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誌向執教浙大之初,李守恒就立下了把浙大打造成世界壹流大學的誌向。1928年4月,他在給學校主管部門的建立化學研究與材料實驗研究所的建議中提出“學校大批好學有思想的人,要深入研究科學,在很短的時間內與西方大學競爭。”他還要求老師們“獨樹壹幟,獨樹壹幟,胸懷大誌。”對學生來說,壹進校門,就要樹立壹種在科學和事業上有所建樹的誌向。這就是他提倡的“三個目標”的教育思想。
李守恒首先瞄準了美國化學教育的先進水平,擬定了中國第壹個化學系達到世界壹流水平的宏偉目標。麻省理工學院1888開設化工課程至今已有39年,我國化工高等教育始於1927年4月。當時美國的化學工業和石油工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化學教育也相應發展很快。6月1922-6月1937期間,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對美國82所擁有化學工程教育的大學進行了嚴格的審核,其中28所大學合格,均為美國名校。當時中國的化學工業極其薄弱,沒有化學教育的經驗。所以李守恒提出:“要達到美國化學教育的水準,不是沒有如履薄冰的感覺。”但他記住了創業難的古訓,帶著“取法為上,唯得中”的思想,要求浙大化工系從壹開始就要高標準、嚴要求、高起點、有特色,不要各方面都超過他們,至少要和他們並駕齊驅,能夠互相扶持。
浙大化工系成立之初,李守恒聯合了所有的老師,開設了所有的必修課。到1930,浙大化工系的課程設置與美國同類大學基本相同。李守恒等學習成績優異、誌向遠大、治學嚴謹的教授來系任教;同時,我們從自己的畢業生中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從而形成了化學工程系強大的師資力量,擁有蘇、吳、馮新德、侯等著名教授。李守恒積極致力於教學設備和圖書的建設。1930化工系先後建立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業分析、工業化學等實驗室,隨後儀器設備逐步充實完善。浙江大學化工系以文獻齊全,化工原理實驗室設施齊全而享譽國內外。
針對當時化工廠少,規模小,產品品種單調,發展不及糧食、冶金、軍械、輕工業,燃料動力的基礎資源來自煤炭等情況,李壽恒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時間上進行調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美國化學工程系的學生特別註重物理冶金,而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的學生化學冶金和物理冶金並重。再比如數學課。美國只考微積分和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是數學系教的,物理只考普通物理和物理實驗。李壽恒認為“這是基礎訓練的缺陷。”浙大側重於圖形微分和數字微分的新方法,以及圖形積分和圖形微分方程,由化工專業培養的數學家授課。所以雖然課時比美國少,但是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和美國學生壹樣多。再比如經濟學。在美國,只開設經濟學和工廠管理課程,而浙江大學化工系增加了工程經濟學課程,使學生“對世界經濟有遠見卓識,並能正確批判。”在工程學科中,機械系的機械工程與實驗和電氣系的電工學與實驗都包含在機械方面。浙大的畢業生遍布全國,化工、核工業、冶金、機械、電子、食品、輕工,甚至航空航天。他們能夠適應工作的需要,並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得益於李壽恒創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
李守恒在擔任浙江大學工程學院院長、主持浙江大學教育工作期間,積極推行科學管理制度,培養良好學風。65438年至0936年,李壽恒任浙江大學憲法委員會主席。他在高校積累了多年的教學和行政管理經驗。在朱校長的領導下,主持制定了招生、學籍管理、註冊統計、學分制、研究生、校務會議的組織和代表產生辦法、教職工的招聘、聘任、兼職和兼課、科研和車間實習、實驗室管理、教學設備和圖書購置管理、經費計劃和管理、學校組織制度、導師制、學校規章制度等規章制度。形成了從教學科研到行政、物資、財務、校風校規等各種總則和具體實施細則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管理體系。而且這些規章制度,大部分都是在西學途中修訂制定的。除了制定和執行各種教學和行政方面的規章制度外,李壽恒還強調學校必須有嚴格的紀律,培養良好的校風來培養學生。倡導學生有刻苦學習、打好基礎的紮實學風;教師要研究教學方法,要有“用原理、用方法”的良好教學氛圍;老師希望大家都參與科研,形成濃厚的科研氛圍。在竺可楨校長的領導下,浙江大學在抗戰時期崛起,成為與清華、交大齊名的著名高等學府。李守恒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2,國家部門調整。面對新建工科院校和國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形勢,為解決師資力量不足,李守恒組織部分專業教師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到相關工礦企業進修,邀請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職上課;要求全體教師教書育人;要用科研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所有專業都要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還牽頭制定了《教師過勞實施辦法》和《教學法委員會條例》;參與制定學校12發展規劃;組織師生向科學進軍;統壹全校的教學計劃;組織新的教學、科研、生產和管理體系。