21的新生;二本線以上學生275人,新生113人;三本線以上543人,新生253人,其余為其他類別考生。
“如果沒有復讀生,政變的結果可想而知。”壹位高中老師說,復讀生的成績不會單獨列在高考成績裏。
另外,考試成績低的復讀生回到高中校園,除了要繳納與應屆畢業生相等的學雜費外,還要根據高考成績向學校繳納不同數額的復讀費。這個收費不僅不統壹,而且缺乏相應的監管。往往是學校根據自己的名氣和實力來決定的,有的學校甚至是大賺壹筆。
禁令下候選人的命運
事實上,面對省內公立學校普遍存在的復讀班,教育部門的禁令似乎與現實有些不太現實。更重要的是,禁令關系到復讀生和應屆畢業生的人生命運。
7月10日,高考結束壹個月後,南召縣高三學生孫靜(化名)再次回到熟悉的教室,開始復讀。
孫靜高考成績517,剛剛達到本科二批錄取線,但與武漢大學錄取線還有壹定差距,孫靜決定明年沖刺重點大學。
“如果壹中沒有復讀班,那麽多需要復讀的學生去哪裏上學?”南召縣壹中壹位畢業班老師說,現實中,每年都有很多高考生因為各種原因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如果政府不辦復讀班,社會組織的復讀班良莠不齊,如何保證這些復讀生的成績?如果他們高考壹次失利,復讀後質量得不到保證,他們的命運就會被改變。
“公立學校大壹新生設復讀班不公平。”商丘市應天高級中學負責人徐全利表示,公立學校開設復讀班時,都是把自己的老師提供給復讀生,而新生卻享受不到這部分資源,造成了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復讀生和應屆畢業生是競爭對手,大量的復讀生占據了本應屬於應屆畢業生的高校招生名額。
商丘壹名高四新生告訴記者,很多復讀生選擇復讀,並不是因為考不上大學,而是因為認為自己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這種情況下,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對應屆生考生不公平。
面對有限的教育資源和激烈的競爭,如何平衡復讀生和應屆畢業生的利益,顯然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深思熟慮。南召縣現代中學校長張海清認為,既然教育部門的禁令已經出臺,就應該維護政策的權威性和震懾力,但同時要合理安排復讀生的出路,加大對民辦機構舉辦復讀班的政策引導,提高民辦教育復讀班的質量,讓復讀生和應屆畢業生在合理的起跑線上競爭。這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