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遊者看來,壹個旅遊目的地的旅遊產品是在那裏遊覽的完整體驗,是相關旅遊企業為滿足旅遊者各種需求而提供的設施和服務的總和。有人通俗地把它比作旅遊產品的硬件和軟件。大多數行業要麽生產特定的產品,要麽提供服務。然而,旅遊業是特殊的,同時生產產品和服務。因此,與其他產業生產的產品相比,旅遊產品具有幾個明顯不同的特征:無形性、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不可儲存性、季節性、相似性、獨特性和互補性。
正是由於旅遊產品的上述特點,遊客在花錢購買旅遊產品時,最終獲得了壹種感受和體驗。這種感覺和體驗是由快樂、感嘆、興奮、冒險等幾種情緒變化組成的。這種充分調動旅遊者心理和情感變化,使旅遊者認識到旅遊產品價值的所有場景、環節或要素,被稱為旅遊產品的“興奮點”。
2.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資源整合與綜合協調。
在旅遊景區的開發中,資源整合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無法保證旅遊的六大基本要素都能得到有效及時的解決,因此需要在開發過程中運用資源整合理論,對周邊資源和其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或考慮景區的整體利用,以滿足遊客多層次的需求。
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綜合協調,會考驗開發商和規劃師的能力。策劃機構解決了資源評估、發展目標、基礎功能布局、支撐保障體系等問題,但不可能或沒有那麽多人力、物力、精力去調研市場,以及項目未來如何運作;設計機構解決了具體項目的風格與造型、內外結構等具體設計問題,卻沒有精力去思考周圍相關因素的相互作用,誰來欣賞,如何盈利。身邊有很多例子。規劃、計劃、設計和管理是壹個科學的過程,是壹個項目非常重要的環節。無論是從客戶的角度,還是從作品本身的角度,如果壹個項目能夠從壹開始就考慮到策劃、規劃、設計的思路,那麽這個項目的可能性會更大,或者說從夢想變成現實的概率會增加。因此,旅遊景區的成功需要從前期的可行性論證,到項目的創意策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建設,再到後期的營銷推廣、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這些都需要有大局意識、全局意識、綜合協調能力強的機構或人來統籌安排。
3.旅遊專業規劃和規劃設計機構的選擇。
目前,活躍在市場上的旅遊規劃、規劃設計機構主要有三類:
壹類,政府管理體制下的規劃設計院(中心、所)。主要下設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建設規劃部門和園林管理部門,如:某省旅遊規劃設計院。它們在區域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戰略發展規劃等宏觀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他們對旅遊規劃的政策導向、標準化、專業化、規範化有著透徹的把握和運用。
二是高校管理體制下的規劃設計院(中心、所)。主要是高校或院系管理下的學術研究機構。當然,還有壹種校企結合的規劃設計機構,依托高校公共資源,半學術半市場。這些機構在旅遊規劃理論、規劃思想和規劃體系建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他們在旅遊總體規劃、旅遊總體規劃、旅遊詳細規劃、旅遊標準化建設、旅遊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礎。
三是企業化管理體制下進行規劃設計的公司(院)。主要是企業自己設立的或隸屬於企業的規劃、規劃、設計機構。這些機構的核心優勢主要是對市場信息的把握、產品規劃設計的創新性、客戶需求的高效性、規劃策劃設計的可操作性以及對客戶跟蹤服務投入的精力。他們在旅遊項目策劃、旅遊詳細策劃、旅遊商業策劃、旅遊營銷策劃、旅遊活動策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競爭優勢。
總的來說,三類規劃和規劃設計機構各有優勢和特點。主要看服務對象需要什麽樣的策劃和規劃,或者為了滿足什麽層次的需求而選擇相應的機構。不管是采用招標、邀請招標、比較還是直接委托,都要看自己的目的和對方的綜合優勢的對接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客戶需要做宏觀規劃、產業規劃、戰略規劃,我們建議第壹種更合適;如果是推廣策劃、修改策劃、詳細策劃,可以選擇二、三類;如果妳想做項目策劃,實施策劃設計,後期策劃,我們建議妳選擇三種。前期要思考,做宏觀定位,做政策;中期要把握尺度,確定功能,創造空間,精準;後期要運營,要執行,要人才,要現場智慧,要盈利。由於不同階段的要求不同,各個機構的核心優勢不同,自然形成了對它們不同的選擇。當然,我們最終選擇說最好的,做最好的。