他善於總結新鮮經驗,早就明確指出,蘇聯模式辦純工科學校有很大的局限性,理工科結合是高校的發展方向。他實事求是地提出重建數學、物理、化學三個系,新增工業企業、化工機械、鑄造等專業。從1952到1957,李壽恒任教務長、副校長期間,浙大的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享譽海內外。20世紀60年代初,李守恒受命創辦浙江化工學院。當時正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學校新建在浙西山區,更加困難。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他提出要加強基礎教學,把最有經驗的教師調到基礎課教學,自己帶頭教學,舉辦教師培訓班並親自當班主任,通過教、幫、帶等方式提高教師水平,最終使教學質量基本達到部裏規定的要求。年過六旬的李守恒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為浙江化工學院的創建做出了巨大貢獻。
發揚實事求是精神培養優秀人才
1938 165438+10月浙大西遷,暫住廣西宜山。根據浙大十幾年發展形成的校風和學風,竺可楨把“求真”作為浙大的校訓。李守恒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揚了浙大的“求真”精神。他倡導了壹系列優秀的教育理念,並付諸實踐,嚴格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對於學生,他強調嚴格要求,打好基礎,從入學到畢業始終註重“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他認為,每壹門學科都有理論和知識體系,都有研究方法和技巧,在壹個知識體系中各部分都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壹定要聯系在壹起,融會貫通。他還強調基本功的訓練,即實驗技術、測試技術和操作技術。他認為,與國外相比,差距不在理論上,而在技能上。只有學好技能,才能更好地運用理論和知識。他要求師生雙方“吃透,牢牢掌握,熟練運用,舉壹反三”。他註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自學能力。他特別註重實驗教學,把教學、科研、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畢業後能勝任各種工程領域的工作。辦學初期,李守恒設法在化工系辦了制皂、制革、油脂等小型化工車間,供學生實習。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李守恒就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當時的上海天元電化廠和永利化工公司南京石煤硫酸廠實習,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化工系成立之初,李守恒特意將“雜誌報道”列為必修課,訓練學生閱讀書刊,以便學習最新的化學知識。李壽恒還組織創辦學術刊物,鼓勵師生進行科學研究。李守恒特別強調要有壹支好的教師隊伍。他認為,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壹生,不僅是在學習上,還包括思維和風格。他說,“任命優秀的教師來辦好壹所學校是非常重要的。”他要求老師們:(1)要持之以恒,努力工作,在教學科研中做出優異成績。(2)要有艱苦奮鬥、自力更生、進取競爭、不甘落後的精神。(3)要有自己學校的淵博的知識,獨到的見解,遠大的誌向。(4)在教學實踐中,要盡力推陳出新。教科書必須每年修訂,減少過時或膚淺的內容,補充最新的科學成果。(5)經常、堅持不懈地閱讀最新的書刊,了解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水平。(6)必須進行科學研究,使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成,學生手腦並重,提高教學質量。(7)理工科大學的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自然科學知識,還要有壹定的人文科學知識,做到文理貫通,教育學生“文”“武”(自然科學和技術知識)兼備。(8)註重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李守恒認為,對於真正有才華、有獨特性、有主見、有突出成就的教師,應該給予真誠的支持和鼓勵。李守恒更是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帶頭培養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在他的帶領下,浙大化工系很快形成了壹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他特別堅持對青年教師高標準、嚴要求,如規定青年教師必須做大量練習,由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布置檢查。數學助教壹般至少要完成2000道習題。70多歲後,他親自教授化工原理等基礎課程,並示範給年輕老師看。
在其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李守恒在世界各地培養了數千名本科生和40多名研究生。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國家建設的骨幹,是專家、學者、教授和各級領導部門的負責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
重視科研、教學、研究的結合。
李守恒是化工教育與科研相結合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早在浙江大學化工系成立的第二年1928,他就建議化工系成立化工學院,並提出“教育不能沒有先進的研究”。“中國大學不好學,也無處學習,所以支持不了西方大學。因此,中國要想在科學上有長足的進步,首要的是在名牌大學設立研究所。”他提出該研究所的宗旨是:“(1)給大學教授進行高級研究的機會;(2)讓學生練習解決各種科學問題,了解高級研究的重要性;(3)倡導和獎勵學生深入學習科學;(4)作為社會或行業的科學咨詢機構。“早在美國留學期間,李守恒就因其各學科基礎紮實、科研能力強而受到導師帕爾教授的高度評價,並主動為他申請了研究助理職位。李壽恒對煤炭研究非常感興趣,回國後繼續從事煤炭化學和化工研究。1937發表論文《帕爾純煤發熱量分類對中國煤的適用性研究》。該論文獲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並被《煤化學與化工》專著(HH Lowry主編)引用。
1941年,李守恒在遵義成立化學工程研究所。在抗戰時期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他苦心經營研究所,帶領化工系師生堅持科研,取得了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很高的成果。他與學生、青年教師李盼生合作研究的論文《木油熱解》在中國工程師學會年會上獲得榮譽提名獎1941。李守恒、趙山成進行了遵義粘土活化試驗研究,為粘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李守恒還指導畢業生結合畢業設計開展科學研究,如指導朱開展遵義團溪錳礦研究,獲取二氧化錳,為這壹地方戰略資源的應用和當今錳礦企業的大發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受到英國李約瑟教授的稱贊。他還指導鄧松九做貴州煤的可選性研究,支持蘇改進提取工藝,支持侯研究染料,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李守恒在領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形成了壹系列指導思想:
1.教學與科研並重。李守恒認為,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應該相輔相成。沒有科學研究,教學質量就無法提高。2.建立科研機構。李守恒認為,高校積累了大量好學的人,是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建立科研院所不僅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場所,也是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的基地。
3.進行高級研究。李壽恒認為,超前研究就是要把握學科發展的最新課題,在科研上敢於和西方大學競爭,超越他們,中國的科學才能有長足的進步。4.高校應重視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李守恒認為,教學和科研就像人的兩只胳膊,缺壹不可成為優秀的學者。高年級學生要多註意培養和解決科研中的各種問題,懂得超前研究的重要性,有成果要鼓勵。
李守恒
5.科學研究應該與實際相結合。研究課題應是科學技術發展和生產實際中的重大問題,成果應為生產建設、社會進步和促進經濟發展服務。6.要有領導按部就班地進行科研,不能有等待的思想。要在科研實踐中創造條件,由低到高、由易到難逐步發展。也要克服保守思想,邁出更大的步伐。開展科研,需要教師積極參與,形成氛圍。
7.科研機構也是社會或行業的科學咨詢機構,應該為決策服務。科研要面向社會,推廣應用科研成果。
8.努力工作,自力更生。李守恒始終認為,事業的成功和成就,靠的是努力和自力更生。要在實踐中創造實驗和科學研究的條件。他創辦了壹個小型化工廠,同時結合教學實踐和科學實驗,生產肥皂、墨水、奶油等產品,積累資金改善辦學條件,資助困難學生勤工儉學。他說,“這對社會、對學校、對個人都有好處,可以達到壹箭三雕的效果”。李守恒壹直關心浙江省的化工科技事業,並盡壹切努力推動其發展。為浙江化工學院(浙江化工學院)的創建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領導下,即從1958到1965,這個研究所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如沈澱磷酸鈣、鈣鎂磷肥、聚氯乙烯紡絲和農藥馬拉硫磷、毒殺芬、甲基1605等。,大部分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化工部科技成果獎,實現了省內外工業化生產。
(作者:馬福蓮馬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